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初发白血病患者95例(Leu组),根据白血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亚组(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亚组(44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亚组(21例);以非恶性血液病患者36例(NL组)作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eu组和NL组的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检测到β-arrestin1、β-arrestin2mRNA和蛋白的表达,Leu组显著高于NL组(P<0.01)。与NL组比较,AML、ALL和CML各亚组的骨髓和外周血中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三个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β-arrestin1、β-arresti...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手术对肺癌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对肺癌的手术效果是否有预测意义.方法我们采用放射性免疫法对102例"肺内占位性病变"并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癌组和肺良性病变组,行手术前后互相、自身、病理组间、分期及各手术方式之间对照.结果根据手术后病理结果,其中77例肺癌,25例"肺良性病变",两组术前对照差异显著(P<0.01),术后则无明显差异(P>0.01),癌症组自身前后对照差异显著(P<0.01),而良性组则无明显差异.根治组自身前后对照差异显著(P<0.01),而探查组无显著差异(P>0.01),病理组内随分期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逐渐升高,Ⅲb>Ⅲa>Ⅱ>Ⅰ,同期各病理组之间依次为:小细胞癌>腺癌>腺鳞癌>鳞癌.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变化对病情的判断和手术效果的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贾静  张健鹏  焦宏彬 《武警医学》2008,19(10):901-903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评估化疗效果及病情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92例肺癌、32例良性肺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NSE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NSE的阳性检出率为59.78%,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NSE阳性率水平显著高于肺腺癌及肺鳞癌(P<0.05或P<0.01).小细胞肺癌组NSE平均水平随肿瘤临床分期而升高.SCLC组化疗后NSE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01或P<0.01).结论 血清NSE水平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MR磁化转移成像技术(magnetic transfer,MT)与血液病治疗中骨髓的微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5例确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通过MR磁化转移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检进行对照分析,测定骨髓磁化转移率(mag-netic transfer ratio,MTR),细胞构成(cellularity)变化和肿瘤浸润分数(tumor fraction,TF)。同期3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髂骨的磁化转移成像及MTR测定。对血液病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定量均值计算及相关分析。结果:血液病组MTR为0.105±0.034,对照组MTR为0.103±0.059,MTR血液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液病组中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骨髓MTR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肿瘤复发组与肿瘤缓解组组间MTR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不同细胞构成比MT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骨髓磁化转移的变化可能与骨髓有形细胞数目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恶性梗阻性黄疸内引流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胆肠吻合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病率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胆道良性疾病和恶性梗阻性黄疸而行胆肠吻合术病例137例,并就手术术式、术前胆红素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与PGS发病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胆道良性疾病病例行胆肠吻合术后PGS发生率明显低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分别为7.37%,21.43%(P<0.01).(2)PGS发生率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着明显的关系,9例PGS病例血清总胆红素均高于171 μmol/L(P<0.05).(3)PGS发生率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有着明显的关系,随着低白蛋白血症的逐步加重,PGS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4)术前腹水与PGS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有腹水者为23.08%,无腹水者为20.69%.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背景、胆肠吻合手术、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蛋白血症均是PGS的高危因素.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单纯的T管引流术可以避免发生PGS;术前改善患者的高胆红素血症状态以及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可能有利于降低PG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骨肿瘤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探讨bFGF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8例良性骨肿瘤患者、21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及15例健康献血员血清bFGF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恶性骨肿瘤患者血清bFGF的水平为(78.3±25.1)pg/L,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患者血清bFGF的水平[(37.4±17.1)pg/L,P<0.01]及健康对照组水平[(29.3±14.1)pg/L,P<0.01],而后两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骨肿瘤患者存在bFGF的高表达,检测血清bFGF的水平有助于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透明质酸(HA)在Graves眼病(G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Graves眼病(GO)患者98例(根据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GO1组46例、GO2组52例)、Graves病无眼病(NGO)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FT3、FT4、s-TSH、TRAb和血清HA水平。结果①GO1和NGO组的TRAb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O1和GO2组H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活动性的GO患者TRAb浓度与非活动性比较无差异(P>0.05),而HA明显高于非活动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Graves病患者血FT3与TRAb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1(P<0.01)。HA浓度与血甲状腺激素和TSH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RAb参与GD的发生,HA在GO的发病中起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8.
