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血管骨移植可用于治疗骨大块缺损,对于四肢长管骨缺损选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效果最佳。我院自1978~1980年共作带血管腓骨移植16例(包括赴外地医院会诊手术),效果良好,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2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6岁。5例因骨肿瘤切除大块骨组织,其中1例是股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1例为桡骨上段骨囊肿、2例为股骨下端纤维异常增殖症,另1例为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9例因外伤骨不连接;2例为先天性胫骨不连  相似文献   

2.
我院 1997~ 2 0 0 2年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长骨缺损 30例 ,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和早期合理功能锻炼 ,移植腓骨全部成活 ,恢复了肢体的完整性。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2~ 5 2岁。先天性胫骨不连 4例 ,胫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3例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2例 ,慢性骨髓炎引起骨缺损 8例 (胫骨、股骨各 3例 ,桡骨、肱骨各 1例 ) ,切除病变组织后骨缺损 6~ 12cm ,开放性骨折骨缺损 13例 (胫骨 8例 ,股骨 3例 ,尺骨 2例 ) ,清除病变组织后骨缺损 7~ 13cm ,采用带血管蒂腓骨同侧转位移植 11例 ,吻…  相似文献   

3.
1978年Finley氏等发表了关于吻合血管的骨膜移植的动物实验报告,1979年卢家译氏首先报道1例以吻合血管的腓骨骨膜移植治疗先天性胫骨不连取得成功的临床应用。此后国内续有少数病例报道, 我院自1980年以来,已为7例骨缺损、骨不连患者分别采用了吻合血管的腓骨骨膜与髂骨骨膜移植,其中外伤性骨不连接5例;骨肿瘤切除后,骨质缺损2例。6例获得成功,1例失败,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95年 5月~ 2 0 0 0年 3月应用带血管腓骨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长骨缺损 2 1例 ,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4例 ,女 7例。年龄 2~ 7岁 4例 ,8~ 15岁3例 ,16岁以上 14例。先天性胫骨不连 2例 ,胫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3例 ,桡骨远段骨巨细胞瘤 1例 ,慢性骨髓炎引起骨缺损 6例 (胫骨 3例 ,股骨、桡骨、肱骨各 1例 )。切除病变组织后骨缺损 6~ 12 cm。开放性骨折骨缺损 9例 (胫骨 7例 ,股骨、尺骨各 1例 ) ,清除病变组织后骨缺损 7~ 13cm。采用带血管腓骨同侧转位移植 8例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 1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带阔筋膜张肌蒂胫骨骨膜移植术修复骨关节软骨缺损及骨不连。方法 对 4例髋关节结核行病灶清除而有软骨缺损 ;1例股骨骨髓炎行病灶清除 ,开窗 ,减压 ,肌瓣填塞 ;1例股骨骨不连 ,采用带阔筋膜张肌蒂胫骨骨膜 游离骨膜移植。结果 髋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恢复 ,无融合或强直 ,恢复正常工作 ,日常生活可自理 ,疼痛完全缓解。带阔筋膜张肌蒂胫骨骨膜移植血运建立快 ,成软骨作用强 ,修复骨缺损并具有抗炎及关节外成骨作用。结论 带阔筋膜张肌蒂胫骨骨膜移植术对关节软骨缺损、骨不连、骨髓炎均具有成软骨、成骨及增强抗感染的作用 ,修复重建关节功能效果好 ,在髋关节软骨缺损重建头臼功能中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张帆  万智勇 《浙江医学》1996,18(2):89-90
1991年~1994年我院骨科利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或带皮瓣的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移植(移位)修复不同原因引起的四肢骨缺损19例,除1例失败外,其余均取得成功,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8~41岁,平均25岁。其中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例,先天性全腓骨缺损1例(2年前用胎儿腓骨植骨重建外踝后全吸收),Ⅲ级骨巨细胞瘤切除7例(桡骨下端3例,胫骨上端2例,腓骨下端2例),骨囊肿病理性骨折瘤段切除3例(股骨上段2例,腓骨下端1例),创伤后骨缺损6例(胫骨下段4例,腓骨下端2例)。修复缺损长度最短6.0cm,最长为20cm。  相似文献   

