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疾病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79例各型胃肠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Ⅰ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PGⅡ显著性上升(P〈0.05);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Ⅰ水平显著下降(P〈0.05),PGⅡ差异无显著性(P〉0.05),PGⅠ/PGⅡ比值下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溃疡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GⅠ和PGⅡ均显著性增高(P〈0.05);胃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GⅠ显著性下降(P〈0.01),PGⅡ差异无显著性(P〉0.05),PGⅠ/PGⅡ比值降低。结论: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的改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不同胃肠疾病和胃癌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serum pepsinogen,sPG)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方法]73例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3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对其中49例H.pylori阳性患者均给予丽珠胃三联片剂治疗,治疗前后测血清胃蛋白酶原。[结果]在H.pylori感染病例中,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PGⅠ值相似,而PGⅡ值萎缩性胃炎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者高于H.pylori阴性者,PGR(PGⅠ/PGⅡ)萎缩性胃炎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者明显低于H.pylori阴性者。经抗H.pylori治疗,87.75%的患者H.pylori被根除,H.pylori已根除的萎缩性胃炎组PGⅠ值上升,PGⅡ值下降,PGR(PGⅠ/PGⅡ)上升,H.pylori未根除的萎缩性胃炎组PGⅠ值,PGⅡ值,PGR(PGⅠ/PGⅡ)无改变,H.pylori已根除的浅表性胃炎组,PGR(PGⅠ/PGⅡ)上升。[结论]H.pylori感染与sPG水平密切相关。血清PGⅠ、PGⅡ及PGR(PGⅠ/PGⅡ)对H.pylori相关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血清PGR(PGⅠ/PGⅡ)可作为H.pylori根除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陶伟  李亚俊  杨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11):1054-1057,F0004
目的研究胃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规律并确定适合我区胃癌筛查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标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351例患者血清胃蛋酶原亚群(PGⅠ、PGⅡ)含量测定,并行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351例慢性胃疾病及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与浅表性胃炎相比萎缩性胃炎、胃癌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浅表性胃炎相比消化性溃疡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我区胃癌筛查的最佳临界值为PGⅠ≤43.37μg.L-1或PGⅠ/PGⅡ≤2.47,并且灵敏度是94.0%,特异度是55.3%。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从灵敏度、特异度分析PGⅠ≤43.37μg.L-1、PGⅠ/PGⅡ≤2.47,是我区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较为合适的异常界定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变化对胃癌前病变及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因消化道症状做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539例,根据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受检者分为5组.胃溃疡124例为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130例为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102例为萎缩性胃炎组,胃癌90例为胃癌组,体检证实无胃、肠、心、肝、肾等疾病史93例为正常组,比较各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显著升高(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著降低(P<0.01).结论 血清PGⅠ、PGⅡ水平以及PGⅠ/PGⅡ比值对提高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季霞  蔡建庭 《浙江医学》2015,37(1):42-43
目的:探讨>70岁老年患者慢性胃炎中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240例,分为>70岁老年研究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和20~60岁的中青年对照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的PGⅠ、PGⅡ,计算PGⅠ/PGⅡ(PGR)。结果对照组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Ⅰ、PGR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GⅠ、PGR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PGⅠ、PGR降低(P<0.05)。根据ROC曲线>70岁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Ⅰ和PGR的界值分别为97.25μg/L、6.75。结论血清PG检测对老年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有意义,针对老年患者需进一步研究确定其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含量的检测,探讨血清PGⅠ、Ⅱ作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的血清PGⅠ、Ⅱ的含量并计算其比值的变化。结果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血清PGⅠ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P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PGⅠ、Ⅱ比值与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PGⅠ,PGⅠ与PGⅡ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PGⅠ〈70μmg/L和比值〈3患者出现概率增高(P〈0.05)。结论 PGⅠ、Ⅱ值及比值下降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管小倩  刘旭  张彦  孙吉瑞  王曼 《西部医学》2023,35(11):1688-1692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PGR)联合胃镜检查在高危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并经病理学证实的10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分为胃癌组(n=30)、浅表性胃炎组(n=40)和萎缩性胃炎组(n=35),并纳入50例同期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比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状况及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进行胃镜检查,分析血清PG水平联合胃镜诊断HP相关性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PGR水平低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G-Ⅱ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PGR水平低于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G-Ⅱ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0.05),而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PGR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胃癌组Hp阳性率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P<0.05),而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PG-Ⅰ/II联合胃镜诊断高危Hp相关性胃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93.33%、90.67%、80.00%、97.14%,均显著高于血清PG-Ⅰ/II和胃镜单独诊断(P<0.05)。