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对10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和便秘,易误诊;有8例病人通过X线钡灌肠造影诊断,有2例通过螺旋CT气钡双重成像诊断,均可显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合并横结肠过长; 10例病人通过手术松解结肠脾曲,切除冗长结肠都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 ,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X线钡灌肠造影,手术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结肠脾曲综合征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误诊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3年 5月~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 2 1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年龄 5 1~ 88(平均 67.8)岁 ;临床表现为反复腹胀、腹痛 ,便秘等 ;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 ,甚至扭转 ,常伴横结肠或乙状结肠冗长。经手术松解结肠脾曲、切除冗长结肠 ,处理伴发的其他疾病 ,患者均获痊愈。切除结肠病检示慢性炎症。随访 6个月~ 6年 ,临床症状无复发 ,疗效满意。结论 对结肠脾曲综合征认识不足及未行钡灌肠检查是长期误诊的主要原因。行手术松解结肠脾曲 ,切除伴发的冗长的结肠 ,处理伴发的其他疾病 ,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结肠脾曲综合征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1988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以反复腹胀、腹痛及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X线钡灌肠示脾曲均较肝曲高7cm以上,站立位时横结肠下垂达盆内者24例。采用包括脾曲在内的横结肠切除术24例:行横结肠与乙状结肠侧侧吻合术2例。24例患者术后3-6个月症状缓解。结论对具备典型的X线征象的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可采用包括脾曲在内的横结肠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对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认识以及检查手段.方法 采用结肠钡剂灌肠了解结肠形态,结肠脾曲与肝曲水平位的差距,钡剂通过脾曲的状态,脾曲夹角大小.结肠运输功能摄片了解不透光标志物在横结肠滞留时间以及电子肠镜窥测横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结果 8例钡剂灌肠中有5例横结肠下垂落入盆腔,4例横结肠扩张,7例钡剂通过脾曲过程中有受阻滞现象,5例脾曲位置明显抬高,肝曲与脾曲之间的水平位平均相差1.8个椎体,脾曲夹角小于45°.实施结肠运输功能摄片,结果全部运输缓慢,6例不透光标志物停留在横结肠32~50 h.肠镜检查,4例黏膜出现散在的浅表性溃疡灶.本组全部施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结肠脾曲综合征是导致顽固性便秘的重要原因,钡剂灌肠摄片、结肠运输功能摄片及电子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结肠脾曲综合征(SSFC)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198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1例SSF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以反复发作性腹痛、腹胀及便秘并顽固性不全结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X线钡剂灌肠造影显示,结肠脾曲均较肝曲高7cm以上,迂曲成角〈45°,并横结肠冗长。行结肠脾曲松解术2例和结肠脾曲侧侧吻合术3例,近期效果尚好,远期(6个月~2年)效果不良;76例采用较彻底手术,包括近段结肠大部切除14例、结肠次全切除术20例、全结肠切除术42例,术后均痊愈。结论:根据临床特点和钡剂灌肠造影,可以明确诊断SSFC,应积极手术治疗,以近段、次全、全结肠彻底切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993年9月至2003年9月收治的22例老年人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便秘伴腹痛、腹胀、消瘦、头痛、头晕、心悸、腹膜炎等;X线钡剂灌肠造影检查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可伴有横结肠冗长。行横结肠与降结肠侧侧吻合术,切除冗长结肠,随访2~8年,疗效满意。结论对老年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钡剂灌肠检查应是常规检查,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我院12例结肠冗长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2例结肠冗长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肠冗长主要表现为便秘、腹痛;可经X线钡灌肠确诊。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4例,随访0.5-3年,手术效果满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结论 结肠冗长可经X线钡灌肠确诊,手术治疗效果差,3岁以上有症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收治9例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钡灌肠辅助检查情况,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症状有改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诊断首选钡灌肠,治疗方法首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采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降结断肠直肠斜形吻合。  相似文献   

9.
