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农村自杀研究使用中的信度、效度。方法:在山东省疾病监测点上选取2008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3个县(市)的25个乡镇农村自杀死亡病例200例,并按照性别、年龄(±3岁)、当地居住者1∶1配比选取正常对照组,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进行施测,用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和特质焦虑量表(TA I)为效标。结果:自杀死亡组和正常对照组SSRS的C 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34和0.633;性别分组后,除了女性正常对照组(n=85)外,其他3组C ronbachα系数接近或大于0.7。SSRS总分与BHS分、TA I分呈负相关(r=-0.43,-0.35,P<0.001);分两组数据(自杀死亡组、正常对照组)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3个和4个公因子,其中条目2和条目10在两组数据间的因子归属不一致,并且提取的公因子与原量表设计者的假设不一致。结论: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自杀研究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运用到自杀研究中,但需要修改和完善其结构效度,使之更加适合自杀研究的社会支持测评。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急性中毒住院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毒自杀的。这项特殊的中毒急救工作,越来越多地摆在医务人员的面前。为探索提高该项急救医疗工作水平,我们对几个农村医院近几年治愈出院的131例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了调查。1调查资料1.1年龄、性别在131例自杀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71岁,平均278岁。男性32例占24.4%,女性99例占75.6%。1.2职业分布这组患者中,农民116例占88.5%,学生12例占9.2%,工人2例,干部1例。1.3自杀方法该组患者服毒自杀使用的药物,主要是敌敌畏、1605、1059、敌杀死等有机磷农药。其次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编制一套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问卷,并对相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自编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6所高校选取200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出5个因素:自杀意念、绝望感、自杀准备、生命认同和自杀认同,能解释54.86%的总变异;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0、0.88、0.76;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外向型性格与个体自杀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神经质性格与个体自杀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大学生自杀风险问卷信、效度良好;负性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和不良人格特征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农村青年男女自杀死亡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比较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在农村青年男女间的差异。方法:在山东、辽宁、湖南随机抽取16个县/市,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2例15~34岁自杀死亡者进行研究;并就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与从调查地点随机抽取的416例同年龄段对照进行两水平多层非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自杀死亡者中,男性相对于女性具有更高的绝望感、抑郁水平及特质焦虑程度(均P<0.05),冲动性和应对技能的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比较,"问题解决"和"寻求代偿"能力对女性自杀死亡风险的降低作用显著高于男性(均P<0.05),"认知回避"和"发泄情绪"应对方式对男性自杀死亡风险的增加作用显著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自杀死亡心理危险因素在农村青年男性自杀死亡者中评分更高,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的性别比较多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产后精神障碍的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作者采用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文化程度低、体力劳动和少数民族多见,有不良人格素质,社会尤其是家庭支持不足,负性生活事件频度、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精神障碍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杀的心理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郑日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6)
自杀是人类的一种严重社会病。据50~60年代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40亿人口中,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自杀。若将自杀未遂者合计在内,则是这个数目的10倍。医学的进步,使得一般疾病死亡率下降,但自杀却有增无减,被列为人类10大死因之一。以英国为例,25~34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42例井下列死亡事故分析发现,死亡率与年龄,工龄及季节有一定关系,21-30岁年龄组,工龄在5年以下及第三季度死亡率分别是55.9%,50.3%和28%,考虑和年龄小,工龄短,情绪易不稳定,干活急躁,自我调控能力差,经验不足,自我保安意识差,第三年度为高温雨季,抢收抢种,职工休息不好,体力不足,精力不集中有关,职工的情绪障碍变是事故促发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对策,以减少井下死亡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社区中75例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者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社区中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预防,提高依据。方法:用意外死亡问卷对全国社区居民中901例自杀死亡者的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详细调查,并用SCID-P定式检查的结果按DSM-IV标准做出精神科诊断。结果:75例自杀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其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52/23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病程中位数为7年,68%(51例)来自乡村,39%(29例)有自杀未遂史,27%(20例)自杀当时伴有抑郁发作,31%(23例)自杀当时精神分裂症处于缓解期。55%(41例)在自杀前一个月内用过抗精神病药物,32%(24例)从未接受赤精神科治疗,仅有53%(40例)住过精神病院,结论:在社区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住过院自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有所不同,预防住过院和未住过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少年自杀意念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抽取2216名中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长沙青少年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24.2%,自杀计划的检出率为6%,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2.5%;②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生(χ2=34.814,P<0.01)、非独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χ2=5.760,P<0.05)、单亲家庭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非单亲家庭(χ2=17.385,P<0.01),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家庭关系越不和睦和父母经常打骂,自杀意念发生率越高(χ2=23.215,44.442,66.915;P<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家庭关系情况、家庭暴力情况、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和自尊水平。结论青少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仍较高,其危险因素有女性、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差、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经常打骂、负性生活事件以及低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0.
