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豚鼠及大鼠对注射用灯盏花素诱导的主动全身过敏反应(ASA)的表现,增加与过敏反应相关指标的检测,探索从多层次、多方面评价中药注射剂潜在的过敏性。方法将Hartley豚鼠及BN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卵蛋白(OVA)组、注射用灯盏花素组、阴性对照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进行ASA实验,观察药物激发后30 min动物ASA。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采用放免法检测BN大鼠在致敏前、致敏第18日以及激发后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结果对Hartley豚鼠或BN大鼠,OVA组均呈现阳性过敏反应症状,注射用灯盏花素组则为阴性。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OVA组或灯盏花素组肺组织血管周围均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等免疫病理表现。与阴性对照组或药物致敏前比较,OVA组或灯盏花素组大鼠给药后血清总IgE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增加不同品种动物及指标,能更全面评价注射用灯盏花素的潜在致敏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模型,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方法选用豚鼠和BN、F344、SD、Wistar4种品系大鼠,以卵白蛋白(OVA)、天花粉蛋白(TCS)、清开灵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为受试物,分别隔日腹腔注射致敏,共3次,于末次致敏后第14天静脉注射2倍致敏剂量激发。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及过敏反应症状。结果阳性药卵白蛋白和天花粉蛋白可引起豚鼠和大鼠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为100%,豚鼠发生的过敏反应症状程度略高于大鼠。清开灵注射液可引起豚鼠和BN大鼠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注射用灯盏花素导致F344、BN和SD大鼠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00%、83.33%,且F344大鼠呈现强阳性反应,而豚鼠则呈现阴性反应。结论大鼠可推荐作为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的动物模型之一,对致敏原的敏感性在动物不同品系间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639-2642
目的:通过观察茵栀黄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佐剂组与未联用佐剂组在过敏反应发生时的敏感指标的含量变化,研究此类佐剂提高BN大鼠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稳定性和灵敏度的能力。方法:将弗氏完全佐剂与双黄连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联用,对BN大鼠进行致敏和激发,比较联用弗氏佐剂组与未加弗氏佐剂组动物在过敏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程度;激发前后血浆中组胺、类胰蛋白酶、β-氨基己糖苷酶、Ig E含量及增长率;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大鼠皮下是否出现蓝斑以及蓝斑面积大小。结果:(1)联用佐剂组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过敏反应的发生程度均高于未加佐剂组;(2)茵栀黄注射液组激发前后血浆中组胺、类胰蛋白酶、β-氨基己糖苷酶、Ig E的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用佐剂后血浆中Ig E、组胺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含量均升高,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激发前后四种指标的变化率均高于茵栀黄注射液未加佐剂组;生脉注射液组激发前后血浆中四种指标的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用佐剂后血浆中Ig E、β-氨基己糖苷酶的含量均升高,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激发前后四种指标的变化率均高于生脉注射液未加佐剂组;(3)联用佐剂组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阳性率均高于未加佐剂组。结论:弗氏完全佐剂可提高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的敏感性,有利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中过敏反应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的类过敏反应,测定致敏动物血清组胺含量,探讨其与类过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豚鼠随机分组,选用双黄连注射液按不同注射速度、不同剂量进行给药,观察豚鼠的类过敏反应,同时用ELISA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血清组胺含量检测。结果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速度下的双黄连注射液均能引起豚鼠的类过敏症状;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速度下的双黄连注射液组IgE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速度下的双黄连注射液组血清组胺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速度相关性。结论双黄连注射液能引起豚鼠产生类过敏反应,豚鼠血清组胺含量的变化与双黄连注射液的给予剂量、速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黄芩苷、绿原酸为受试样本,以豚鼠为对照,通过观察BN大鼠(brown norway rats)过敏反应的特异性来建立中药注射液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动物模型,并对两者在评价中药注射液过敏反应中的适用性进行比较.本研究以中药注射液为致敏原,直接对BN大鼠进行致敏和攻击后,通过观察过敏症状、过敏反应率、过敏反应程度、组胺释放量、靶器官病变率和病变程度的变化,来评价BN大鼠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结果显示中药注射剂致敏后,BN大鼠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血清和组织中组胺含量明显增加,肺组织和气管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同时以青霉素和天花粉蛋白为阳性对照,也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表现;BN大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程度、靶器官病变率和病变程度均显著高于豚鼠.试验结果说明BN大鼠为评价中药注射液过敏反应的适宜动物模型,且其敏感性高于豚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采用血清抗体致敏的RBL-2H3细胞对清开灵、痰热清2种中药注射剂过敏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阳性药卵白蛋白(OVA)、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分别与Al(OH)3凝胶佐剂混合作为致敏源,Wistar大鼠sc致敏源制备抗体血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总Ig E水平。取抗体血清致敏RBL-2H3细胞,48 h后再以药物激发致敏细胞,检测细胞脱颗粒后上清液中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另取大鼠进行被动皮肤过敏(PCA)实验,观察动物皮肤蓝斑阳性反应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VA、清开灵、痰热清组大鼠抗体血清总Ig E水平著显升高(P0.05、0.01)。