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与异种皮相对比,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效果差异。方法 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采用数字表法,将7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同时削痂后给予异种皮(猪皮)覆盖;观察组患者削痂后给予rhGM-CSF凝胶覆盖创面。治疗7天时记录并观察患者换药疼痛程度、创面溶痂率、完全溶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VAS和TESS分别为2.8±0.7分和5.3±0.8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3、7、10天观察组创面溶痂率34.5%、64.6%、90.6%均优于对照组25.6%、48.7%、78.5%(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溶痂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3±3.8天和17.9±4.5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异种皮相比,rhGM-CSF凝胶可有效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溶痂率,降低患者换药痛苦,安全性高,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人工真皮支架在大面积撕脱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人工真皮支架在大面积撕脱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创伤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撕脱伤患者20例,年龄6~68岁,撕脱面积占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10%~40%。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一期行清创+负压引流术,二期行取植皮术;治疗组患者一期行清创+真皮支架+负压引流术,5~7 d后更换负压装置,观察基底血管化程度,伤后12~14 d行取植皮术。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从清创到植皮的间隔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以及植皮区皮片成活率、愈合时间及愈合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从清创到植皮的间隔时间延长[(13.30±2.06)d vs(7.90±1.10)d,P<0.01];供皮区愈合时间缩短[(8.10±0.99)d vs(13.10±1.10)d,P<0.01],供皮区愈合质量提升(4.40±1.58 vs 7.80±1.14,P<0.01);植皮区皮片成活率[(87.30±5.27)% vs(85.10±5.53)%]、愈合时间[(17.80±1.14)d vs(18.70±2.06)d]、愈合质量(8.40±1.07 vs 9.00±1.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面积撕脱伤的治疗过程中早期应用真皮支架联合负压引流技术,可避免在伤后1周左右大范围取皮,手术损伤少,对全身干扰小,可保证患者平稳度过病程早期阶段;同时通过支架自身的血管化可促进创面恢复,减少植皮所需皮片厚度,从而缩短供皮区愈合时间、提高供皮区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伟  于晓洁  赵敬凯  徐亚飞  张静 《安徽医学》2015,36(11):1396-1398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照组45例,行常规切开筋膜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分别为(7.95±0.53)d、(15.38±1.53)d、(14.51±2.98)d、(2.53±0.1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植皮率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切开筋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一种兼顾抗炎和促进表皮快速再上皮化的新型复合型敷料,并观察其在Ⅱ°烧伤创面中的疗效。方法 建立创面损伤模型,将样本随机分成正常、损伤和治疗3个组。治疗组创面在伤后即给予敷料处理。分别于伤后1、3、7、14天测量各组各时期创面的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各组创面皮肤组织,比较各组皮肤组织内总Ca2+浓度及活性氧的差异,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IL-1β及IL-6分泌情况。结果 新型复合型敷料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由损伤组29.46±4.38天缩短为25.39±3.12天(P<0.05)。并于伤后14天促进创面皮岛形成,增加愈合率(P<0.05)。复合型敷料能有效降低损伤后创面组织Ca2+浓度,降低炎性因子和ROS水平,两组各时期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复合敷料可有效加快表皮再上皮化修复,并阻断伤后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为皮肤创面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海藻酸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大鼠海水浸泡创面的抗炎效果。方法 取1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制备海水浸泡创面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创面使用海藻酸盐敷料覆盖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对照组使用常规急救敷料覆盖。造模后第5天取大鼠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造模后第7天取大鼠创面组织,提取总RNA,采用qPCR分析TNF-αIL-6 mRNA表达。造模后第7天取创面组织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及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TNF-α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新生血管垂直于创面生长,创面可见明显上皮化;对照组上皮化不充分,肉芽组织内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创面组织中VEGF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海水浸泡创面,海藻酸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微血管生成,从而促进伤口的良性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究负压封闭引流在手部电烧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18年3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手部电烧伤患者划分为2组,各组平均38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负压封闭引流后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细菌培养结果、皮片创面修复及皮瓣创面修复.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细菌培养阴性率、皮片创面修复率、皮瓣创面修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手部电烧伤患者实行负压封闭引流后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肉芽生长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大大提高皮片及皮瓣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亮霞  叶蕾  杨小青 《安徽医学》2018,39(12):1523-1526
