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前后患者眼表及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98例(98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观察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于术前2 d及术后7 d、1个月对2组进行泪液羊齿状物试验(MFT)、泪液分泌(SⅠt)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检测患者裸眼视力(UCVA)、角膜散光度(CAD)等评估患者视觉质量;统计2组术后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2组泪膜功能正常比例均显著升高(P均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泪膜正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SⅠt试验结果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对照组BUT检测值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1个月2组BUT检测值均恢复正常,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UCVA逐渐提高,CAD逐渐降低,2组间视觉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胬肉复发3眼(6.38%),对照组复发8眼(17.78%),2组胬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可快速改善并恢复患者眼表泪膜功能及视觉功能,且术后复发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前及手术后早期泪膜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7月~2008年3月之间在我院行翼状胬肉手术治疗38例(42眼),其中男17例(19眼),女21例(23眼);年龄37~72岁,平均42.1岁;均无全身免疫性疾病。观察术前与术后半月SchirmerⅠ试验、BUT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术前BUT、SchirmerⅠ、SR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AI(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分别是(7.40±6.58)s,(13.21±9.68)㎜,0.46±0.12,0.50±0.09;术后半月分别是(3.95±3.38)s,(15.34±9.54)㎜,1.15±0.98,1.08±1.02。术前术后BUT、SRI、SA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后泪膜功能破坏,患者会出现眼部不适或干眼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退翳明目汤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基础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84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41眼)和对照组(30例,43眼)。治疗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予以退翳明目汤口服,对照组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4周干眼症状计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2个月内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计分与术前比较有所提高,术后4周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术后2周、4周Schirmer-Ⅰ试验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P0.01)。两组术后2周、4周BUT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两组术后2周、4周治疗组干眼症状计分、Schirmer-Ⅰ试验、BUT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随访29例(40眼),复发率为0,对照组随访28例(40眼),复发率为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配合口服退翳明目汤能够减轻患者干眼症状,促进泪液基础分泌量,改善泪膜稳定性,降低术后胬肉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对62例(67只眼)初发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62例(67只眼)中,55例(58只眼)上皮愈合稳定,角膜恢复正常光滑,透明,无异常翼状胬肉样组织生长。7例(9只眼)失访。结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可为病变区角膜及结膜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是治疗初发和发性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和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泪膜稳定性及角膜散光度的影响以及术后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方法将94例处于进行期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7例(47眼),对照组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分别测量2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散光度以及术后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咨询患者术后主观症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后1周均显著下降(P均0.05),后回升至稳定水平(10 s),且对照组在术后1周下降幅度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2组术后各时期散光度改善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各时期存在主观不适的患者数量均显著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及散光度的改善效果与单纯胬肉切除相当,并发症亦较少,但复发率及主观不适感均低于单纯胬肉切除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11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2004年2月—2006年3月,对50例(6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2006年6月—2008年3月,对38例(5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18个月,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有19只患眼复发(31.7%),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3~7d,平均4.8d;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有2只患眼复发(4.0%),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 d。平均2.1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促进术区角膜上皮修复,减少翼状胬肉复发,是治疗翼状胬肉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退翳明目汤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翼状胬肉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加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加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给予退翳明目汤。对比两组术前、术后7d、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It)结果、眼表疾病指数(OSDI)、角膜荧光素染色(CSF)结果。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度(CAD)、裸眼视力(UCVA)及半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d两组ODSI、CSF升高、BUT降低,且观察组CSF、DOSI较对照组低,BUT较对照组高(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CSF、DOSI、SIt、BUT与术前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1个月UCVA、CAD比较(P均0.05)。观察组复发率(4.65%)较对照组(13.96%)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加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配合退翳明目汤,对患者泪膜及泪液分泌的影响更小,对患者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度均有改善作用,复发率更低,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的疗效。方法:笔者选择了2008年~2011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共91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对象随即分为Ⅰ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Ⅱ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各35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随访半年,Ⅰ组复发率明显低于Ⅱ组,随访一年两组的复发率较术后半年明显增加,且Ⅱ组的复发率仍高于Ⅰ组(P<0.05)。结论:Ⅰ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明显优于Ⅱ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并且复发率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用自体球结膜加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加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术后随访观察1年以上。结果:112例126只眼随访期间无复发。病程达30年以上7只眼翼状胬肉下的角膜基质层混浊。其余119只眼角膜透明,视力提高。结论:自体球结膜加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前、术后的泪膜变化规律。方法:抽取我院46例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并使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监测术前、术后1wk及术后1mo的临床数据变化,并使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术后1wk,1mo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最陡经线上屈光度、散光度比术前有显著降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无复发。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能降低散光,提高视力,复发率低,对眼表形态恢复和稳定泪膜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翼状胬肉与角膜散光的关系。方法 对接受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的63只眼进行了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对胬肉进入角膜缘长度的测定。其中31只眼进行了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 59只眼有不同程度的散光,与胬肉进入角膜缘长度相关,以顺规性散光为主。术后3个月散光度数下降,视力提高。结论 生长至一定程度的翼状胬肉可引起顺规性散光,散光程度与胬肉大小有显著相关性。胬肉切除术可使角膜散光得以改善,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2.
