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广泛、终生性神经发育缺陷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兴趣狭窄、重复/刻板行为。对于ASD的治疗,目前并没有一致的干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家庭和机构的教育干预和行为训练等方面。由于ASD儿童的核心障碍是是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缺陷,因此改善患儿的社交沟通能力特别是主动沟通能力是治疗的主要目标。本文将对图片交换沟通法(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在治疗ASD儿童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严重公共问题之一,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ASD患儿维生素D(VitD)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VitD缺乏可能与ASD的发病机制相关。本文就VitD与AS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严重公共问题之一,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ASD患儿维生素D(VitD)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VitD缺乏可能与ASD的发病机制相关。本文就VitD与AS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睡眠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常见共病,不仅可能加重ASD儿童自身的某些核心症状,还可能影响康复训练效果。ASD儿童睡眠障碍的确切发生机制目前暂不明确,可能与睡眠调控机制异常、ASD核心症状、共患病、躯体器质性病变、营养状况及用药等因素有关。ASD儿童的睡眠障碍目前暂无特殊有效治疗手段,家长培训联合行为干预是目前推荐的具有循证支持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5.
睡眠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最常见的共患障碍之一,不仅与ASD儿童核心症状存在显著相关,还会影响患儿的功能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干预康复效果,给父母造成巨大养育压力和经济负担。国际上已将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纳入到ASD的综合诊治之中,但国内相关工作开展滞后,儿科专业人员对ASD儿童睡眠障碍的诊治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本研究将介绍ASD儿童睡眠障碍的评估和干预方法,为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睡眠障碍是ASD儿童常见的共患病之一,不仅会阻碍生长发育,还会加重患儿的核心症状,因此及时治疗ASD儿童的睡眠障碍极为重要。目前针对ASD儿童的睡眠问题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褒贬不一,对目前国内外睡眠障碍的常用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进行阐述,为未来更好的治疗ASD儿童的睡眠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运动功能和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之间的关系,为ASD儿童的诊断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广州市孤独症儿童精准康复服务定点康复机构招募2~12岁ASD儿童123例,其中男童105例,女童18例。采用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问卷、社交沟通量表、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分别评估儿童的运动功能、社交沟通能力和重复刻板行为,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ASD儿童运动功能和核心症状的关系。结果 2~5岁儿童中,非运动功能缺陷者社交互动领域(7.73±4.00)得分低于运动功能缺陷者(9.76±2.90)(Z=-2.29,P<0.05);6~12岁儿童中,非运动功能缺陷者的重复及刻板的行为模式领域(4.22±1.93)、重复感觉运动型(3.91±2.63)、坚持一致型(13.52±10.59)得分低于运动功能缺陷者(6.11±1.54,14.00±8.49,31.33±15.05)(Z值分别为-2.48,-3.83,-3.28,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5和6~12岁ASD儿童的精细运动/书写能力和运动中的控制能力分别与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严重程度不一的社会交流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ASD已成为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干预有利于患儿的预后。然而,ASD的诊断常存在漏诊和误诊现象,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分析ASD漏诊和误诊的表现类型及原因,探讨可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自我的认识是个体社交互动能力发展的基础,自我发展异常不仅是解释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SD)社交沟通障碍的重要机制,也是其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梳理了ASD儿童自我认识的相关研究,阐述了自我发展异常对ASD儿童核心临床症状的影响,总结了对ASD儿童自我认识能力进行训练的临床实证研究,旨在为ASD儿童临床康复内容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未来研究应更关注ASD儿童自我,尤其是心理自我的发展,聚焦于研发提升ASD儿童自我认识能力的方法,以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改善临床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发生于儿童发育早期的神经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睡眠障碍是ASD儿童常见的一种共患疾病,其严重程度不仅能加重患儿的行为问题,影响学习记忆,降低癫痫阈值,而且增加照顾者的压力。因此,本文将从生物学因素、ASD儿童的核心症状、共患疾病和环境因素进行综述,为更好地理解、预防和早期干预ASD儿童的睡眠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近几年发病率逐年上升。ASD大多发病于儿童,往往持续终身,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具有本质的缺损。临床中ASD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一部分患儿在早期筛查中容易被漏诊,而有些患儿虽然在早期经过干预治疗,但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目前相关研究认为早发现、早干预ASD,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能力,对孤独症患儿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促进患儿病情好转,更利于患儿各方面能力的恢复,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如今AS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改善ASD患儿的预后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ASD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方法,旨在为ASD患儿提供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12.
