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ABC法检测51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中的uPA与PAI1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预后的作用。结果:uPA和PAI1的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4.7%(33/51)和70.6%(36/51)。uPA和PAI1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状况相关,与肿瘤大小、T分期和病理学分级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uPA和PAI1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有相似预后作用;多因素分析显示,uPA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uPA和PAI1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uPA阳性表达者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和术前及术后血液中的t-PA和PAI-1活性,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各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液中及组织中的t-PA活性均与乳腺癌的各病理参数无关,而术前血液中及组织中的PAI-1活性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分期有关,且二者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5916,P<0.01)。术后血液中的PAI-1活性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组织中和术前血液中的PAI-1活性测定可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以决定治疗方案和选择术后化疗方案,比较术前与术后血液中的PAI-1活性有助于判断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及其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表达的变化,分析uPA及uPAR在人类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uPA及uPAR表达水平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评价价值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48例已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分别取静脉血、癌组织和肝正常区组织标本,应用ELISA、RT-PCR方法,分别检测介入治疗前后uPA/uPAR在血清、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介入治疗前uPA/uPAR 在血清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织中uPA/uPAR mRNA明显高于正常区肝组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介入治疗后肝癌组织中uPA/uPAR mRNA的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降至正常。结论 uPA/uPAR 的过量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uPA/uPAR的mRNA表达水平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胶质瘤中不同部位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胶质瘤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切除,术中导航定位肿瘤的中心、边缘及外周区域,分别取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uPA的表达。结果:uPA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在肿瘤的边缘区表达最高,其次是中心区,肿瘤的外周区表达最低。结论:uPA在胶质瘤不同区域表达不同,这可能与胶质瘤的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9例乳腺癌手术切除组织中TF和uPAR的表达.[结果](1)TF、uPAR以及TF和uPAR的共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2)TF、uPAR在低分化组织中表达率高于中分化者.(3)TF、uPAR表达与否和病人年龄无关.(4)TF、uPAR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未显示相关性.[结论]TF、uPAR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密切正相关,是反映乳腺癌发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TF、uPAR共表达也为解释TF促进肿瘤转移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 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 ( u PAR)和纤溶酶原抑制剂 1( PAI- 1)的表达与人大肠癌细胞系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方法测定 3个人大肠癌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 u PA、u PAR和 PAI- 1含量 ;用免疫组化 ABC方法检测 u PA、u PAR和 PAI- 1在细胞中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大肠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关系。结果 在培养上清液中具有高转移能力的 HT- 2 9d细胞的 u PA、u PAR及 PAI- 1含量明显高于低转移的 HT- 2 9和不转移的 Wi Dr细胞 ,而 HT- 2 9细胞的 u PA、u PAR及 PAI- 1含量则高于 Wi Dr细胞。免疫组化显示 u PA和 PAI- 1在 HT- 2 9d细胞中的表达高于 HT- 2 9和 Wi Dr细胞。结论  u PA、u PAR和 PAI-1的表达与大肠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和抑制物 (PAI 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 ,总结其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规律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 4 2例甲状腺癌和 3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PA和PAI 1含量 ,从良恶性、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不同方面分别进行对照分析 ,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 :甲状腺瘤组织的uPA含量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P <0 0 5 ) ,PAI 1含量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甲状腺癌组织中uPA和PAI 1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和癌旁组织 (P <0 0 1) ,且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72 3和 0 795 ,P <0 0 5 )。周围淋巴结转移组的uPA和PAI 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P <0 0 5 )。未分化癌的uPA和PAI 1含量高于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 (P <0 0 5 ) ,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uPA值和PAI 1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髓样癌的uPA值和PAI 1的含量最低。结论 :检测组织中uPA和PAI 1含量可能对甲状腺癌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估计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列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海霞  曹江 《实用肿瘤杂志》2001,16(4):W001-W002,
恶性实体瘤的侵袭、转移是治疗失败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阐明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对癌症的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系列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 u PA系列包括 u PA及其前体 ( pro- u PA)、u PA受体 ( u PA receptor,u PAR)及 u PA抑制因子( plasmimogen activator inhibitors,PAIs)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是介导肿瘤转移侵袭、转移的主要酶系之一 ,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u PA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规律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子宫颈癌患者和10例良性子宫肿瘤患者的血浆和组织中uPA和PAI-1含量,按良恶性、手术前后、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等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颈癌患者血浆中uPA和PAI-1含量随临床分期的升高逐渐增加。宫颈癌患者血浆uPA和PAI-1含量术后显著降低。淋巴结转移组血浆uPA含量高于无转移组。癌组织中的uPA和PAI-1含量高于癌周组织。