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感染类型、HBV-DNA含量及其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对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进行HBV标志物、HBV-DNA及AFP含量的检测。结果:8l例患者中HBV标志物阳性74例,感染率91.36%,感染类型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为主,占51.85%,HBV标志物阳性组AFP升高与HBV标志物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P〈0.05);HBV-DNA阳性52例,HBV-DNA阳性组AFP升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2,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有关,对HBsAg,HBeAb,HBcAb持续阳性者要高度重视,AFP水平受HBV感染的影响;HBV-DNA阴性者,需临床结合AFP值和影像学检查来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LHBs)与 HBV 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8~11月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17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LHBs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HBV 表面抗原(HBsAg)及 HBV e 抗原(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 HBV‐DNA 。按 HBeAg 结果分为 HBeAg 阳性组(58例)和 HBeAg 阴性组(112例)。比较 LHBs 和 HBV‐DNA 的阳性率,同时分析 LHBs 水平与 HBsAg 浓度及 HBV‐DNA 拷贝数的相关性。结果 HBeAg 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 阳性率与 HBV‐DNA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 >0.05);HBeAg 阴性患者血清中,LHBs 阳性率与 HBV‐DNA 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5.349,P<0.05)。 LHBs 水平与 HBV‐DNA 拷贝数(r=0.979,P<0.05)、HBsAg 浓度(r=0.923,P<0.05)呈正相关。结论 LHBs 是从蛋白水平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的可靠指标,尤其是对 HBeAg 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7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入院时第一份血清HBV相关抗原、抗体的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HBV DNA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HBV DNA与HBsAg和HBeAb呈负相关关系(r=-0.494、-0.536,P〈0.01),与HBeAg呈正相关关系(r=0.586,P〈0.01);HBeAg阳性组HBV DNA与HBsAg和HBeAb呈负相关关系(r=-0.555、-0.568,P〈0.01),与HBeAg和HBcAb呈正相关关系(r=0.608、0.569,P〈0.01);HBeAg阴性组HBV DNA与HBV抗原抗体指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慢性乙型肝炎病人ALT与HBV DNA及HBV抗原抗体指标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HBeAg、HBcAb、HBsAg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的指标之一,HBsAg变化可能与HBV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无证据支持以乙型肝炎标志物来判断肝功能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张悦  王惠萱  李云  陈忠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40-2442
目的:调查本区域HBV感染血清模式的分布及病情活动状况特征,探求其免疫相关机制。方法:调查我科2000年以来血清“两对半”检测标本,选取涵盖了全部HBV感染模式血清426份,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50份HBV血清标志全部阴性血清为对照。结果:HBV感染血清模式12种,其中5种模式:“HBeAg(+)”,“HBeAg(+),抗-HBe(+),抗-HBc(+)”和“HBeAg(+)、抗-HBc(+)”以及“HBsAg(+)、HBeAg(+)、抗-HBe(+)、抗-HBc(+)”,和“HBsAg(+)”模式检出率亦显著较低(P〈0.05),属于本室的少见模式。在12种模式中,“大三阳”模式、“HBsAg(+)、抗-HBc(+)”模式及4种少见模式均伴有显著较高的HBV-DNA阳性率及复制水平(P〈0.05):且血清ALT及AST活性异常增高率也显著较高(P〈0.05);发现“抗-HBs(+),抗-HBe(+),抗-HBc(+)”模式组及“抗-HBe(+)、抗-HBc(+)”模式组亦有6.0%(3/50)及8.0%(4/50)的HBV-DNA阳性率,HBV-DNA平均含量为8.74×10^2copy/mL,同时伴有2/6及2/8的血清ALT或AST异常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区域内HBV感染血清模式丰富,以7种模式较常见;随着近年来临床少见模式的出现,临床应注意对患者血清HBV复制及肝功能指标的观察以监测病情的活动性;一些被认为仅是既往感染而非“乙肝”标志的血清模式也可能伴随出现血清中HBV的复制和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实质现象.此应引起相关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sAg、HBeAg、HBeAb、HBcAb 的相关性。方法724例 HBV 感染者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 HBV DNA 载量,运用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 HBsAg、HBeAg、HBeAb、HBcAb 水平。结果兰州地区慢性 HBV 感染者 HBsAg 水平与 HBV DNA 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0.342,P <0.05),HBeAg 水平与 HBV DNA 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0.463,P <0.05),HBeAb 水平与 HBV DNA 载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 =-0.227,P =0.001),HBcAb 水平与HBV DNA 载量变化无相关性(r=-0.062,P =0.366)。结论兰州地区慢性 HBV 感染者 HBV DNA 载量和 HBsAg、HBeAg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提示临床上应把 HBsAg、HBeAg 与 HBV DNA 结合起来观察,能更准确判断患者的传染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含量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同时定量检测262份血清标本中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含量和HBV-DNA载量,并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2份血清标本出现了9种血清模式,其中152份HBV-DNA阳性,对HBV-DNA阳性标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与HBsAg、HBeAg、HBeAb呈正相关(1=0.207、0.542、0.607,P〈0.05),且在HBeAg阳性组更显著(r=0.425、0.752、0.701,P〈0.01)。152份HBV-DNA阳性中79例HBeAg阴性,其中29例HBV-DNA载量对数值≥5,占HBeAg阴性者的36.7%;25例HBsAg〈2501U/mL,其中12例HBV-DNA载量对数值≥5,占48%。结论HBV血清标志物含量与HBV-DNA载量之I司有相关性,但是单一检查难以对体内HBV感染情况作出准确诊断,需要将HBV血清标志物检测与HBV-DNA载量两者联合检测,以准确判断HBV在体内的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 HBV-DNA 水平与 HBV 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对3034例 HBV 感染者血清标本中 HBV-DNA 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 ELISA 法检测其 HBV 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HBcAb 阳性组患者血清 HBV-DNA 检出率98.24%;HBsAg、HBeAg 阳性组为100.00%;HBsAg、HBeAb、HBcAb 阳性组为60.98%;HBsAg、HBcAb 阳性组为37.71%;HBcAb 阳性组为12.90%。