目的 探讨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在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科收治的32例VSD治疗DFU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量化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小腿围周径差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患者小腿周径差为(1.74±0.37)cm、VSD术更换敷料次数为(2.05±0.72)次、换药次数为(15.15±1.51)次、创面愈合时间为(31.67±4.63)d、住院时间为(34.85±3.82)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2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VSD治疗DFU患者进行早期量化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创面患者68例,均入院后行清创术,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治疗7 d后,测量组织液氧分压,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评估创面床条件及患者全身情况,行Ⅱ期手术。观察并计算治疗7 d后2组的细菌清除率、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泡沫干瘪率,并于治疗过程中记录计算引流管堵塞发生率及Ⅱ期手术方式及皮片或皮瓣移植成活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堵塞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泡沫干瘪率、肉芽组织覆盖率和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7 d后,观察组创面局部组织液氧分压为(112.80±4.01)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32±4.03)mmHg(P<0.01)。2组手术方式分别为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皮片移植成活率和皮瓣移植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3~12个月,2组所有皮片或皮瓣成活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功能外形满意,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慢性创面患者进行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之后进行Ⅱ期手术,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静  徐袁丁 《安徽医学》2016,37(10):1297-1298
目的 探讨藻酸盐银离子联合泡沫敷料加压力辅助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116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新型敷料加适当的压力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22±10)d、(13±2)次]优于对照组[(36±15)d、(26±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浸渍、疼痛程度、创面再损伤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新型敷料加压力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朱亚坤  范海涛  赵勇  申才佳 《安徽医学》2018,39(10):1249-1252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5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行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照组则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评定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6个月评定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6个月通过X线片测量计算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术后6个月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腰背慢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天、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差值分别为(12.95±1.83)°、(28.24±4.25)%,均大于对照组的(11.68±1.67)°、(24.13±3.62)%(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下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治疗压疮伤口的疗效观察和体会。方法:回顾收治院外带入和他科转入行压疮感染治疗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创面进行处理,治疗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处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46例烧伤感染性压疮患者中,治疗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均为7~21 d,平均为10 d,形成健康新鲜的肉芽组织,肉芽生长的速度快,正常恢复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69.5%,治疗组患者的压疮创面愈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感染性压疮,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保持深部伤口的引流畅通,促进新鲜肉芽的生长,加速伤口愈合,积极配合优质的护理技术对压疮患者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度烧伤病人效果。方法选取100例Ⅱ度烧伤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病人创面清洗完成后,采用VSD装置对创面进行封闭,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采用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冲洗吸引装置及病人的创面。比较2组病人的创面愈合情况和炎症应激反应情况。结果治疗5 d后,2组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10 d、15 d后2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瘢痕愈合数及感染数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结论VSD技术结合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深度烧伤病人的创面愈合,减轻病人的炎症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人工真皮支架早期修复特重烧伤手足深度创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与传统的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移植术相比,探讨切削痂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自体刃厚皮移植术修复特重烧伤患者手足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有手足深度创面的特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在伤后第4~7天行四肢深度创面切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手足创面切削痂、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伤后第21~28天行手足创面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对照组(14例)在伤后第4~7天行四肢深度创面切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手足深度创面以保痂换药为主,第28~35天行手足深度创面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移植术.