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颅脑外伤术后癫痫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显微开颅手术、人工硬脑膜的应用以及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等因素与外伤性癫痫的关系。将所选择病例随机分为3组作为研究(每组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别采用显微镜下开颅手术、人工硬脑膜减张修补硬脑膜缺损、手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对照组采用非显微开颅手术,无硬脑膜修补,术后无系统预防癫痫治疗。结果显微手术组患者癫痫发生率为6.66%,其对照组癫痫发生率为22.50%;硬脑膜修补组癫痫发生率为0,其对照组癫痫发生率为11.36%;药物预防癫痫组癫痫发生率为8.88%,对照组癫痫发生率为25.64%。各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显微手术、硬脑膜减张修补以及开颅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对减少术后癫痫发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病情进行密切地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入院48h内每隔15~30min观察1次,观察项目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压、骨窗张力、神经系统情况。结果经过观察,我们早期发现13例迟发性血肿,由于确诊和手术及时,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结论经CT扫描发现,外伤性迟发性血肿大部分出现于急性血肿的对侧,此结论可在临床上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颅脑外伤后迟发性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4月住院部47例颅脑外伤迟发性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拟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清除血肿,研究组采取手术治疗,采取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治疗后GOS及ADL评分情况对比,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并发症率对比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脑外伤容易出现迟发性血肿,采取手术清除血肿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患者预后好,且生活质量较高,是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58例颅脑外伤术后癫痫发作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颅脑外科近5年来施行各种重型颅脑外伤手术,存活476例,并发癫痫(包括早期癫痫及晚期癫痫)58例,发病率12.2%。现就本组58例术后癫痫发生原因、预防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清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2):55-55
我院自 1990年 4月~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需再次开颅手术的颅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 33例 ,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 2 0例 ,女 13例 ;年龄 14~ 71岁 ,平均 4 4 3岁 ,损伤原因 :交通事故 2 4例 ,坠落伤 5例 ,打击伤 4例。临床表现 :伤后均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 ,一侧瞳孔散大者 19例 ,双侧瞳孔散大者 5例 ,烦躁不安 11例 ,偏瘫 10例。癫痫 3例 ,躁动乱语 10例 ,GCS≥ 12分 12例 ,GCS9~ 12分 11例 ,GCS≤ 8分者 10例。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 ,原发血肿为硬膜外血肿 12例 ,硬膜下血肿16例 ,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患者的诱发原因、临床表现还有治疗方案。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共6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患者各项临床特征。结果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出现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的因素有年龄、入院损伤类型、首次CT检查时间、脱水治疗以及凝血指标(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无1例患者出现死亡事件。结论对于具备有诱发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应该要密切注意,对患者及时进行CT复查,患者的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5)骨折。结论:脑外伤后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骨折,应做CT复查,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2001年2月-2004年3月间,共有19例颅脑外伤患术后早期(2周内)行再次手术,约占同期颅脑外伤手术的2.6%,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颅脑外伤的手术时机进行探讨,以提高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6例颅脑外伤病例,主要以颅脑外伤意识进行性改变的不同程度及瞳孔的变化分为两组,结合头颅CT表现,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在不同的手术时机行手术的治疗效果。Ⅰ组35例,在昏迷前、患侧瞳孔无改变或稍有改变,但瞳孔对光反射仍灵敏时行手术治疗。Ⅱ组31例,在昏迷后、除2例瞳孔无异常,余均伴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时行手术治疗。结果Ⅰ组:良好34例(97.1%),中残1例(2.9%)。Ⅱ组:良好8例(25.8%),中残7例(22.6%),重残5例(16.1%),死亡11例(35.5%)。两组良好率、病死率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病例,宜在清醒时或在昏迷前,瞳孔散大前手术,其效果极好;病情进展至昏迷伴瞳孔散大者预后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疗效。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远期生存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切口发生病变、癫痫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重型颅脑外伤治疗的患者存活率远远高于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癫痫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1例颅脑外伤并发癫痫的病例进行抗癫痫、抗感染、脑细胞保护的用药分析。结果:通过用药分析,临床药师提供了符合此类患者特点的药物治疗建议。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制订临床用药方案,可以解决用药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标准大骨瓣切口开颅,清除血肿或减压,对关颅困难者选择性切除部分膨出非功能区脑叶后关颅。