经脐和肛门自然腔道联合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儿,男,6个月.因生后腹胀、便秘而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术前经钡灌肠及肛管直肠测压诊断为先天性长段巨结肠症.X线造影显示其移行段达结肠脾曲,结肠继发扩张已达结肠肝曲.行腹腔镜监视下经肛门自然腔道直肠内拖出结肠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冗长症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缩短确诊前的就医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17和322医院普外科2005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结肠冗长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早期反复出现的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消瘦等,容易被误诊.除3例患者因乙状结肠冗长症并发扭转急诊入院手术外,24例症状持续,反复多处就医长达2~32年.经门诊钡灌肠造影确立诊断,手术切除病变肠段,随访7~11个月,患者腹胀、腹痛、便秘、消瘦等全身症状消失.结论 本病较少见,要提高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钡灌肠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最好方法.确诊后外科手术是治疗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脾曲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4年以来行手术治疗的 2 5例结肠脾曲癌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行左侧结肠部分切除术 16例 ,横 /降结肠部分切除术 6例。其中 ,有 3例由于癌肿侵及邻近器官而行联合器官切除术 (脾 1例、胰尾部 2例 )。另外 ,有 2例行癌肿切除、远端关闭、近端造口术 (改良Hartmann手术 ) ;1例因癌肿广泛转移无法根治切除 ,而行姑息性手术。结论 提高对结肠脾曲癌的认识、早期诊断、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是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治疗小儿结肠脾曲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2年为52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行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以反复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钡剂灌肠检查脾曲较肝曲升高>1.52012年为52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行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以反复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钡剂灌肠检查脾曲较肝曲升高>1.52.0椎体,脾曲夹角<45度,横结肠扩张,降结肠冗长。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2.0椎体,脾曲夹角<45度,横结肠扩张,降结肠冗长。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95 min,平均(88±5.32)min;术中出血量295 min,平均(88±5.32)min;术中出血量25 ml,平均(3±0.78)ml;切除肠管225 ml,平均(3±0.78)ml;切除肠管2242 cm,平均(36±2.26)cm;术后24 h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或排便,术后恢复饮食时间142 cm,平均(36±2.26)cm;术后24 h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或排便,术后恢复饮食时间12 d。术后体温≤37.5℃。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术后肛周轻度污粪2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肠回缩、夹层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2 d。术后体温≤37.5℃。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术后肛周轻度污粪2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肠回缩、夹层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85个月,平均(62±5.42)个月,效果满意;随小儿年龄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远期大便285个月,平均(62±5.42)个月,效果满意;随小儿年龄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远期大便24次/d。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轻、出血少、并发症少、安全、切口美观等优点,是治疗小儿结肠脾曲综合征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便秘的原因,并评价结肠运输实验、气钡双重灌肠造影与排粪造影对诊断便秘的价值.方法:对136例临床诊断为便秘患者先做结肠运输实验,再做结肠气钡灌肠检查同时同步做排粪造影.结果:结肠运输实验异常者95例;气钡双重灌肠造影异常者89例,排粪造影异常者122例.综合分析结肠运输实验、气钡双重造影与同步排粪造影,诊断为结肠慢运输49例,气钡双重造影有异常(结肠延长或冗长、迂曲、下垂)89例,功能性出口梗阻117例,5例便秘者为精神、意识导致.结论结肠运输实验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联合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区分结肠慢运输与功能性出口梗阻和结肠形态结构所致的便秘,进一步明确功能性出口梗阻的病因,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作出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和制定更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肠淋巴瘤(primary colonic malignant lymphoma,PC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CML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理、手术治疗和预后,对比研究钡灌肠、结肠镜和多层螺旋CT(muh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等诊断方法.