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清抗EB病毒(EBV)抗体谱类型,分析抗EBV衣壳抗原(VCA)免疫球蛋白(IgG)抗体亲合力检测在诊断IM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IM的150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抗EBV抗体谱结果及血浆EBV核酸检测结果,抗E...  相似文献   

2.
<正>为急性感染,可无症状或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但是在免疫力低下的患儿,EB病毒(EBV)感染后可出现慢性或复发性IM样症状,伴随EBV抗体的异常改变,称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相似文献   

3.
EB病毒儿科临床感染及其抗体检测(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BV)是疱疹病毒族中的一种,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Burkett淋巴瘤、鼻咽癌和原发于或继发于免疫缺陷的B细胞淋巴瘤有关。近年利用放免法测定EBV各种抗体,对某些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意义,现将有关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非肿瘤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类型的EBV抗体、EBV-DNA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为EBV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的资料完整的103例EB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临床疾病类型分为3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aleosis,IM)组68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组13例;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pstein-Barr virus-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组22例.检测并比较各组的EBV抗体、EBV-DNA、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系列的变化.选择同期正常儿童26例为对照组,检测其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系列,并与其余3组比较.结果 (1)CAEBV组、EBV-HLH组的C3、C4水平明显低于其余2组(P均<0.05);EBV-HLH组、CAEBV组、IM 组及对照组的IgA、IgG、IgE水平均逐渐升高,EBV-HLH组、CAEBV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M组CD8+T细胞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BV-HLH组的总T细胞、CD4+、CD8+、CD4+/ CD8+、NK及B细胞比其余3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3)IM组及CAEBV组各项EBV抗体阳性率均高于EBV-HLH(P均<0.05);EBV-HLH组的EBV-DNA水平均高于IM组及CAEB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中的EBV-DNA水平与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BV感染导致的IM、CAEBV 及EBV-HLH 3种疾病发病机制均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动态监测EBV载量和细胞免疫功能可反映疾病状态和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异型淋巴细胞 (异淋 )增多的原因和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 75例外周血涂片异淋 >0 10的患儿 ,应用ELISA方法检测柯萨奇病毒 (CVB)抗原及IgM抗体、EB病毒 (EBV)IgM抗体、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腺病毒 (AdV)IgM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肺炎支原体 (MP)IgM抗体及采用咽试子分泌物PCR法检测DNA ;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74例 (96 6 % )被检出有病毒或支原体感染 ;CD3+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CD4 +T细胞和CD4 +/CD8+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EBV、CVB、CMV、AdV和MP感染均可引起外周血异淋升高 ,其中以EBV最为明显 ;一旦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淋 ,则提示机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白介素)-2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相关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患儿分为IM组、IM转化EBV相关的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组和EBV-HLH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患儿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EBV抗体四项(EBV壳抗原VCA-IgM、VCA-IgG和EBV早期抗原EA-IgG、EBV核抗原-1 EBNA-1-IgG),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患儿血浆EBV-D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56)。结果 72例患儿急性期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均超过2 400 U/ml;IM转化组在急性期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仅轻度增高(4 320 U/ml),与IM组(3 310 U/ml)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却明显增高(8 970 U/ml),并接近EBV-HLH组水平(11 230U/ml);EBV抗体四项显示IM转化组和EBV-HLH组在治疗后VCA-IgG和EA-IgG仍然持续高滴度,同时EBV核抗原-1-IgG仍持续阴性;三组急性期都有EBV-DNA拷贝数从低拷贝至高拷贝的病例,治疗后IM转化组和EBV-HLH组仍可检测到EBV-DNA(3×103~4×105copies/ml);IM转化组和EBV-HLH组CD8+细胞在治疗后仍持续较高水平[(61.32±4.63)%,(68.36±4.32)%],并同时出现NK细胞(CD56+)比例下降[(9.23±3.28)%,(10.52.±3.34)%]。结论结合EBV抗体、EBV-DNA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检查有可能成为追踪观察EBV感染相关疾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在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EB病毒(EBV)感染患儿,其中CAEBV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各15例;另选择1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反转录-PCR检测EBV感染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CD40mRNA和CD40L mRNA的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BV感染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1.CAEBV组PBMC CD40 mRNA及CD40L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及I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IM组PBMC CD.mRNA、CD40L mRNA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CAEBV组外周血CD3+、CD8+、CD19+CD.+、CD16+56+淋巴细胞明显升高,CD4+、CD4+/CD8+淋巴细胞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与I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IM组外周血CD3+、CD8+、CD19+CD23+、CD16+56+明显升高,CD4+、CD4 +/CD8+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异常表达及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参与CAEBV的发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是CAEBV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群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 5 0例IM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 、CD8+ 、CD+ 16+ 56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IM患儿外周血CD3+ 、CD8+ 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D4 + 、CD+ 16+ 56淋巴细胞及CD4 +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EB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是IM发病关键。  相似文献   