结果本组34例患者中,单侧大骨瓣减压8例;双侧开颅26例,术后疗效采用GOS标准,于伤后治疗6个月评定结果:恢复良好7例;轻残4例,中残3例,重残1例,术后植物生存1例;死亡18例。结论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为迟发性颅内血肿和弥漫性脑肿胀,手术中处理正确,可以减少脑膨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对颅脑外伤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颅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神经营养及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多奈哌齐片5 mg,po qd;对照组患者加用脑复康片1.2 g,po tid。两组均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WMS评分和MOCA评分均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总改善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对颅脑外伤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对ICU转出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由我院神经外科ICU治疗后转出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认知功能采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出现的肺部感染、重度压疮等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前MMSE、GCS、ADL评分均少于护理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MMSE、GCS、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肺部感染率、重度压疮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肺部感染率、重度压疮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康复护理患者认知、运动、神经功能恢复优于护理前,MMSE、GCS、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肺部感染、重度压疮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盐酸纳洛酮在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外伤后格拉斯哥(GCS)评分5分~8分患者79例,随机分为纳洛酮组41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脱水剂、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及营养脑细胞药等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10d,观察2组治疗后GCS评分、血浆中β-内啡呔(β-EP)、呼吸循环指标及意识觉醒时间等变化。结果:纳洛酮组治疗后意识觉醒时间缩短、呼吸循环衰竭发生率低,β-EP下降程度及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P<0·01或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在解除颅脑损伤中由内源性阿片肽引起的中枢及外周循环抑制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后头痛患者脑血流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颅脑外伤恢复期头痛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和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变化以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P<0.01).观察组MCA、ACA、PCA、VA和BA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减慢(P<0.05).结论 颅脑外伤后恢复期头痛患者存在脑血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血液黏度增高、血液瘀滞、脑血流速度减慢,可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本院预防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情况,以促进PPI的合理应用。方法:抽查2019年1月~12月神经外科使用PPI预防应激性溃疡652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PPI使用情况。结果:在652例患者中,237例有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有明确适应症,415例为无危险因素、无适应症用药;237例均选用注射用PPI,13例予雷贝拉唑40 mg qd静脉滴注,2例分别予埃索美拉唑80 mg qd、200 mg qd静脉滴注,129例分别予泮托拉唑40 mg bid、60 mg qd、60 mg bid静脉滴注;PPI预防用药疗程185例≤2 d、402例为3~7 d、65例为≥8 d;1例雷贝拉唑联合大剂量甲强龙;1例泮托拉唑联合双氯芬酸钠;8例PPI联合抗血栓药物;4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9例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结论:本院使用PPI预防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溃疡存在诸多不合理应用情况,应加强药学监护与干预,降低用药风险和医疗负担,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145例严重胸部损伤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点为伤势严重、呼吸困难、循环紊乱、低氧血症、休克、意识障碍、死亡率高等。总死亡率17.2%(25/145),死亡主要原因早期为严重失血性休克11例(45.8%)和严重颅脑损伤8例(33.3%),后期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等6例(25%)。结论救治原则应强调争分夺秒,恢复呼吸循环稳定,降低颅内压,及早手术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救治水平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19.
冷沉淀在严重创伤和手术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严重创伤和手术创伤病人早期输注冷沉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ISS90评分平均为(29.86)分的严重创伤以及手术创伤病人输注冷沉淀共1073单位(平均18.5单位);随机对25例病人输注冷沉淀前、后进行血常规、出血时间及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测定;并对其中19例严重创伤患者在输注冷沉淀前后0.5、2、24小时测定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结果患者输注冷沉淀后与输注前相比,出血时间明显缩短;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在输注后0.5小时显著提高,2小时后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对严重创伤和手术创伤患者早期输注冷沉淀可提高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缩短出血时间,加快创伤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