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并归纳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4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脊髓功能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价值较高。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减轻患者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吕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对其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1...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11)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时的置钉方法、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范围、并发症、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xis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7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每一椎弓根钉实施个体化置入。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14.8个月。所有随访患者骨折脱位复位均良好,损伤节段恢复稳定,颈椎椎体高度、生理曲度等均恢复正常,融合率高达100%,内固定置钉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结束后,脊髓功能评价平均提高1.11级,6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变化。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性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熟悉颈椎解剖结构,术中规范操作以及置钉个体化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5)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内外Halo-Vest固定与植入物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Halo-Vest外固定和植入物内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颅骨牵引配合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通过影像学检查患者伤处,并用Frankel分级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2.1)个月。X射线正侧位片检查两组患者的伤处脱位均复位,颈椎的生理弧度得到了恢复,观察组患者复位所需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缩短,并且观察组患者完全复位率高,更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离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alo-Vest外固定与植入物内固定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大大改善复位功能,更好地恢复患者脊柱的矢状位对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53例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5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76)与对照组(n=7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三明市第二医院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保守治疗,45例)与研究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5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神经功能、颈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颈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颈神经功能评分(4.49±0.31)分,高于参照组的(3.78±0.38)分(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JOA评分(15.82±1.15)分,高于参照组的(13.79±1.32)分(P<0.05)。治疗前,两组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DI评分(17.47±2.25)分,低于参照组的(24.21±3...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6)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以下简称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下简称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OPLL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化块节段数和椎管狭窄率将患者分为A组(36例)与B组(52例)。A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P<0.05)。术后3个月和9个月B组患者JOA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手术前后A组患者颈椎曲度均明显大于B组(P<0.05),骨化块面积均明显小于B组(P<0.05),椎管狭窄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对于OPLL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骨化块<3个节段、有明显椎间盘突出或伴有显著神经根受压症状的患者以前路手术治疗为主;对于骨化块节段数较多、椎管狭窄率较高的患者,后路手术能够有效恢复其神经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操作灵活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所接收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80例,对全部患者均实施前路手术,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完毕后,80例患者复位度高,颈椎间高度良好,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其作用明显,患者的复位完全度高,切颈椎骨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冯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8)
目的:探讨对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35例,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肩关节评分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经过6~28个月的随访,术后骨折完全愈合;采用Neer评分时,优良率高达92.85%。结论对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首选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多从三角肌入路。对单纯大结节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时主要适用于骨折块较小、移位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韩旭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147-148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10例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及精心的规范化的康复护理,10例患者均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护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了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与保守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方式在跟骨骨折治疗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10月,手术治疗三踝骨折46例,手术一般采用后-外、下胫腓关节-内踝的固定顺序。结果本组44例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获得随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且无感染、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根据临床检查及主诉,参照Leeds的判断标准评定,优36例(79.55%),良8例(11.36%),差2例(4.55%),优良率为90.23%。结论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按后-外、下胫腓关节-内踝的固定顺序,并进行三角韧带的修复,可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郑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68-69
目的对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对临床资料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保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0.6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应对分型治疗方法进行合理使用,以确保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