致敏细胞脱颗粒结果显示:采用OVA和清开灵、痰热清注射液抗体血清致敏细胞,再经药物激发后RBL-2H3细胞上清液中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明显增加(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最大的相对释放倍数分别为3.7、1.53、1.98。大鼠PCA实验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大鼠蓝斑阳性反应最高百分率分别为100%、100%、86%。RBL-2H3细胞实验与PCA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血清抗体致敏RBL-2H3细胞模型可以用于对中药注射剂过敏性的初筛或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对Wistar大鼠、SD大鼠、BN大鼠、豚鼠4种品系动物进行药物致敏性评价比较。方法:实验分为生理盐水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清开灵注射液组。分别隔日腹腔注射致敏3次,末次致敏后第14 d静脉注射2倍致敏量激发,观察各组动物的过敏反应情况,同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组胺(HIS)含量,摘取肺、气管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4种品系动物给予BSA及清开灵注射液后均出现了过敏反应;BN大鼠、豚鼠给予BSA后,血清HIS含量明显升高,而给予清开灵注射液后,血清HIS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且均产生气管和肺组织的过敏性病理改变。结论:豚鼠及3种不同品系大鼠均可用于过敏试验,但4种动物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谷红注射液诱发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方法:通过腹腔注射0.5mL/只受试制剂致敏豚鼠,14d后静脉注射2mL/只受试制剂激发豚鼠,评价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的风险;另外通过腹腔注射受试制剂致敏大鼠,14d后收集大鼠血清,皮下注射该血清用以致敏正常大鼠,24h后静脉注射受试制剂激发大鼠,评价大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的风险。结果:均未见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受试制剂谷红注射液诱发动物产生过敏反应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9.
BN大鼠与豚鼠用于药物致敏性评价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豚鼠和BN大鼠过敏试验,以寻找用于致敏原检测的更为敏感的动物模型.方法:将白色豚鼠和BN大鼠(Brown Norway rat)分别随机分为2组:1正常对照组,2牛血清白蛋白组.牛血清白蛋白组于试验的1,3,5 d分别腹腔注射0.6%牛血清白蛋白以致敏,1 mL/次,共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于末次致敏后第7,14天,牛血清白蛋白组分别静脉注射2.4%牛血清白蛋白1 mL/次以激发过敏;而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次及第2次静脉注射后,观察每只动物过敏反应情况,根据过敏反应症状评分,评价过敏反应强弱;并从眼眶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竞争试验法检测IgE含量;此外,采用激发后动物的血清,用SD大鼠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计算蓝斑面积,测定并计算伊文思蓝染料的渗出量.结果:豚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过敏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BN大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经非参数秩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显示,BN大鼠牛血清白蛋白组血清在SD大鼠上可造成明显的蓝斑和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增加.而豚鼠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蓝斑不明显,伊文思蓝渗出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同种动物比较,牛血清白蛋白组和对照组血清IgE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BN在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中均显示牛血清白蛋白呈现阳性反应,而豚鼠反应不明显,因此,BN大鼠用于致敏原检测比豚鼠更为敏感.同时,BN大鼠在技术操作上比豚鼠更方便和容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豚鼠全身过敏性试验模型探讨不同剂量卵蛋白(OVA)的过敏性。 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卵蛋白致敏激发豚鼠,复制全身过敏性试验模型,观察过敏反应症状,ELISA检测不同剂量OVA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豚鼠血清中OVA特异性抗体IgE的含量变化。 结果: 全身过敏实验阳性对照组(OVA)致敏率为100%,大部分过敏反应级别较高;阴性对照组的致敏率为0%;14 d时过敏反应无明显差异,21 d时过敏反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14 d时OVA组与对照组比,血清IgE值水平无明显差异,21 d OVA组与对照组比,血清IgE值水平显著差异(P<0.05)。 结论: OVA致敏原的剂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过敏反应指标IgE值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生脉注射液(新工艺)致食蟹猴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旧2种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致食蟹猴类过敏反应的致敏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食蟹猴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5%葡萄糖注射液组、旧工艺生脉注射液组、新工艺生脉注射液组及阳性对照药组。观察给药前至给药后24 h各猴的变化;给药前及停药后10 min取血,检测血清组胺含量;给药前及停药后10 min测定血压及心率,综合判定药物的致敏性。结果:旧工艺生脉注射液导致食蟹猴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但是血清组胺未升高1倍以上;新工艺生脉注射液可诱发食蟹猴出现不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血清组胺未升高。结论:旧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可诱发食蟹猴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其致敏性强;改进工艺后的新生脉注射液引发食蟹猴类过敏反应症状出现时间晚,程度轻,对食蟹猴的致敏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白介素(IL)-6、IL-17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消风宣窍汤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卵蛋白(OVA)通过腹腔注射结合滴鼻的方式建立AR豚鼠模型,造模周期共21 d,将60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高、中、低剂量组(42,21,10.5 g·kg-1)、氯雷他定组(1.34 mg·kg-1)。