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6只眼)经临床和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眼球后壁软组织肿块52例(56只眼),钙化率95%,视神经增粗3例(4只眼),颅内转移3例,远处转移3例。分期准确率为77%。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2例经手术病理 (2 9例 )和临床证实 (3例 )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 ,11例行MRI检查。结果 具有典型CT表现者 2 8例 :①眼球壁上软组织密度块影向球内隆起 ;②斑点状或团块状钙化。 3例视神经增粗 ,其中 1例伴鞍上肿块。 4例瘤内无钙化。MRI显示 11例球内肿块同时伴有视网膜下积液、出血 2例 ,显示有低信号钙化灶 2例 ,视神经增粗 2例。CT与MRI检查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敏感性相同。定性诊断准确率 :CT 90 .63 % (2 9/3 2 ) ,MRI 81.82 % (9/11)。分期准确率 :CT 93 .10 % (2 7/2 9) ,MRI 10 0 % (9/9)。结论 CT对肿瘤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检查对肿瘤分期较优越。对无钙化肿瘤辅以MRI检查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1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征像。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征象主要表现为眼环后份或以后份为主的软组织肿块,伴有斑点及斑块状钙化,钙化显示率达92.9%(13/14)。MRI主要表现为眼环内软组织信号肿块,部分病例肿块内可见更低信号影,钙化显示率仅40%(2/5),但MRI对肿瘤侵犯周围结构较敏感。结论:CT与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以CT较具优势,肿块内钙化可以认为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定性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对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CT显示眼球内软组织肿块21例,其中眼球内单发肿块14例,多发肿块7例;肿块突破眼环进入球外5例,视神经增粗2例;颅内侵犯1例;视网膜脱离1例;伴钙化24例.MRI显示眼球内肿块5例;眼球内外肿块3例,视神经增粗3例;沿视神经侵犯颅内1例;伴视网膜脱离2例;钙化灶4例.结论: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分期及显示视网膜脱离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9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显示眼内钙化软组织肿块8例(9眼),眼环扩大5眼,眼环增厚和局部模糊各1眼,视神经增粗2例。MRI显示眼内肿块呈等T1信号7例,长T11例,等1、25例,稍长1、23例,侵犯球外3例。3例MRI增强扫描均显示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增强。4例脂肪抑制显示肿块向球外侵犯比非抑脂者更清晰。CT典型表现为眼球内有钙化的肿块,MRI表现为球内异常软组织信号,但对钙化不敏感。结论:CT和MRI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分期和术后随访的可靠影像检查方法,眼内钙化肿块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征象,CT显示钙化优于MRI,但显示肿瘤蔓延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MRI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9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显示眼内钙化软组织肿块8例(9眼),眼环扩大5眼,眼环增厚和局部模糊各1眼,视神经增粗2例.MRI显示眼内肿块呈等T1信号 7例,长T1 1例,等T2 5例,稍长T2 3例,侵犯球外3例.3例MRI增强扫描均显示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增强.4例脂肪抑制显示肿块向球外侵犯比非抑脂者更清晰.CT典型表现为眼球内有钙化的肿块,MRI表现为球内异常软组织信号,但对钙化不敏感.结论: CT和MRI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分期和术后随访的可靠影像检查方法,眼内钙化肿块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征象,CT显示钙化优于MRI,但显示肿瘤蔓延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MSCT表现为眼球后半部实质性肿块10例,肿块内有钙化9例,玻璃体密度增高3例,视神经增粗3例,颅内侵犯和转移1例.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增强检查对未钙化病例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眼球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和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CT图像上,前者表现为球内高密度肿块、钙斑及球外侵犯,后者表现为眼球后部肿块,多具有明显强化。为了进行鉴别诊断,附加1例曾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后经病理证实的Coat's病,并对两者的CT鉴别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32只眼)资料完整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白瞳、眼球突出等,CT表现为:a)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b)点状、斑片状钙化,钙化率93.8%;c)眼球突出;d)视神经增粗,眼环增厚,提示球外蔓延。结论 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瘤体内钙化斑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0.
田金生  张靖  徐文彪  周少毅   《放射学实践》2012,27(6):603-6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经眼动脉化疗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并根据CT分期进行评估,选择病例进行眼动脉灌注化疗。结果:30例38眼表现为眼球内单发肿块34眼,眼内多发肿块3眼,眼内肿块及视神经管累及鞍上1眼。本组病例全部发现单发或多发钙化灶,钙化率为100%。斑点样钙化5眼,斑片状钙化22眼,混合性11眼。Danziger分期Ⅰ期31眼,Ⅱ期6眼,Ⅲ期1眼。Ⅰ期、Ⅱ期病例行眼动脉灌注化疗,Ⅲ期放弃治疗。结论:多层螺旋CT在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经眼动脉灌注化疗前的定性诊断、肿瘤分期、评价肿瘤侵犯范围及病例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玻璃体部分或全部密度增高。钙化 2 3例 ;眼球增大 8例 ;视神经受累 6例 ;异位视网膜母细胞瘤 7例。结论 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进一步认识CT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和CT资料。结果 9例患儿均可见眼球后部实质肿块:8例伴有钙化,其中团片状钙化6例,斑点状钙化2例;眼球突出5例,视神经增粗2例,颅内侵犯1例。结论 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分期、手术及判断预后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 51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前均采用层厚、层距为 2~3 mm的 CT轴位扫描。10 例行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为 1.5 ml/kg,注射流率为 1.5 ml/s。结果:CT发现51例中单眼发病48例,双眼发病3例;48例表现为眼球内肿块伴钙化,眼球增大26例,眼环受累12 例,视网膜脱离9例。视神经增粗16例,眶内侵犯2例,眶周侵犯 2 例,颅内侵犯 3 例。病理学检查 18 例视神经受累。结论:CT是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重要工具。对其可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并可进行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14.
