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本地妊娠妇女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探讨妊娠妇女传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0年门诊和2 456例住院妊娠妇女进行产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梅毒抗体、TORCH-IgM型抗体[弓形虫(TOX-IgM)、风疹病毒(RV-IgM)、巨细胞病毒(CMM-IgM)、单纯疱疹病毒(HSV-Ⅱ-IgM)]检测.结果 2 456例妊娠妇女中,孕产妇总阳性453例,阳性率18.44%,HBsAg阳性率14.08%,抗-HCV阳性率0.325%,抗-HIV(1+2)初筛阳性率0.122%,梅毒(TRUST/TPPA)阳性率0.977 %;TORCH 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93%,其中TOX-IgM、RV-IgM、CMV-IgM、HSV-Ⅱ- IgM的检出率分别为0.610%、0.203%、1.221%、0.895%.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传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采取治疗和有效干预措施,防止母婴垂直传播,降低胎儿宫内感染,对提高优生优育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爱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2010例孕妇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63%和0.20%,梅毒螺旋体感染率为0.59%,爱滋病病毒未检出。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威胁孕妇健康的病原体,应加强预防接种的覆盖面。丙型肝炎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率较低,未检测到爱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孕产妇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筛查,了解福清市孕产妇丙型肝炎感染状态,以便进行有效治疗和干预,阻断其在母婴间传播,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率.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9 571例孕产妇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 571例孕产妇中HCV抗体阳性39例,感染率约为0.41%.孕产妇年龄分布以19~35岁为主,最小16岁,最大46岁;在39例HCV抗体阳性孕产妇中、外来人员占11例,本市户籍人员占28例.结论 近年来HCV感染呈上升趋势,对人类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孕产妇中的母婴垂直传播.通过产前筛查和治疗,达到有效地阻断,以降低围生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乙肝两对半(HBV—M)、前S1(PreS1)及HBV—DNA检测的相关性。[方法]HBV—M和PreS1采用ELISA法检测,HBV—DNA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131例慢性乙肝病人的HBV—M检测中,HBsAg(+)、HBeAg(+)、抗-HBc(+)(1.3.5阳性)俗称“大三阳”,HBsAg(+)、抗-HBe(+)、抗-HBc(+)(1.4.5阳性)俗称“小三阳”,HBsAg(+)、抗-HBc(+)(1.5阳性)3种典型感染模式为126例,占96.2%;其中72例1.3.5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DNA阳性分别为60例和72例,阳性率分别为83.3%和86.1%,而42例1.4.5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DNA阳性分别为12例和28例,阳性率为28.6%和66.7%;在78例PreS1阳性病人中HBV—DNA阳性占68例,其阳性率为87.2%,48例PreS1抗原阴性的病人中HBV—DNA阳性为32例,其阳性率为66.7%。[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M检测“大三阳”模式中PreS1与HBV—DNA均表现高阳性率,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而“小三阳”模式中PreS1阳性率较低,但HBV—DNA仍有较高的阳性率,表明在慢性乙肝患者“小三阳”模式中HBV—DNA检测比PreS1检测更有价值(P〈0.01)。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观察中PreS1阳性和阴性病人均有较高的HBV—DNA阳性率,二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而,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中HBV—DNA可作为检测“金标准”,而PreS1检测时PreS1阴性的病人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V—DNA和乙型肝炎五项(HBV—M)定量检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乙型肝炎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63例乙型肝炎和既往感染HBV患者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同时以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定量检测HBV-M,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92.9%(79/85),平均DNA含量(4.31±1.64)×10^6Copies/ml。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HBsAg、HBeAb、HBcAb阳性)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47.7%(105/220),平均DNA含量(2.47±2.21)×10^4Copies/ml。HBsAg、HBcAb阳性3例,HBV-DNA均阳性,HBV—DNA为(5.73±1.14)×10。Copies/ml。余人群外周血HBV—DNA均阴性。HBV—DNA拷贝量与HBeAg载量呈正相关(r=0.59,P=0.041);HBV。DNA拷贝量与HBsAg含量相关一致性不明显(r=0.221,P=0.077)。结论HBV—M与HBV—DNA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临床上可以多项检测来估计病情,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6.
