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汉族正常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了159名我国汉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ACE基因16内含子内287bp片段的存在或缺失作为多态性的标志。结果:我国汉族正常人ACE的DD、I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57、0.535和0.308;与国外其他种族人群比较,我国汉族正常人DD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日本人、白种人和黑种人(P均<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我国汉族正常人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不同于国外其他种族,我国汉族人DD基因型频率低于日本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ACE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并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51例冠心病组中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35%和61%,83例正常对照组中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16%和45%,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 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 基因插入/ 缺失(I/D) 多态性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及并发眼底病变的关系。方法 以ACE基因16 内含子的1 个287bp 的Alu 序列为多态性标志,用PCR方法扩增基因片段,6 %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 产物。结果149 例NIDDM 与100 例正常人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DD 型与D 等位基因在DR( + ) 组出现频率高,DR( + ) 组与DR( - ) 组相比,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具显著性。结论 ACE 基因多态性与NIDDM 并发眼底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我们在一组116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高血压的重庆地区汉族人中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I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ACE血清水平及其与糖尿病及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用PCR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I/D片段,用电泳法确定其多态性;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CE的活性。结果 糖尿病伴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  相似文献   

5.
ACE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塞相关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ACE基因16内含子中的插入(I)/缺失(D)Alu序列多态与中国北方人群中心肌梗塞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PCR方法对65例心肌梗塞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者的ACEI/D多态进行检测,同时将ACE基因的190bp和490bp片段同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编码序列连接,构成表达载体(pTK190CAT和pTK490CAT),转染内皮细胞,进行CAT活性检测。结果:在心肌梗塞患者中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0.431明显高于对照组0.156(P<0.01),D等位基因频率0.591明显高于对照组0.333(P<0.01)。表达载体CAT活性显示插入/缺失Alu序列对表达无影响。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与北方人群心肌梗塞发病相关,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Alu序列仅为中性遗传标记,无直接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蔡思宇  吴祥 《浙江医学》2000,22(9):521-52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在肥厚型心肌病(HCM)发病及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对45例HCM患者、56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插入/缺失多态性。结果 HCM组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x^2=4.22,P〈0.05),D等位基因频率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重庆地区原发必民血管紧张素转换醒基因(ACE)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直接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对114例正常人和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得到三 基因型,纯合插入型(Ⅱ型)、纯合缺失型(DD型)、杂合型(ID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的DD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X^2=13.75,P〈0.005),D等位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与血清ACE(SACE)活性的相关性。采用比色法和PCR技术,对90例健康汉族人群进行SACE活性和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检测。结果显示:中国汉族人群ACE基因DD型占18%,DI型占44%,Ⅱ型占38%,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0和0.60。ACE基因多态性与SACE活性密切相关,提示不同种族间ACE基因分布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61例高血压患者ACE基因16内含子中Alu重复片段的I/D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插入型纯合子(II),缺失型纯合子(DD)或杂合子(ID)3组。对不同组间血压(BP)、体重指数(BMI)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进行比较。结果ACE基因II、ID、DD3种不同基因型患者的BP和BMI虽相似,但ACE基因DD型者LVMI明显高于I型者(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程度相关,可能是左室肥厚发生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连锁反应(PCR)检测150例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标本ACE基因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标记,得到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插入纯合子(I型)及插入/缺失杂合子(DI型)。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内蒙古地区蒙古族ACE基因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D型20.0%,DI型41.3%,I型38.7%;D、I两等位基因频率为40.7%和59.3%.结论:蒙古族与汉族资料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基因型频率与多数资料差异无显著性;蒙古族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白种人及黑种人差异均存在显著性。ACE基因多态性存在人种的差别,而是否不同民族、地区间也存在差别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型及其血清活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120例EH组和93例正常对照组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按性别分组计算各组基因型和等住基因频率,另外用比色法测量各研究对象的ACE血清活性.结果男性EH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女性EH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H组中AC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血清活性在ACE基因DD,ID和Ⅱ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H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显著相关性,特别是男性,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在E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ACE血清活性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国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及与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调查中国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与及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测定了63例健康中国人ACE基因型,同时采用微量比色法测定其血清ACE水平。结果:中国人中ACE基因DD型占20.6%,DI型占46.1%,Ⅱ型占33.3%,D与I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0.44和0.56。ACE基因多态性怀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解释55%的  相似文献   

13.
