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一种好发于早产儿的、以肺泡简单化及肺血管发育迟缓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肺纤维化、囊性变及肺不张的慢性肺疾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办法,一经发生不可逆转,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率和近远期预后。因此,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对评估及改善患儿预后极其重要。目前,国内外针对BPD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建立了多种BPD发生的早期预测模型。本文将有关早产儿BPD预测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干预、预防BPD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28天以上的早产儿102例,探讨BPD与孕周、出生体重、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宫内感染性肺炎及机械通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102例早产儿中BPD者21例,BPD发生率为20.59%(21/102),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浓度>40%的持续时间、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及PDA与BPD的发生有关。且吸氧浓度越高,机械通气时间越长,BPD的发生率越高。结论:BPD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浓度>40%的持续时间、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及PDA等因素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感染性肺炎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一种由肺发育不良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并与远期神经发育不良密切相关。BPD早产儿在运动、认知、神经感觉和行为等方面也存在发育障碍,但BPD引起早产儿神经发育不良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BPD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及潜在机制,包括高氧暴露、炎症、糖皮质激素、营养等进行综述,以期为BPD新型呼吸支持技术及相关神经发育障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前生长发育、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及潮气肺功能动态变化,为识别BPD患儿远期不良预后以期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BPD早产儿80例为观察组,根据BPD分级分为Ⅰ级BPD组和Ⅱ、Ⅲ级BPD组分别为45例、35例,并选取同期住院且胎龄、体重相当的非BPD患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矫正年龄1岁前生长发育情况及住院次数、喘息、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情况,并比较三组患儿矫正年龄1岁前肺功能参数的不同。 结果 矫正1月龄、6月龄时,三组患儿体重、身高、头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1月龄:F=7.616、10.942、24.381;矫正6月龄:F=3.795、9.569、4.481,P<0.05)。矫正年龄1岁内,三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次数、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0、19.212、7.384,P<0.05)。三组患儿肺功能比较,在呼吸频率(RR)、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F%tE)和达峰容积比(VPF%VE)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1月龄:F=7.861、9.909、7.021、6.825;矫正6月龄:F=9.399、6.545、7.287、5.538;矫正1岁:F=6.962、8.099、4.752、8.549,P<0.05),其中,矫正1月龄时,Ⅰ级与Ⅱ级、Ⅲ级BPD组tPF%tE和VPF%V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6月龄、1岁时,仅Ⅱ、Ⅲ级BPD组tPF%tE和VPF%V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PD患儿更易发生生长发育迟缓,呼吸系统患病率高,潮气肺功能阻塞程度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住院时间≥28 d,胎龄≤34周的早产儿5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200例)和对照组(382例),收集患儿临床一般资料及预后转归情况,分析BPD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34.36%)BPD早产儿中,轻度59例,中度103例,重度38例;11例在治疗过程中死亡,2例在随访过程中死亡,总病死率为6.50%(13/200);多因素分析显示生体时体重(OR=0.769,P<0.05)与1min Apgar评分(OR=0.831,P<0.05)是BP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即体重和1 min Apgar评分越高,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性越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OR=6.397,P<0.05)、视网膜病(OR=3.121,P<0.05)与动脉导管未闭(PDA)(OR=2.973,P<0.05)则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论 BPD患儿的病死率高,临床上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视网膜病及PDA的发生能够降低BPD的发生率,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BPD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在34周以内、生存28d以上的621例早产儿资料。以BPD的发生与否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并对多种危险因素与BPD的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产儿BPD发生率为15.9%。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及并发出生5min窒息、肺炎、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急性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肺动脉高压、贫血、宫内发育迟缓、败血症、产前感染、高浓度吸氧、其母有产前感染性疾病与BPD发生有关,其中胎龄、低出生体质量、高浓度吸氧、呼吸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败血症、产前感染、发育迟缓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保证胎儿宫内正常生长发育、尽可能避免早产、减少感染、合理应用机械通气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是预防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 30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8例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分为病例组,未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2 281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宫内感染、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巨细胞病毒感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机械通气超过1周、最高吸入氧浓度超过40%以及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创机械通气超过1周、最高吸入氧浓度超过40%、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由多种危险因素促成其发病,临床应重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肺脏是宫内感染后容易受累的重要器官之一,可以阻碍肺发育,引起肺损伤,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密切相关。BPD是常见于早产儿的一种慢性肺疾病,随着早产儿生存率不断的提高,BPD的发生率也显著上升,了解宫内感染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结局之间的关联,对减少新生儿肺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对优生优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常见于早产儿,其病死率及预后不容乐观,成为早产儿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对BPD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肺泡发育阻滞及肺微循环障碍为病理特征的新型BPD日益得到重视,尤其肺部血管发育在BPD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得到更多的关注。血小板是血管形成及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其可能参与了BPD的发病。本文就血小板在BPD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52例小胎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小胎龄早产儿的BPD发生率为13.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感染史、吸入氧气浓度>40%、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早产儿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93例28 d以上BPD早产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按照BPD临床分度将其分为轻度BPD(42例)、中度BPD(33例)及重度BPD(1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发生不同严重程度BPD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度BPD早产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小于中度和轻度BPD早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BPD早产患儿性别、胎数及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BPD早产患儿机械通气>3 d、宫内感染性肺炎、动脉导管未闭及解脲脲原体感染发生率最高,中度BPD次之,轻度BPD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BPD早产患儿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酸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BPD早产患儿肺出血、视网膜病发生率最高,中度BPD次之,轻度BPD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BPD早产患儿气胸及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小、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3 d及宫内感染性肺炎为早产儿不同严重程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INSURE模式为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78、0.778、1.756、1.855和0.