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输血后酸碱平衡与血钾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张岩  尤军  马滨胜 《黑龙江医学》2002,26(9):676-677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在急诊抢救手术过程中 ,患者除接受其它治疗外 ,还需要接受大量的库存血。作者经临床观察发现 ,患者早期在存在酸血症的情况下 ,仍可发生低血钾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住院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而需要接受大量输血的患者 10例 ,其中 8例需要急诊手术 ,男 6例 ,女 2例。平均年龄5 4.5岁。均属严重创伤所致。诊断为胸、腹闭合性、开放性脏器损伤 ,失血性休克。在手术抢救过程中 ,输血量平均为 35 0 0ml。库存血库存时间为 2d。输葡萄糖、生理盐水、代血浆等液体 35 0 0ml~ 75 0 0 ,平均为 5 5 0 0ml。术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血钾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大量输血组,选择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血液生化分析仪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明变化,但术后12小时内大量输血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非输血组的血钾水平,而12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OR=2.83,P=0.038)和术后低pH值(OR=0.029,P=0.021)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发生的直接原因,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应及时监测,出现高血钾要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3.
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气分析仪检测大量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中、后血清中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结果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清钾离子及pH值明显低于输血前。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极易出现酸血症和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4.
失血后大量输血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严重创伤患者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大量输血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患者长期的生存状态,一直是备受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理想的输血比例和输血模式在不断发展,并在许多方面存在争论,需要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解决。当前对严重创伤复苏的较为一致的认识是:创伤患者大量出血有其显著特点,应当重视早期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并按循证医学所能提供的目前最好的证据进行创伤复苏。  相似文献   

6.
刘新君 《当代医学》2013,(8):107-108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钾浓度的变化,以及输血后导致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非挤压伤大输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外伤没有输血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输血前后血钾浓度的变化,及其相应影响因素。结果输血前后血钾浓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h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有所升高。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术后高钾血症与术前高血钾、术后低pH值有关,而与大量输血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挤压伤大输血不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直接原因,但仍需要对输血前后的血钾浓度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挤压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香河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非挤压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94例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2 h血钾进行水平测定.同时对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创伤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创伤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2h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12h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与术后高钾血症无明显相关性(OR=0.64,95%CI:0.041~5.297,P>0.05),而术前高血钾和术后pH值降低是高钾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大量输血治疗并未直接导致高血钾的发生,但仍有一定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因此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仍需动态监测血钾的变化,以降低高血钾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140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PT...  相似文献   

9.
329例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1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病历资料,查阅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量输血(>5 000mL)病例329例,分析红细胞悬液、全血、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成分血使用情况.结果 329例中输注红细胞制品72%,血浆25%,其他3%.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避免了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并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 本院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注血液成分已得到临床医生认可.  相似文献   

10.
<正>出血是创伤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未彻底控制出血之前,为了维持基本血压而补液和(或)输血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其中有些患者常需要输注大量血液及血液制品。为了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和指导临床科学应用成分血液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我院输血科与病案科记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56例大剂量输血创伤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868岁,平均(45±13)岁。其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析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2020年1—10月收入的48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入院顺序均分为两组,对比组24例单号患者开展少量输血治疗,研究组24例双号患者开展大量输血治疗,比较两种不同输血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分析,开展输血治疗1 d后,就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而言,研究组用时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水平而言,研究组数据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开展输血治疗6 d后,就凝血功能指标而言,研究组与对比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开展输血前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应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开展输血1 d后,两组IL-6、TNF-α、CRP指标水平均有所升高,相...  相似文献   

