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40年来,国内外有关公牛肥育效果好于阉牛的试验研究已多见报道,但在国内仍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引起人们改变过去肥育阉牛的习惯,达到肥育公牛提高我国牛肉产量的目的。 一、公牛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比阉牛高,而成本低 许多研究证明,牛的性别能影响肉的产量和质量,公牛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均明显高于阉牛,且胴体瘦肉多、脂肪少,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据Arthaud等(1977)报道,去势青年公牛的瘦肉生长缓慢,脂肪沉积增加及肉牛饲养成本提高,特别是零售瘦肉切割肉的成本。欧洲为了在较低成本情  相似文献   

2.
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控制肥育牛的采食量可提高饲料转化率。 衣阿华州为评价控制采食量对肥育牛和周岁阉牛育肥性能及胴体的影响进行了一项实验。初步结果表明,在不减少牛的平均日增重和不改变其胴体组成的情况下,把周岁肥育牛的干物质日采食量减少5%,其饲料转化率与自由采食相同。  相似文献   

3.
美国有饲养家畜广阔的放牧草场,适宜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并有先进的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因此,美国的养牛业十分发达,尤其是肉用养牛业。据统计,全美现有牛11,000多万头,其中肉用带犊母牛3,700多万头,奶牛1,080万头,其余是种公牛、阉牛、后备母牛和未断奶的犊牛。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养牛业发展中,全价饲养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全价饲养必须考虑众多的营养因子,其中矿物质营养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对不同月龄小公牛的代谢和对锰的需要量进行了研究。在试验中,测定了5、6、9、12和18月龄小公牛的器官、组织和胃肠道内容物中锰的含量,研究已制定的锰的高、低用量标准对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的影响,以及锰的不同用量对血液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对采用已制定的锰的同量标准培育和肥育小公牛时的经济效益进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探讨西杂公牛在高精料型日粮短期强度育肥条件下的产肉性能。选择15~20月龄、体重在400kg左右的西杂公牛18头,采用自治区畜禽繁育改良总站提供的育肥牛日粮配方,分别在莎车和疏勒两县进行试验。两组经过强度肥育的西杂公牛宰前活重分别达到508.66kg和503.13kg,日增重达到1137g和1060g,屠宰率分别为60.90%和55.70%,净肉率分别为49.93%和45.66%。因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
笔者研究了不同品种、类型牛在乌克兰草原地区产肉性能形成的规律,目的是应用这些规律来进行牛肉生产,确定适应性和强度或适度饲养条件下的最佳肥育期限。 方法 试验是在第聂伯罗彼特罗夫斯克州的生产条件下用10组小公牛进行的:Ⅰ组为草原红牛,Ⅱ组为黑白花牛,Ⅲ组为西门塔尔  相似文献   

7.
一、种公牛的管理和饲养 在日本,公牛是养在牛舍的单间,有的还有一个32米~2的运动场。牛舍建得较高,分上下两层,上层放干草,这样可使舍内小气候冬暖夏凉。冬季,密闭的牛舍可通过排气孔换气。成年公牛一般不牵引运动,小公牛用电动转盘每天运动一次,每次1小时,以保证使用后能顺利采精。 日本重视通过全价饲养控制公牛膘情,以生产出活力好的精液。成年公牛每天喂干草11千克、甜菜渣2千克、精料3千克、大  相似文献   

8.
饲养是决定牛肉生产水平和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研究中可以看出,饲养的强度和日粮中各种饲料的比例对犊牛生长和肉的生产率有较大影响。用黑白花品种的小公牛,在两次试验中对不同饲养水平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将这些小公牛从出生时起一直培育到体重达450公斤时为止。在第一次试验中,第一组的小公牛一直处于高水平饲养,第二组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查明采用未经加工的混合木材锯屑作粗饲料时,利用酒糟肥育牛犊的可能性。 试验方案 在加里宁州托尔若克区“扎里亚”国营农场选择10月龄和体重相近的90头黑白花小公牛,分成3组,每组30头。试验开始时,平均体重为265公斤。试验期为165天。所有试验小公牛栓系在标准肥育舍内,单槽饲喂。用自动喂水器饮水。每组牛每天在同一时间  相似文献   

10.
饲养是决定肉牛生产水平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日粮中各种饲料的比例和饲养的水平对幼牛的生长和产肉性能有影响。在两次试验中,研究不同的饲养水平对黑白花品种小公牛从初生到450公斤时的影响。第一次试验,Ⅰ组小公牛始终保持高水平的饲养;Ⅱ组为中等水平的饲养;Ⅲ组周岁前为中等水平的饲养,以后到屠宰(活重450公斤)为高水平的饲养。第二次试验,Ⅰ组小公牛用高水平的饲养;Ⅱ组的饲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F1代肉羊在舍饲、放牧补饲和全放牧条件下的肥育效果,进行了不同饲养方式的肥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舍饲组育肥体重平均为47.25kg,比放牧补饲和放牧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60%和28.13%,差异极显著(P<0.01)。经屠宰测定和胴体分割测定:舍饲组屠宰率、净肉率为51.29%和43.19%,比补饲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4.57、8.21和4.65、7.58个百分点。舍饲组每只羊平均多盈利30~50元。  相似文献   

