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 探讨RECK与MMP-2蛋白表达与下咽癌侵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手术方法取下咽癌原发灶、癌旁组织及淋巴节转移组织22例,另取良性病变(声带息肉)10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检测RECK、MMP-2蛋白表达,并与下咽癌不同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ECK的表达水平在下咽癌原发灶、转移灶中均明显低于癌旁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Ets-1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在下咽癌原发灶及其颈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下咽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单纯手术患者下咽癌原发灶及相应36例颈淋巴结转移灶中Ets-1、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52例下咽癌原发灶中,Ets-1、P-STAT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61.54%(32/52)和75.00%(39/52);Ets-1、P-STAT3蛋白在T3~T4级下咽癌原发灶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T1~T2级(P<0.05,P<0.01);在有颈淋巴结转移下咽癌原发灶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Ets-1蛋白在有肺转移下咽癌原发灶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肺转移者(P<0.05);在36例有颈淋巴结转移下咽癌中,Ets-1、P-STAT3蛋白在转移灶的表达率分别为52.78%(19/36)和58.33%(21/36);原发灶P-STAT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转移灶(P<0.01)。结论Ets-1和P-STAT3蛋白在下咽癌中均高表达,并与肿瘤T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ts-1表达还与肺转移有关。Ets-1和P-STAT3有可能成为临床判断下咽癌侵袭性、转移潜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iycogen syntlase kinase 3β,GSK 3β)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下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下咽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下咽正常黏膜组织中GSK 3β和MI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GSK 3β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下咽黏膜组织(P<0.05);② 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下咽黏膜组织(P<0.05);③GSK 3β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④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⑤GSK 3β和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表达无相关性。结论GSK 3β和MIF蛋白表达与下咽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以及CD34抗体标志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探讨其与下咽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下咽癌组织及20例下咽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uPA蛋白的表达及以CD34抗体标志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uPA蛋白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8.33%(47/6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01),uPA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MVD计数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或0.01);两者与患者发病年龄及肿瘤原发解剖分区均无明显相关性;下咽癌组织中MVD计数与uPA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61,P<0.01);uPA阳性并MVD高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90.91%(20/22),明显高于uPA阳性并MVD低表达组(52.00%)及uPA阴性MVD低表达组(30.77%)(χ2=9.538,P<0.05)。结论 uPA蛋白的高表达促进了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活跃的新生血管生成和uPA蛋白的高表达与下咽癌的侵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uPA高表达且MVD计数高的下咽癌患者发生肿瘤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明显增高。uPA的表达强度及MVD的计数值可作为判断下咽鳞状细胞癌生长、浸润及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湘平  姚连生等 《耳鼻咽喉》2002,9(4):237-239,W003
目的:研究P^27蛋白在下咽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P^27表达与下咽癌临床生物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8例下咽癌手术标本和同期15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P^27的表达。结合临床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下咽癌组P^27阳性率为68.75?3/48),癌旁组阳性率为80.00%(12/15),P^27表达水平在肿瘤组显著低于癌旁组,且与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而与肿瘤的发生部位无显著关系。结论:下咽癌中P^27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组织蛋白酶D与下咽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D(CD)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下咽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59例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和9例正常的下咽黏膜中CD和ki-67的表达;分析CD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和间质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CD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率较阴性组织高,CD在肿瘤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表达率较阴性组高.结论CD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生物特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下咽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 P2 7蛋白在下咽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 ,探讨 P2 7表达与下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法检测 4 8例下咽癌手术标本和同期 15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 P2 7的表达 ,结合临床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下咽癌组 P2 7阳性率为 6 8.75 % (33/ 4 8) ,癌旁组阳性率为 80 .0 0 % (12 / 15 ) ,P2 7表达水平在肿瘤组显著低于癌旁组 ,且与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 ,而与肿瘤的发生部位无显著关系。结论 :下咽癌中 P2 7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和nm23-H1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其转移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检测方法观察了22例无淋巴转移的非转移组和41例病理证实有淋巴转移的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的原发灶与淋巴转移灶中的CD44和nm23-H1表达情况。结果喉癌淋巴转移组CD44蛋白表达高于非转移组,nm23-H1,蛋白表达低于非转移组(P值均<0.05)。CD44、nm23-H1蛋白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的临床分期有关,和病理分级无关。原发灶肿瘤与淋巴转移灶肿瘤CD44和nm23-H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6%(31/41)、85.4%(35/41)和34.1%(14/41)、26.8%(1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肿瘤与淋巴转移灶肿瘤CD44和nm23-H1的平均荧光指数分别为(x-±s)1.27±0.18、1.33±0.16和1.11±0.19、1.08±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原发灶与其转移淋巴结CD44、nm23-H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未能证明原发灶与其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转移潜能的差异,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转移潜能比较还应从多靶点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KAI1/CD8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KAI1/CD8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喉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标本(喉癌组)及61例癌旁组织标本(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AI1/CD82的表达水平。结果:喉癌组KAI1/CD82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原发灶KAI1/CD82表达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灶(P〈0.05);KAI1/CD82的表达水平与喉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的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I1/CD82的表达在喉癌的转移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整合素β4(integrinβ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总结其发生、发展及侵袭规律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及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从良恶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不同方面分别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 甲状腺瘤组织的uPA和integrinβ4表达高于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P<0.05),且和临床分期相关.