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组)。CGMS组患者行3 d CGMS监测,SMBG组采用八点法测定血糖值,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佩戴3 d 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血清糖化清蛋白(GA)、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别为(17.0±2.9)%、(7.5±3.2)mmol/L、(3.2±1.0)〕显著低于SMBG组〔分别为(18.5±4.1)%、(9.9±3.0)mmol/L、(5.6±2.1)〕。CGMS组调整治疗后GA、MBG、MAGE较治疗前〔分别为(21.8±5.0)%、(11.6±3.6)mmol/L和(5.5±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预混人胰岛素30R与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4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HbAlc〉9.0%),按1:1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B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进行治疗。以空腹及餐后2h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分别小于7.0mmol/L和10.0mmol/L为目标,用动态血糖检测仪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计算全天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BG)作为反映血糖波动指数。结果治疗后B组SDBG、MAGE和CV—FBG三个指标均低于A组[SDBG:(1.48±0.41)vs(1.75±0.43)mmol/L;MAGE:(3.24±0.75)vs(3.86±1.02)mmol/L;CV—FBG:(16.35±2.34)vs(19.43±3.25),均P〈0.05],同时B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也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诺和灵30R相比,联合应用门冬胰岛索和甘精胰岛素治疗方案更有利于血糖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诺和锐组(CSII组)和每日常规2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MSII组患者每天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共治疗4周;CSII组给予CSII治疗,输注的胰岛素为诺和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凌晨2:00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CSII组患者三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8±1.2)mmol/L、(0.58±0.14)u·kg^-1·d^-1、(3.2±1.9)d和(10.4±2.6)d,MSII组分另4为(9.0±1.4)mmol/L、(0.74±0.17)u·kg^-1·d^-1、(7.7±2.9)d和(12.9±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CSII组无低血糖发生,MSII组有4例发生低血糖。结论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诺和锐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MSII。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下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分析其对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7月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出院随访的1型糖尿病患儿13例,男8例,女3例,年龄(12.4±2.5)岁,病程(0.5±1.4)年,其中4例采用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同时指尖血糖监测≥4次/d。另9例使用胰岛素泵连续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在动态监测系统下检测血糖和相关结果。在1年后观测其病情发展对其他脏器的影响,并检测其尿微量蛋白改变判断肾脏损害情况。结果(1)研究对象体重指数(BMI)为(18.2±2.6)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8.4±1.6)%。CSII组HbAlc(8.6±1.2)%,MD组HbAlc(8.6±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CGMS发现22例36次餐后2h高血糖,CSII组2例(22.2%),每例出现一次,MDI组4例(85.7%),每例出现(4.5±1.5)次,差异显著(P〈0.01);(3)CGMS发现3例39次低血糖,持续时间(46.6±52.8)min,而指尖血糖监测仅发现11次低血糖。(4)在研究病程1年后,检测患儿尿微量蛋白,尿β2-MG、Alia、IgG、Scr、BUN、FBG和HbAlc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多数存在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发现血糖异常波动的有效工具。动态血糖监测对指导1型糖尿病治疗,调整胰岛素剂量,减小病情发展对其他脏器的损害.改善患儿体质状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预防奥氮平所致大鼠糖脂代谢障碍的效果。方法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奥氮平对照(OC)、奥+低剂量Rb1(OR—L)、奥+中剂量Rb1(OR—M)、奥+高剂量Rb1(OR—H)。NC组给予生理盐水,OC组给予奥氮平[2mg/(kg·d)],OR—L、OR—M、OR~H组在给予奥氮平[2mg/(kg·d)]基础上,分别以2mg/(kg·d)、5mg/(kg·d)、10mg/(kg·d)剂量给予人参皂甙Rb1,21天后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OC组腹内脂肪、空腹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NC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NC组,OR—H组空腹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OC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OC组,OR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人参皂甙可预防大鼠奥氮乎所致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联合那格列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每晚睡前8小时1次皮下注射,调整剂量(12~26u)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0~6.5mmol/L。同时联合那格列奈,调整剂量是使餐后血糖控制在6.0—8.0mmol/L,那格列奈每餐30—60mg,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HbAlc及BMI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5.1±1.3)mmol/Lvs(12.3±4.2)mmol/L]。餐后2h血糖[(8.2±3.8)mmol/Lvs(17.5±6.1)mmol/L],HbAlc[(7.3±1.1)%vs(11.6±1.3)%],均明显下降(P〈0.01)。BMI[(25.8±4.1)ks/m^2 vs (25.6±3.5)kg/m^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控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9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3组,分别以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空腹血脂(三酰甘油)。