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方法 1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行外科治疗,男9例,女7例,年龄12~71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收缩期狭窄60%~98%,合并瓣膜病1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单纯心肌桥2例.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完成心肌桥松解术8例,心脏停跳下完成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10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手术,其中二尖瓣病变60例,主动脉瓣病变27例,联合瓣膜病变17例,共搭桥189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结果本组1例术后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均无明显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者大多数无典型心绞痛病史,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采取术前改善心功能状态,缩短手术及心肌缺血时间等措施,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施行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16例,分析术后相关心脏功能状态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同期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46例;二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30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9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结果显示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10例,2次开胸止血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脑梗死5例: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3例,因突发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对高危老年心脏瓣膜病合并严重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超过50%以上狭窄)的患者,应该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积极治疗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合理的心肌保护,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阜外医院每年约6000例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及搭桥手术约3000例。根据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造影研究,我国5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约占13%~20%。50岁以上患者心脏外科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而已成为常规。很显然,80%患者是不需要做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的高危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方法:对35例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患者进行了OPCAB,术中采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和冠脉内分流栓,4例术前应用I-ABP。并与同期34例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患者进行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作对照。结果:平均塔桥2.9根,无手术死亡,与cCABG组相比,术后呼吸机辅助,住院时间及主要并发症均明显减低,均痊愈出院,结论: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的高危患者接受OPCAB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心脏瓣膜病在早期诊断中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早期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心脏瓣膜病并发冠心病,占总数的20%,其中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的占40%(8/20)。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脏瓣膜病的早期诊断中效果显著,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以及需要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术前应当针对性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检查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33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2例患者的资料,男254例,女78例,平均年龄(61.8±9.2)岁。左室射血分数(50.8±7.3)%(69%-28%);〈50%51例,其中〈40%27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4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8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318支,静脉桥798支;围术期并发症低心排15例,肺功能衰竭7例,肾功能衰竭7例。围术期死亡10例,病死率3.0%。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合理的术后处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06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3例,心功能不全35例,主动脉瓣狭窄12例,心肌缺血症合并心脏瓣膜病28例,二尖瓣狭窄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组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通过比较两组结果判断疗效。结果两组经过精心术后护理比较,总有效率(C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5<0.05)。结论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约占瓣膜病变手术人群的10%~15%[1]。在对此类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行缺血心肌再血管化,才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再次手术。从2002年至2008年间,我们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8例,术后死亡1例,生存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诊远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自2002年至2008年,笔者完成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岁~76岁,体重46kg~82kg,心功能(NYHA)Ⅱ级2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全组术前有心绞痛症状11例,16例患者因有心绞痛或年龄超过50岁行冠脉造影示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病变7例,主动脉病变9例,联合瓣膜病变2例,左室EF值47%~63%。冠脉病变单支9例,二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1例。1.2手术方法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心脏并灌注停跳液,先作旁路的远端吻合口,完成后再依次行二尖瓣或并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缝合心脏切口,开放升主动脉,心脏排气,心脏复跳后阻断升主动脉侧壁,作旁...  相似文献   

10.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约占瓣膜病变手术人群的10%~15%[1]。在对此类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行缺血心肌再血管化,才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再次手术。从2002年至2008年间,我们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8例,术后死亡1例,生存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诊远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自2002年至2008年,笔者完成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岁~76岁,体重46kg~82kg,心功能(NYHA)Ⅱ级2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全组术前有心绞痛症状11例,16例患者因有心绞痛或年龄超过50岁行冠脉造影示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病变7例,主动脉病变9例,联合瓣膜病变2例,左室EF值47%~63%。冠脉病变单支9例,二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1例。1.2手术方法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心脏并灌注停跳液,先作旁路的远端吻合口,完成后再依次行二尖瓣或并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缝合心脏切口,开放升主动脉,心脏排气,心脏复跳后阻断升主动脉侧壁,作旁...