1984年至1987年12月,我院共收治因遭强制性性行为而导致精神障碍的农村女青年78例。年龄16—25岁,平均18.3岁,其中16—18岁54人(69.2%),19—22岁18人(23.1%),20—25岁6人(7.7%)。文化程度:高中8人,初中28人,小学34人,文盲8人。性格类型:内倾型62人,外倾型16人。她们中由父母强制相识者66人,自由恋爱12人;父母包办订婚52人,未订婚26人。性行为方式:遭诱奸63人,强奸15人。性行为地点:男方家中68人,女方家中6人,其它地点4人。性行为后违心结婚32人,被抛弃46人;告状2人,未告状76人。 相似文献
11.
115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15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薛月琴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李树林甘肃政法学院公安系心理咨询中心郭万里口腔粘膜扁平苔藓(OLP),是一种较常见的口腔粘膜慢性炎症,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根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和国... 相似文献
12.
老人幸福度与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503例不同职业60岁以上的老人幸福度进行测定研究,表明该量表对我国老人精神卫生的评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研究发现与我国老人幸福度关系密切的是家庭生活,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自我健康评价对老人幸福度的影响更为突出,提示保障老人独立的经济收入,提高老人家庭生活质量。满足老人的生活所需,有效地防治躯体疾病,对于增进我国老人晚年幸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产生精神病和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刘江萍王正琴朱晓梅李翠松郭光珍为了解产生精神病的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本文调查了36例产生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上。1对象和方法研究组:为1985年1月~1996年10月入院的产后精神病患者36例,年... 相似文献
15.
100例自杀者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00例自杀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和心理特征,表明婚姻家庭问题、抑郁症、老年躯体疾患为自杀的主要诱因。自杀者多为内倾性格,认知方式不恰当,负性情感占上风,行为具有冲动性,在生活事件刺激下易前生自杀动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上升趋势,其社会心理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社会心理因素作深入调查研究,必将有助于本病的防治工作。我院1994年6月~1996年12月有369例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人,其中115例(31.2%)病前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原因不一,本文通过对2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调查分析,表明社会因素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盐城高校男大学生吸烟的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97-199
目的研究盐城高校男大学生吸烟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RRSQ)对183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1盐城高校男大学生吸烟群体的基本状况不乐观,对吸烟有依赖者及严重依赖者超过半数;2依赖程度与RRSQ问卷中5个社会心理因素分量表得分差异主效应显著(P=0.000);3被试每日吸烟量与5个社会心理因素分量表得分,依赖分均呈正相关(P=0.000)。结论心理因素是影响盐城高校男大学生吸烟者吸烟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六、七十年代始国外青年犯犯罪率持续上升。引起社会各界人士重视。十年动乱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也大幅度上升,且有低年龄化趋势。尽管我国的犯罪率尚不及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但已使社会安定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1983年以来所开展的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军校本科学员对自杀的态度和存在自杀意念的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4个年级共413名学员,施测自杀态度问卷(QSA)。结果 总体上军校学员对自杀持中立态度,年级间存在显着差异,20.34%的学员存在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的学员与无自杀意念的学员在自杀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加强对军校学员的生命教育,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