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缺氧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循环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采用气管夹闭窒息法复制大鼠缺氧型CA-CPK模型,治疗组于CPR开始后以参附注射液(2.0ml/kg)及肾上腺素(0.02 mg/kg)静推,而对照组仅以肾上腺素(0.02 mg/kg)静推,两组均每隔2 min重复一次,直至自主循环恢复,比较两组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CPK后10 min、30 min、1 h心指数CI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不仅在心指数CI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大鼠缺氧型CA-CPR模型的心指数,并可明显缩短大鼠缺氧型CA-CPK模型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对促进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7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并发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肌酶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LVEF、FS、SV、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酶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参附注射液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SF)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方法:汇集近年来各种医学杂志已报道的有关研究资料.结果:在休克、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急性哮喘、疼痛等急诊医学中已广泛应用,有着较好的疗效.结论:在以上的各种疾病中,加用SF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在临床上有着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4.
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九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304-3306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应用HE染色、Annexin V/PI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参附干预组在缺氧缺血后2 h、12 h、24 h、3天、7天、14天的病理变化、神经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①缺氧缺血后生理盐水组海马CA1区病理变化明显,参附干预组上述变化减轻。②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海马CA1区Bcl-2表达较弱,手术后该区Bcl-2表达仍弱,Bax表达增强,出现凋亡细胞,以24 h最明显;参附干预组Bcl-2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增强,而Bax表达减弱(P<0.05),凋亡细胞减少。结论:HIBD后Bax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凋亡增加。参附可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这可能是参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参附治疗14~21d后QRS记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LPO显著降低、SOD明显升高(P均〈0.01)。认为参附注射液对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延展,对保护缺血心肌的损伤及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缺氧缺血性新生大鼠病侧大脑表达,探讨其改善脑缺血、促进脑内血管再生以及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生7 d 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生理盐水对照组(C)、参附治疗组(SF)。 按观察时间可依次分为6 h、12 h、1 d、3 d、7 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用Rice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SF组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即刻以腹腔注射注射,其剂量为10 ml/kg,每日1次,连续3日同一时间点用药。C组则按照相同的注射方式及注射剂量,给予生理盐水。S组未给予药物治疗。其后以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右侧大脑皮层PLGF的表达变化。结果 S组各个时间点PLGF均有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组在6 h时PLGF表达量开始增加,于1 d时达到高峰期,明显高于S组(P<0.05);SF组在6 h前PLGF表达量开始增加,整体表达趋势类似于C组,3 d时下降趋势更明显,但各时间表达量明显高于S组及C组(P<0.05)。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PLGF表达量明显增加,参附注射液能促进PLGF大量表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新生大鼠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采用参附桃红承气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将2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模型组8只、参附桃红承气汤组12只,参附桃红承气汤组根据使用剂量再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各4只。空白组与模型组均采用生理盐水1 ml进行灌胃,参附桃红承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采用2、4、8 g/ml进行生药灌胃。对比各组大鼠肝、肾功能指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模型组和参附桃红承气汤低、中剂量组BUN、Cr、TB、ALT以及AST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附桃红承气汤高剂量组的BUN、Cr、TB、ALT以及AST水平均显著优于模型组和参附桃红承气汤低、中剂量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高剂量参附桃红承气汤可有效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缓解大鼠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塞是人类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007—2008年我院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60例,疗效较好,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和mRNA的表达。方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将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生理盐水对照组(C)、参附组(SF),每组按术后观察时间点不同进一步分为3 h、12 h、24 h、6天、14天5个亚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病变侧大脑皮层Caspase-1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行Caspase-1免疫阳性细胞计数。结果:C组和SF组Caspase-1 mRNA和Caspase-1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在24 h、6天、14天均较S组升高(P<0.01)。