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类型,通常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保守治疗过程中,胃肠减压能够缓解症状,防止肠梗阻进展,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临床效果。目前关于鼻肠管和鼻胃管对粘连性肠梗阻的减压效果尚存争议。既往有Meta分析对两者的临床效果作出评价,但是纳入研究包括非随机对照研究,且缺少关于中国患者的相关研究。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收集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实施非手术治疗。将2013-12—2015-12间住院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鼻胃管胃肠减压。将2016-01—2018-01间住院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减压量、腹痛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胃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实施胃肠减压,梗阻缓解快,总有效率优于鼻胃管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方法将68例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置入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观察组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比较2组患者每日胃肠减压量,腹胀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每日胃肠减压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腹胀症状缓解时间及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治疗总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在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4例接受非手术治疗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比较2组患者腹胀、腹痛改善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及X线平片示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腹痛改善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及X线平片示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非手术治疗中,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对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提升治疗效果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对4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腹部症状缓解时间(2.08±0.46)d,恢复排气排便时间(3.65±1.96)d,气液平面消失时间(5.29±1.96)d。依据疗效评判标准本组总有效率95.35%(41/43)。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解除梗阻成功率高,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总有效率96.30%(26/27),1例无效转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创伤小,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置管前开展心理疏导、置管后密切观察病情并加强导管管理和做好营养支持、生活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5例,2例治疗3 d无效后经手术治疗痊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导管滑脱、阻塞及非计划拔脱等不良事件。结论对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做好全面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用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经鼻置入导管行肠内全程减压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3—8月收治的8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病人,使用鼻胃管减压等常规保守治疗无效后,经鼻置入导管行肠内全程减压,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与鼻胃管相比,使用肠内全程导管减压后,病人的胃肠减压量明显增加、腹围和腹腔内压力明显降低;通过3~10d的经鼻置入导管减压等保守治疗后,8例病人的肠梗阻症状均缓解,未再接受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肠内全程导管减压用于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安全有效,且可能使病人免于再次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0例,其中15例在术前行肠梗阻导管肠减压治疗,术中行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支架排列,作为观察组;另外15例术前行胃肠减压治疗,术中未进行肠排列,仅应用防粘连材料,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概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1.52 ± 0.87)d,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6.7%;对照组的术后排气时间(2.63 ± 0.59)d,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40.0%。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在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52 ± 0.87)d vs (2.63 ± 0.59) d (P=0.013)、1例 vs 6例(P=0.001)]。 结论肠梗阻导管肠排列能有效的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并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腹部术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7-01间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根据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肠减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减压量、术后腹痛缓解情况、肛门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症状改善迅速,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X线监视下经鼻肠管小肠减压治疗小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减压是治疗小肠梗阻的重要措施,而胃肠减压深度直接影响引流效果和患者腹胀改善程度[1].传统鼻胃管减压仅限于胃内容物.对小肠内的减压作用甚微.减压导管置入小肠内,能迅速清除肠内容物,较快地减轻梗阻症状,直至解除梗阻.2005年2月至2007年7月,我院对15例小肠梗阻患者在X线监视下置入鼻肠减压导管抽吸减压,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比较鼻肠减压导管以及奥曲肽,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期间45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患者,使用鼻胃管减压等常规保守治疗无效后,非随机分为肠减压导管治疗组(23例)以及奥曲肽治疗组(22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与常规保守治疗方法以及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的疗效差别.结果 经鼻胃管减压的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45例患者,经过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保守治疗,3-12 d所有患者的肠梗阻均得以缓解;与奥曲肽治疗组相比,肠减压导管治疗组的自主排气时间更短[(4.7±1.9)d比(6.7 ±1.6)d]、腹围恢复得更快[(90.4±2.0)%比(95.1±1.3)%],但累计胃肠减压量[(4037±1155)ml比(3316±1038)m1]及日均胃肠减压量[(890±181)ml比(492±83)ml均更多,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肠减压导管以及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安全有效,肠减压导管的治疗时间更短,奥曲肽能够降低胃肠减压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小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小肠减压与胃管减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小肠梗阻患者48例,随机分为经鼻小肠内减压组和经鼻胃内减压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梗阻解除时间、基础营养状态、肝功能、肠道功能及治疗成功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死亡或严重并发症。肠减压组的梗阻平均缓解时间为(17.36±2)h,胃减压组的梗阻缓解平均时间为(31.25±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减压在急性小肠梗阻的治疗中梗阻缓解时间及治疗成功率等明显优于胃减压。  相似文献   

14.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07例因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吻合术53例,术后随防6个月~3年,再发肠梗阻手术9例,占16.9%.粘连松解后行M-A支撑管内排列术19例,术后随防6个月~2年,无一例因肠梗阻再次手术.近期开展的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35例,术后随防3个月~2年,均无梗阻症状复发.全组病例全部治愈,无肠瘘发生.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急诊手术以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手术为主.腹腔多次手术,粘连广泛者,采用支撑管内排列术可以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再发生.对于选择性病人,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是一种创伤较小,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鼻肠减压治疗病理性肠麻痹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病理性肠麻痹31例,在X线透视下置入鼻肠减压管减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复方大承气汤100 mL经鼻肠减压管内滴入,每日3次;对照组15例,新斯的明0.5 mg肌肉注射,每日2次。结果:鼻肠减压管置入后减压量明显增多,腹内压迅速下降,患者腹胀较快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早(P〈0.05)。结论:鼻肠减压管可快速减压、缓解腹胀;复方大承气汤能促进肠功能的恢复,二者联合应用治疗病理性肠麻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在治疗小儿外科中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26例重症粘连性肠梗阻行经鼻导管内支架肠排列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6行传统内支架排列术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开腹手术病史。26手术均手术成功,均行经鼻导管内支架小肠排列术,23例康复出院,死亡3例,病死率为11.5%。死亡原因,肠瘘1例,爆发性感染1例,心肺衰竭1例。拔管顺利,拔管后仅有轻度呕吐4例,无其他不良反应。23例全部随访2~6 a,无远期梗阻复发。结论经鼻导管内支架小肠排列术是治疗患儿腹腔严重粘连的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可以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予以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61±20.38)小时、(80.35±20.26)小时、(82.49±21.59)小时、(88.66±23.55)小时、(3.49±0.75)天、(4.31±1.16)天和(6.53±1.1)天,对照组分别...  相似文献   

18.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由肠梗阻导管(iluestube,IT)代替胃肠减压管虽然能有效地进行小肠减压、显著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愈率,但仍有部分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最高,常发生于盆腔和腹部手术后肠管粘连所致[1],以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治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肠管坏死、穿孔。因此有效解除梗阻、降低肠腔内压力是治疗各类肠梗阻最有效方法之一。传统鼻胃管受制于管道短等原因,减压效果一般[2]。2013-01—2015-01间,我们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安置术治疗急性肠梗阻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肠粘连可以发展为粘连性肠梗阻,处理比较困难,现分析“肠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26例患者均以“肠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结果 治愈24例,1例复发,再手术而治愈,1例死亡,总有效率92.3%,获得满意结果。结论 “肠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