MR化学位移成像对血液病骨髓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MR化学位移成像技术与血液病治疗中骨髓的细胞构成变化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35例确诊的恶性血液病病人通过MR化学位移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检进行对照分析,测定骨髓化学位移率(CSR)、细胞构成变化和肿瘤浸润分数(TF).同期3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进行了髂骨的化学位移成像及CSR测定,对血液病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定量均值计算及相关分析.结果:血液病组CSR为0.696±0.236,对照组CSR为0.422±0.159,血液病组与对照组间CS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细胞构成比和不同TF的骨髓CSR组间差异显著(P<0.001).Kendall等级相关提示CSR与细胞构成比、TF呈明显相关(P<0.01).结论:MR化学位移成像能够监测血液病治疗后骨髓细胞构成的变化以及是否仍然存在肿瘤浸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对恶性血液肿瘤脊柱骨髓弥漫性浸润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经骨髓组织活检确诊的恶性血液肿瘤26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行腰椎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检查.计算峰值增强百分率(Emax)、增强斜率(ES)和到达峰值时间(TTP). 结果 脊柱骨髓弥漫性恶性浸润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Emax、ES和TTP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骨髓轻度浸润和中度浸润之间的Emax、ES和TTP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骨髓轻度浸润和重度浸润之间的Emax、ES和TTP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骨髓中度浸润和重度浸润之间的Emax、ES和TTP无显著差异(P>0.05).Emax、ES和骨髓浸润程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0.01),TTP和骨髓浸润程度之间具有负相关性(P<0.01). 结论 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可以判断恶性血液肿瘤是否出现脊柱骨髓弥漫性浸润,灌注参数可以反映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 (HA)水平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 (RIA)法对 96例糖尿病患者和 5 2例正常人的血清HA ,尿微量白蛋白 (Alb)、α1 -微球蛋白 (α1 -MG)、β2 -微球蛋白 (β2 -MG)进行测定。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HA增高 ,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HA水平的变化与尿Alb ,α1 -MG ,β2 -MG的变化一致。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是导致血清HA升高的原因 ,在排除肝病因素影响的情况下 ,与尿Alb ,α1-MG ,β2 -MG比 ,同样可以作为反映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习服对湿热环境下运动机体体液调节激素ALD、AVP、ANP、NE及Hsp70的影响。方法:16名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热习服组(HA)和对照组(HC),每组各8人;HA组先进行10天的热习服方案,使机体产生热习服,然后进行一次33℃、80%RH湿热环境下的40min、70%VO2max运动强度的热负荷运动;HC组不经过热习服阶段,直接进行一次同于热习服组的热负荷运动。热负荷运动前后测试实验对象的热应激的生理学指标及体液调节激素ALD、AVP、ANP、NE及Hsp70的水平,观察两组实验对象测试指标在热负荷运动前后的变化。结果:热负荷运动后,HA组和HC组核心温度和心率均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出汗率无显著变化;HA组热负荷运动后的核心温度和心率水平比对照组低、出汗率水平比对照组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运动前相比,HA组和HC组热负荷运动后红细胞压积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与运动前相比,HA组和HC组运动后ALD和NE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AVP显著性升高(P<0.05),ANP显著性降低(P<0.05),Hsp70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但组间检验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液调节激素对维护热负荷运动过程中的机体水盐代谢和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热习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体对热负荷运动应激的生理生化热调节反应,提高了机体适应运动热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培养MSCs,将自体骨髓MSCs与APBSCs共移植治疗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并与同期进行的12例未联合MSCs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造血恢复及并发症比较。结果:MSCs输注无明显不良反应;联合移植的患者,造血恢复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平均9.52 d,血小板(PBC)≥20×109/L平均9.05 d,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对照组低(P<0.05);口腔溃疡和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与APBSCs联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移植后造血重建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N患者,其中良性者8例,恶性者12例,恶性中包括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交界性肿瘤5例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癌(IPMC)7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分析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主胰管宽度、病灶内实性成分及病变内囊的数目等与良恶性的关系.结果 (1)肿瘤发生部位分型与肿瘤性质之间的关系:主胰管型与混合型恶性者有9例,而分支胰管型仅3例为恶性,病变影像表现为主胰管型及混合型者恶性可能性较大(P<0.05).(2)病变的大小:恶性组病变最大 直径较良性组大(P<0.01),且当病变范围>30 mm时,恶性可能性较大(P<0.05).(3)主胰管(MPD)的宽度:恶性组病变MPD最大宽度明显大于良性组(P<0.05),且当MPD宽度>9 mm时,病变恶性的可能性较大(P<0.05).(4)囊内有无合并结节或肿块:恶性组病变合并壁结节或肿块者有8例,良性组病变仅1例见壁结节,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5)病变内囊的数目:囊的数目>3个或者囊内合并不规则隔膜者恶性可能性更大(P<0.05).