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小、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及宫内感染性肺炎是早产儿不同严重程度BPD发生的高危因素,有INSURE模式是其保护因素,临床应重视高危人群,预防和减少不同严重程度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病房住院,且胎龄在34周以内,并生存28天以上的311例早产儿资料.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与否分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组与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组,并对多种高危因素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11.3%(35/31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组与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组比较,患儿的出生胎龄、体重及并发动脉导管未闭、肺出血、气胸、痰培养阳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透明膜病、呼吸机治疗、败血症、肺动脉高压、出生时窒息、其母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性别、低血糖、产前应用激素、胎膜早破(>18小时)等因素则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的出生体重、呼吸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败血症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尽可能地避免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减少感染,合理应用机械通气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是预防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出生48小时内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的200例早产儿资料,按是否存在宫内感染分为宫内感染组(n=38例)与非宫内感染组(n=162例),按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n=77例)与非BPD组(n=123例),比较宫内感染组与非宫内感染组、BPD组与非BPD组的临床特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BPD与宫内感染的关系,并明确各变量间的共线性,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明确宫内感染与早产儿BPD的因果关联性.结果 宫内感染组患儿BP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且宫内感染组的中重度BP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755、16.663,P<0.001).BPD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1,P<0.05).BPD组宫内感染率(32.47%)显著高于非BPD组(10.57%)(χ2=14.755,P<0.001);中重度BPD宫内感染率(75.00%)显著高于轻度BPD(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3,P<0.001).BPD组与非BPD组的常频机械通气(χ2=30.491)、高频机械通气(χ2=11.313)、持续气道正压通气(χ2=4.519)、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t=3.941)、经鼻间歇正压通气(χ2=11.823)、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时间(t=6.924)、有创通气(χ2=48.198)、无创通气(χ2=31.526)、无创通气时间(t=7.66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与非BPD组患儿的出生后入量、尿量、能量摄入的时间效应(F时间值分别为733.074、426.164、515.075)和交互效应(F交互值分别为10.831、17.823、24.508)及组间效应(F组间值分别为507.335、127.054、529.96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宫内感染与胎龄、有创通气、NRDS、红细胞悬液的使用、D3~D7能量摄入、D1的pH、D1~D3的PCO2、D1~D2的PaO2均是早产儿BPD的影响因素(r=-0.420~0.420,P<0.05),且方差膨胀系数(VIF)均<3,提示各变量不存在共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宫内感染与早产儿BPD相关,关联系数估计值为2.705,t=11.654,P<0.001.结论 宫内感染与早产儿BPD相关,存在因果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并评价42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护理对策,提出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做好氧疗护理、加强院内感染防治、做好体温管理、正确喂养、重视家长心理护理、做好出院指导以及加强健康教育等多种方法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前脱离对氧气的依赖,增强家长对疾病治愈的自信心,加快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能否降低孕龄30周之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病率。方法:将2007年9月~2010年3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孕龄30~25周早产儿在生后1 h内随机分配到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27例或传统通气(Conventional ventilation,CV)组26例。研究其BPD发生率,病死率,病死或BPD混合发生率。结果:HFOV组婴儿BPD发生率25.9%,CV组婴儿BPD发生率38.5%(RR 0.672,95%CI 0.174~1.801,P=0.328)。HFOV组婴儿病死率14.8%,CV组婴儿病死率11.5%(RR 1.287,95%CI 0.268~6.635,P=0.725)。HFOV组婴儿病死或BPD发生率40.7%,CV组婴儿病死或BPD发生率50.0%(RR 0.814,95%CI 0.232~2.038,P=0.498)。两组婴儿病死或BPD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他次要测量结果除住院时间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使用HFOV与CV在孕龄30周之前早产儿的BPD发病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月-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出生胎龄≤32周并存活28 d以上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和血小板四项进行统计和分析。病例组为根据BPD诊断标准诊断BPD的早产儿,对照组为非BPD的早产儿。分别对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的平均值及住院≤7 d、7<~14 d和14<~ 21 d血小板四项平均值进行统计。结果 本研究中≤32周并存活28 d以上的早产儿共有87例,最终纳入研究的患儿79例,30例BPD患儿为病例组,49例非BPD患儿为对照组。病例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减低。病例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血小板四项平均值进行比较,病例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压积(PCT)的平均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08、0.003)。病例组与对照组生后7 d内血小板四项平均值进行比较,病例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01)。结论 早产儿肺部微血管的形成及发育在BPD的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血小板可能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138例,根据是否发生BP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血小板参数与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9年1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28周,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根据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病情况,分为无BPD组、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比较各组间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血小板计数(PLT)、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IL-6预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60例早产儿的血清IL-6水平,统计其BPD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IL-6水平与早产儿发生BPD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IL-6预测早产儿BPD的临床价值。结果 60例早产儿中BPD发生率为30.00%。BPD组的IL-6水平显著高于非BPD组(P <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6高表达与早产儿发生BPD相关(OR>1, P <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L-6预测早产儿BPD的AUC为0.796。结论 血清IL-6水平与早产儿发生BPD密切相关,血清IL-6预测早产儿BPD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