结论 PG-Ⅰ/II阳性患者中序贯进行胃镜检查可提高胃镜检查的针对性,进而可有效提高高危Hp相关性胃癌检出率,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胃溃疡患者、57例胃癌患者、4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41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及25例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同时选取5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 Ⅰ/PG Ⅱ)]水平,从而确定Hp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定性分析血清IgG抗体。全部操作均按照说明书严格执行。观察各组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和阴性率的比较情况以及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G Ⅰ、PG Ⅱ及PGR水平。结果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患者的PG Ⅰ、PG 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PG Ⅰ、PG 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最低,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中Hp阳性患者的血清PG Ⅰ、PG Ⅱ及PGR水平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l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为临床上诊断胃癌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胃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3例胃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胃溃疡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5例,十二指肠溃疡59例,胃癌58例,每一类型患者均作为一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9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比较各组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组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均较高(P<0.05),PGⅠ/PGⅡ较小(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和PGⅠ/PGⅡ均较小(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PGⅠ、P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与胃黏膜病变关系密切,对胃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娴  罗红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610-1612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对老年慢性胃炎的筛查意义。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98例,其中老年组(≥70岁)52例,中青年组(20~60岁)46例,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血清PGⅠ、PGⅡ检测,计算PGR(PGⅠ/PGⅡ)值。结果:2组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Ⅰ水平和PGR均明显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0.01);老年组患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慢性萎缩性患者的ROC曲线图中,PGⅠ的临界值为98.06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2和0.858;PGR的临界值为6.6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8和0.810。结论:检测血清PGⅠ、Ⅱ对于筛查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1.
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者276例,按病理诊断分组,设正常人对照12例。用免疫放射法定量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定性分析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计算PGⅠ/PGⅡ(PGR)。结果正常人对照PGⅠ为(146±40)μg/L,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GⅠ为(149±62)μg/L,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组PGⅠ、PGR降低,消化性溃疡组PGⅠ、PGⅡ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G水平的变化有关。PG水平异常患者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以及血清PG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PG检测与胃镜活检、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相结合,对比分析625例接受胃镜观察的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的变化和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水平有所下降(P<0.05)、胃溃疡患者PGⅠ、P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PGⅠ、PGⅡ变化不明显、胃癌患者PGⅠ、PGⅠ/PGⅡ明显下降;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各组之间PGⅠ、PGⅡ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但伴异型增生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有增高趋势,PGⅠ/PGⅡ有降低趋势。在浅表性胃炎组伴有异型增生患者,PGⅠ、PGⅡ水平均明显升高,PGⅠ/PGⅡ均明显下降。结论:血清PGⅠ、PGⅡ含量的变化与胃黏膜的病变密切相关,血清PG异常可作为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早期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亚群水平在健康体检者及胃部疾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清中PG亚群测定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意义。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健康体检者和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PGⅠ、PGⅡ及PGⅠ/PGⅡ值的变化,将正常对照组与疾病组及各疾病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降低(q=5.97、q=6.18,P均<0.05;q=6.24、q=6.34,P均<0.01),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升高(q=5.01,P<0.05)、PGⅠ/PGⅡ比值降低(q=4.72,P<0.05);②与胃溃疡组相比,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PGⅠ明显降低(q=7.20、q=7.03,P均<0.001),PGⅠ/PGⅡ比值也降低(q=7.20,P=0.001);③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相比,PGⅠ和PGⅠ/PGⅡ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q=1.05、q=1.36,P均>0.05)。