1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6):755-758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上海市长征医院收治的86例需要输血的创伤性急诊及住院患者,根据患者早期输血量分为两组,需要大量输血的急性创伤患者为观察组(47例),需要少量输血的创伤患者为对照组(39例)。统计学分析并比较输血前及输血后1d、5d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蛋白C(PC)以及纤溶系统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水平差异。结果:输血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d,与输血前以及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观察组PT、APTT、TT均明显延长(P<0.05),D-D和FDP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FIB、PLT及P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输血后5d,与输血前及对照组同时间点比,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d与1d比,观察组PT、APTT、TT均明显缩短(P<0.05),D-D和FDP水平显著降低(P<0.05),FIB、PLT及P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短期内有较大影响,须及时监测凝血状态,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提高大量输血方案实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林盼  蒋学兵 《北京医学》2020,(10):997-999
大量失血是创伤患者致死的首要原因,科学输血是救治创伤患者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大量输血预测评分系统、输血策略、监测指标、止血药物应用、防治并发症进行综述,旨在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创伤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大量输血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腾方  陈方祥 《重庆医学》2007,36(24):2502-2504
输血在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大量输血合理搭配难以把握。本文综述了大量输血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创伤和妇产科的应用,以及大量输血后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杨汉华 《中外医疗》2009,28(36):42-42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变化。方法对104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血清电解质浓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清钾、钙离子及总二氧化碳浓度明显低于输血前。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钾、低钙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6.
当许多献血员输给一个受血者时,除受血者与献血员之间作交叉配血外,献血员之间也要作交叉配血,配血法以平板法最为简便敏感。检验方法将受血者及每个献血员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1次,分别配成2%红细胞盐水悬液。取洁净玻璃板,用蜡笔划若干小格,横行小格的数目=献血员数目 1,纵行小格的数目=献血员的数目,以5名献血者为例,如附表。每格滴加相应的血清1滴,并涂成直径约1厘米的圆形,再各向清滴加相应的2%红细胞悬液1滴,手持玻璃板轻轻转动,置放室温15分钟~30分钟,观察结果。结果判定主侧、次侧及献血员之间交叉配血均不凝集时,方可输用。如发生某…  相似文献   

17.
余东 《大家健康》2013,(24):114
目的:研究分析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329例大量输血患者,调查分析红细胞悬液、血浆以及血小板等各个成分血的使用比例。结果:在所有的329例患者中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比例为33.6%,是在各个血液成分中最多的,其次为血浆,占到22.6%。结论:大量输血患者在各种成分血的用量上各有不同,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的相应出血情况进行试验来输注不同的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高/低比例(≥1∶2/<1∶2)输注血浆及红细胞对创伤后需大量输血救治患者的疗效。方法系统性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患者24 h及30 d死亡率、24 h生存率。结果纳入5篇文献,共计1024例患者,两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高比例组患者24 h死亡率明显降低(OR0.35,95%CI[0.25,0.48],P<0.00001);高比例组患者30 d死亡率仍明显低于低比例组(OR0.55,95%CI[0.41,0.75],P=0.0001);高比例组患者24 h生存率也显著提高(HR2.34,95%CI[1.46,3.73],P=0.00001)。结论输注高比例血浆及红细胞可显著降低创伤后需要大量输血救治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率,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手术患者中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乾坤 《中外医疗》2008,27(22):21-21
目的 调查成分血液在大量输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降低用土量,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大量输血手术患者输注成分血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输注前后的检验结果,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择期手术组和急诊手术组.结果 大量输血手术患者中输注量最大的血液品种是CRCs,两组大量输血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量输血手术患者在各种成分血液用量上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不同的成分血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的治疗效果,预防其并发症,提高输血救治水平。方法选取进行大量输血并产生并发症的患者102例,进行诊治分析。结果102例大量输血患者,经过治疗后低体温患者康复率为97.0%,循环超负荷患者25例中有20例康复,凝血障碍和出血患者康复率为90.6%,代谢性酸中毒患者有10例康复,所有患者总康复率为89.2%。结论应掌握大量输血原则,根据临床出血止血情况和有关实验检查,认识大量输血时引起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救治原发病同时应避免输血过程引发的并发症,提高基层临床及手术室医师的输血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