周围淋巴结转移组的uPA和integrinβ4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也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nnβ4表达可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估计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声门上喉癌、下咽癌瘤体、周围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以及2种分子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图像分析,检测38例肿瘤瘤体及不同距离手术切缘组织、转移淋巴结中eIF4E、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在喉及下咽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阳性表达率为68.4%,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而与肿瘤位置及病理分级无关。MMP-9在声门上喉痛、下咽癌瘤体及5mm、10mm切缘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递减;②喉及下咽部鳞癌组织eIF4E表达阳性率为89%,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eIF4E在声门上喉癌、下咽癌瘤体及5mm、10mm切缘组织表达阳性率依次递减;③MMP-9和eIF4E在正常淋巴结中均无表达,在转移淋巴结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8%和42%;④eIF4E与MMP9表达无相关性。结论:eIF4E、MMP-9在喉痛及下咽癌瘤体中的表达高于癌周正常组织,eIF4E在瘤体及癌周正常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MMP-9。eIF4E可作为预测喉癌及下咽瘢浸润生长、转移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瘤内血管密度与喉癌、下咽癌淋巴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对61例喉癌、下咽癌组织行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观察,进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喉癌、下咽癌瘤内血管密度较良性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也明显升高(P<0.05)。提示:瘤内微血管密度不仅与喉、下咽肿瘤的良恶性有关,且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表明:①瘤内微血管密度的高低可以作为预测淋巴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②瘤内微血管密度在肿瘤不同的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瘤内微血管密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神经迁移蛋白Slit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探讨两者对下咽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lit2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并应用RT PCR法检测新鲜组织中Slit2 mRNA的表达。研究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Slit2蛋白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2%和40.5%,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9,P<0.05);Slit2 mRNA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8.230,P<0.05)。Slit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VD计数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节转移显著相关,两者与肿瘤的发病年龄、部位、临床病理分化程度均无关。肿瘤组织中Slit2阳性表达者MVD计数高于Slit2阴性表达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73,P<0.05);并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s=0.430,P<0.05)。结论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it2表达和MVD计数,与肿瘤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为Slit Robo信号系统介导了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影响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l(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表达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30例喉癌组织、12例喉癌颈部淋巴结和10例正常喉部组织,进行了Mtal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有转移喉癌原发灶Mtal mRNA高表达率为100%(8/8),无转移为22.7%(5/22),P〈0.01;有癌转移淋巴结高表达率为87.5%(7/8),无癌转移为0(0/4),P〈0.05。30例喉癌有13例Mtal mRNA高表达,高表达率为43.3%。结论:Mtal mRNA表达与喉癌淋巴结转移呈相关关系。基因Mtal可成为判断喉癌转移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糖原合成激酶-3(GSK-3β)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验30例喉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F、GSK-3β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非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喉部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分析喉组织中MIF、GSK-3β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MIF与GSK-3β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喉癌组织中、癌旁组织及喉正常喉黏膜中MIF表达率分别为73.33%,40.00%,20.00%,喉癌组织中、癌旁组织及喉正常喉黏膜中GSK-3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13.33%,20.00%;MIF、GSK-3β在喉癌中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均无相关性(P>0.05)。MIF、GSK-3β在喉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592,P=0.003)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MIF、GSK-3β的高表达可促进喉癌的发生及发展,MIF、GSK-3β可作为喉癌的潜在的组织生物标志物和喉癌患者疾病进展监控及预后观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声门上型喉肿瘤癌内及癌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计数与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84例声门上型喉癌癌内及癌周标本微淋巴管密度(LMVD)及TAM的表达,并分析癌内及癌周LMVD、TAM计数与声门上型喉癌临床病理学因素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TAM浸润与肿瘤微淋巴管生成呈正相关,癌内(r=0.253, P=0.02),癌周(r=0.270, P=0.013)。癌内TAM浸润随肿瘤T分期上升而增加,癌内TAM浸润越多肿瘤预后越差,淋巴结转移组的癌周TAMs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发生远处转移组的癌内及癌周LMVD显著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组,癌周LMVD越高肿瘤预后越差。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癌内高密度TAM及高密度微淋巴管组5年生存率(47.6% )显著低于低密度组(86.4%),癌周高密度TAM及高密度微淋巴管组5年生存率(50.7% )显著低于低密度组(81.0%)(P<0.05)。结论 TAM和微淋巴管生成与声门上型喉癌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结合组织微阵列检测β-catenin蛋白在174例NPC、71例异型增生鼻咽黏膜上皮、48例单纯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及63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及其阳性信号的定位。结果β-catenin在NPC组织细胞浆/细胞核中高表达(71.3%),但其细胞膜呈低阳性表达(19.0%);β-catenin在NPC组织中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和正常鼻咽黏膜上皮(P<0.01)。非角化性鼻咽癌和未分化癌组织的β-catenin蛋白细胞浆/细胞核异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角化性鼻咽癌(P<0.01)。临床Ⅲ和Ⅳ期NPC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Ⅰ和Ⅱ期(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PC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PC(P<0.01)。结论β-catenin蛋白在癌细胞细胞浆/细胞核中的过表达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β-catenin蛋白细胞浆/细胞核阳性可作为预测鼻咽癌临床进展和侵袭、转移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喉咽鳞状细胞癌中神经迁移蛋白Slit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探讨Slit2的表达和LVD计数与喉咽鳞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咽鳞癌中Slit2蛋白表达及LVD计数,分析二者与喉咽鳞癌病理分型、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Slit2蛋白在喉咽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2%和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9, P<0.05); Slit2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LVD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节转移显著相关。Slit2表达和LVD计数与肿瘤的发病年龄、部位等均无关。喉咽鳞癌中Slit2阳性表达者周边LVD计数高于Slit2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3, P<0.05) ;并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s=0.430, P<0.05)。结论 喉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it2表达和LVD计数与肿瘤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原因可能与Slit2信号系统介导了肿瘤微小淋巴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