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巴塘县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巴塘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在巴塘县采集相关动物标本,细菌检测动物材料31份,从1只自毙旱獭中分离鼠疫杆菌1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动物血清72份,其中旱獭血清20份、犬血清52份,从牧犬血清中检出阳性10份、阳性率19.23%,滴度为1∶160~40 960.结论 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四川省巴塘县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巴塘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在巴塘县采集相关动物标本,细菌检测动物材料31份,从1只自毙旱獭中分离鼠疫杆菌1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动物血清72份,其中旱獭血清20份、犬血清52份,从牧犬血清中检出阳性10份,阳性率19.23%,滴度为1∶160~40 960.结论 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余脉北坡70~90 年代鼠疫动物病调查资料的回顾分析,发现该地区啮齿动物隶属5 科11 属17 种。达乌尔黄鼠为主要优势种,其次是西伯利亚早獭和布氏田鼠。鼠体寄生蚤3 科7 属11 种,黄鼠的主要寄生蚤为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其次为二齿新蚤和阿巴盖新蚤。鼠疫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历年来未发现阳性材料,因此认为该地区存在鼠疫疫源性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密切注意鼠情、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970—2019年宁夏盐池县动物鼠疫监测及调查数据,为该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鼠疫主要宿主密度调查采用坑式布夹法,夜行鼠调查采用5 m夹线法;鼠体蚤的调查采取梳检鼠体表方法;取血进行鼠疫血清学检测;收集1970—2019年鼠疫相关调查数据和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70—2019年长爪沙鼠总平均密度为2.62只/hm2,各年度平均密度波动在0.48~40.59只/hm2之间。夜行鼠调查总平均捕获率为7.57%。各年度小型鼠捕获率波动在3.13%~15.26%之间。鼠体总平均染蚤率为20.28%,各年度鼠体染蚤率波动范围在5.51%~66.42%之间;总平均蚤指数为0.41,各年度蚤指数波动在0.16~1.46之间。检出鼠疫菌267株,其中动物检菌233株,鼠疫媒介检菌34株。鼠血清学检测阳性49份,阳性为0.27%。结论 盐池县动物鼠疫流行分布在花马池镇、高沙窝镇和王乐井乡,核心区在花马池镇;动物间鼠疫共发生10个年次的流行,存在明显的间隔期,最长的为16年,最短的4年。  相似文献   

5.
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划分是认识和防制鼠疫的基础性工作。鼠疫生物地理群落(鼠疫自然疫源地)由生态地理景观型、宿主、媒介、鼠疫菌基因组型四要素组成,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是影响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先前发表的系列论文,整合对鼠疫自然疫源地各要素的研究成果,集中论述鼠疫自然疫源地划分和认识中的若干重要理念,为鼠疫和其他人畜共患病的防疫和监控提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农田水利灌溉和开垦平整土地,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和土壤严重盐渍化。迫使宿主动物不能打洞营巢、哺育幼仔。如此日以继夜、年复一年的影响,致使宿主动物、媒介蚤类和鼠疫病原体三者失去了循环锁链的联系而全境绝迹。实现了根除鼠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和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鼠类体外寄生蚤类的群落结构,分析各鼠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各鼠体蚤类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因子、相似性和聚类研究.结果 大沙鼠、子午沙鼠和红尾沙鼠体外寄生蚤群落最复杂,体外寄生蚤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相对稀有种类数高,优势度不明显;其次为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丰富度为8,平均稀有种类丰富度最大为12.39,相对稀有种类数、多样性次之,分别为50.00%和1.4838;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相对较为复杂,均匀性、优势度适中,在0.5~0.6之间,种类丰富度均为5种,占该疫源地蚤种类数的31.25%,平均种类丰富度分别为1.38和8.65,相对稀有种类数分别为20.00%和40.00%.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家鼠和小林姬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结构简单,相对稀有种类数均为0,平均种类丰富度均在1.00以下,小林姬鼠仅有1种蚤类;另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丰富度在2~4之间;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三趾跳鼠、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和小林姬鼠7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和小家鼠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其中,子午沙鼠体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均值最高,为0.6836,与7种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0.6;其次是大沙鼠和三趾跳鼠体蚤群落,与6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相似性>0.5;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最小,均<0.5;小家鼠仅与红尾沙鼠和柽柳沙鼠体蚤群落的相似性>0.5,相似性指数均值为0.2812;10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可聚类为3个系统支,分为大沙鼠、柽柳沙鼠和红尾沙鼠体蚤群落支,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支和三趾跳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小五趾跳鼠、小家鼠、小林姬鼠和灰仓鼠体蚤群落支.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鼠体蚤类群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群落,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体蚤群落在维持该疫源地蚤类复杂性和多样性方面居第一层次,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林姬鼠和小家鼠体蚤群落起补充作用;该地区鼠体间蚤类存在广泛交换,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是各鼠体蚤类群落间相互交换的关键因子;大沙鼠及其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起关键作用,子午沙鼠及其体蚤群落对动物鼠疫的流行有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 根据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学、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学、鼠疫宿主动物学、鼠疫媒介昆虫学特征,提出“鼠疫生物地理群落指征、两级分型法和三项指征命名法”;区划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为12型19亚型.阐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生物学特征.