12.
放牧肥育是培育和肥育牛的一种简单易行和最有效益的形式。在肉牛业中,夏季放牧场是带犊母牛、后备母牛和去势公牛的廉价青饲料的主要来源。用放牧育肥法生产牛肉的经济效益比舍饲肥育高0.5—1倍,在好的放牧场上6—15月龄的青年牛可很好地成长,形成健壮的骨骼,肌肉迅速地生长,但脂肪的沉积不显著。犊牛经过120—  相似文献   

13.
乳牛场主能够从1000多头乳用公牛中选择用于人工授精的公牛。其中多数公牛是经过一系列生产和体型性状评价的。由于这些性状间很多都呈负相关,而公牛间每单位精液价格变化的幅度很大,因此,对各个乳牛场主来说,既能达到育种目标,又能使价格适宜的公牛并不很多。在一些性状方面,超过选种目标的公牛通常不多,而且价格太高。混合公牛来满足牛群的育种目标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如果没有电子计算机处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要把牛肉生产转移到工厂化基础上来,在集约化培育不同年龄的小公牛时,完善小公牛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其产肉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小公牛育肥期间,将其转为非拴系饲养,虽然是一种先进的饲养方式,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还没有正确掌握育肥群的最佳规模。育肥群太大,密度高,在饲喂时会形成争食的紧张局面;导致应激现象发生,从而对小公牛生产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牛肉生产的商品畜牧场只根据工人的标准定额来决定育肥群的大小,没有考虑到小公牛的体重、性情和年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种公牛饲养管理与冻精生产,不同季节种公牛对营养的需要及日粮配制,种公牛疫病防治。  相似文献   

16.
等为了证明品系繁育有碍于提高者公牛的使用,引用了7个中心育种场的材料,提高者公牛占应用总数的30—40%。第一,不知道优良公牛和不良公牛的配种额,可能,一般公牛和不良公牛多数是在后裔测验数中。其次,不知道下降者公牛是否是品系公牛,或是目前流行的品系杂交后代。第三,为什么要把应用不当的方法说成是方法本身的毛病?(1965)早就论述过,凡是不搞后裔测验的地方,就没有也不会有真正的品系繁育。这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东北部地区大部分羔羊都是在草场上饲养和肥育而成的。这里产羔一般在3—4月。断奶后羔羊一直在草场上肥育直至10月体重达到90磅时出售。10月底之前出售羔羊可以避免动用冬季储藏饲料。美国其他一些地区,如中大西洋及中西部和西部各州,羔羊的出栏体重约110—120磅。这些羔羊肌肉层较厚,屠宰率50%。按美国农业部的分级标准可评为特级或一级。而东北部生产的羔羊则体重较轻,肌肉不够发达,屠宰率为47%,按上述分级标准只能达到一、二级。大城市居民一般需要肌肉丰满的特级羔肉。因  相似文献   

18.
目前,苏联国内牛肉绝大多数来自乳牛和乳肉兼用牛。 近年来,为了提高乳和肉的产量,撒马尔罕州广泛利用不同品种母牛同黑白花纯种公牛的经济杂交。获得的杂种后代主要在卡塔库尔干工业综合体进行培育和肥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在综合体条件下不同品种组合获得的杂种的生长、发育和肉产量的规律。为此,从卡塔库尔干区条件较好的集体农庄挑选了三个月的小公牛组成四个组。黑白花  相似文献   

19.
专业化场主要从群牧养马业地区购进用作肥育的马。95%以上的马实际上未与人接触过,不习惯采食精料和从饮水槽饮水。研究的材料证明,品种、性别、年龄和肥度相同的马对饲养管理条件反应不同。马的生产性能不仅与饲养管理条件、品种和年龄有关,而且与个体的行为特性和神经系统特征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不同神经活动型的马在肥育时的行为,以及哪种神经活动型的马肥育经济效益最高,同时研究在放牧场和综合体饲养条件下能否保持马的行为类型特性。  相似文献   

20.
从最近日本肉牛肥育的经营方式看,乳用去势牛哺育和肥育的经营规模在急剧扩大,其饲养方式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尽量节省人工和使饲养合理化。采用这样的饲养形式,在不危害牛生理机能的前提下,应做到尽可能改善饲养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尤其要注意卫生,否则,不但难以维持牛的健康,不能充分发挥其遗传力,而且还会发生呼吸道疾病、下痢和代谢病,并导致育成率和生产性能显著降低,造成巨大损失。牛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