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9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分析BPD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199例低出生体重儿中有48例发生BPD,发病率为24.1%。与非BPD患儿组相比,BPD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吸氧浓度>40%时间、宫内感染、合并动脉导管未闭、院内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宫内感染、吸氧浓度>40%时间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宫内感染可降低BPD的发生率,长时间机械通气及高浓度吸氧为BPD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呼吸严重程度评分(RSS)联合氧合指数预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出生转运至新生儿科需气管插管呼吸支持且机械通气时间>12 h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入院时初始上机RSS评分和氧合指数。将患儿分为BPD组和非BPD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BP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两种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符合纳入条件新生儿72例,BPD组40例,非BPD组32例。结果显示,两组上机时RSS评分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机时RSS评分、氧合指数是极/超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上机时RSS评分及氧合指数联合预测效能最高(AUC为0.957),其次为上机时RSS评分(AUC为0.931),再次之为氧合指数(AUC为0.891)。结论上机时RSS评分联合氧合指数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BP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并比较极低出生体重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与极低出生体重不伴BPD新生儿不同时期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TNF-α在BPD患儿血浆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莱芜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并诊断为BPD的15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为实验组,选取同期资料完整的25名非BPD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新生儿不同时期外周血血浆TNF-α水平,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生后不同时期血浆TNF-α水平明显高于同时期对照组血浆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PD患儿血浆TNF-α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邵予  祝万君  李有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869-870,875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罹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近6年期间,出生体重≤1500g,胎龄≤36周并且存活时间≥28d的VLBWI69例病史资料。比较27例BPD(BPD组)和42例非BPD(对照组)VLBWI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时间、生后24~48h液体摄取量、反复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小、极低出生体重、NRDS、机械通气时间≥10d、反复肺部感染是VLBWI罹患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是VLBWI罹患BPD的高危因素(OR=0.656,P=0.031)。[结论]避免极低体重早产儿长时间机械通气和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是防治BPD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得到较大提高。早产是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早产儿可能合并低出生体重、围生期感染和动脉导管未闭等,以及进行机械通气与给氧治疗所致并发症,而使早产儿BP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BPD早产儿的初次住院时间及BPD导致的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BPD早产儿,因此早产儿BPD已成为临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笔者拟就目前早产儿BPD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危险因素、早期预测生物学标志物及防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及母亲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缺乏是否为导致早产儿后期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方法 以郑州市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且体重≤1 500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留取静脉血(出生3天内)及从出生医院获取母亲分娩后静脉血标本,并进行25-OHD水平测定;按出生后28天后是否合并BPD分为BPD组及未BPD组.结果 80例早产儿有24例(30.00%)合并新生儿BPD,50例未合并BPD,死亡或自动出院6例.BPD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正压通气(CPAP)、总用氧时间、住院天数、PDA患儿数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47、6.275、11.395、15.398,χ2=4.010,均P<0.05).BPD组患儿及母亲血清25-OHD明显低于非BPD组(t值分别为7.003、9.082,均P<0.05);所有BPD组患儿血中25-OHD均<10ng/mL,提示严重缺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时25-OHD血清水平是BPD的高危因素,母亲和新生儿血清中25-OHD每增加1ng/mL可能分别使BPD发生率降低24%(OR:0.76,95%CI:68~86,P<0.001)和39%(OR:0.61,95%CI:48~76,P<0.001).结论 通过研究证实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时及母亲血清中25-OHD水平较低,是后期发生BPD的一个高危因素.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早期补充足量维生素D是否可以预防BPD及后期其他肺部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超早产儿在不同时期进行输血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贫血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1 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根据首次输血时间分为早期输血组(首次输血时间在出生2周内)和晚期输血组(首次输血时间在出生2周后),分析两组患儿一般情况、产时危险因素、输血前临床特征及输血后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患儿42例,其中早期输血组19例(45.24%),晚期输血组23例(54.76%)。与晚期输血组相比,早期输血组出生体重更低(t=2.04,P<0.05)、住院时间更长(t=2.05,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早期输血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高于晚期输血组(χ~2值分别为4.40、4.50,均P <0.05)。结论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超早产儿早期输血与ROP及BPD的发生密切相关,该类患儿应尽量避免早期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8.
