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本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试验组采用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30 min、12 h、1 d、3 d、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时间窗应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基底动脉(VB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分别对19例发病<6h及21例发病6~9h不同血管(ICA12例MCA18例,VBA10例)闭塞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d用修正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率:MCA组77.8%,VBA组5010%,ICA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h组和6~9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预后良好率:MCA组77.8%,ICA组41.7%,VBA组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例,血管再闭塞1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MCA闭塞的疗效最好,ICA闭塞次之,VBA闭塞较差。动脉溶栓时间窗<6h与6~9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对PWI/DWI不匹配的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放宽到9h。  相似文献   

3.
李瑞霞 《北方药学》2018,(6):164-165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患者意愿是否同意溶栓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予改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7d、14d,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h、24h N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特别是改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运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6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NIHSS评分上,观察组各时间点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尿激酶对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方法25例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作为治疗组;32例80岁以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为对照2组。两组予尿激酶100U静脉溶栓;32例同期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家属未同意溶栓患者作为对照1组。采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 h、7 d、14 d记录评分。采用治疗前及14 d爱丁堡斯堪地娜维亚评分(CSS)评价疗效,统计NIHSS评分、CSS评分(疗效)、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1组;出血并发症较对照1组增加,但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比较,疗效、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非高龄溶栓及高龄非溶栓患者无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效果对比。方法:搜集某院内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诊治的71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患,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34例参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37例观察组给予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比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89.2%(33/37)显著高于参照组病患的70.6%(24/34),χ~2=3.87,P0.05;(2)观察组病患在治疗后0.5h、12h、1d、3d、7d、14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t=6.23,6.01,5.49,5.55,5.42,5.13,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2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5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15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9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再通1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8例。并有4例因明显的血管狭窄而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39例。结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脑保护剂,延长溶栓时间窗,新型溶栓药的开发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玉敏  孙继兴  周琪  顾全  李艳琴  马拓  霍丽静 《安徽医药》2018,22(12):2423-242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差异,更加有效指导TOAST分型中各型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制定。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 2015年 12 月唐山市人民医院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经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简称溶栓组)(n=76)与未溶栓组(n=30),进一步将76例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TOAST分型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型患者35例(46.0%)、腔隙性卒中或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型患者21例(27.6%)、心源性脑栓塞(CE)型患者10例(13.2%)、其他罕见的原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型患者10例(13.2%),分别比较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组间治疗前、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及溶栓治疗前、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 结果 急性脑梗死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两组治疗前NIHSS和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和90 d mRS与未溶栓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NIHSS和mR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前SAO型NIHSS评分与CE型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SAO型分别与LAA型、CE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O型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与CE型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且SAO型比CE型、LAA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和药物组,每组31例。支架组患者在尿激酶动脉溶栓后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药物组在尿激酶动脉溶栓后以常规药物治疗。于术后1、7、14、21d进行NIHSS评分,并综合评定预后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支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显效率、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7%、100.0%和100.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38.7%、61.3%和61.3%(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系统病变13例(其中颈内动脉病变9例,大脑中动脉病变3例,大脑前动脉病变1例),后循环系统病变27例,均采用尿激酶选择动脉溶栓,然后对明显的残余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支架定位准确,血管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率为67.5%;溶栓后脑出血6例(15.0%),而且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开始时间的延长,治疗有效率降低(P<0.05)。结论对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择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而且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与术前的NIHSS评分及治疗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超早期溶栓组22例患者在发病3 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常规治疗,溶栓组21例患者在发病后3~6 h给予尿激酶溶栓+常规治疗,对照组357例患者则单纯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比较3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超早期溶栓组的总有效率为90.9%,溶栓组为90.5%,对照组为57.7%,超早期溶栓组与溶栓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但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超早期溶栓组、溶栓组治疗后1、10、2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早期溶栓组治疗后10、2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效果,与常规溶栓方案比较,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 0例急性脑梗死 (发病≤ 8h)患者分为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表 (NIHSS)于治疗前 ,治疗后 2 4h、1周、2周记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临床症状恶化者复查头颅CT ,明确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尿激酶溶栓治疗后 2 4h治疗组NIHSS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1周后差异更加显著(P <0 0 1) ,但溶栓治疗组之间 (经动脉或静脉溶栓 )NIHSS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三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6 6 7%、9 5 2 %和 14 2 9%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动脉溶栓的疗效并不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 d、第15 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 d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 d及第15 d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尿激酶经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现状及致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方法:术前用常规扩血管药物及法舒地尔静点,穿刺股动脉成功后静脉推注3 000 U肝素,术中通过微导管注入尿激酶,将尿激酶100万U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按每分钟1万U的速度注入血栓形成部位,最小用量25万U,最大用量100万U。结果:溶栓前、溶栓术后24,48,72 h,7,14,30 d E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发生颈动脉窦反应1例,血管痉挛1例,高灌注综合征病2例,5例灌注压突破导致颅内出血其中2例死亡,无栓塞事件发生。结论:动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但应注意治疗时间窗、尿激酶用量、控制血压等,尽量减少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患者被分为两组,观察在发病后6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戚恒  余天文 《贵州医药》2022,46(9):1371-1372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观察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量(CBF)及血清Hcy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CBF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cy含量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抑制血清Hcy的表达,提高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69-71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溶栓药物将其分为rt-PA组(40例)和UK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2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治疗前、溶栓后24h和7d时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rt-PA组与UK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h HR和MA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PA组溶栓前、溶栓后24h和7d时与UK组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 NIHSS评分下降≥4分例数和溶栓后7d NIHSS评分下降≥4分患者例数与UK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rt-PA组与UK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rt-PA与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经动脉尿激酶、罂粟碱及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拟行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15例,分别给予单纯动脉尿激酶及罂粟碱治疗(对照组)及联合应用经动脉尿激酶、罂粟碱及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 NIHSS 量表、GCS 量表及 BI 量表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1 h 后及治疗1周后 NIHSS 、GCS 及 BI 量表评分均提高(P<0.05),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应用经动脉尿激酶、罂粟碱及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可提高急性脑血管闭塞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探讨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溶栓后接受抗凝治疗,对照组溶栓后未接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评分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7 d、14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30 d,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病死率、脑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阿替普酶溶栓后实施抗凝治疗可有效纠正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24 h之内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4 h、21 d和90 d的存活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前后21 d、90 d的Barthel指数(BI)及90 d综合生活能力(改良Rankin评分,m RS),并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90 d存活率分别为63.30%和43.08%(P<0.05)。治疗组治疗24 h、90 d 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组溶栓后14 d、90 d B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溶栓后90 d后m 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致死病例。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在24 h内应用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