用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检验豚鼠模型制备情况,ig治疗1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和IL-6,IL-17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gE和IL-6,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风宣窍汤高、中剂量组IgE水平显著降低(P<0.01),IL-6,IL-17水平降低(P<0.05或P<0.01);低剂量组IgE水平降低(P<0.05);氯雷他定组IgE水平降低(P<0.05),IL-6,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消风宣窍汤降低AR的IgE水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IgE和IL-6,IL-17水平实现的,并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提示IL-6和IL-17在AR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脉注射液(新工艺)各组分致Beagle犬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新工艺生脉注射液各组分进行Beagle犬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新工艺生脉注射液致敏原因。方法:选用类过敏反应的敏感动物Beagle犬,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分别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红参提取液、麦冬提取液、五味子提取液、五味子蒸馏液、生脉方、0.2%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溶液。观察给药前至给药后24 h各犬的变化,根据反应症状轻重判定级别。给药前及停药后10 min取血,ELISA方法检测血清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级别,综合判定药物的致敏性。结果:红参提取液组1只犬出现不典型类过敏反应症状,2只犬血清组胺含量升高1倍以上,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可疑;0.2%吐温-80组各犬均出现类过敏反应症状,但血清组胺含量未见明显升高,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可疑;其余各组药物未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结论:新工艺生脉注射液所致Beagle犬轻度类过敏反应可能与所含红参提取液及0.2%吐温-80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清开灵、生脉注射液(生脉)及其联合用药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家兔的影响。方法:家兔随机分为11组:对照组,油酸组,治疗组分别包括清开灵和生脉以及清开灵+生脉小、中、大剂量组。iv油酸(0.05mL·kg-1)复制家兔ALI模型后,立即iv上述药液,观察给予油酸前及以后30,60,120min时的呼吸频率和幅度,于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气含量;实验后处死家兔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LDH,CAT,MDA的含量及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油酸组比较,清开灵、生脉及清开灵+生脉的小、大剂量组的呼吸幅度均显著升高;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PaO2显著升高(P<0.05),清开灵、生脉及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的PaCO2均显著降低(P<0.05);清开灵、生脉各剂量组的MDA均显著降低,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的MDA显著降低、CAT显著增加;清开灵、生脉及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可以减轻油酸引起的病理改变。结论:清开灵+生脉小剂量对油酸型肺损伤家兔的疗效优于同剂量下的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932例患者,其中实验组472例,对照组4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17,1.32),P0.000 01];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4.46,95%CI(-6.79,-2.12),P=0.000 2];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11,95%CI(-0.18,-0.03),P=0.006]。结论:生脉注射液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新、旧两种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致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的致敏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用类过敏反应的敏感动物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旧工艺生脉注射液、新工艺生脉注射液.观察给药前至给药后24 h各犬的变化,根据反应症状轻重判定级别.给药前及停药后10 min取血,ELISA方法检测血清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级别,综合判定药物的致敏性.结果:旧工艺生脉注射液导致Beagle犬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且血清组胺升高1倍以上,综合判定旧工艺生脉注射液致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阳性;新工艺生脉注射液可诱发Beagle犬出现不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血清组胺升高1倍以上,综合判定新工艺生脉注射液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可疑.结论:旧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可诱发Beagle犬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其致敏性强.与旧工艺生脉注射液相比,改进工艺后的生脉注射液引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症状出现时间晚,程度轻,对Beagle犬的致敏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川贝颗粒对豚鼠哮喘模型的平喘作用机制.方法:70只豚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即模型组,复方川贝颗粒(0.67,1.34,2.68)g·kg-1组,二陈丸组(2.325 g·kg-1),地塞米松组(9.30×10-4 g·kg-1),正常对照组;试验开始第1天,豚鼠ip10%卵白蛋白(OVA)生理盐水溶液致敏,致敏后第13天灌胃给药,每日1次,给药7d,各组均按体重i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15 d后用1%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激发5次,每日1次,建立豚鼠过敏性哮喘模型,观察复方川贝颗粒对哮喘豚鼠血清中血栓素B2(TXB2)、白三烯B4(LTB4)的含量、哮喘潜伏期及肺部病理切片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血清中的TXB2,LTB4含量明显升高(P<0.01),EOS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川贝颗粒(1.34,2.68 g·kg-1)均能降低哮喘豚鼠血清中的TXB2,LTB4含量(P <0.05,P<0.01);复方川贝颗粒(0.67,1.34,2.68 g·kg-1)剂量均能减少哮喘豚鼠小气道周围EOS总数(P<0.01),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P <0.05,P<0.01).结论:复方川贝颗粒对OVA介导的豚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平喘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清炎性介质和减少EOS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