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从咳喘效胜麻黄、伍大黄以通寒结、治痧证取其芳透、消阴疽旨在温散、疗痛经力主辛通五个方面阐述运用细辛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细辛辛温,入心肺肾经,具有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之功。笔者在临床重用细辛中得出了一点肤浅体会。举例报道如下: 例一,林某某,男,患哮喘病十余载,曾在省、地级医院诊为“慢支”、“肺气肿”,一直服中西药效果不佳。1981年冬症见咳嗽气喘,痰清稀,吐出白沫样痰,有时背心恶寒,苔薄白润,脉  相似文献   

4.
例1、咽肿吕某,男,36岁。1958年3月12日就诊。咽喉肿痛25天,似有物阻于咽,但吞咽食物无阻。背部畏寒,心烦闷不安。舌微青紫,苔白腻。检查: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色淡红,未见脓点。诊为阳虚寒凝咽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以温命门,潜浮阳。药用:炮附子(先煎)、桂枝、茯苓、白术、防风、大枣、桔梗各15克,麻黄5克,北细辛、干姜各6克,肉桂3克。2剂。咽部诸症减轻,上方去干姜,加甘草10克,服药半月而愈。  相似文献   

5.
细辛临床运用刍议(山西省肉种鸡场医务所030032)牛忻群主题词细辛/治疗应用细辛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有良好的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之效。临床一般多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头痛、牙痛、痹痛、咳嗽、气喘、鼻渊、口疮等多种病症。笔者通过20余年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方中麻黄辛透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散寒止痛,麻黄配附子发中有补,使发汗而不伤正,再加细辛通彻表里,外助麻黄解表,内助附子散阴寒,三味合用,而使温阳发汗并行,达到表里同治.  相似文献   

7.
威灵仙,咸辛温,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风寒湿痹,关节不利,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等证。家父武明钦以威灵仙为主药治疗其它疾病,疗效显著。现举治验数则如下: 1 舒肝利胆疗胁痛(胆囊炎) 李某,男,35岁,1991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1年余。疼痛剧烈时牵引腰背及右肩胛区,伴发热口苦、腹胀、纳差、厌油、尿黄、便秘。经西医按肝胃病治疗不效。检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右上腹触痛拒按。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0.82,“B”超提示:胆囊壁粗糙,  相似文献   

8.
论细辛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一药用量,古今变化较大,近年争议颇多,随着药理研究的进展和临床效果的验证,其合理用量正逐步被揭示。今结合有关资料,再谈谈个人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1 细辛古今用量的变化细辛原出《神农本草经》“上品”中,其用量在宋代以前较大:如《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用二两(折27.84克),小青龙汤中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平安教授,拥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功底,学术上博采众家之长,又敢于开拓创新,融汇贯通现代药理之学,在五十余载的临床实践中,对中医中药均有着鞭辟入里的认识.周教授临证运用细辛治疗多种内科疾病,用药轻、疏、灵、动,剂量把握精准,视病情特点剂量从3~15 g不等;配伍方式多样,巧妙有制,常与干姜、五味子、麻黄、附子...  相似文献   

10.
四逆散出自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后世用其专治肝脾气滞证。本方疏养并举,补泻兼施,药专力宏,用之恰当,确能得心应手。一、头痛头痛有因气郁者,气郁则血涩,且郁久不解而化火,上扰清窍,皆可导致头痛。证见精神抑郁,急躁易恕,头胀痛以两侧为主,或左或右,每发于情志不遂之后和清晨阴  相似文献   

11.
赵书锋 《陕西中医》2009,30(3):339-341
目的:讨论"细辛不过钱"之说,以便临床合理运用细辛。方法:研究参考古今关于细辛毒性、配伍、用量、用法的理论阐述、实验研究及临床报道。结果:认为细辛确有毒性,"细辛不过钱"是单用且入丸散剂的用量。提示:临床上应用细辛在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入汤剂久煎的情况下,可以超量使用,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麻黄细辛附子汤是张钟景<伤寒论>中主治"少阴病兼太阳两感证"的方剂,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伤寒论>301条中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细,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方是为素体阳虚(主要为肾阳虚)而外感风寒者设,笔者近年运用本方在临床杂症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辨证运用细辛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证属肝经实热、风火上炎,治宜清肝泻火法。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证属心脾肾三脏阳虚,水饮内停,寒湿痹阻经络,治宜温阳利水,祛寒除湿。冠心病,讧属气虚痰瘀阻心脉,治宜益气化瘀,活血通脉。均加入细辛。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辨证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真 《中医研究》2010,23(1):58-59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既能助麻黄解表,又能助附子温经散寒。全方可内散少阴之寒,外解太阳之表,或为表里双解之剂。仲景组方颇多巧妙之处,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使邪去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通经络,活血行气,散寒通脉,通达上下。麻黄细辛合用,温太阳经腑,使经气通利,邪自表解;水道通调,寒湿自去,细辛、麻黄虽为发汗解表通调水道之峻品,今以附子为君,则无忧过汗亡阳,尿多伤阴之弊。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法是针对“瘀血”证而设的。而“瘀血”始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中,首先提出来,并且描述了瘀血的几种主要症状和脉象,他对瘀血的辨证治疗及理论经验有些一直沿用至今,他所制定的“桃仁承气汤”,“下瘀血汤”,“抵当汤”等,为后世应用活血化瘀法树立了典范。清代名医叶天士倡导“通络”之说。善于应用如:蜣螂、土鳖、水蛭等虫类逐瘀药;晚清名医王清任对活血化瘀法应用贡献更大。他继承前人成就并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临证问答     
张志秋老中医是上海市龙华医院副主任医师,临床近六十载,经验丰富,选方用药知常达变。1987年有幸听教于张老门下,受益非浅,现就学习期间部份听教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1987年5月6日上午)问:刚才一女性青年患者,以胃脘胀痛四载余、暖气、畏寒肢冷、面(白光)白为主证,辨证应属虚寒证,选用附子理中汤较切,老师何用疏肝理气,和胃通便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临证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近年来国内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则方药的探讨日趋广泛和深入。在病因病机方面,除传统的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而外,又提出瘀血阻滞、脾气虚弱及肝郁气滞等新的分型和相应的治  相似文献   

18.
龙骨与牡蛎相须配伍,有镇静安神、收涩固脱、软坚散结之功,已为医家所习用。然而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及部分著名医家之临床运用,其功能、主治远非如此。如《本草述》云:“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不能守其阳,阳不能固其阴”,“阴不为阳守,阳亦不为阴固”。《本草经读》亦云:“龙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源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之功。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以本方随证化裁,治疗精冲分裂症、顽固性头痛及甲状腺  相似文献   

20.
历代古方运用荷叶入剂治病殊不多见,是否因《本草从新》所提“升消耗散,虚者禁之”之故,致临床家少用或不用呢?高师认为此诫语颇值深入探讨,倡导医家必须从临床实践中加以印证,籍以阐明荷叶的实际功效,做到“药尽其能”、“物尽其用”。高师在临证中运用荷叶范围广阔,不论虚实寒热,只要药能对证,各科均可选用,且确有良好效能。兹将高师运用荷叶的经验肤浅归纳,漏误之处同道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