24 h开始增加,6天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但14天仍高于S组(P<0.01);SF组Caspase-1 mRNA和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在24 h、6天、14天较C组减少(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SFI)下调HIBD新生大鼠Caspase-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SFI对新生大鼠HIBD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5%(33/40)比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两组患者治疗前E峰速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0.87±0.18)m/s比(0.65±0.22)m/s、(51.0±10.2)%比(43.9±12.1)%、(27.5±6.5)%比(22.5±5.3)%、0.86±0.18比0.7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抢救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48例并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均在2019年7月~2020年12月进行CPR抢救,将进行传统徒手心肺复苏的2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进行自动心肺复苏仪心肺复苏的24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肺功能恢复质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统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复苏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AP、SPO2、Pet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MAP、SPO2、PetCO2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高于治疗前,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BP、脉搏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ROSC低于对照组,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0例,失败18例,抢救成功率为62.50%(30/48),成功率较高;48例患者血压恢复时间为(18.23±2.14)min、心跳恢复时间为(10.95±2.14)min、呼吸恢复时间(13.87±2.45)min,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呼吸心跳停止的病因及进行心肺复苏(CPR)后死因,探求有效系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我院急诊科时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排除致命性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无医疗价值的病例),据有关原则,进行即刻判断,尽早心肺复苏,重点是胸部按压,快速电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完整的心脏骤停(复苏)后治疗,这五个环节是决定呼吸心跳骤停转归的生存链。结果 46例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经以上处理,存活18例,生存率39.1%,其中14例出院后生活自理,另外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但没有植物状态的患者。结论患者心跳停止时间〈8min,经准确有效的心肺复苏,实施有效完整的复苏后治疗疗案,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自体血回输患者围术期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40 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 和参附注射液组(SF 组),每组20 例.C 组采用常规自体血回输法,SF 组于术前3 d 开始注射参附注射液50 ml,1 次/d,连续3 d,术中于收集自体血前30 min,经5 min 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50 ml,并在回收血液的肝素盐水和洗涤盐水内加入参附注射液,每500 ml 加入参附注射液25 ml.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1 h(T1)、1 d(T2) 及5 d(T3) 时取静脉血样,采用ELISA 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 的浓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 时比较,对照组T1~T3 时血清IgG 和IgM 浓度降低,SF 组T 1、T2 时血清IgG 浓度降低(P〈0.05),T3 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3 时血清IgM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C 组比较,SF 组T2、T3 时血清IgG 浓度、T1~T3 时血清IgM 浓度升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体血回输患者体液免疫抑制,改善体液免疫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诊科心搏、呼吸骤停的常见病因及心肺复苏 (CPR)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影响复苏成功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CP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来行CPR 114例 ,平均年龄4 9 .30岁 ,复苏成功 5 2例 (45 .6 % ) ,9例 (7.9% )存活出院。发生心搏骤停的常见病因分别为严重创伤 35例 ,心脑血管病 34例 ,电击伤 5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 5例。CPR成功与未成功者在病因构成分布及CPR持续时间上有明显差别 ;在性别、年龄、发生心搏骤停至开始CPR时间方面均无差别。结论 严重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是急诊科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原因 ;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的病因构成分布及CPR持续的时间是影响急诊科CPR成功率及患者预后的两项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围生期心脏骤停孕产妇的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围生期心脏骤停孕产妇20例,分析心脏骤停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孕周、产次及分娩方式,同时录入手术指征、病因及心脏复苏至分娩时间.结果 20例孕产妇中5例采取阴式分娩(20%),13例采取剖宫产(65%),2例采取引产(10%);7例剖腹产手术指征不明确(35%),9例羊水栓塞(45%),5例子痫(20%),3例产科出血(15%).产科首次抢救9例发生心脏骤停的孕产妇,其中存活3例,死亡6例;产科和ICU联合首次抢救11例发生心脏骤停的孕产妇,其中存活10例,死亡1例,不同抢救方式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3,P=0.007).7例患者在分娩前发生呼吸心脏骤停,5例死亡,2例存活;13例分娩后发生呼吸心脏骤停,2例死亡,11例存活.13例存活患者中7例伴随严重脑损伤后遗症.结论 孕产妇发生心脏骤停引起死亡率较高,产科联合ICU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辨识危险因素的准确度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徐达 《中国校医》2020,34(8):594
目的 分析急救前移对心搏骤停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中心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诊的147例心搏骤停患,依据有无进行急救前移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4例)。对比2组救治时间和复跳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搏骤停后首次进行胸外按压时间、心搏骤停后至医院的时间、院前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前心脏复跳率(5.5%)、院内心脏复跳率(12.3%)均高于对照组(4.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搏骤停后首次进行电除颤时间、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前移可以降低心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应当在院前急救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的临床应用复苏效果及其对于关键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 急诊心脏骤停患者400例根据数字化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在传统复苏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按压,试验组采用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结果 试验组的复苏成功率为83.0%,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是65.5%,试验组复苏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在复苏前的SBP和Sa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复苏后5、10 min,2组患者的SBP与SaO2值都有明显上升,试验组患者的SBP和SaO2值都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复苏前后血清K+和Na+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复苏前后血清K+和Na+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对比研究血清中IL-6和IL-8等炎症因子水平发现,复苏前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复苏后组内和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应用于治疗猝死的效果能有效提高复苏效果,促进维持生命体征与血清电解质的稳定,能有效缓解炎症因子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