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市ST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连续数年位居全省前列。到目前为止虽然尚未发现HIV感染者,但周边地区均有HIV感染者及AIDS的病例报告。为掌握铜陵市特定人群的性病发病状况,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及时调整防治对策,有效遏制STD的流行,我市于1997年7月至1999年12月开展了对全市特定人群的性病、艾滋病主动监测工作,现将9675例特定人群HIV/STD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5年德清县梅毒和淋病发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德清县报告的梅毒和淋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德清县梅毒和淋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梅毒与淋病分别为82.68/10万和35.98/10万,男女年平均发病率性别比分别为0.85∶1和2.22∶1;梅毒和淋病的发病高峰为20~岁和55~岁年龄组人群,职业均以农民、工人和民工三类人群为主,武康镇与乾元镇为高发乡镇。结论德清县梅毒和淋病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发水平,性活跃的青壮年及老年人是德清县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贵阳市梅毒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贵阳市2006-2010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贵阳市梅毒报告累计数为548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11/10万,2010年达55.73/10万,年均增幅53.38%。男女比例为1:1。以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为主,三者共占报告梅毒总例数的96.76%。隐性梅毒和早期显性梅毒(一、二期梅毒)病例数逐年增加。22~44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组所占比例最高,为44.34%。职业分布以无业及工人(包括民工)居多,占66.10%,这两类人群及高年龄组(65岁及以上)人群发病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贵阳市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规范梅毒的诊疗,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淋病和梅毒的发病情况及基本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西藏自治区7地(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资料中的淋病和梅毒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西藏自治区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淋病发病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淋病和梅毒患者分别为75.78%和62.40%,女性分别为24.22%和37.60%;淋病和梅毒发病主要分布在20岁年龄组(淋病77.33%和梅毒62.40%),40岁组(淋病11.87%,梅毒26.40%)次之;淋病发病以农牧民为主(30.00%),而梅毒以干部(25.60%)和农牧民为主(11.20%)。结论西藏自治区淋病和梅毒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牧民为主,需加强高危人群的性病防治和健康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东省潮州市2001-2005年性病流行情况,为今后制订性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潮州市2001-2005年性病疫情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全市报告性病病例710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57.05/10万,平均年发病数为1420例。2001-2004年发病率逐年下降,2005年有所回升,生殖器疱疹增长迅速。同时报告2例艾滋病病例。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尖锐湿疣和梅毒为主。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以20-39岁性活跃人群居多,文化程度以中小学学历为主,男女比例为1.70∶1。结论:潮州市性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2005年有所回升。必须强化性病的归口管治力度,规范性病的诊疗行为,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有效地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威海市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市某医院2006-2010年报告的498例性病疫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年间报告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共498例,男356例,女142例,33例患两种以上性病;发病构成比先增高后降低,由2006年的14.26/万,先上升至2009年的28.11/万,后降至2010年的21.08/万。梅毒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发病比例逐年增高,尖锐湿疣最高,平均为32.60%,淋病逐年下降;21~2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44.18%),50岁以上年龄组构成比逐年增高;职业以待业者为主。结论梅毒等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高年龄组性病发病比例逐年增高,因此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应有针对性的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1987—1994年STD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湖北省1987-1994年STD发病进行了全面的流行病学分析。八年累计病人数为39965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4年为1987年的5.5倍;男女性病患者的比率逐年缩小,从1987年的1.91:1缩小至1994年的1.42:1;病种构成上淋病始终占第一位,但构成比在下降,由1987年的98.6%降至1994年的74.8%,尖锐湿疣,NGU等第二代性病逐年增多;年龄以20-40岁性活跃人群为多,占83.4%。并且有低龄化倾向;地域分布上仍以沿江,沿铁路线开放大中城市为主,其中9个省辖市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2.8%。围绕上述问题,对本省STD流行的主要特点,流行蔓延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态势,认为只要加强主动监测,强化防治措施,搞好综合治理是可能将STD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制止其蔓延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佛山市2004-2013年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及SPSS15.0对2004-2013年佛山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佛山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47 632例,其中后天梅毒45 4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4.94/10万,年报告发病率缓慢上升,2012年达到高峰;Ⅰ+Ⅱ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曲线平缓;隐性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与后天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基本一致;近十年胎传梅毒共报告2 1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7.4/10万活产数,2004至2007年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呈波动下降趋势;年龄组别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30-3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家务及待业、农民;顺德区和南海区病例数最多。结论:青壮年是梅毒重点防治人群,但老年人群也不容忽视;要加强孕期妇女的梅毒筛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同时应加强梅毒监测,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我市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东省云浮市2002-2006年性病(STD)流行状况,探讨性病防治策略。方法:对近5年云浮市"性病疫情报表"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浮市性病发病报告呈不断上升趋势,2006年性病发病率较2002年上升了265.96%。结论:有关部门需加大对性病防治工作的力度,遏制性病的进一步蔓延;同时抓好性病疫情报告工作,降低漏报率。  相似文献   

10.
