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简称鳞癌,是起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在皮肤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是将酶细胞化学技术与电镜技术结合起来,在超微结构上显示酶的分布及酶活性强弱.碱性磷酸酶(AKPase)是细胞膜标志酶之一,分布于多种细胞的细胞膜上,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多种磷酸酯,参与细胞分泌、磷酸根转移及葡萄糖代谢过程[1].AKPase作为肝、骨、生殖细胞肿瘤标志酶已有很多报告.但皮肤鳞癌中AKPase活性及分布笔者未见国内外报告.我们采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及皮肤鳞癌细胞膜AKPase的活性及分布变化,证明皮肤鳞癌细胞膜AKPase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丙酸氯倍他索(CP)和全反式维甲酸(RA)联合应用(CP+RA)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Ⅰ型转谷氨酰胺酶(TGase)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两药合用对有关的抗银屑病药效有无相互影响CP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药效,CP+RA合用时RA不影响CP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药效。CP也不影响RA下调人KC TGaseⅠmRNA表达的作用,对人KC增殖抑制两药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皮肤的细胞外基质及其与银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皮肤的细胞外基质及其与银屑病的关系张选奋综述刘铭锐审校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邮政编码730030)皮肤由角阮细胞(Keratinocyte,KC)、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等实质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HLADR、CD3、CD4、CD8、CD20的单克隆抗体和streptravidinperoxidasestaining(SP)技术对10名正常人皮肤,16例SLE皮损和19例DLE皮损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观察到正常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未见HLADR抗原表达,而SLE(6/16),DLE(8/19)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可以表达HLADR抗原。在SLE、DLE真皮内浸润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CD3+浸润细胞),且以TH细胞(CD4+浸润细胞)占优势。另外,还发现在两种LE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DR抗原处,真皮内可见CD3+浸润细胞和激活的T淋巴细胞(HLADR+浸润细胞)。讨论了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HLADR抗原表达及其与病损内浸润细胞免疫表型的关系。LE皮损处HLADR+角质形成细胞可能具有抗原递呈作用,而角质形成细胞异常表达HLADR抗原则可能与真皮内浸润单个核细胞或淋巴细胞释放的IFNα,TNFγ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34例皮肤混合瘤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34例皮肤混合瘤中15例用11种抗体作免疫组化研究,以便建立肿瘤的分类及阐明组织起 源。结果如下:①皮肤混合瘤基本可分为大汗腺型和小汗腺型,大汗腺型比小汗腺型远为常见。② 肿志的上皮成分可分为管腺性、实巢性及间质性上皮。管腺内层细胞有明显上皮特征,其角蛋白、癌 胚抗原(CEA)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阳性,而外层细胞对结蛋白(Desmin,Des)、肌动蛋白 (Actin)、CEA及EMA呈阴性,对波形蛋白(Vimentin,Vim)。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11例)、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8例)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6例)均呈阳性。间质细 胞与实巢上皮的免疫表达相似于管腺外层细胞,提示肿瘤的问质成分既可来自管腺的外层细胞,也 或来自多潜能干细胞,但不能证实为唯一肌上皮起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与皮肤高分化鳞癌在细胞凋亡方面的差异。方法:用脱氧核苷酰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检测了KA和wSCC的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研究技术研究了皮损部位与细胞凋亡有关bax和bcl-2的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凋亡细胞在KA发生率为80%;在wSCC也为80%。  相似文献   