眶颅沟通性病变的CT和MRI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研究、探讨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CT和MRI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51例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2-68岁,平均41岁,为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证实。51例均行 CT扫描,45例行MR扫描,CT和MR增强扫描各44例。结果 通过眶上裂或视神经管沟通的颅眶沟通笥病变31例,占60.8%。其中9例通过视神经管沟通,包括4例视神经和视交叉胶质瘤、3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以及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侵犯视神经和视交叉;通过眶上裂沟通者,包括5例脑膜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2例Tolosa-Hunt综合征、3例炎性假瘤、1例眼眶和海绵窦皮样囊肿,以及7例鼻咽癌同时侵犯海绵窦和眼眶,通过眶骨穿支血管间隙沟通的病变或骨质破坏缺损区沟通的眶颅沟通性病变20例,占39.2%,包括5例眶骨扁平性脑膜瘤、10例眶壁转移瘤、1例眶壁软骨肉瘤侵犯筛窦、额窦和额叶、3例泪腺囊腺癌侵犯颅内和1例额底脑膜瘤侵犯眼眶。结论 CT和MRI,尤其是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增强扫描的T1WI能明确显示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和病变特征,为制订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儿童眶部肿物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眶部肿物的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和l临床随访证实的眶部肿物的CT表现。结果肌锥内肿物7例,其中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视神经鞘脑膜瘤和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累及视神经,1例表皮样囊肿位于眼外肌和视神经之间。肌锥外肿物29例,其中良性肿物2l例,包括蜂窝织炎3.例,脓肿1例,炎性假瘤3例,皮样囊肿7例,毛细血管瘤2例,淋巴管瘤、横纹肌瘤、神经鞘瘤、骨化性纤维瘤和泪腺混合瘤各1例;恶性肿物8例,其中横纹肌肉瘤5例,转移性成神经细胞瘤2例,泪腺腺样囊性癌1例。多间隙肿物3例,其中神经纤维瘤病I型1例,毛细血管瘤2例。结论儿童眶部肿物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结合l临床,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眼眶肿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眼眶肿瘤的CT、MRI表现。结果:视神经鞘脑膜瘤9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1例,梭形肿块6例和软组织肿块2例,CT为软组织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视神经胶质瘤6例,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2例,椭圆形肿块4例;CT为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海绵状血管瘤12例,CT示类圆形稍高于脑组织密度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恶性淋巴瘤4例,均为弥漫性病变,CT示长条状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神经鞘瘤3例;CT表现密度不均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转移瘤4例,其中转移性腺样囊性癌1例,乳腺癌眶内转移3例。结论:CT、MRI是发现和诊断眼眶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大多数肿瘤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CT表现,其中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4例.结果:本组中CT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0%.良性肿瘤的主要CT表现为边界清楚15例(94%),平均大小为8 cm3;位于浅叶10例(63%),深叶1例(6%),5例同时累及深、浅叶;钙化1例(6%),囊变3例(19%),头颈部淋巴结增大2例(13%).恶性肿瘤中边界清楚1例(1/4),平均大小为13 cm3;1例(1/4)位于浅叶,2例(2/4)位于深叶,1例同时累及深、浅叶;头颈部淋巴结增大3例(3/4).结论:腮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对良恶性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视神经胶质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视神经胶质瘤CT和MB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视神经胶质瘤16例,其中CT检查15例,MRI检查6例,CT MRI检查4例。结果16例中肿瘤位于眶内段13例,眶内段累及视神经管内2例,其中1例涉及颅内,另1例位于视神经管内。肿瘤表现为眼球后肌锥内肿块占位,梭形8例,条索状与椭圆形各3例,梨形及结节状各1例。CT检查15例,2例平扫与脑实质呈等密度,14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与视神经无法区分,增强后(13例)肿瘤大多呈轻至中等强化,1例CT扫描示视神经管扩大。MRI检查6例,3例肿瘤位于眶内段,2例涉及视神经管内,其中1例蔓延至颅内显示为视交叉前视神经增粗,另1例肿瘤位于视神经管内呈结节状;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肿瘤可强化,1例肿瘤内伴有囊性变。结论 CT与MRI均能显示眶内段视神经胶质瘤,但MRI较CT能够获得更多的肿瘤内部信息,为管内及颅内视神经胶质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