9.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症分为EB病毒抗体效价很高的重症型和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 syndrome)两大类。后者可以被认为是由急性传染性单核球症(IM)续发的EB病毒感染所致。由于IM的病史不明,但是有的病例EB病毒抗体阳性的EB病毒可能不是其原因;有的病例其EB病毒为阴性,EB病毒也并非其原因。在患有NK,LAK,杀伤T细胞损害基础之上,又有Ts功能亢进、淋巴因子产生障碍、EB病毒核心抗体(抗-EBNA)产生障碍等情况者多并发淋巴系统肿瘤。但是没有遗传性。男女都可能发病。 EB病毒感染症出现反复或者慢性化,这在很久以前就为人所熟知。EB病毒即使在健康者身上也能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由EBV感染引起 ,常多系统受累 ,症状与体征变化多端 ,症状多样化。我院于 1998年至 2 0 0 2年期间收治IM3 6例 ,其中合并肾脏损害 16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1岁 3个月至 11岁 ,平均 5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皮疹、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 ,仅 1例出现浮肿。血常规淋巴细胞 >5 0 % ,异型淋巴细胞 >10 % ,EBV抗体阳性。以上全部病例均符合Henle建议的IM的诊断标准并出现尿常规异常 ,尿蛋白 +113例 ,尿蛋白 +2 2例 ,镜下血尿3例 ,尿蛋白 +4 1例伴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 ,其余 1…  相似文献   

11.
儿童EB病毒感染的免疫功能状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EB病毒(EBV)感染儿童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分别对3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CD8 、CD19 、CD23 抗原进行检测,并与20例同龄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IM患儿急性期CD4 、CD8 、CD19 、CD23 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4.88±3.14)%,(65.49±5.33)%,(5.70±2.89)%,(2.41±1.83)%,恢复期为(36.75±3.88)%,(41.64±5.11)%,(15.98±2.80)%,(5.02±2.76)%。急性期CD8 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而CD4 、CD19 、CD23 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恢复期3例CD23 细胞比值较高。结论EBV感染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异常,CD23 细胞的持续增高与CD4 T细胞的长期低下有可能成为评价I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主要表现为慢性或复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样症状,包括持续或间断发热、肝肿大、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症、蚊虫叮咬过敏、皮疹等;表现有外周血高EBV载量和(或)异常的EBV相关抗体.该病临床少见但病死率极高,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新的诊断指南正在研究提出.传统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限,新的治疗措施包括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  相似文献   

13.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为人类最常见病毒感染之一,发展中国家4岁以下儿童感染率高达90%以上,绝大部分为无症状亚临床感染,仅部分感染者临床上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而发达国家IM主要见于青少年,EBV原发感染后IM发生率一般约26%~74%[1-2]。EBV即人类疱疹病毒Ⅳ型  相似文献   

14.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是一种定义未明疾病,以严重的慢性或复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样表现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肝脾肿大、持续性肝炎、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常伴外周血EB病毒载量的明显升高和(或)EB病毒相关抗体的异常改变.本病治疗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死因多为肝衰竭、机会性感染或淋巴组织增生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被EB病毒感染的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克隆性增殖在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为研究家庭内儿童间EB病毒感染的传播,对3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及其60名同胞作了血清学调查。采用以往所报道的方法,滴定血清中病毒壳体抗原(VCA)的IgM与IgG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  相似文献   

16.
EB病毒抗体检测在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V四种抗体(VCA-IgM、VCA-IgG、EA-IgG、EBNA-1-IgG)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8例EB病毒感染儿童血清样本的EBV四种抗体。结果(1)病例年龄2月~15岁,中位年龄3岁,<4岁53例,4~8岁16例,>8岁9例;(2)78例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1例(65.4%),呼吸道感染7例(9.0%),另外还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炎、过敏性紫癜、肝炎及隐性感染病例。(3)VCA-IgM阳性57例,阳性率73.1%;结论EBV四种抗体能动态反应EB病毒感染后的抗体水平,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方法简单,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很有价值,非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 1 的表达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M患儿 38例、新生儿 1 4例、对照组 1 4例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 1 表达水平。结果 IM组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比例、表达CD2 1 B淋巴细胞数及B淋巴细胞表达CD2 1 位点均高于 2个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结论 EB病毒 (EBV)感染可诱导B淋巴细胞持续高表达CD2 1 ,以利于病毒进入细胞并导致潜伏型感染和增殖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EBV是一种亲人类B细胞的疱疹病毒.EBV可引起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疾病,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相关疾病[1].在儿童非肿瘤性EBV感染相关性疾病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 最具临床意义.IM是良性自限性疾病,而CAEBV和EBV-HLH具有潜在恶性倾向,预后不良.本文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诊断的IM、CAEBV和EBV-HLH各1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和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S)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并对比分析 ,以明确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 ,指导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近 10年住院IM患儿 2 2 5例 ,MCLS患儿 2 80例。实验室指标包括 :EB病毒 (EBV)抗体、嗜异凝集试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异形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M及MCLS患儿EBV抗体阳性率均高 ,无显著差异。嗜异凝集试验及异形淋巴细胞检查 ,阳性率差异甚大 ,IM患儿中可见明显增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均增高 ,MCLS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更明显 ,而IM则以淋巴细胞升高明显 ;而血小板计数则以MCLS增高明显 ,且当白细胞总数趋于正常时血小板持续升高。结论 IM及MCLS病因似与EBV感染有连带关系 ,在实验室检查中各有特点 ,掌握其鉴别诊断要点 ,对早期明确诊断 ,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EBV)感染后所致的一种多脏器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小儿较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致误诊。现将早期误诊的9例IM患儿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4例,年龄1-3岁5例,-7岁3例,>7岁1例。1.2 临床表现 9例均有发热,多为不规则热,热程3-14d;淋巴结肿大6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2例伴腋窝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