记录每次手术持续时间、植皮成活情况、皮片坏死的原因、供皮区愈合时间、能否再次供皮、随访手足瘢痕增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1次手术持续时间(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0±0.76) vs(4.14±0.86),P>0.05];第2次手术持续时间(h)少于对照组[(2.11±0.35) vs (3.39±0.49),P<0.001].植皮术后第8天打开换药时,观察组皮片全部成活者占97.37%(37/38),创面出现感染者占2.63%(1/38);对照组皮片全部成活者占73.68%(28/38),部分成活者占23.68%(9/38),创面感染者占2.63%(1/38).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d)少于对照组[(6.07±0.83) vs(14.64±0.93),P<0.001].经评估观察组可再次供皮者占78.57%(11/14),对照组可再次供皮者占14.29%(2/14,P<0.05).随访1年,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分)观察组手足瘢痕增生情况好于对照组[(5.07±1.21) vs (8.07±1.14),P<0.001].结论应用人工真皮支架能早期修复特重烧伤手足深度创面,不需额外增添手术操作时间,植皮成活情况及远期活动功能可,对供皮区损伤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刃厚皮片移植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在收治烧伤患者中选择38例需手术植皮修复的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19例创面)根据创面形状剪切VSD敷料覆盖创面,实施VSD治疗;对照组(19例创面)常规外用碘伏清洗、油纱包扎,术前48 h用3%高渗盐水湿敷,1~2次/d。治疗6天后进行手术移植刃厚皮片。术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对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两组治疗方法对细菌的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7天、21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有明显差异(P=0.002﹤0.05)。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1)d,较对照组(16±2)d明显缩短(P=0.006﹤0.01)。试验组VSD治疗后细菌清除率(86.67%)较对照组(64.29%)明显增高(P=0.039<0.05)。结论:VSD治疗能提高烧伤残余创面植皮成功率,有效缩短了残余创面的愈合时间,为手术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软聚硅酮敷料联合藻酸钙敷料应用于烧伤后皮肤移植供皮区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9)和对照组(n=41).试验组供皮区内层覆盖藻酸钙敷料(德湿康敷料),外层覆盖软聚硅酮敷料(美皮康);对照组供皮区内层覆盖洗必泰油纱,外层覆盖多层无菌纱布.评价两组患者供皮区的创面愈合、疼痛改善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第7、10、12天试验组创面愈合率[(51.31±7.09)%、(78.77±8.80)%、(96.44±3.24)%]均高于对照组[(45.85±5.54)]%、(73.63±7.73)%、(93.12±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0.95±1.41)d vs (11.93±1.44)d,P<0.01].术后第1、3、7、10天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36±1.21、4.29±1.25、4.00±0.46、1.00±0.45,均低于对照组(7.34±1.34、5.89±1.39、4.50±0.74、1.35±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面愈合后第1、3、6、12个月试验组温哥华瘢痕评价(VSS)评分(3.82±1.47、6.00±1.61、3.77±2.28、2.59±1.39)均低于对照组(5.80±1.68、7.80±1.65、5.24±1.67、4.05±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软聚硅酮敷料与藻酸钙敷料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供皮区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缓解换药疼痛、改善愈合质量,有望成为有效的保护供皮区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结合封闭负压引流(VSD)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进程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就诊的8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PG结合VSD治疗)和对照组(VSD治疗),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生长面积、创面愈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GF、bFG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值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的差值。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肉芽生长面积大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EGF、bFGF、CRP、IL-6、WBC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4 d VAS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与2个月VSS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应用于四肢Ⅲ度烧伤保留健康脂肪组织削痂植皮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四肢小面积浅Ⅲ度烧伤43例患者行保留脂肪组织削痂植皮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A组);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四肢小面积浅Ⅲ度烧伤46例患者行Ⅲ度创面切痂至深筋膜植皮治疗(B组)。观察两组术中失血量、植皮成活率及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合后肢体外形、对称性和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 A组创面愈合后肢体外观、对称性和功能较好,自身对照上下肢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创面愈合后肢体明显缩小,左右明显不对称,功能较差,自身对照上下肢周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皮片成活率高(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P〈0.05)、创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少(P〈0.01)、外形与功能优良满意(P〈0.01)。结论 VSD技术应用于四肢Ⅲ度烧伤保留健康脂肪组织削痂植皮创面,可有效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缩短疗程,减轻换药痛苦,能更好维护肢体的外观,有助于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VSD技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