结论患者血清 HBV-DNA 的阳性率与 HBV 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采用 FQ-PCR 法检测 HBV-DNA 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IMB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1066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IMBs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sAg(+)HBeAg(+)、HBsAg(+)HBcAb(+)、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HBsAg(+)HBsAb(+)HBeAg(+)HBcAb(+)组IMB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708份IMBs阳性血清ALT与358例阴性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2.095,P〈0.05)。结 论定量检测IMBs有助于了解HBsAg阳性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HBV-DNA定量与HBV-M检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HBV-DNA定量检测与HBV血清标志物定性或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运用ELISA法或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HBsAg(+)HBeAg(+)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最高为94.62%(176/186),HBsAg(+)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42.86%(30/70),HBsAg(+)HBeAb(+)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26.17%(56/214),HBsAg(+)HBeAg(+)HBcAb(+)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有关,HBeAg与HBV-DNA有高度的相关性。HBV-DNA与HBV-M结合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也为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前S2(PreS2)与乙型肝炎有无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对于判断病情与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该院门诊病房3242例就医携带乙型肝炎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PreS2测定,并与HBV—DNA作对比分析。(2)检测59例急性发病的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析其不同病程的PreS2、HBeAg和HBV-DNA三者间的关系。(3)根据肝活检病理的肝组织炎症情况分为G1~G4级,对50例PreS2和HBV-DNA阳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与PreS2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86%和89%,P〉0.05,不同病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HBeAg、和HBV—DNA检出率高度符合。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与PreS2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36%和35%,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不同病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2和HBV-DNA与谷丙转氨酶(ALT)相比符合率较低,P〈0.01。病理肝组织G1~G4炎症分级与PreS2和HBV-DNA高度吻合。结论 PreS。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及判断预后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2先行HBV-DNA阴转.提示疾病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据患者血清中HBV e抗原(HBeAg)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将其分为6组:A组(HBeAg阳性,ALT正常)、B组(HBeAg阴性,ALT正常)、C组(HBeAg阳性,ALT轻、中度升高)、D组(HBeAg阳性,ALT高度升高)、E组(HBeAg阴性,ALT轻、中度升高)、F组(HBeAg阴性,ALT高度或重度升高)。另将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HBe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ALT采用速率法,补体C3b采用ELISA-生物素亲和素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 D组与F组患者血清C3b、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水平显著高于A、B、C、E组(P〈0.05);而D组与F组比较,患者血清C3b、AS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受检者血清C3b水平显著低于A、B、C、D、E、F组(P〈0.05)。C3b水平与ALT、AST、HBsAg存在正相关(P〈0.05),而与HBeAg和HBV-DNA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补体C3b水平与HBV的感染及肝细胞损伤程度有关,而与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无关,可作为感染和预后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高,分别为:Ⅰ组[HBsAg、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98.9%(181/183);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率96.3%(26/27);Ⅶ组[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100.0%(2/2);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率也较高,为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60.4%(58/96);Ⅲ组(HBsAg、抗-HBc阳性)50%(10/20);HBeAg、HBsAg阴性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但阳性率低,分别为:Ⅴ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3%(2/15);Ⅵ组(抗-HBs、抗-HBc阳性)8.3%(1/12);Ⅷ组(抗-HBs阳性)0(0/26);Ⅸ组(HBV M全阴性)6.7%(1/1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BV M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有HBV DNA阳性,因此HBV M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和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63例HBsAg阳性患者其血清中检出同一种抗原抗体同时存在(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 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以HBeAg是否阳性为标准分为2组:HBeAg阳性组(n=26)与HBeAg阴性组(n=37)。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采用Olympus AU6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和补体(C3、C4)。结果:63例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表现为5种模式,以HBsAg(+) HBsAb(+)HBeAb(+)HBcAb(+)模式检出率最高,占52.38%(33/63);各少见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HBeAg阳性组HBV-DNA、IgG、IgM和C4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和C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血清出现抗原与抗体共存这一个特殊阶段,虽然有HBsAb的出现,但并不意味着HBV-DNA停止复制或传染性消失;不同血清学模式,其HBV复制和体液免疫水平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乙肝前S1、HBV-DNA,探讨LHBs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以及乙肝前S1,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1)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LHBs与HBV-DN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与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乙肝前S1的检出低于HBV-DNA的检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Bs可以弥补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乙肝患者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在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对162例HBV感染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162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HBeAg之间均关联显著(P均〈0.01);HBV-LP与HBV-DNA、HBeAg间阳性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HBV-LP阳性率为84.57%,较HBV-DNA、HBeAg高,分别为62.96%、38.89%(P均〈0.05);血清HBV-LP浓度及其阳性率在HBeAg和HBV-DNA的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HBeAg阳性组中HBV-LP与HBV-DNA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符合率为96.83%;HBeAg阴性组中HBV-LP与HBV-DNA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BV-LP阳性率为76.77%,较HBV-DNA高。