了解沈阳市和平区性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性病发病年龄仍然集中在20-40岁性活跃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2年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2年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2年的性病疫情报病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①20042012年的性病疫情报病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①20042012年全省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37 814例(报告发病率为47.54/10万)增至2012年的146 469例(报告发病率为139.43/10万),年均增长21.10%,2008年始上升趋势平缓。②全省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三角地区。2012年,性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250/10万。全省性病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市集中于粤东地区,其报告发病率均低于50/10万。③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缩小,由2004年的1.80∶1缩小至2012年的1.01∶1。202012年全省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37 814例(报告发病率为47.54/10万)增至2012年的146 469例(报告发病率为139.43/10万),年均增长21.10%,2008年始上升趋势平缓。②全省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三角地区。2012年,性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250/10万。全省性病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市集中于粤东地区,其报告发病率均低于50/10万。③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缩小,由2004年的1.80∶1缩小至2012年的1.01∶1。2049岁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5%以上。2009至2012年,≥60岁组报告病例数增长率均高于2049岁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5%以上。2009至2012年,≥60岁组报告病例数增长率均高于2029岁组及3029岁组及3039岁组。结论:广东省性病流行趋势呈持续缓慢增长,性病报告病例地区差异大,≥60岁组构成逐渐增加,应加强性病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Compared to older age groups, teenagers and you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at high risk of acquiring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s). Although the disparity in STD rates across age groups is well documented, changes in the degree of disparity in STD rates across age groups over time have not been examined in detail. METHODS: We examined age-, sex-, and race-specific incidence rates of syphilis and gonorrhea in the United States (excluding New York owing to incomplete age- and race-specific data) from 1981 to 2005. STD rates in younger age groups (ages 15-29 years) were compared to STD rates in older age groups (ages 40-54 years) for each year over the 25-year period. We used regression analyses to examine the trend in the age rate ratio (STD rate in the younger age group divided by STD rate in the older age group) over time, adjusting for autocorrelation. RESULTS: The age disparity in syphilis and gonorrhea declined from 1981 to 2005. The estimated annual decline in the age rate ratio was 5.3% for syphilis and 2.0% for gonorrhea for all races overall (P <0.01). Overall, the age disparity in STD rates was more pronounced for females than males. CONCLUSIONS: Futu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clarify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the relative decline in STD rates in younger persons and to inform programmatic responses to the changing age disparity in STD rat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玉溪市青少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玉溪市2005-2019年10~24岁性传播疾病(其中艾滋病只包括以性接触方式传播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9年玉溪市总报告青少年性传播疾病2299例,占总报告病例的15.94%,病例数逐年上升。自2005年起青少年占比逐年下降但2018年起又开始回升,男女比为0.98,历年男性占比逐年下降后近年又开始上升。少数民族占25.63%,历年波动不大,18岁以下者占19.70%,历年呈上升趋势。学生占6.83%,历年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高峰主要为5~10月以及12月。461例HIV感染者中,22.34%通过同性性接触感染,历年呈上升趋势,19.52%的HIV感染者报告时即为艾滋病,占比历年呈下降趋势。600例青少年梅毒感染者中,一期或二期占23.00%,历年占比呈波动中下降。结论玉溪市青少年性传播疾病报告病例数和占总报告病例比在上升,疫情加重,低龄化倾向明显,需根据不同疾病的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7~2011年珠海市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珠海市19个性病哨点医院2007~2011年全年上报的病例信息。结果:2007~2011年珠海市累计上报性病病例15 186例,年均发病率为203.5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种构成上,衣原体感染报告数最多,占28.32%,其次为梅毒,梅毒与衣原体感染率每年增幅最大;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1.45∶1,但有逐年缩小趋势;年龄分布上,20~34年龄段人群居多,占58.92%;职业分布上,工人、商业服务和家务待业者居多;香洲区为性病高发地区。结论:2007~2011年间,珠海市性病数逐年上升,尤其梅毒上升速度显著,应积极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控制以梅毒为主的各种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1995~2000年性传播疾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深圳市1995-2000年性病艾滋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1995-2000年性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深圳市1995-2000年性病流行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报告年发病率在196.67-327.76/10万,最高最低发病率之间不超过2倍。②1998年以前,深圳市性病年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之后发病有所下降,至2000年降低至196.67/10万最低水平。③深圳市1995-2000年度性病报告发病率仍高于全国平均发病水平,但与全国性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有所不同,深圳市性病发病率上升势头有所减缓,初步显现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④淋病虽为优势病种,但构成比逐年下降,梅毒发病率及构成增长最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⑤患者来源外地人群平均占59.62%;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占大多数。结论:深圳市性病总的上升势头得到控制,但梅毒艾滋病流行仍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仍应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2002-2009年性传播疾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嘉定区2002-2009年性传播疾病报告累计数为1390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0.14/10万,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发病率下降较为明显,而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74;21~50岁为性传播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占81.04%。结论上海市嘉定区2002-2009年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提示在做好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同时,应重点对梅毒进行发病动态监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了解近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我国105个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37.18/10万增长到2019年55.32/10万,年均增长10.44%。不同地区监测点报告发病率介于0 ~ 1 309.38/10万,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男女两性报告发病率均增长,各年男性发病率均低于女性,男女报告发病率之比由2015年0.43(22.57/10万比52.74/10万)降低至2019年0.32(27.35/10万比84.55/10万)。15岁以上各年龄组均出现增长,以20 ~ 24岁增幅最大(25.81%),其次为15 ~ 19岁(22.55%);高发年龄段为20 ~ 34岁性活跃人群,2019年报告发病率达184.70/10万。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待业人群最多(32.86% ~ 38.50%),其次为商业服务(25.29% ~ 27.84%)。报告病例来源以综合医院最多(68.30% ~ 74.59%),其次为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2015—2019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呈增长趋势,发病率较高,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受累人群广泛,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轻人群呈快速增长,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昆明市延安医院门诊近3年来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为有效控制水痘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昆明市延安医院水痘报告病例的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统计了1193例水痘患者,男女比例1.09∶1;发病年龄3个月~50岁,但以1~14岁居多,且以学生为主,占54.23%;成人水痘发病的构成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9年达到了44.08%,近三年来成人水痘发病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昆明市延安医院门诊近3年来水痘仍以1~14岁学生患者居多,成人水痘发病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