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岛自80年发生Ⅲ型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爆发流行后,85年又发生Ⅱ型登革病毒导致的登革热流行。据统计因登革热住院病人中76.14%为登革出血热,明显高于1980年。Halstead 认为黄病毒属病毒的非中和性抗体能提高登革病毒在单核细胞中的复制。受染的单核细胞产生血管渗透因子并激  相似文献   

2.
登革出血热并上消化道出血,与常见的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我院85年10月至89年1月共收治Ⅱ型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456例,其中登革出血热151例,并上消化道出血者47例,占登革出血热的31.1%。现将资料较完整的4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6年海南省部份地区发生登革热流行,经 C6/36细胞分离出登革Ⅱ型病毒,我院于同年8~10月份共收治1032例,其中登革出血热(DHF)401例,占总收治数38.86%,死亡9例占2.24%,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用RT-PCR方法检测登革病毒E基因核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建立检测登革2型病毒E基因的方法。方法:分别抽提登革2型病毒NGC株和从登革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分离得到的2型登革热病毒(DV)核酸(RNA),合成CD-NA第一链,经过RT-PCR得到cDNA产物,用Hinf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结果:通过RT-PCR检测登革2型病毒核酸。结论:登革2型病毒E基因核酸的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快速诊断登革病毒感染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985年9月儋县发生一次由Ⅱ型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爆发流行。至1986年10月疫情已由儋县波及本岛十县二市,患者97557人,死亡261人。根据记载,国外登革热流行期间,常伴有多型别登革病毒同时流行。为掌握本岛这次登革热流行时除Ⅱ型病毒外,是否尚有其他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病理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岛1980年及85年先后两次发生登革热流行,由于病毒型别不同(80年为登革病毒Ⅲ型,85年为Ⅱ型)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临床表现上有所差异。现就临床上某些问题,复习文献,谈些个人体会,以骥抛砖引玉。一、出血、休克问题:据王传滋等资料(见本期),本次(85年)流行,出血病人较多,占登革热留医病人的76.14%,与80年(29.53%)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登革休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研究简史、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制,给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预防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总数与登革热临床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2014年广州市白云区确诊的登革热病例中随机抽取典型登革热病例308例、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病例79例。回顾性收集其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血小板计数正常组,血小板计数中度减少组和重度减少组发生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均更大,调整后OR值分别为5.02(95%CI:2.01~12.79)和13.45(95%CI:1.50~304.60);而血小板轻度减少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OR值为1.23(95%CI:0.61~2.60)。相对于白细胞总数正常组,白细胞总数轻度减少组或重度减少组发生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也更大,调整后OR值分别为4.39(95%CI:1.22~28.13)和7.20(95%CI:1.97~46.65)。结论登革热患者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总数减少程度越大,出现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和展望,给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6年4—9月海南岛登革热流行期间,采集首发病区疑似登革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清25份;经病毒学确认为Ⅱ型登革病毒感染的登革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清15份和双相血清3份;健康人血清18份;共61份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流行性出血热(简称 EHF)荧光相关抗体。结果疑似登  相似文献   

12.
86年8~10月份海南岛部份地区发生登革热流行。我院收治1032例,其中发现合并胸腹水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15.7岁(1~32岁)。其中登革热4例、登革出血热3例、登革休克综合征1例,胸水2例,腹水4例、胸腹水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 WHO 于1975年提出诊断标准,经 C_6/36细胞分离证实为 D—2  相似文献   

13.
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56例分析广州市传染病医院(510060)罗幸儿,罗显明,王加慧我市1980~1991年共发生6次登革热流行,我院共诊治995例,其中登革出血热(DHF)49例,登革休克综合征(DSS)7例。这两种临床重型占5.6%,现报告...  相似文献   

14.
1982年上半年马来西亚又有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病例从1981年年底开始增加,到1982年6~7月达到高潮,至8月9日止已发现529例登革热和337例登革出血热,死亡22例(病死率6.5%),死者多为年长儿童和成人,大多数病例没有实验室资料,但从吉隆坡少数病例的调查结果来看是登革病毒1型和2型在流行。流行区多属西部各省,最近漫及Kelantan的东北省。该省曾于1975年有过流行。预防措施是有效地消灭黑斑蚊的滋生地。  相似文献   

15.
登革休克综合征(DSS)是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热病毒所致的一种危重症。经病毒分离和血清学鉴定,证实海南岛1980年第一次登革热大流行为登革热Ⅲ型病毒感染,1986年再次登革热暴发流行为登革热Ⅱ型病毒感染,我科在此暴发流行期间收治DSS19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登革休克综合征(DSS)是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热病毒所致的一种危重症。经病毒分离和血清学鉴定,证实海南岛1980年第一次登革热大流行为登革热Ⅲ型病毒感染,1986年再次登革热暴发流行为登革热Ⅱ型病毒盛染,我科在此暴发,流行期间收治DSS19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2009年发生于广东地区的3例家庭聚集性登革热患者血清进行登革病毒的鉴定和病毒株的培养分离.方法 用胶体金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C6/36细胞培养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T-PCR扩增C-PrM基因序列的片段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PCR产物经序列测定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例患者血清学检测均为登革病毒特异性IgM阳性、IgG阴性;特异性RT-PCR产物长约290bp,经琼脂糖电泳和测序分析,证实3例患者血清中均存在登革3型病毒;从1例患者血清中培养分离到了登革病毒株,经RT-PCR和测序证实为登革3型病毒.结论 2009年发生于广东地区的3例登革热患者经病毒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均为登革3型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描述确诊登革热病毒感染者的头痛发生率和特征,并将其与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原发和继发登革热感染患者以及伴或不伴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进行比较。与具有更严重疾病类型——登革出血热的患者相比,典型登革热患者的头痛更为剧烈。登革热病毒感染患者的头痛特征@Doming  相似文献   

19.
登革出血热合并阿米巴痢不太常见,我县1980年和1987年两次登革热大流行,共发现登革热出血热合并阿米巴痢二例,现报告如下:例一:林×,女,43岁,盐场工人,住陵水县长城乡,住院号:80—2891。因发热、全身骨头酸痛五天,呕血一次,于1980年10月8日入院。  相似文献   

20.
登革病毒(DEN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可以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理想疫苗.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登革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全球传染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本文综述了 DENV的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方法及传播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研究,希望能为登革热的监测、检测和防控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