姜林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09-109
目的:探讨应用75%酒精翼状胬肉改进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32只眼大面积翼状胬肉应用75%酒精改进术式,观察此术式的复发率.结果:随访2~3年,1眼复发.结论:应用75%酒精改进术治疗大面积翼状胬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头部撕离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翼状胬肉下方带蒂角膜缘上皮移植手术进行回顾,观察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情况。结果随访时间最长者12月,最短者1月,无1例复发。结论下方带蒂角膜缘上皮移植较完全游离上皮移植片,具有血供好,易成活,正反面不易错,易固定,术后充血水肿轻,拆线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Rho C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情况,并以此作为标记物评估翼状胬肉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45例翼状胬肉标本,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Rho C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分析Rho C蛋白的表达与翼状胬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翼状胬肉组织中Rho C的阳性表达率为60%(27/45),显著高于正常球结膜组织(P0.05)。31例进展期翼状胬肉Rho C阳性表达率为58%(18/31),14例静止期翼状胬肉阳性表达率为57%(8/14),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4例男性中14例阳性表达(58%),21例女性中13例阳性表达(62%);≥60岁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56%(15/27),60岁以下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61%(11/18);Rho C蛋白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间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Rho C蛋白的检测可有效判断翼状胬肉发病及复发情况,为临床早期采取相关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和血栓通过对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对翼状胬肉组织的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并传代为第3代-5代,有入三尖杉酯碱及血栓勇分别处理24h,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应用PIDNA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高三尖杉酯碱组和血栓通组G1群体细胞明显增多,S期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意义,其中高三尖杉酯碱更为明显。结论:高三尖杉酯碱和血栓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将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75例(80只眼)随机分为2组.A组37例(40只眼),实施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38例(40只眼),先予胬肉体部注射平阳霉素,每周1次,共2次,再实施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其余处理相同.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年时,A组复发11只眼(31%),B组复发4只眼(11%).结论 胬肉切除术前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眼科临床手术切除的人翼状胬肉标本,消化分离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分别在pH为7.40和pH为600的条件进行,以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配制终浓度为4.0mg/ml、2.0mg/ml、1.0mg/ml、0.5mg/ml和0.25mg/ml的川芎嗪药液,0.02%的丝裂霉素C(MMC)作为阳性对照组,pH为740和/或pH为6.00的RPMI1640培养液作正常对照组,对体外培养的胬肉成纤维细胞进行作用。通过光镜观察对细胞进行计数;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技术检测显示细胞存活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细胞计数和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pH为740的条件下,与正常1640培养液组比较,4.0mg/ml的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在pH为6.00的条件下,与正常1640培养液组比较,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和pH为6.00的1640培养液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pH为6.00的1640培养液组比较,4.0mg/ml的川芎嗪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其他浓度的川芎嗪,0.5mg/ml和0.25mg/ml的川芎嗪可明显促进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p〈0.001)。结论川芎嗪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具有双重作用,较高浓度的川芎嗪(4.0mg/ml)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较低浓度的川芎嗪(0.5mg/ml、0./ml)在pH为6.00的条件下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早期临床表现——角膜上皮修复不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太胬肉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情况,方法:用裂隙灯显微镜对太胬肉术后2天,8天,15天,1月,3月,6月和12个月的患眼进行角膜上皮修复及胬肉复发情况的检查,对可疑者进行荧光素钠角膜上皮梁色检查,结果:对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63例(79只眼)患者观察中均发现了角膜上皮修复不良的表现,复发发生的时间为术后4个月至1年,结论角膜上皮修复不良是翼状胬肉状术后复发的早期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对 10例 (10眼 )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施行患眼健侧带结膜的自体角膜缘移植术。结果 随访 6~ 12个月 ,10例患者角膜移植片均透明光滑 ,愈合良好 ,无一例复发。结论 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有效、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