血清PGⅠ≤80μg/L且PGⅠ/PGⅡ≤6时,检测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94.3%。结论血清PGⅠ和PGⅠ/PGⅡ的降低,是胃癌及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筛查和辅助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血清PGⅠ≤80μg/L且PGⅠ/PGⅡ≤6对检测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Ⅱ测定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2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PGⅠ、Ⅱ水平。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PGⅠ、Ⅱ水平分别为(109.7±22.8)μg/L、(16.7±4.3)μg/L,对照组分别为(94.7±18.4)μg/L、(14.9±3.8)μg/L。试验组胃蛋白酶原Ⅰ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Ⅱ的水平和PG-I与PG-Ⅱ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抗体阳性患者PG-I与PG-Ⅱ水平高于阴性患者,而PG-I/PG-Ⅱ则低于阴性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溃疡患者PG-I与PG-Ⅱ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浅表性胃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检测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在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和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血清中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血清检测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三组的PGR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的PGⅠ、PGⅡ水平比胃溃疡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G-17水平比胃溃疡组和萎缩性胃炎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的G-17水平比胃溃疡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检测胃蛋白酶原Ⅰ、Ⅱ和胃泌素-17水平的变化与不同胃黏膜有密切关联,可以作为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部疾病的诊断和筛查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sinogen,PG)亚群PGⅠ、PGⅡ含量与胃部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胃部疾病患者108例,以48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PGⅠ和PGⅡ的含量,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患者血清PGⅠ含量及PGⅠ/PGⅡ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PGⅠ/PGⅡ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糜烂性胃炎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和健康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的检测为常规血清学诊断指标,对胃癌等胃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类型慢性胃病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Hp)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探讨Hp感染的慢性胃病患者的血清PG水平变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对105例住院患者血清中PG水平进行了检测,观察不同疾病组患者PG水平变化;同时观察Hp感染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及非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血清中PG水平,判断Hp感染对PG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各组PGⅠ的比较中,除非萎缩性胃炎组,其他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PGⅡ的比较中,胃癌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PGⅠ/PGⅡ的比较中,除非萎缩性胃炎组,其他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除对照组的其他四组两两比较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Hp阳性与Hp阴性比较中PGⅠ、PGⅡ、PGⅠ/PGⅡ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Hp慢性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GI和PGI/PGⅡ水平明显减低,这一结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的发现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47-50+53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168例胃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浅表性胃炎45例、胃溃疡40例、萎缩性胃炎30例、非典型增生28例、胃癌25例,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各组Hp并比较Hp感染阳性率。对各组及Hp阳性组、Hp阴性组血清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其余各组相比,胃癌组PGⅠ明显降低,溃疡组PGⅠ明显升高(P0.01)。胃癌组、溃疡组及非典型增生组PG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PGR明显低于其余各组,非典型增生组及萎缩性胃炎组PGR明显低于对照组、浅表性胃炎组及溃疡组(P0.01)。胃癌组G-17明显高于其余各组,萎缩性胃炎组G-17明显低于溃疡组、非典型增生组及胃癌组。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非典型增生组及胃癌组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Hp阴性组相比,Hp阳性组PGⅠ及PGR明显降低,G-17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及两者比值的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住院病人107例进行空腹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清PGⅠ和PGⅡ浓度水平,比较2组PG结果差异。结果: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胃炎组病人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组病人血清PGⅠ和PGⅡ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和PGⅡ浓度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临床医生在排除胃部疾病的情况下,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益胃化瘀汤联合叶酸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二科接收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叶酸片+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常规西药+叶酸片+益胃化瘀汤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检测PG及胃肠道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AS-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胃化瘀汤联合叶酸片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有效改善胃蛋白酶原及胃肠道激素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