结果:治疗后利培酮组、喹硫平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1.46±0.72)mmol/L,(1.40±0.65)mmol/L]高于治疗前[(0.87±0.37)mmol/L,(1.24±0.7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血糖、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利培酮、喹硫平可影响脂代谢,阿立哌唑对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钠肽(ANP)与脑钠肽(BNP)与术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连续40例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的患者,前瞻性地检测其血浆和心包液中的ANP和BNP浓度,于术后7d连续观察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共11例患者(27.5%)出现房颤(房颤组),其余29例患者(72.5%)未发生房颤(无房颤组)。两组之间血浆和心包液中的ANP浓度均无显著差异;血浆BNP浓度亦基本相似[(88.80±23.24)pg·ml^-1 vs(19.07±16.73)pg·ml^-1,P=0.07],而心包液BNP浓度房颤组明显高于无房颤组[(187.00±76.39)pg·ml^-1vs(45.69±19.88)pg·ml^-1,P=0.0001]。结论心包液BNP浓度与OPCAB术后房颤发生率有明显关系,而血浆BNP、心包液和血浆中ANP均与术后房颤发生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须行控制性降压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鼻内镜手术、髋关节置换术、脊椎手术),ASA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控制性降压组)。控制性降压组于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硝酸甘油1.0—3.0μg·kg^-1·min^-1行控制性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前降低30%左右(不低于60mmHg)。对照组不行控制性降压。两组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及术后24、48h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术后认知功能。结果:控制性降压组术中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术后24、48h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论:硝酸甘油1.0~3.0μg·kg^-1·min^-1联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下行控制性降压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观察其维持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0例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支架植入术的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每组各20例。麻醉诱导相同。气管插管成功后PR组术中持续输注异丙酚3~8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持;PF组则术中持续输注异丙酚3~8mg/(kg·h、,并每间隔1h分次给予芬太尼2μg/kg。术中根据临床征象随时调整麻醉药剂量和间断给予肌松药。记录术毕至清醒的时间以及术毕至拔管的时间,术后观察有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术中知晓。结果清醒时间PR组为(7.3±2.2)min,PF组为(22.7±5.2)min(P〈0.05);拔管时间PR组为(10.4±3.4)min,PF组为(26.4±7.3)min(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术中知晓。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的麻醉,显著缩短了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特别适合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无需术后镇痛的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评估心肌梗死(MI)患者的存活心肌,探讨LDDSE在预测冠脉血运重建术(CVR)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心肌梗死患者,于心肌梗死后1周行静息超声心动图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5、10μg·kg^-1·min^-1)LDDSE观察患者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变化,评估存活心肌。并在心肌梗死后2-4周行CVR,心肌梗死后24周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种剂量(5、10μg·kg^-1·min^-1)的LDDSE试验均显示CVR前后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LDDSE安全、简便,可无创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对预测血运重建术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侧凸矫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成年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A组:切皮前予氟比洛芬酯1 mg·kg^-1静脉缓注,手术结束气管导管拔除后接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5μg·kg^-1加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切皮前予氟比洛芬酯1 mg·kg^-1静脉缓注,手术结束气管导管拔除后接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1加生理盐水至100 ml)。C组:术前不用氟比洛芬酯,手术结束气管导管拔除后接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1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并记录接镇痛泵0、2、6、24及48 h患者的疼痛、镇静及恶心呕吐评分情况。结果3组患者各时点疼痛、镇静及恶心呕吐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行脊柱侧凸矫形术前,预先给予氟比洛芬酯可在术后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口服免疫抑制剂FK506的剂量及其全血谷浓度的个体差异与供体的肝药酶P450 3A5(CYP3A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观察44例接受肝移植的受体在术后1,2周及1月的FK506服药剂量和全血药物谷浓度,并利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对应供体CYP3A5基因内含子3第6 986位A/G单核苷酸多态性(CYP3A5 * 3),分析基因多态性与FK506服用剂量及全血谷浓度/剂量比值(C/D)的相关性.结果 肝移植术后FK506的口服需药量在个体间存在极大差异,在术后2周及1月,CYP3A5 * 3/* 3基因型患者需要的剂量最小,分别为(0.074±0.042)和(0.084±0.045)mg·kg-1·d-1,而C/D比值明显高于* 1/* 1基因型患者.结论 肝移植术后受体FK506服用剂量的个体化差异与供体CYP3A5 * 1/* 3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分析供体CYP3A5 * 1/* 3基因多态性可以为肝移植术后FK506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岩  傅铁  张薇 《现代医学》2003,31(3):167-168