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方法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1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行外科治疗,男9例,女7例;年龄12 ~ 71岁 。合并瓣膜病1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单纯心肌桥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不停跳下完成行心肌桥松解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0例。其余在心脏停跳下完成。结果 1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行外科治疗均获成功,未出现围术期死亡病例,患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提高( 52.5%±4.3 %和65.9 %±5.5 %,t=6.9204 ,P= 0.0000),室壁运动改善有3例。 结论 目前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对于心肌桥收缩期狭窄 >50%的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观察1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并总结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均已成为心脏外科的常规手术,但对其中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患者需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纠正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同时使缺血心肌再血管化,使心功能得到改善,但手术操作复杂,围术期处理难度大。我院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共施行此类手术1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coronary bypass grafting, CCBG)是一种特殊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定义为同一冠状动脉两段之间或者不同冠状动脉之间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现报道1例使用心脏不停跳搭桥技术完成的CCBG病例。该患者由于有广泛的主动脉粥样硬化,且合并双侧大隐静脉曲张, 只有很短的大隐静脉可用于手术移植,对于这样一些特定的患者, CCBG手术方法提供了一种救治选择,且能够达到很好的手术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术前手术方案制定和术中的随机应变对本例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年龄≥70岁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为临床高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进一步降低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2例年龄≥70岁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体外循环14例,非体外循环1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各项指标及术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OPCABG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600 ml、呼吸辅助时间24 h、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36 h者均少于或者低于CCABG组(P0.05)。结论对于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安全可行的。OPCABG和CCABG比较,OPCABG具有手术时间短、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及血管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多层螺旋CT时代冠状动脉造影人群比例。方法选自2007-02~2009-07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1 027例患者,其中男性642例,女性385例,平均年龄(58.31±10.01)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不诊断冠心病,任何一支狭窄≥50%者诊断冠心病;病变狭窄≥70%,而病变及临床情况适合支架植入者,方可置入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建议依据指南推荐。结果 1 0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183例(17.82%)患者正常;844例(82.18%)患者诊断冠心病,其中273例(26.58%)不需支架置入(包括支架置入后随访性冠状动脉造影),315例(30.67%)置入支架,218例(21.23%)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3.7%)行支架置入未成功或适合介入治疗但因其他原因未进行治疗者。结论多层螺旋CT有助于避免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提高造影患者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分析5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资料。结果4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其中死亡1例。生存病例随访6—9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无出血或血栓事件。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良好的瓣膜病变矫治、心肌再血管化和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2002~2008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冠心病左主干患者远期桥血管通畅率。 方法 2002~2008年冠心病左主干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73例,男性57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65.7±8.1岁。包括心肌梗死31例、左心室室壁瘤11例,合并瓣膜病变4例,术前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共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并左心室成形术共6例,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65例,非体外循环手术8例。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大隐静脉与靶血管吻合,静脉吻合口超过两个(含)时做序贯吻合。术后随访行冠状动脉64-CT或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桥血管通畅率。 结果 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2.7%),死因分别为恶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衰竭。痊愈出院71例,随访患者53例,失访18例,随访率74.6%,随访时间4个月~11年,平均随访时间73.2±30.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8例,其中3例为心源性死亡,心源性病死率5.7%,余者为其他疾病死亡。10例再发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2例脑梗死。 39例患者行桥血管CT或造影,动脉桥通畅率97.4%,静脉桥通畅率82.8%。 结论 冠心病左主干患者病情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有效改善冠脉血运,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观察2007年1月~2010年10月52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60~73岁;病程2~29年,平均22年.全组病人均有反复心力衰竭病史.心功能(按NYHA分级)Ⅱ级5例,Ⅲ级28例,Ⅳ级19例.主要临床表现:活动后心悸、气促,端坐呼吸,少尿、肝肿大及下肢浮肿等.病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1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9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2例.病变类型:二尖瓣病变25例,主动脉瓣病变21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病变6例,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17例.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9例,其中6例为单支或2支冠状动脉轻度狭窄,2例为中度以上狭窄,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方法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2 1例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均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者 4例 ,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者 17例。 6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 ,15例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结果 术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 9例 ,呼吸衰竭 4例 (CCABG3例 ,OPCAB1例 )。 1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 ,余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选择OPCAB、术后良好的呼吸道管理 ,有助于提高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