结论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的划分,为掌握其生物学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摘要: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自然疫源地指在合适的地理景观条件下,由鼠疫耶尔森菌、宿主、媒介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构成成分及其作用,对了解鼠疫自然疫源地性质和结构,维持鼠疫生态系统平衡,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合浦县1987—2006年的鼠疫监测及防制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合浦县鼠疫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8种,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褐家鼠、臭鼠甸鼯和板齿鼠为常见种;蚤类有7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年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10.58%、28.38%、0.7916和0.5702,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515。结论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静息期,每年的2月和9月是最适灭鼠期,1—7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9年四川省德格县鼠疫流行态势,为该疫源地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主要传播媒介为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染疫动物2种,分别为喜马拉雅旱獭、牧犬;分离菌株12株,均来自旱獭,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3份,1份来自旱獭,滴度为1:1280,2份来自牧犬,滴度分别为1:80、1:32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9份,均来自旱獭,最高滴度为1:819200,最低滴度为1:16000。结论 2009年德格县动物鼠疫维持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自然染疫蚤的种类、构成及与寄主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我所1953~2003年间有关鼠疫监测资料。结果共判定染疫蚤3种,其中宽圆纤蚤是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首次记录的疫蚤。结论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宽圆纤蚤为次要媒介,但二蚤对鼠疫的流行延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达乌尔黄鼠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乌尔黄鼠的生态学变化规律。方法依据《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现状调查实施方案及工作指南》对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达乌尔黄鼠种群的年龄结构、雌雄比和数量变化、雌性繁殖状况进行观察。结果2龄鼠占多数,4龄鼠较少,未发现大龄鼠,种群性比,雄:雌为1:0.98。雌鼠妊娠率94.32%,平均胎鼠数为7.67个。结论达乌尔黄鼠生态学各项指标变化差异略微,种数的数量年际动态基本是恒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2007-2009年德格县鼠疫监测结果,对德格县鼠疫流行危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预警。方法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监测,危险性分析从危害性认定和流行病学危害两个角度展开。结果德格县鼠疫监测结果显示2007-2009年旱獭密度分别为0.24只/ha、0.22只/ha、0.39只/ha,旱獭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12%、8.74%和16.00%。结论德格县疫源地旱獭密度和旱獭细菌检出率均呈增高趋势,动物鼠疫控制难度增大,人间鼠疫发生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德格鼠疫自然疫源地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对2008年在德格县捕获的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鼠疫间接血凝(IHA)和反向血凝(RIHA)。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26份,分离鼠疫菌9株;IH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3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3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GIC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2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9份,藏系绵羊血清32份、阳性8份;GICA抗原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11份(旱獭10份、家猫1份)。结论从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8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6.
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查明广西隆林和西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确定该疫源地的性质和分布范围,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隆林和西林县的4个乡镇53个村屯展开调查,采集啮齿动物、指示动物和媒介蚤标本,检测鼠疫菌和鼠疫F1抗体。结果 该地区啮齿动物有2目3科10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从黄胸鼠体内分离出鼠疫菌25株,检测到F1抗体阳性血清31份。结论 综合地理、宿主动物、媒介蚤及病原体等因素分析认为,广西隆林和西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1997-2008年四川省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四川省1997-2008年鼠疫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做好鼠防工作提供对策.方法 统计、整理、分析四川省1997-2008年鼠疫监测工作总结资料.结果 四川省疫源地面积从1997年的21 000 km2增加到2007-2008年的25 545 km2,染疫动物从1997年的2种增加到2007年的9种及蚤类3种,检出鼠疫杆菌144株,鼠疫F1抗体阳性211份.结论 鼠疫疫源面积逐渐扩大,染疫动物逐渐增加,提示应高度关注鼠疫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省鼠疫防控能力建设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鼠疫防控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分析四川省、市、县3级,有鼠疫监测任务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鼠疫防控能力建设情况。结果四川省没有独立的鼠疫防治机构。设有专业科室5个、非专业科室28个,有鼠疫防治专业人员132人,其中专职33人,占25.0%;132名鼠防人员中有初级职称为67人(50.76%),中级职称33人(25.0%),高级职称16人(12.12%);人员中学历构成以中专为主,仅有硕士2人(2.27%),本科19人(14.39%);共有国家级监测点2个,省级监测点11个,只有石渠县国家级监测点具备独立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能力;应急物资的储备基本满足应对鼠疫突发事件的需要。结论四川省鼠疫防控能力整体较低,人员职称和学历均较低,各地发展不均衡,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引进人才,全面发展提升四川省鼠疫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