结论 恶性与良性IPMN的CT表现具有差异性,正确的分析能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s)的动态强化模式,以期提高SPNs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96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96例SPNs进行动态扫描,测定SPNs的强化值、灌注值、血流量、血容量及时间密度曲线等动态强化参数指标,比较不同性质SPNs的动态强化参数及其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平均强化值高于良性结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结节及良性结节A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B(P<0.01)。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A的灌注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B(P<0.01);恶性结节血流量及血容量高于良性结节,并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A的血流量及血容量显著高于良性结节B(P<0.01);良性结节A的血流量及血容量均稍高于恶性结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有助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结节增强值在20HU以下提示良性,结节增强值≥20HU,可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德忠  陈清  李小健 《武警医学》2010,21(9):773-774,777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检测137例肝纤维化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10(IL-10)及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C)水平,并进行Child-Pugh分级和分析.结果 肝纤维化患者血浆TNF-α、IL-6、HA、LN、PⅢNP、Ⅳ-C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并随Child-Pugh评分增加而递增或递减(P<0.05或P<0.01).TNF-α、IL-6与HA、LN、PⅢNP、Ⅳ-C水平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IL-10与HA、LN、PⅢNP、Ⅳ-C水平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TNF-α、IL-6、IL-10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抑制TNF-α、IL-6的活性,加强IL-10的作用,可能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患者血清纤维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纤维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82例肺结核病人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含量。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和血清Ⅳ型胶原非常显著升高(P<0.01);血清层粘连蛋白显著升高(P<0.05)。结论检测血清纤维指标对肺结核患者肺纤维化的动态观察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MR成像(DCE-MRI)技术与血液病骨髓细胞构成的相关性。方法:25例确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通过DCE-MRI及髂嵴穿刺活检进行对照分析,测定骨髓灌注的最大强化率(PER)、最大强化斜率值(Slopemax)、峰值时间(TTP)、平均时间(MT)以及骨髓活检分析细胞构成(Cellularity)。结果:骨髓细胞构成与动态增强的PER呈正相关(r=0.564)、与其Slopemax也呈正相关(r=0.478),统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髓细胞构成与TTP呈负相关(r=-0.305),与MT呈正相关(r=0.186),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成像能够监测血液病骨髓细胞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前术后免疫机能变化情况。方法检测20例非黄疸性疾病病人,17例良性阻塞性黄疸病人,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术前良、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高于非黄疸性疾病组(P<0.01)。阻塞性黄疸病人减黄手术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现为升高,于术后第4天开始下降,至第14天良性阻塞性黄疸组降至比术前低,而恶性阻塞性黄疸组于术后有一短暂的下降期后则进一步升高。结论表明减黄手术对良性阻塞性黄疽疾病有改善免疫功能作用,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则无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鼠梗阻性黄疸形成中血及肝组织内皮素的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形成过程中内皮素(Endothelin,ET)在血浆及肝组织中的水平及其在OJ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以大鼠胆总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为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Badioimmunassay,RIA)测定了BDL后3、6、9、12、15 d时血浆及肝组织中ET的含量,同时观测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变化,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BDL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mbin,TBi)迅速升高,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BDL组血浆及肝组织中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DL各时相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F=18.41,P<0.01和F=40.61,P<0.01),随梗阻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含量升高,15 d ET值最高,分别为(294.98±35.95)ng/L和(201.86±24.45)ng/100 g;二者与血清ALT均呈正相关(r=0.8441,P<0.01和r=0.9303,P<0.01);BDL+ET-Ab组血浆ET含量较BDL组降低(P<0.05),且ALT水平也下降(P<0.01).结论 提示在OJ形成中血及肝组织中ET含量上升,并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重;ET-Ab有降低ET含量及减轻肝损伤的作用,ET可能是参与OJ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的小胆管增生可能与OJ时ET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胃动素(MTL)、肽YY(PYY)、免疫球蛋白G(IgG)及铁蛋白(FRT)水平,探讨这些物质在溃疡性结肠炎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1例,均经纤维结肠镜和X线钡灌肠检查确诊,并连续粪便培养2次排除细菌感染,同时排除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肠道肿瘤和内分泌疾病.另选健康对照26例,排除胃肠道和内分泌疾病.全部研究对象均于确诊后 3d内空腹采血,放免法测定血清 MTL、PYY、IgG和 FRT.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MTL、PYY和IgG(P<0.01)明显升高,而FRT(P>0.05)升高不明显.血清MTL升高与PYY升高呈正相关(P<0.05).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型、持续型和初发型之间上述血清各值无明显差异.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时患者血清MTI,PYY,lgG和FRT可以发生改变,测定血清内这些物质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