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组织uPA含量呈上升趋势。腺癌的组织uPA含量高于鳞状细胞癌组,PAI-1含量无差异。结论:检测宫颈癌患者uPA和PAI-1含量可能对其侵犯范围、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预后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过度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66 例乳腺癌和36 例乳腺良性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乳腺癌中uPA 的表达程度以及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组织。在166 例乳腺癌中,uPA高表达者90 例(54.2 %) ,低表达者76 例(45 .8% )。uPA 高表达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uPA 表达也与肿瘤大小及TNM 分期密切相关,原发肿瘤越大,TNM 分期越晚,其表达越强。因此,uPA 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是密切相关的,也可能是1 个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临床上对uPA 高表达者,术后应给予合理的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作用系统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泓 《肿瘤》1998,18(2):110-11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作用系统与肿瘤转移魏泓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学教研室(重庆630038)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可分为尿激酶型(uPA)及组织型(tPA)两种。两者均具有水解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的能力,其不同的是,tPA与纤维蛋白有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规律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4 2例子宫颈癌患者和 10例良性子宫肿瘤患者的血浆和组织中uPA和PAI 1含量 ,按良恶性、手术前后、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等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子宫颈癌患者血浆中uPA和PAI 1含量随临床分期的升高逐渐增加。宫颈癌患者血浆uPA和PAI 1含量术后显著降低。淋巴结转移组血浆uPA含量高于无转移组。癌组织中的uPA和PAI 1含量高于癌周组织。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组织uPA含量呈上升趋势。腺癌的组织uPA含量高于鳞状细胞癌组 ,PAI 1含量无差异。结论 :检测宫颈癌患者uPA和PAI 1含量可能对其侵犯范围、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预后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包括尿激酶型纤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s,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Receptor for u PA,u 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它们是体内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通过降解胞外基质、介导细胞转移的主要酶系。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近年来不断深入 ,本文将对尿激酶分子系统介导的肿瘤浸润与转移的机制 ,其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组织中纤溶成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肿瘤组织中纤溶成份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用Northern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了 10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和 3 0例胰腺癌切除标本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PAR)和纤溶酶激活抑制物 1(PAI 1)表达。结果 Northern印迹表明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uPA、uPAR和PAI 1mRNA的表达分别升高 5 .2倍 ,3 .5倍和 9.7倍 (P <0 .0 1)。 77% (2 3 / 3 0 )的肿瘤患者表现为uPA、uPAR和PAI 1同步升高。免疫吸附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uPA活性比正常组高 1.7倍 (P <0 .0 1)。uPA、uPAR和PAI 1同步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 (中位 9个月 )明显低于非同步高表达组 (中位 18个月 ) (P <0 .0 1)。结论 本研究表明 ,uPA、uPAR和PAI 1在胰腺癌组织中广泛存在 ,并且往往表现为同步高表达 ;uPA、uPAR和PAI 1同步高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体外研究尿胰蛋白酶抑制物对人膀胱癌T2 4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达的影响 ,探讨UTI抑制膀胱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检测不同量的UTI对体外培养的人移行细胞膀胱癌T2 4细胞uPA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和RT PCR结果均表明 ,UTI能拮抗uPA的表达并呈负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UTI能有效抑制人膀胱癌T2 4细胞uPA的表达 ,为UTI抑制膀胱肿瘤侵袭和转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霞  彭黎明 《肿瘤》2003,23(1):81-8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是缺乏跨膜及胞浆部分的单链膜糖蛋白受体,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表面,在人体内广泛分布。uPAR的空间结构由三个单独折叠的结构域组成,从蛋白N端开始命名为结构域1、2和3。研究表明uPAR不仅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重要角色。uPAR在肿瘤中所起的作用包括调节细胞表面蛋白裂解活性、参与信号传导、调节细胞粘附与迁移等。本文就近年来有关uPAR与肿瘤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王林  董书  文剑明 《癌症》2001,20(5):549-550
已有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UPA受体( UPAR)和 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 PAI-I),这三种物质连同胶原酶构成胶原溶解系统,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和骨质吸收的能力。本研究拟定量检测 UPA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分级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所有标本为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孙逸仙纪念医院 1994至 1998年的临床骨科手术标本(术前均未经化疗)。经病理诊断为骨巨细胞瘤,参考 Jaffe的分类标准分为 3级,Ⅰ级:单核基质细胞数量较少而排列疏松,形状大小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偶见核分裂,多核巨细胞体积大、核多,散布于单核基质细胞之间,数量较多;Ⅱ级:单核基质细胞数量增多而致密,出现异型性,核分裂增多,多核巨细胞体积缩小,核也减少;Ⅲ级:单核基质细胞分化不良,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梭形细胞常呈纤维肉瘤样,多核巨细胞体积缩小,核也减少。其中Ⅰ级 2例,Ⅱ级 9例,Ⅲ级 2例,并有 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作对照。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列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属丝氨酸蛋白水解酶,uPA与其受体(uPAR)、抑制剂(uPAI)所形成的作用系统可激活纤溶酶原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介导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现对uPA作用系统中的主要组分及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作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与肿瘤侵袭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慧  郭其森 《癌症进展》2004,2(5):374-377
恶性肿瘤合成分泌大量胞外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是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基础.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系统作为主要的蛋白水解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简述uPA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和术前及术后血液中的t-PA和PAI=1活性,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各病理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