结果 PCML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肿物、肠梗阻、消化管出血,血清肿瘤指标均正常.术前12例患者中,6例行钡灌肠检查,2例检出病变,均未提示淋巴瘤可能.6例行结肠镜检查,3例检出病变,1例提示淋巴瘤可能.10例行MSCT检查,CT初诊检出肿瘤9例,定性诊断准确5例;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除1例为T细胞来源,其余均为B细胞淋巴瘤.术后10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11例获随访,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1.9%(9/11)、54.5%(6/11).结论 PCML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钡灌肠和结肠镜检查诊断率低.MSCT扫描在PCML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是治疗早期PCML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B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B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该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远期随访。术前所有患儿均行钡灌肠X线检查,23例行下消化道动力学检测,17例行直肠粘膜活检加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患儿均行病变肠段切除、结肠直肠吻合术。行多处全层活检手术标本。结果:本组中16例为单纯性B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28例合并先天性巨结肠,1例合并肠神经节细胞减少。16例单纯性行钡灌肠X线检查时仅有4例可见确切的狭窄段,9例单纯性中有6例未出现直肠肛管抑制反射,17例活检中只有7例可获得提示性诊断。全层活检可准确诊断该病。术后3例发生小肠结肠炎患儿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发生闸门症候群而再次手术,其他患儿均能自解、自控大便。结论:全层活检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方法。病变肠段切除、结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本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全结肠一直型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病历资料。结果:7例中3例误诊。7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除了其它类型肠套叠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外,它还同时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结肠系膜游离,未将结肠固定于后腹壁,使结肠活动度增大所致。诊断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再结合B超、钡灌肠确诊不难。肛门指诊对本病有权重要的意义。发现套叠肠段由肛门突出,或指诊触及套叠肠段,或钡灌肠发现肠套位置较低,要考虑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的可能。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套叠紧密,不易松懈复位,且多合并肠坏死,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可同时解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题。非手术治疗无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我们1985年~1999年采用结肠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31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体会。临床资料  男19例,女12例,年龄51~86岁,平均62岁。60岁以上25例,占80.6%。入院时均有肠梗阻症状,X线腹部平片提示低位机械性肠梗阻。入院后经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综合治疗症状无缓解而在48小时内行急诊手术。术中诊断均为结肠癌梗阻,癌肿位于脾曲及其邻近结肠14例,乙状结肠及其邻近降结肠及直肠上段癌17例。按Dukes分期:B期8例,C期23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结肠腺癌。手术方法:全部病例按结肠癌根治术的要求作癌段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18.
自1988年2月至1995年8月对结肠过长症行冗长都结肠切除术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9~76岁,平均利岁。16例均经钡灌肠X线检查,乙状结肠12例,结肠脾曲4例。一、临床表现:顽固性便秘史2~30年,大使1次与~15天,伴有不同程度的腹  相似文献   

19.
结肠绒毛状腺瘤X线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X线表现在结肠绒毛状腺瘤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肠绒毛状腺瘤的X线表现。所有病例均行低张双对比灌肠造影。结果该组患者中,病变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占73.1%。绒毛状腺瘤X线主要征象:所有病例均显示,腔内突出的肿块充盈缺损(100%),肿块表面不规则分叶,结节状隆起及细网状结构。3例肿块表面可见溃疡。结论结肠绒毛状腺瘤,特别是地毯型及菜花型在X线钡灌肠造影中有较特异的表现,X线表现反映了结肠绒毛状腺瘤的病理特点,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是诊断结肠绒毛状腺瘤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郭萍  刘志苏  杜明国 《腹部外科》2008,21(5):295-297
目的探讨成年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8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成年人先天性巨结肠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除1例由于多次腹部及肛门直肠手术史选用了保守治疗,效果理想外,其余均采用手术治愈。结论成年人先天性巨结肠误诊率高。诊断依据主要是追溯自幼便秘史,钡灌肠、全消化道钡餐X线透视及24、48h,甚至72h钡滞留X线摄片。诊断不能确定时加直肠黏膜活检及肛门直肠测压。有过多次手术史者,再手术时应视病情而定,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既往手术资料。强调治疗及手术方式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