7.
<正> 1978年Finley等氏发表了关于吻合血管的骨膜移植的动物实验报告,1979年卢家泽氏首先报导一例以吻合血管的腓骨骨膜移植治疗先天性胫骨不连取得成功的临床应用。此后国内续有少数病例报导,并进一步证实了吻合血管的骨膜移植是一种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的有效新方法。我院骨科从1980年以来已为4例骨缺损、骨不连患者分别采用了吻合血管的腓骨骨膜与髂骨骨膜移植,均取得较好效果,今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治疗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去除骨不连断端硬化骨,打通骨髓腔,将骨折两端骨皮质凿成粗糙面,骨不连间隙大于3mm时给予植骨,切取健侧带有骨膜监测皮岛的胫骨外侧穿支骨膜瓣,将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于骨不连处。临床上治疗骨不连12例,其中胫骨中下段骨不连伴骨缺损8例、肱骨中段骨不连4例,切取穿支骨膜瓣最大面积为10cm×6cm,最小6cm×3cm。结果 临床应用12例,监测皮岛均成活,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X线检查显示术后3~6个月骨不连完全愈合,髓腔再通,无短缩畸形及再骨折等现象,肢体活动及行走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治疗骨不连,效果可靠,是一种促进骨折愈合、治疗骨不连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段骨缺损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腓骨移植用于修复四肢长骨干缺损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自2005年3月~2010年10月,我科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干大段骨缺损14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9~56岁,平均37岁。骨缺损部位:股骨3例,胫骨6例,肱骨2例,尺骨1例,桡骨2例。骨缺损原因:创伤性10例,其中4例合并骨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原发性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与X线进行探讨。方法:对15例原发性骨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分析,病变位于胫骨5例,股骨3例,肱骨2例,胸椎2例,骶骨2例,腓骨1例。结果:X线表现,骨质呈斑片状破坏10例,占66.6%,斑点状破坏3例,大块溶骨性破坏1例,斑片状破坏伴膨胀改变1例,病灶内有斑点状钙化3例,层状骨膜反应3例,伴有软组织6例。结论:该病好发于胫骨、股骨、肱骨,29~45岁为多发年龄;X线表现,骨质以斑片状溶骨性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吻合血管胫骨骨膜瓣移植+取髂骨植骨治疗2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采用吻合血管胫骨骨膜瓣移植+取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36.2岁(25~48岁).手术凿刮骨坏死囊变组织,取髂骨松质骨填塞、压实,取游离带血管胫骨骨膜瓣与旋股外升支...  相似文献   

12.
带蒂腓骨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或骨皮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方法切取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19例,其中14例伴有皮肤缺损,腓骨移植长度为4~10cm,皮瓣面积为3cm×5cm~7cm×18cm。结果 5例腓骨瓣及14例腓骨骨皮瓣全部成活。15例患者获得6个月~2年(平均9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带血管瓣的腓骨瓣是修复下肢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3.
带血管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治疗肱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肱骨远端骨膜瓣移位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连。方法:采用桡侧副动脉为蒂肱骨远端外侧骨膜瓣和尺寸侧下副动脉为蒂肱骨下端内侧骨膜瓣的移位术治疗肱骨骨不连。结果:从1996年3月开始,经临床应用12例(肱骨中段骨不连6例,肱骨下段骨不连4例,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并肌组织嵌入2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以桡侧副动脉或尺侧下副动脉为蒂的肱骨远端骨膜瓣移位术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胫骨中下段骨折 ,骨不连 ,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导致胫骨外露、骨髓炎 ,临床上常见。但治疗困难 ,常需先行带血管蒂皮瓣 ,肌皮瓣游离移植或邻近组织移位覆盖创面 ,待二期处理骨损病灶。治疗时间长 ,手术操作复杂 ,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和经济负担。我们应用比目鱼肌内侧半为蒂胫骨骨膜瓣逆行移位 1次性修复胫骨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均为男性。例 1 ,2 0岁 ,病程 6个月。左胫骨中段骨折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位于胫前内侧 ,面积 5cm× 4cm。X线片示 :胫骨呈粉碎性骨折 ,腓骨缺损 8cm ,碎骨片坏死 ,骨…  相似文献   