海南黎汉族高血压人群ACE基因多态性与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海南黎汉族高血压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海南黎族111例高血压患者、146例黎族正常人和海南汉族106例高血压患者、97例汉族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并分析高血压患者经典危险因素.结果 海南黎族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D、DI、II基因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海南汉族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D、DI、II基因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ACE基因型分布与黎族、汉族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黎族高血压无显著关联;ACE基因I/D多态性与汉族高血压有显著关联,是汉族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基因;ACE基因型分布与黎族、汉族高血压经典危险因素无关,ACE缺失多态性是汉族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及其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两次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81例健康维吾尔族ACE基因。结果 所有被调查的 81例健康维吾尔族人ACE基因中 ,DD型占2 5 9%,DI型占 48 1%,II型占 2 5 9%,D与I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均为 0 5 0。 3种基因型中 ,DD型个体ACE水平最高 ,DI型者次之 ,II型者最低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吾尔族ACE基因DD型为 2 5 9%。ACE基因DD型与血清ACE水平显著相关 (P <0 0 5 ) ,维吾尔族ACE基因的DD型同其他民族一样可能通过影响ACE水平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海南黎族、汉族高血压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对海南黎族111例高血压患者、146例黎族正常人、海南汉族106例高血压患者、97例汉族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并调查经典危险因素.结果 海南黎族高血压组DD、DI、II基因频率分别为10.8%、37.8%、51.4%;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7%、70.3%.正常对照组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0%、43.8%、43.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9%、65.1%.两组之间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汉族高血压DD、DI、II基因频率为16.0%、28.3%、55.7%;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2%、69.8%.汉族正常人DD、DI、II基因频率15.5%、44.3%、40.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6%、62.4%.两组之间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黎族、汉族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黎族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海南黎族高血压和黎族正常人的D等位基因频率均比I等位基因频率低;ACE基因I/D多态性与黎族高血压无显著关联;海南汉族高血压和汉族正常人D等位基因频率均比I等位基因频率低;ACE基因I/D多态性与汉族高血压的发病有相关性,是汉族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基因,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检测ACE基因第 16内含子I/D多态性 ,并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在 5 1例冠心病组中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35 %和 6 1% ,83例正常对照组中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16 %和 45 % ,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ACE基因II、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9.6%、25.9%、44.5%,对照组II、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39.0%、19.0%,两组D等位基因各为57.4%、38.5%.两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冠心病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集海南黎族正常对照组150例和黎族冠心病组150例的血样检测血脂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黎族正常对照组与黎族冠心病组血液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合子(DI型),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进一步分析各基因型与血脂关系。结果海南黎族正常对照组与黎族冠心病组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南黎族冠心病组各基因型之间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黎族冠心病有显著关联,与黎族冠心病人群血脂水平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9.
H Wu  S Qu  Q Huang  J Deng  Y Zhang  J Li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2):169-70, 179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th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gene insertion/deletion(I/D) polymorphism distribution in Chine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rum ACE activity(SACE). SACE activity and ACE gene polymorphism in 90 healthy persons in Chengdu reg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spectrophotometric assay and the PCR techniqu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Hans, DD genotype of ACE gene was 18%, DI genotype 44%, and II genotype 38%. Allele frequencies were 0.40 for the D allele and 0.60 for the I allel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E I/D polymorphism and SACE activ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CE genotype distribution be different between races, that II genotype and I allele be more frequent in Chinese, and that SACE activity b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ACE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危险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60例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患者及276例黎族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观察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分别检测DD、DI、Ⅱ3个亚组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IMT)。结果(1)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为15.O%、37.3%、47.7%;D及Ⅰ等住基因频率分别为33.7%、66.3%。正常对照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17.8%、40.6%、41.6%,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0%、62.0%。两组之间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Ⅰ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在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他(OR=2.14)、ApoA(OR=360.39)、SBP(OR=1.21)、DBP(OR=1.08)、ACEDD基因型(OR=0.30)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病存在联系(P〈0.05)。ACEDD型亚组的MIMT比DI和Ⅱ型亚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CE基因型缺失型具有颈动脉硬化易感性,可能是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