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节盘复位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成形术中关节盘复位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19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接受关节成形术时进行了关节盘复位。术中在关节附近寻找分离出移位的关节盘并将其复位至髁突顶端的解剖位置 ,最后将关节盘的外侧端缝合固定至颧弓根部的软组织。结果 平均随访 2 3 7个月 ,患者的张口度为 2 4~ 4 3mm (平均为 32 6mm) ,所有的患者张口度均接近或达到正常 ,无关节疼痛及弹响症状 ,随访期内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 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中 ,关节盘复位可行有效 ,是重建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复发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保留颞下颌关节盘的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达到恢复颞下颌关节结构、改善面部外形和防止术后复发的目的。方法:对36例外伤所致Ⅱ型和Ⅲ型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进行手术,男16例,女20例,年龄5~54岁,病程1~16a,最大开口度0~1.5cm。新的手术方法是凿开关节窝与髁突之间的骨性融合,凿除前内侧移位的髁突骨折碎片,将残余的关节盘向外牵拉、复位,与外侧关节囊缝合,同时将髁突与关节窝磨改光滑。结果:36例病例中,21例术后随访1~7a,保留关节盘手术的病例均无复发,术后平均开口度为3.37cm。1例11岁患儿术后面部畸形得到改善。结论:保留颞下颌关节盘正常结构在防止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后复发以及生长发育期患者面部畸形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保留关节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达到恢复颞下颌关节结构,改善面部外形和防止术后复发的目的。方法: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5~54岁之间,病程1~16年不等,开口度0~1.5cm。手术方法凿开关节窝与髁突之间的骨性融合,凿除前内侧移位的髁突骨折碎片,将残余的关节盘向外牵拉、复位与外侧关节囊缝合,并将髁突与关节窝磨改光滑。结果:术后17例随访l~7年,保留关节盘手术的病例均无复发,术后开口度平均达到3.36cm。一例11岁的女孩术后3年发现,面部畸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恢复颞下颌关节正常结构,保留关节盘在防止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后复发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昌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6):743-746
颞下颌关节(TMJ)强直是一种严重影响下颌运动的疾病,创伤是其常见的病因,但创伤如何引起TMJ强直的发生,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假说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关节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7,11(1):55-56
颞下颌关节是人体重要关节之一,其机能与饮食、语言和呼吸等生理机能有直接关系.若关节强直,不仅这些机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而且全身健康也要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如关节功能障碍发生在幼年,患者的面部可能因正常发育受阻而造成严重畸形.治疗方法中以切除病变骨组织,颞颌关节重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丁国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Z1)
近年来 ,我科收诊由颏部外伤引起的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人 2例 ,均采用高位颞下颌关节成形术 ,术中发现关节盘仍存在 ,将关节盘复位缝合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病例介绍病例 1 :女 ,1 4岁 ,因“颏部外伤后渐进性开口困难 3年余”,于 1 998年 6月 1 5日入院。入院查 :一般情况可 ,全身检查无特殊 ,左侧下颌部较右侧稍饱满 ,左侧髁状突活动消失 ,下颌中线向左侧偏移 ,下颌后缩不明显 ,张口度 0 .1 cm,关系错乱 ,X线片示 :左颞颌关节部融合成骨球状 ,关节间隙消失 ,右侧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 :左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例 2 :男 ,2 …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张口受限为特点,易合并颌骨畸形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的一种疾病,容易复发。文章结合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分类对其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关节盘形态被认为是TMJ内紊乱及可疑性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根据头颅正侧位关节断层片和组织病理矢状切片对关节盘的形态进行了分类,共有五种基本形态:弓带形(正常)、直形、漏斗形、肿胀形、Y形。进行了统计学分析。1型(弓带形):表现为正常的髁—盘—凹关系和轻中度关节盘移位。4型(肿胀形):严重的关节盘移位。关节下腔前凹染色呈“鹰嘴”状表明为不正常关节盘形态与移位。 相似文献
11.
12.