15.
<正> 我科于1982年以来,施行各类带血管蒂的组织瓣游离,转位移植共28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共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为11~58岁,平均29岁,修复部位:肱骨干1例,挠骨干1例,前臂1例,手部2例,骶部1例,大粗隆部1例,髋关节部6例,股骨干1例,胫骨干2例,小腿部4例,足部8例。组织瓣种类及移植方式:肩胛下动脉骨、皮瓣复合组织游离移植1例;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7例,其中转位移植6例,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32例带腓动脉腓骨移植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32例病人,由于固定不完善而致骨不连的15例,治疗不当骨折端存在间隙或骨缺损8例,局部感染的9例。32例中由于胫前皮肤缺损骨外露的5例,32例患者,12例采用了带腓动脉腓骨移植术,5例采用了带腓动脉腓骨皮瓣移植。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32例胫骨骨不连均骨性愈合,3例皮瓣移植均愈合良好,并有了弹性、色泽稍暗。无伸长肌瘫痪、踝关节不稳、肢体短缩等并病发症。结论:应用带腓动脉腓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张全旺  狄子孝  石克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075-1076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治疗胫骨干股骨干骨缺损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8年3月-2008年3月我院共收治骨缺损、骨不连81例。其中采用改良植骨2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6.5岁;男18例,女5例;新鲜骨折16例,陈旧骨折7例。具体方法是:骨缺损在3cm以下采用改良传统植骨,采用自体髂骨内外板重建股骨胫骨的管状结构,保持原有的生理功能和桥梁作用,松质骨或异体骨髓内填充。骨缺损在3cm.以上首先采用带蒂腓骨骨瓣或带蒂髂骨骨瓣髓内移植,自体髂骨内外板重建股骨胫骨的管状结构,保持原有的生理功能和桥梁作用。结果23例中优18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88.1%。结论改良植骨治疗骨缺损骨不连能有效恢复其生理结构和桥梁作用,促进骨质早期牢固愈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瘤段切除、酒精浸泡灭活后再植并采用带血管蒂脊移植治疗骨肿瘤。方法  1993~ 1998年间有 9例患者接受该方法治疗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3例 ;骨巨细胞瘤 5例 ,骨纤维结构不良 3例 ,骨肉瘤 1例 ;病变部位 :胫骨上端 5例 ,股骨上端 2例 ,股骨下端 1例 ,肱骨上端 1例 ;该手术采用瘤段切除后 ,把病变组织刮除 ,然后将骨壳用 75 %的酒精浸泡 30分钟后再植 带血管蒂骨移植 ,胫骨上端、股骨下端病变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 ,肱骨上端病变用带血蒂肩胛骨移植。结果 经 11个月~ 5年 6个月的随访 ,8例全部骨性愈合 ,1例转移复发。结论 应用该方法治疗骨肿瘤效果满意 ,不影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吉辰 《黑龙江医学》2004,28(12):890-891
自 1975年 ,Tayor〔1〕率先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以来 ,有学者对其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989年 ,Hidalgo〔2〕首次报道了带血管蒂的腓骨组织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之后这一技术在下颌骨修复重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2个病区收治的 14例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研究 ,以评价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4例 ,其中男 9例 ,女 5例。年龄 2 8~ 5 2岁。下颌骨缺损原因 :成釉细胞瘤 8例 ,角化囊肿 4例 ,黏液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腓骨瓣移植与外支架固定治疗复发性先天性胫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采用腓骨瓣移植与外支架固定治疗复发性先天性胫骨骨不连32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骨愈合,骨愈合时间为3~6个月,小腿功能与外形恢复满意。结论腓骨瓣移植与外支架固定治疗复发性先天性胫骨骨不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