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防御方式的差异.方法用防御方式问卷在473例被试(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39例神经症患者和231例正常人)中进行测试.结果 1.三组被试DSQ基本得分结果表明,正常人组成熟因子得分最高(44.83±7.95)、精神分裂症组中间型因子得分最高(191.49±39.24)、神经症组不成熟因子得分最高(138.30±34.72).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被试的各种防御因子和防御方式(同一化除外)均存在显著(P <0.05).3.Scheffe两两比较中,正常人组与精神分裂症组和神经症组之间所有防御因子和大部分防御方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精神分裂症组与神经症组之间不成熟因子和大部分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因子和压抑存在显著差异(P <0.05),而中间型因子和中间防御方式的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正常人群多使用成熟防御方式,而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对56例神经症患者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和A型行为问卷(TABQ)测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症患者较多使用投射、躯体化、理想化和交往倾向,较少使用幻想和回避;A型行为者在使用不成熟(F1)和中间型防御方式(F3)上显著多于非A型行为者(P<0.05);TABQ总分与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成熟型防御方式呈负相关.结论具有A型行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3.
神经症患者防御方式与行为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 56例神经症患者进行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A型行为问卷 (TABQ)测查。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神经症患者较多使用投射、躯体化、理想化和交往倾向 ,较少使用幻想和回避 ;A型行为者在使用不成熟 (F1 )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F3)上显著多于非A型行为者 (P <0 .0 5) ;TABQ总分与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0 1 ) ,与成熟型防御方式呈负相关。结论 具有A型行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学生神经症患者的防御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的特征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7名在我院心理门诊确诊为神经症的(研究组)和67名在校学生(对照组)进行防御方式(DSQ)和父母养育方式(EMBU)的测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对防御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做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与掩饰因子均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研究组的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惩罚和拒绝因子分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在母亲教养方式中,研究组的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惩罚、拒绝因子分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相关分析中,成熟的防御方式与父母正性的情感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则与父母负性的情感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神经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且防御方式的采用明显受到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调查了 10 6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和 5 1名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 :两组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和神经症防御机制差异有显著性。认为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更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神经症型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患者反应时间(RT)的特点. 方法应用美国CA-1000型电生理仪以及短音和视觉刺激,测查62例精神分裂症、54例神经症和67名正常对照组的反应时间. 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神经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听反应时间和视反应时间两两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上述三组第二轮听反应时间与命令信号后负电位(PINV)变化表现为同一趋势,即听反应时间延迟,PINV随之延长. 结论反应时间可辅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神经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定.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的反应时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症患者反应时间(RT)的特点。方法 应用美国CA-1000型电生理仪以及短音和视觉刺激,测查62例精神分裂症、54例神经症和67名正常对照组的反应时间。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神经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听反应时间和视反应时间两两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上述三组第二轮听反应时间与命令信号后负电位(PINV)变化表现为同一趋势,即听反应时间延迟,PINV随之延长。结论 反应时间可辅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神经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定。  相似文献   

8.
父母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V)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试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和神经症防御机制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母亲拒绝否认与其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父亲惩罚严厉、过度偏爱、拒绝否认与其神经症防御机制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不成熟防御方式和神经症防御方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是父母教养方式缺陷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神经症患者与正常成人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数据,描绘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并比较不同种类精神疾病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26项研究,整理出各组数据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不同因子上的平均效应值和置信区间,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作进一步分析。结果父母温暖理解两因子(FF1,MF1效应值分别为-0.58和-0.57)与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FF2,FF5,MF3,MF4效应值分别为0.66,0.68,0.62和0.61)均存在中等效应,但方向相反。父母过度干涉保护(FF3,FF6,MF2)三个因子的效应值很小(0.11,0.2,0.21)。精神分裂症与社交恐怖症的效应值在FF1、FF2、FF5、FF6、MF1、MF3六个因子上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疾病患者比正常成人更多感受到负面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社交恐怖症患者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特殊工娱治疗对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对78例住院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基础上针对性的开展特殊工娱治疗。两组均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在入院时评定一次,治疗6周以上者出院时评定一次,未满6周者脱落。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DSQ各项因子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对照组DSQ因子中不成熟因子、中间型因子、成熟因子有明显改善(P〈0.05)。而掩饰因子改善无差异性(P〉0.05)。而研究组在出院时,患者治疗后不成熟因子、成熟因子、中间型因子、掩饰因子分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01)。二组患者治疗后DSQ各项因子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开展特殊工娱治疗更能够改善病人的防御方式,从而巩固病人疗效及改善预后,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发与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防御机制的差异性。