在58例HBeAg和HBV-DNA共同阴性的HBV感染血清中,检出HBV-LP阳性42例。结论血清HBV-LP是监测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程与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乙型肝炎患者中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与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M)、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 perS1)及HBV-DNA表达的相关性,评价其在乙肝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86例HBV感染者和4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分别检测HBV-LP、HBV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拷贝数;分析HBV-LP与其它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在286例HBV感染者血清HBV-LP阳性237例,阳性率82.9%.其中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92例,阳性率82.8%,HBV-LP阳性94例,阳性率84.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符合率为79.6%;HBVperS1阳性185例,阳性率64.7%,两者有差异性显著(P〈0.05);HBV DNA拷贝数与HBV-LP阳性间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HBV-LP作为HBV患者临床诊断的一项新指标,较准确地反映了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是HBV-M有益的补充,在HBV病毒复制、疗效及预后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l, 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与HBV免疫标志物(HBVM)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含量,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五种HBVM(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用速率法监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了解乙肝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阳性患者(P<0.01)及HBsAg、HBcAb阳性患者(P<0.05);HBeAg 与HBV-DNA拷贝数呈明显的正相关(r=0.474,P<0.05);HBV-DNA载量与ALT、AST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前者r=0.286,P<0.05;后者r=0.296,P<0.05)。结论 血清中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以及肝细胞损害程度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血清乙肝免疫标志物、ALT、AST和HBV-DNA含量联合检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96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及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 196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在HBV-DNA阳性患者中HBV-LP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6,P〈0.05);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的吸光度值A有较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0.97(P〈0.01,F=104.52);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HBV-LP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不同HBV-M模式HBV感染者HBV-LP和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LP能较准确地反映HBV复制水平,是HBV-M较好的补充;血清HBV-LP的含量与HBV-DNA的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HBV-LP是监测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与疗效的较好指标;HBV-LP与HBV标志物联合检测更有助于HBV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MBL、MASP和C3b在不同感染程度的乙肝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乙肝患者共140例,依据血清中HBeAg和ALT的水平分为6组:A组(HBeAg阳性,ALT正常)、B组(HBeAg阴性,ALT正常)、C组(HBeAg阳性,ALT轻度/中度升高)、D组(HBeAg阳性,ALT高度/重度升高)、E组(HBeAg阴性,ALT轻度/中度升高)、F组(HBeAg阴性,ALT高度/重度升高).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G组)及患者血清中MBL、MASP和C3b的水平,并对这三者之间的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的MBL水平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5),G组的MBL水平高于除B组外的其余5组(P〈0.05).F组的MASP水平显著高于A、C、D组,同时其显著低于B、G组(P〈0.05),D组的MASP水平显著低于其余6组(P〈0.05),G组的MASP水平显著高于其余6组(P〈0.05).D组和F组的C3b水平显著高于A、B、C、E组(P〈0.05),但D、F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G组的C3b水平显著低于其余6组(P〈0.05),MBL与MASP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性,而C3b与MASP、MBL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 MBL与机体清除HBV有关,高水平C3b可能会提高乙肝病变程度,MASP水平异常降低与乙肝患者肝损伤程度加重、病毒感染和复制水平加剧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乙肝前S1抗原、E抗原及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3种检测方法其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前s1抗原(pre s1Ag)、HBV-DNA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BV-DNA含量检测利用Tagman技术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O-PCR)以HBv-DNA拷贝数大于10^3 copy/mL为阳性。结果(1)在280例HBV-DNA阳性人群中,pre-SIAg总阳性率为94.6%,HBeAg总阳性率为6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BV-DNA拷贝数10^3~10^7 copy/mL之间,pre-SiAg的阳性率比HBeAg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HBV-DNA拷贝数超过10^8时,pre-S1Ag的阳性率与HBeA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S1Ag与HBV—DNA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可作为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的又一可靠血清学指标,pre-S1Ag与HBeAg联合检测对判断HBV复制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