颞颌关节骨性强直在下颌升支后区产生广泛的骨性粘连 ,破坏正常的颞颌关节结构 ,丧失其功能活动能力。手术治疗须先截开骨粘连 ,再采用自体骨组织植入或代用品植入以再造新的点面接触 ,形成假关节。曾报道采用髂骨、肋骨、肋软骨游离移植。喙突移植[1,2 ] ,也有用吻合血管的趾关节移植[3] 。作者自 1994年开始采用下颌角倒置 ,治疗颞颌关节强直关节。本文就 13例下颌角倒置术在颞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术的应用及适应证、优缺点等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3例颞颌关节真性强直病例中 ,男性 5例 ,女性 8例 ,单侧 12例 ,双侧 1例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并有效防止复发的方法.方法 对3例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除将残余关节盘复位缝合外,分别用喙突、残留髁状突及喙突联合钛金属关节头恢复颞下颌关节结构.结果 病例1术后1年复查,张口度为2.5 cm,咬合时下颌偏术侧.病例2术后1年复查,张口度为3.7 cm,咬合关系正常.病例3术后3个月复查,张口度为3.9 cm,前牙轻度开(牙合).结论 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使残余的关节盘复位,保留残留的髁状突,并使其复位固定,有望提高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手术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王懋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78,(3)
无论从功能还是从外观的角度看来,颞下颌关节强宜及由此引起的面部畸形都是十分痛苦的。处置面部畸形的外科医生按其对面部生长和发育的认识选择治疗方式。本文依据较近的文献讨论此问题,重点是颅面部生长的现代概念及直接由此得出的各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吴求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77,(1)
作者对20例进行外科治疗的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人作了总结。年龄6—29岁,病程平均4.7年,男性65%,外伤引起占80%,20%继发于感染。口张度严重受限,切牙间距离为0—8毫米,平均3.5毫米。所有病人均侵犯一侧,左侧9例,右侧11例。外科治疗: 在鼻腔气管内插管全麻下,采取耳前角型切口,切开关节囊后可见所有病人的髁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揭示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强直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本研究纳入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8只,双侧髁突均通过手术建立复合创伤继发TMJ强直动物模型,即手术造成双侧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移位及关节窝损伤。此外,左侧切除部分翼外肌作为实验组,右侧保留翼外肌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通过用大体观察、螺旋CT扫描、Micro-CT扫描、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对TMJ样本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 肉眼观察可见:对照组发生了TMJ骨性强直而实验组仅仅是纤维强直。螺旋CT和Micro-CT结果显示: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关节面粗糙、有新骨形成并突入到关节腔内,且关节腔内有钙化的骨痂形成;对照组髁突的最大内外径和前后径均明显大于实验组(P<0.05);Micro-CT扫描结果还显示:对照组新生骨小梁的方向与翼外肌牵拉方向一致,而实验组无此特征。组织学结果也印证了对照组关节内发生了纤维-骨性强直,而实验组仅为纤维强直。 结论 在髁突矢状骨折的愈合过程中,翼外肌发挥了类牵张成骨的作用,从而参与创伤性TMJ强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学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验证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理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只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外侧1/3切除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绵羊动物模型.左侧颞下颌关节作为实验组,切断左侧翼外肌;右侧关节作为对照组,保留右侧翼外肌.所有绵羊均在术后12周实施安乐死.所有颞下颌关节复合体通过大体解剖、螺旋CT、显微CT、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大体解剖发现,对照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而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只发生纤维粘连;螺旋CT和显微CT检查发现,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颞下颌关节间隙可见钙化影像,上下关节面可见新骨长入关节间隙的不规则钙化影像,对照组的髁突最大内外径及最大前后径明显大于实验组;显微CT显示,两组所有显微结构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髁突新生骨小梁总体表达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一致,而实验组髁突骨折区新生骨小梁的主要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不一致;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对照组关节发生了骨强直,但实验组无骨强直发生.结论:当髁突发生矢状骨折时,翼外肌对骨折块有牵拉(类似牵张成骨)的病理性作用是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韩正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7,7(2):120-123
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前移位的研究StudyofAnterordiscdisplacementoftemporomandibularjoint韩正学综述哈纟其杨驰审校颞下颌关节(TMJ)关节盘前移位(anterordiscdisplacement,AD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