目的 观察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血糖水平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影响。方法 将41例合并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 :(1)血糖控制组 ,术前血糖控制在 8 3mmol·L- 1 以下 ,共 3 2只眼 ;(2 )血糖未控制组 ,血糖超过 8 3mmol·L- 1 ,共 9只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随访 1个月 ,观察术后视力情况。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 ,两组间视力的提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 ,可以适当放宽术前血糖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吡格列酮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饮食控制、运动疗法1个月后的糖耐量减低患者35例,予吡格列酮15mg,口服,每日1次,连服4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和餐后2h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吡格列酮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餐后2h血糖分别为(9.2±0.9)mmol/L、(5.9±1.2)mmol/L、(6.6±1.6)mmol/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与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治疗糖耐量减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氟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因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氟伐他汀组除基础治疗外每晚加服氟伐他汀40 mg。术前以及术后2 d和4周分别抽静脉血测CRP。结果术前、术后2 d和4周氟伐他汀组CRP水平分别为(5.82±0.61)、(20.40±0.67)及(8.82±0.52)mg·L^-1,对照组分别为(5.49±0.67)、(19.94±0.72)及(18.23±0.63)mg·L^-1。术后4周氟伐他汀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后血清CPR水平升高,氟伐他汀可明显控制血浆炎症因子的升高,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和逆转。  相似文献   

17.
周涛  郑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0):1474-1477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矫正手术麻醉过程中,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胺剂量对神经电生理监测造成的影响。方法:37例行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病人,人室后行SEP、MEP和EMG等监测,全麻诱导后持续泵注异丙酚(4~8mg·kg-1·h-1)和芬太尼(4~5μg·kg-1·min-1),根据调节维库溴胺浓度方法的不同,将病人分为2组:I组:维库溴胺0.05mg·kg-1·h-1(ED95·kg-1·h-1),U组:维库溴胺0.1mg·kg-1·h-1(2ED95·kg-1·h-1)。2组均于诱导后5min开始给药,连接电生理监测电极和肌松监测电极。I组和Ⅱ组分别在脊柱暴露前后,监测神经电生理变化。监测神经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波形及潜伏期数值,记录2组神经传导波幅和传导速度。整个麻醉期间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结果:(1)I组与Ⅱ组相比患者的收缩压下降11.37%,舒张压下降12.75%,平均动脉压〉60mmHg,2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均〉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I组和Ⅱ组患者SEP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I组患者MEP和EMG潜伏期和传导速度能逐渐引出,Ⅱ组没有引出MEP,EMG,2组有明显差异。结论:2组SEP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没有明显变化,对SEP没有影响,而手术中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胺的剂量对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MEP和EMG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立  林勇 《现代医学》2009,37(5):357-360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使用剂量。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布地奈德1mg组(20例)予雾化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1mg(3次·d^-1)及常规治疗;布地奈德2mg组(20例)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mg(3次·d^-1)及常规治疗;甲基泼尼松龙组(20例)予静脉应用甲基泼尼松龙40mg(1次·d^-1)及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参数、空腹血糖、住院天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雾化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2mg3次·d^-1可以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参数,与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少。结论雾化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相比治疗AECOPD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40例ASAI.Ⅱ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20例)。以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7mg·kg^-1,瑞芬太尼2ug·kg^-1(R组)或芬太尼4ug·kg^-1(F组),依托咪酯0.3mg·kg^-1,维库溴胺0.1mg·kg^-1麻醉诱导,继以静脉泵入4—6mg·kg^-1·h^-1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0.5ug·kg^-1·min^-1(R组)或芬太尼0.03ug·kg^-1·min^-1(F组)维持麻醉,两组在脑内手术时均仅以4—6mg·kg^-1·h^-1异丙酚维持麻醉,两组均间断追加半量的维库溴胺,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R组较F组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轻微,两组气管插管后(T2)的BP、H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中麻醉循环维持均稳定;R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均小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较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更安全有效地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 h内使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患者1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1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 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1与40 mg·d^-1,用药时间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达标情况、住院期间及存活出院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降低(P〈0.01),且40 mg·d^-1组在各时间段血脂达标情况优于10 mg·d^-1组(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40 mg·d^-1组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需做PTCA或CABG、因心肌缺血再住院的发生率均较10 mg·d^-1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10 mg·d^-1及40 mg·d^-1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地调脂,40 mg·d^-1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作用更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