随着极低出生体重(infants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儿存活率的升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对BPD患儿于儿童期和成年早期的神经系统预后研究发现,其出现认知、教育和行为障碍及肺功能降低几率方面较预期高。作者就目前BPD神经系统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A对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64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吸氧等),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大剂量维生素A,比较2组BP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评估低出生体重儿给予大剂量维生素A的中毒风险.结果 药物组BP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和第28天,药物组的维生素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A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生后2周营养摄入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引起小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医学的高速发展,早产儿机械通气理念逐渐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早产儿的病死率逐渐下降,但BPD发生率却有所增多且日渐受到重视。BPD发病机制主要是在肺发育不成熟的基础上,长期暴露于高氧环境下可引起肺损伤,再加上产前、产后的感染可引起促炎、抗炎因子的释放,以及损伤后血管化失调和肺组织异常修复。在治疗上无固定、完美的策略,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包括保护婴儿避免感染、适当的通气策略、液体控制、早期足够的营养;药物治疗主要为利尿剂、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等,但效果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28天以上的早产儿102例,探讨BPD与孕周、出生体重、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宫内感染性肺炎及机械通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102例早产儿中BPD者21例,BPD发生率为20.59%(21/102),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浓度>40%的持续时间、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及PDA与BPD的发生有关。且吸氧浓度越高,机械通气时间越长,BPD的发生率越高。结论:BPD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浓度>40%的持续时间、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及PDA等因素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感染性肺炎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早期联合使用吸入性布地奈德和枸橼酸咖啡因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疗效,以期为BP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滨湖医院选取胎龄<32 周且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60例,随机分成咖啡因+布地奈德组(n=30例)和咖啡因组(n=30)。比较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撤机后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BPD 发生率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咖啡因+布地奈德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咖啡因组(t=2.09,Z=2.36,P<0.05),咖啡因+布地奈德组的BPD发生率较咖啡因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合使用吸入性布地奈德和枸橼酸咖啡因能够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及吸氧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BP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NRDS患儿200例,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将其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总结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BPD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中,共有BPD患儿48例,患病率为24.00%。随着胎龄的增大,BPD患病率呈下降趋势。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BPD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BPD和非BPD患者住院时间、肺出血发生率、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Apgar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体重、肺出血是影响BP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胎龄和体重是BPD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预防措施,同时治疗肺部原发病对防止BP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主要见于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或是上呼吸机时间长、下呼吸机困难的新生儿;是新生儿致死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状况,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在治疗上,国内外还没有特异性药物和有效的干预措施,因此预防和评估本病的发生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分子生物标志物对BPD的发生及风险评估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分子生物标志物对BPD的发生风险和评估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如何预测和评估BPD的发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63例VLBWI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诊断是否包括BPD,将其分为BPD组(n=57)及非BPD组(n=106)。回顾性分析VLBWI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学比较下面各项因素对于VLBWI发生BPD的影响。(1)2组VLBWI母亲产前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胎次、是否初产妇、是否多胎妊娠、是否按期规律进行产前检查、分娩时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等12项因素;(2)新生儿情况,包括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出生后1min及5min Apgar评分,出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情况,机械通气使用率及时间,以及生后合并症发生情况等14项因素。根据临床经验及VLBWI发生BPD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对其中13项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LBWI发生BP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PD组VLBWI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以及剖宫产比例,均较非BPD组低,而产前出血比例,则较非BPD组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VLBWI胎龄较非BPD组小,出生体重较非BPD组轻;BPD组VLBWI出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PS使用率、机械通气率及时间,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导管未闭(PDA)和脑室周-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IVH/PVL)发生率,则均较非BPD组高或长,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VLBWI发生BPD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29.5周(OR=3.876,95%CI:1.260~11.924,P0.05),出生体重1 300g(OR=3.983,95%CI:1.165~13.621,P0.05)是VLBWI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7d(OR=0.146,95%CI:0.050~0.424,P0.05)是VLBWI是否发生BPD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避免早产及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可能降低VLBWI的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138例,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32例)和非BPD组(106例)。收集所有早产儿的出生与治疗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PD组与非BPD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应用率、生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产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2.912,χ2=24.089、5.208、8.586、9.48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28周是BPD的保护因素(28~周OR=0.143,95%CI:0.035~0.579;30~<32周OR=0.210,95%CI:0.047~0.939),机械通气(OR=5.459,95%CI:1.991~14.963)、新生儿感染(OR=4.075,95%CI:1.031~16.106)、产前感染(OR=3.375,95%CI:1.051~10.833)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预防感染、避免早产、减少机械通气是减少合并NRDS、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的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鼻胃管微量喂养是帮助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过渡到经口喂养并有效提供营养支持,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但是易出现呕吐、腹胀等并发症。我院于2002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曾收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120例,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共80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分析出生后2年内的呼吸系统疾病特点和肺功能指标,为预防BPD发生、提高BPD早产儿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早产儿病房的早产儿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BPD组35例,非BPD组35例。采集与BPD有关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统计两组早产儿2岁内的肺炎、喘息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并比较两组早产儿2岁时的肺功能参数。结果有创机械通气≥7 d、出生体质量是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BPD组早产儿2岁内肺炎次数、喘息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均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D组和非BPD组早产儿2岁时的肺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尽可能使用无创通气预防BPD,存活BPD早产儿呼吸系统患病率高,肺功能差。  相似文献   

20.
李素萍  汪倩  龚瑾  张娟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46-1449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在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患儿出生2 h内即开始静脉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46例)患儿出生后不立即用药,有创呼吸机撤时,开始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分别对其拔管后72 h内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e,AO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吸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长、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AO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略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两组在喂养不耐受、高血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3或4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可有效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时长及吸氧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BPD发生率。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临床效果良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恢复意义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