方法:对235例早发及187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调查。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在成熟型防御方式和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中间型防御方式中呈显著性差异,在其因子中,早发组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的投射、被动攻击、分裂,成熟型防御方式的压抑,中间型防御方式的否认、交往倾向、掩饰因子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而晚发组在中间型防御方式的躯体化,成熟防御方式的幽默的分值高于早发组,且呈显著性差异。结论:早发与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防御方式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神经症与躁狂症患者的脑电图改变,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5月间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神经症患者和躁狂症患者的脑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症患者脑电图异常率为73.9%,躁狂症患者异常率为66.9%,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相似。两组患者脑电图的主要异常表现为α波频率、波幅和波形调节不佳及θ波增多,且不规则脑电图中出现δ波活动、θ波弥漫出现、θ波阵发偶现,两组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症与躁狂症患者脑电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且无特异性,脑电图对两种疾病的鉴别特异性不强,临床辅助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3.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测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ondos- nauppforstran EMBU)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父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城乡患者比较仅表现农村病人得到了母亲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家族史的母亲表现了过多的惩罚严厉;男女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父亲对男性子女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而成年、未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成年发病患者的父亲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被试。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存在着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前有无物质依赖史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防御方式的差异性。方法对170例创伤后应激患者以不同性别进行分组,其中物质依赖组85例,非物质依赖组85例。采用半定式检查法,严格按照遗传学研究用诊断检查问卷内容询问入组患者临床症状,应用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析。结果HAMD评分两组患者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物质依赖组患者的自杀、激越、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与非物质依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DS评分物质依赖组患者心跳加快、疲劳、坐立不安、生活无意义感得分与非物质依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SQ评分创伤后应激患者多采用不成熟型或中间型防御方式来应对生活事件;物质依赖组患者被动攻击、幻想、投射、退缩、躯体化及因子Ⅳ(掩饰)得分与非物质依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运用成熟型防御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有物质依赖史的PTSD患者临床特征及防御方式与无物质依赖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诏薄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418-4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三种精神疾病的心理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抑郁症60例、焦虑症40例和正常对照30例进行评定。结果:成熟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焦虑症;不成熟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正常对照组;中间型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正常对照组;掩饰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焦虑症、正常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除掩饰因子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种防御方式的得分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掩饰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两比较发现,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成熟防御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种因子得分,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与正常对照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种疾病患者都采取了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心理防御方式来应对冲突。不同的疾病采取的心理防御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发现某种疾病与某种特定的防御方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癔症(HyS)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HyS组30例,正常对照(NC)组66例,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 HyS患者投射、退缩和躯体化防御机制分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分别为(3.64±1.45)分,(5.63±2.29)分,(5.33±2.36)分,(4.74±1.27)分]均高于NC组[分别为(2.61±1.09)分,(4.33±2.02)分,(3.86±1.60)分,(3.98±0.9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解除、理想化、假性利他、同一化防御机制分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压抑、幽默防御机制分、成熟防御因子分和掩饰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PQ结果:HyS患者精神质标准分、神经质标准分和掩饰标准分显著高于NC组(P<0.01)].内-外倾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HyS患者组成熟型防御因子分与EPQ的SP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yS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倾向明显,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后者与患者不良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精神质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的执行功能和防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防御机制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 (WCST)和防御方式问卷 (DSQ )对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WCST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WCST的分类数呈负相关 (r = 0 .3 46) ,和持续性错误数和错误应答数呈正相关(r =0 .3 2 7和r =0 .3 2 8)。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功能低下 ,执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镇痛治疗中的神经、精神系统障碍等不良反应与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适合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的镇痛镇静药物。方法统计分析4 372例术后应用镇痛治疗中59例所发生的不同不良反应(精神异常、锥体外系征、恶心呕吐)与应用不同镇痛镇静配伍药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芬太尼 氟哌啶组及吗啡 氟哌啶组在较年轻的正颌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征等不良反应,吗啡配伍氟哌啶组在老年显微血管外科患者的精神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单纯吗啡组、曲马朵组恶心呕吐率增加,给予昂丹司琼等对症治疗后无后遗症发生。结论术后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及抗恶心呕吐等药物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