大连地区孕产妇4种病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Ⅰ Ⅱ型(HSV)4种病原体(TORCH)常常合并感染孕期胎儿后,可造成畸形、死胎、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后果。常规的病毒分离虽能确诊,但费时长,费用高,易受条件限制,且对分离的病毒株也不易分型。我们应用酶免疫斑点技术对大连地区妊娠妇女1091例进行TORCH血清学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2006~2010年拟输血患者输血前4项血液传染性检测结果,分析输血前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拟输血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患者再加作梅毒筛查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如阳性再测定其效价。结果 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总不合格率次11.6%,各传染性指标不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sAg、抗-TP、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对拟输血患者输血前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四种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来本院住院的足月妊娠产妇及门诊孕检者共10985人,分别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本地区孕产妇乙型肝炎感染率在逐年下降,2006年和2007年与2004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型肝炎感染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6年和2007年与2004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的感染率在逐年上升,2006年和2007年与2004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测出抗-HIV阳性者。结论孕产妇是血源性疾病垂直传播的重因素,对孕产妇人群应该高度重视,以减少血源性疾病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定量结果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检测结果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本院住院及门诊HBV感染患者248例,抽取静脉血,采用1235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和PE5700全自动荧光PCR仪对这248例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定量测定e抗原(HBeAg)阳性者其HBV—DNA阳性率远大于HBeAg阴性者(P〈0.05);HBsAg及HBeAg2项阳性模式HBeAg定量结果显著大于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P〈0.05),其HBV—DNA波动范围也大于H&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结论:HBeAg定量结果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DNA的含量,并对患者病情进展和诊治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涪陵地区献血者传染性指标的流行趋势,为单位制定无偿献血的宣传方法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收集2005~2008年的献血者资料及其血液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按年份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320例献血者中,有1685例结果不合格,5种传染性指标阳性率由高至低是:抗-TP、ALT、HBsAg、抗-HCV、抗-HIV。乙型肝炎、梅毒与其他疾病相比,有明显差异;男性与女性的传染性指标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结论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除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外,关键在于控制献血者的质和量,采取因地制宜,加大宣传力度,招募低危献血者,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固定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永州地区孕产妇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永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孕产妇进行血清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2283例孕产妇血清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0.73%、0.04%、0.00%、0.48%,2283例孕产妇的HBV标志物模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HBe)(+)、抗-HBc(+)的比例分别为2.98%、2.31%.结论 孕产妇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对预防医院感染,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控制母耍传播,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并建议孕龄妇女在孕前、孕期、产前进行HBV、抗-HCV、抗-HIV、抗-TP的检测,就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3.
用ELISA法和凝集法对2006~2010年在我院产科门诊行孕期保健及产科住院孕期未做检查的待产妇、特殊产妇(死胎、死产、自然流产)进行艾滋病HIV_(Ⅰ+Ⅱ)抗体、梅毒(TP)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 10523例孕产妇中HIV_(Ⅰ+Ⅱ)抗体阳性1例,TP抗体阳性81例,感染率分别为0.095%和0.77%。其中1例HIV_(Ⅰ+Ⅱ)抗体阳性的孕产妇合并有梅毒感染,为外来人员,本市户籍人员检出率为0;在81例TP抗体阳性孕产妇中外来人员占29例,本市户籍人员占52例。 相似文献
14.
孕产妇HIV、梅毒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8):616-616
目的了解我市孕产妇近两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的感染情况,阻断和降低HIV/梅毒经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预防、控制艾滋病和梅毒的蔓延。方法对我院妇产科门诊作孕期保健和孕妇孕期未做检查的待产妇、包括(死胎、死产、自然流产)进行HIV/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测1706例孕产妇,发现1例HIV阳性孕妇,阳性检出率为0.01%;4例梅毒孕妇,阳性检出率为0.22%;HIV阳性孕妇终止妊娠,4例梅毒孕妇经定期随访、治疗,所生新生儿均无感染梅毒。结论孕产妇实施产前HIV/梅毒血清学检测能有效阻断HIV/梅毒经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统计分析孕产妇梅毒和HIV感染流行情况,以便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对1594名孕产妇进行梅毒和HIV抗体血清学检查,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梅毒和HI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56和0.结论 孕产妇的梅毒及HIV感染率相对较低,部分妊娠妇女缺乏妊娠早期的传染病血清学检查的意识,应加强优生优育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王爱民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2):262-262
为了解新疆地区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情况、病种的分布及感染物点,对我院2005年6~10月门诊1130例可疑STD患者进行了4种病原体即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梅毒螺旋体(TP)的检查,现将结果台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了解该地区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TORCH(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孕产妇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1~12月该院门诊和住院的2 535例孕产妇进行产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CV抗体(抗-HCV)及TORCH 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 2 535例孕产妇中,HBsAg、抗-HCV、TOX-IgM、RV-IgM、CMV-IgM及HSVⅡ-IgM阳性率分别为12.5%、0.67%、1.74%、2.68%、0.55%及0.16%.结论 本地区孕产妇以HBV感染为主,此6种病原体可垂直传播导致新生儿先天缺陷,通过对孕产妇进行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是及早发现传染病和防止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对减少新生儿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和人口素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法检测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舍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中HBv—DNA含量,采用速率法检测患者血清生化AL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DNA阳性率100%,平均含量为(7.24±1.45)Ecopies/mL,HBeAg阴性组DNA阳性率82.69%,平均含量为(5.36±1.02)Ecopies/ml,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1)。患者血清HBeAg和HBV—DNA含量与ALT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清中HBeAg阳性和阴性与HBV-DNA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与ALT无相关关系,临床中要辩证地看待H13VJb-清标志物及HBV-DNA含量与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应把HBeAg和HBV-DNA、血清生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