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卞俊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3):201-204,220
南蛇藤属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全国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以南地区多见。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萜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其药理作用广泛;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抗菌、抗氧化、抗纤维化及抗生育作用等。笔者主要综述了近几年南蛇藤活性成分的分离,以及在上述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南蛇藤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南蛇藤属植物分布广泛,含有丰富的萜类、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近来的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因此对其药效学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蛇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南蛇藤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近年来从中分得了多种β-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和friedlane等型三萜,其中一些具有昆虫拒食、抗肿瘤和细胞毒活性。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从南蛇藤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卫矛科植物南蛇藤 Celastrus orbiculatusThunb.在民间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细菌感染。该科植物以含多种二氢-β-沉香呋喃衍生物而著称,其中一些衍生物具有杀虫、昆虫拒食及抗肿瘤促进等活性。作者曾发现南蛇藤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2,2′-  相似文献   

5.
黄芩苷(Baicalin)是常用中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解热、抗氧化等作用,近来研究表明黄芩苷还具有中枢镇静和脑保护作用[1,2].但黄芩苷能否透过血脑屏障分布至脑核团,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本实验主要对黄芩总苷中黄芩苷在大鼠大脑皮层的分布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与其在血中的动力学变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全世界约有50种,我国约30种,广泛分布于各省,其中有15种入药,用于祛风除湿、行气散血、消肿解毒,治疗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本属植物的研究日趋活跃,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从本属植物分得大量β-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并分得一些二萜、三萜、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多个成分具有昆虫拒食、杀虫、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细胞毒等活性。其杀虫和昆虫拒食活性对于保护环境、降低农产品有毒残留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这方面的植物源农药产品问世。而其他药理活性将使本属植物在防病治病方面大有作为。现对自2001年南蛇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汇总,为本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从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 根皮中制备扁塑藤素(pristimerin)对照品的方法.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对南蛇藤根皮丙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IR、1H-NMR和13C-NMR进行结构鉴定,通过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对照品进行纯度检测.结果 从南蛇藤根皮中分离纯化出扁塑藤素对照品,质量分数>99.0%.结论 该方法制备的扁塑藤素对照品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要求,可作为南蛇藤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用的化学对照品.  相似文献   

8.
杨蒙蒙  佟丽 《中国药房》2010,(31):2884-2885
目的:研究南蛇藤乙醇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实验,以廓清指数为指标评价南蛇藤乙醇提取物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采用小鼠溶血素实验,以小鼠溶血素为指标评价南蛇藤乙醇提取物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南蛇藤乙醇提取物(60g·kg-1)可显著降低小鼠碳廓清指数(P<0.05)。南蛇藤乙醇提取物(60、20g·kg-1)对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溶血素抗体的生成有减少的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南蛇藤乙醇提取物具有降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对特异性免疫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聂芩  谭君  陈乾  况刚 《肿瘤药学》2022,12(3):337-343
重楼是我国常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大量研究发现,重楼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包括50多种化合物,其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成分为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等,对肝癌、肺癌、膀胱癌、骨肉瘤、神经胶质瘤等多种恶性肿瘤均具有抑制作用。本文梳理了重楼皂苷的主要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以及分子作用机制,以期为重楼皂苷类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其在抗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来源。  相似文献   

10.
皂苷类成分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化学结构多样,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调节免疫、心血管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是许多常见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对其毒性却缺乏系统的认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皂苷类成分毒性的研究报道,以期为该类成分相关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蛇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南蛇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学结构类型 ,对南蛇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结果与结论南蛇藤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主要有倍半萜、三萜、黄酮类 ,其中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是很好的昆虫拒食剂  相似文献   

12.
草果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草果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减肥降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防霉和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运用于脘腹胀痛等证.对于草果的化学成分,国内外主要集中于草果挥发油成分的研究,研究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形状及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但其主要成分总体差异不大,以1,8-按油素和香叶醇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Lour·)baill是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1]。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西南地区,四季均可采收,资源丰富。国内、外对其进行了较多研究,分离出挥发油、黄酮、木脂素、生物碱、鞣质等成分,发现其具有抗炎、去毒、降糖、保肝、利尿等活性。笔者现将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促进对其进一步的研发。1化学成分1·1挥发油类三白草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酮(Methyl-onylketone)。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用其茎叶经水蒸馏提取的挥发油含量为0·5%,其中主要成分为…  相似文献   

14.
天然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尤其在中药材中常见,人很易接触到.很多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具有抗肿瘤、舒张血管和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在应用中有发生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产生毒性的潜在风险.本文主要概述天然来源的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的抗肿瘤、光化学、血管舒张、镇痛、抗氧化及抗炎等药理作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以及对P...  相似文献   

15.
丹酚酸是丹参的重要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丹酚酸B、丹参素、迷迭香酸和原儿茶醛等,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近年来,有关丹酚酸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已日趋活跃,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丹酚酸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丹酚酸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中药或复方是个复杂的化学体系,其单味药成分间与复方组分间可能存在拮抗、协同或转化等作用。文中归纳总结了丹酚酸成分间和复方配伍组分间相互影响研究,为丹酚酸系列药物的应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清肺饮口服液由五味药材组成,具有清肺、止咳、消炎等作用.方中黄芩为君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于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等症的治疗.淫羊藿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类成分.穿山龙具有活血舒筋、祛痰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湿痹、慢性气管炎的治疗,其活性成分为甾体皂苷类.橘红具有消痰、利气、益中、散结的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  相似文献   

17.
吴培培  闫明  霍仕霞 《医药导报》2011,30(10):1316-1319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广泛而显著的药理活性,是许多传统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 该文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在植物中的分布、提取分离 方法 、合成研究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云实属Caesalpinia L.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已经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和萜类两大类,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疟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关于云实属植物的质量控制研究比较单薄,不能全面反映药材质量标准。因此,系统综述了该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以期为云实属植物药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关藤含有三萜、甾醇、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其活性成分主要为研究较多的C21甾体类化合物,而对其他成分的研究较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在抗肿瘤、降压、平喘等方面有着显著作用.通关藤经提取制成的一系列药物制剂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消癌平注射液治疗癌症疗效较好.对近年来通关藤及其制剂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  相似文献   

20.
穿心莲又名苦胆草,属于一种爵床科之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消炎等。穿心莲内酯是穿心莲中一种重要的成分,从现代药理学机制上分析,穿心莲内酯在生物体内产生的药代动力学一般直接在组织器官当中分布,而且多分布于血流较为丰富的组织器官当中,其主要作用是对生物体内的NO产生、环氧合酶、细胞因子等进行抑制,并且还能通过阻断MAPK通路、NF-kB通路来起到抗炎的功效。据最新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治疗高血压等部分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因而近年来,在临床上对于穿心莲内酯的药代动力学及对该药物的体内分布有着更加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