7.
国产环孢素A对郎格罕细胞及接触过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孢素A(CyA)作为非细胞毒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某些皮肤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主要认为CyA能抑制CD+4T淋巴细胞及角朊细胞的增殖,但其全部作用机理尚未明了。最近研究发现CyA对银屑病患者郎格罕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等亦产生影响[1]。郎格罕细胞作为皮肤抗原提呈细胞在接触过敏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有作者[2,3]分别报道CyA在体内、外均有减少和影响ATPase+LC数量及抗原提呈功能的作用。我们采用国产CyA对小鼠表皮LC及CHS两方面结合进行研究,观察其影响。一、资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8.
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皮损中bcl—2与Fa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了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B-celllymphoma/leukemia2)及凋亡基因Fas与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及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的关系,对13例BCC及11例SCC皮损进行了bcl-2蛋白和Fas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11例SCC中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结果13例BCC肿瘤组织全层bcl-2均染色阳性,而无任何Fas阳性着色;11例SCC无1例bcl-2染色阳性,却全部出现Fas阳性细胞,且Fas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该结果证明:bcl-2表达见于BCC,而不见于SCC;Fas表达则见于SCC,而不见于BCC。这种区别反映出两种皮肤肿瘤在发病机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尖锐湿疣患者郎格罕细胞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OKT6单抗及ABC法观察了18例尖锐湿疣患者包皮病损中郎格罕细胞(LC)的数量、分布及形态,并与正常对照组及疣旁“正常”皮肤中的L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皮损表皮中LC密度明。减少,与对照组和疣旁“正常”皮肤相比,P<0.001,并有胞突缩短、减少或消失等改变。LC减少可能使HPV抗原不易提是给真皮中的免疫活性细胞,以致病损长期存在,不易消退。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皮损内郎格罕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克隆抗体Leu6间接免疫酶标法对新疆车排子地区地方性慢性砷中毒(ECA)25例30份皮损内郎格罕细胞(LC)进行研究,发现25份非肿瘤性角化症病变区表皮的角质层增厚,表皮内LC数增加,3份色素异常性皮损的表皮色素颗粒减少或消失区内LC数较多。2份恶性角化症,且份为鲍温病,其病变区内LC数目较多,而另1份鳞癌的癌巢中未见LC。认为砷角化症及色素异常的发生、发展及皮肤癌变的可能与皮肤LC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P53基因蛋白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用多克隆抗体CMI和单克隆抗体PAb1801检测50例皮肤鳞癌及癌旁上皮中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上皮与癌旁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中未见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在12.5%(2/16)癌旁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中和56%(28/50)鳞癌中有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在分化差的鳞癌Ⅲ~Ⅳ级中有55.56%(5/9)的病例P53阳性表达细胞超过10%,相反分化较好的鳞癌Ⅰ~Ⅱ级中P53阳性表达细胞少于10%,提示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鳞癌发生密切相关,它是肿瘤进展为恶性的标志,并且在鳞癌进展阶段呈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12.
热休克蛋白72在皮肤鳞着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正常人皮肤、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7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SP72在正常皮肤的表怪层及毛囊外根鞘即有构成性表达,可能是一种自身保护功能。HSP72在皮肤鳞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影响细胞生长调控而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克隆RK1抗体和单克隆K(27)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74例女阴白斑在不同病变的表达方式。研究结果表明,K(27)可作为角化或正在角化细胞的标志物。应用K(27)单克隆抗体,外阴白斑CK异常均发生在疾病不同类型的细胞增殖状态,提示角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引起角朊细胞的高度增生因素有关。用K(27)单克隆抗体,有助于增生病变与萎缩病变及良性与恶性病变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用ABC免疫过氧化酶技术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异位性皮炎等皮肤冰冻切片上观察郎格罕细胞的分布及IgE^+/OKT6^LC的存在;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了部分患者血清IgE^/LKT6^+LC的存在。在血清IgE水平不高的湿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等非AD皮损内也见到IgE^+/OKT6^+LC的存在。我们认为IgE^+LC的存在并非对AD是特异的。  相似文献   

15.
热休克蛋白7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和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正常人皮肤、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72 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SP72 在正常皮肤的表皮层及毛囊外根鞘即有构成性表达, 可能是一种自身保护功能。HSP72 在皮肤鳞癌中高表达, 可能通过影响细胞生长调控而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最主要的生物功能是bFGF能刺激多种细胞分裂增殖,尤其是对起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有明显的促有丝分裂作用。既往研究证实角朊细胞(KC)能合成分泌bFGF;bFGF不仅能使黑素细胞(MC)...  相似文献   

17.
新疆Kaposi肉瘤12例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第8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HLA-DR抗原和巨细胞病毒抗原(CMV)5种标记抗体,对12例新疆Kaposi肉瘤(KS)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电镜观察。结果表明,KS组织内FⅧRAg、FN及Ⅳ型胶原均有阳性表达,特别是FⅧRAg主要见于明细胞内,暗细胞极少,FN在明、暗两种瘤细胞及间质中均可见到,Ⅳ型胶原主要见于少数基膜上,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KS虽是一血管肿瘤,但可能不是单一的内皮起源,而是起源于血管内皮和周细胞的观点。同时在12例KS组织内均见有CMV和HLA-DR抗原的胶体金颗粒沉积,而作为对照的8例白癜风皮损除在真皮浅层见有少数树突状HLA-DR阳性细胞外,CMV抗原均为阴性,它提示CMV感染可能在KS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3例皮肤Merkel细胞癌,进一步了解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和电镜观察的特征。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对3例患者的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诊断。结果:光镜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呈团片状、巢状、岛状或散在分布,细胞大小较一致。免疫组化示NSE、CgA、Sy、EMA、α—ACT在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电镜观察示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神经分泌颗粒。结论:皮肤Merkel细胞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异位性皮炎皮损中单一核细胞CD4及TH2型细胞特征因子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T细胞尤其是TH细胞在异位性皮炎(A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例AD急性期皮损单一核细胞CD4、CD8、CD45RO、CD20免疫表型和IL4,IFNγ表达。结果:AD急性期皮损单一核细胞大多数呈CD4或CD45RO表型,少数呈CD8表型,无CD20表型,IL4蛋白表达阳性,IFNγ蛋白表达阴性。AD急性期皮损单一核细胞大多数为CD4+T细胞,且呈TH2细胞亚型,提示AD皮肤炎症反应可能是由TH2细胞介导的皮肤免疫炎症反应,称之为Ⅱ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2)。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和基底细胞癌(基癌)癌细胞上是否低水平表达CD54抗原,应用低温聚合、包埋后染色的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3例鳞癌和3例基癌CD54免疫组化色阴性的癌细胞进行了研究。在3例鳞癌和3例基癌中,各2例癌细胞表面及突起处观察到CD54胶体金颗粒的存在;其中1例鳞癌张力微丝-桥粒复合体处还可见CD54胶体金颗粒分CD54抗原。该结果可解释皮肤鳞癌和基癌临床上可发生转移,但发生率较低的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