虽然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共患癫痫现象已被识别多年,但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癫痫对ASD儿童精神行为影响研究尚少,但有较多的发育、社交沟通及自我照顾能力困难的倾向。需行治疗前综合性评估,包括病因学调查,及认知、语言、情感、社交及行为功能等评估。主要基于心理社会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根据癫痫类型和药物耐受性,兼顾药物行为学副作用选择抗癫痫药。ASD患儿类似癫痫样发作行为常见,需仔细鉴别。疑似癫痫发作,应及时诊疗或转介。有证据显示ASD共患癫痫的难治性和死亡率增加。加强多学科交流是提高ASD共患癫痫早期识别及长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both parents and therapists perceived changes in adaptive social behaviors in children with a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following a summer treatment camp. Participants included 12 children (11 male, 1 female; 83% Caucasian; aged 3–7 years) diagnosed with an ASD who attended a 4-week summer camp designed to promote social skills building and peer interaction in the context of sensory-motor and language-based play. Analyses of data collected using a measure developed for the current study (the Adaptive Social Skills Measure; ASSM) to examine children’s improvements in the context of peer interactions revealed that both parents and therapists reported positive changes from pre- to post-treatment based on the total scale. Findings from pre- to post-treatment revealed that therapists perceiv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hildren for all four subscales (verbal communication, social interaction, attention to task, and transitions), and parents perceiv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hildren’s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Finally, the overall ratings from pre- to post-treatment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rapist and parent ratings, suggesting that the improvements perceived at camp were perceived concurrently in the home environment. Overall, the current study provides preliminary evidence of the positive role that summer treatment camps may play in building social skills for children with ASDs.  相似文献   

1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其核心症状是社会功能的缺失,社会交流障碍、兴趣范围局限及刻板行为等,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肠道微生物是存在于肠道中数量众多的微生物,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能力,而且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特定的益生菌可以调节人体微生态的平衡,维持正常的代谢吸收和免疫防御功能。婴幼儿发育关键期肠道微生物失调会增加儿童ASD的风险,并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产物途径影响儿童ASD的发展,益生菌治疗有望成为治疗儿童ASD的新型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以社交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有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ASD不良预后。根据我国国情,ASD干预必须以社会交往缺陷作为干预的核心任务,坚持科学循证干预、个性化干预和家庭及社区为基地的干预,作者据此提出ASD教育三原则和以行为疗法为基本手段;以结构化教育作为干预基本框架;以人际发展社会交往作为干预的基本内容的BSR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多病因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以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隘的兴趣为特征。目前全球范围内ASD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ASD患儿多预后不良,而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本文就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关键反应训练(PRT)、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地板时光(Floortime)、结构化教育(TEACCH)和社交情绪调控交互支持模式(SCERTS)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与健康儿童感觉领域的差异,明确ASD感觉异常特征及与多种核心症状之间的关联,为开展早期识别和特异性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在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ASD儿童265名作为病例组,哈尔滨市普通幼儿园和学校的223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感觉量表(SSP)评估两组儿童感觉水平,同时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等评估孤独症患儿的社交障碍等核心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析ASD组SSP与各临床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SSP得分比较发现,ASD组所有感觉维度得分中位数(触觉=33;味/嗅觉=18;运动敏感=13;低反应/感觉寻求=28;听觉过滤=19;力量低下=22;视/听觉=2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2.73,-4.36,-3.17,-5.09,-11.00,-10.45,-3.43,P值均 < 0.05)。ASD组儿童多感觉总分异常率为55.1%,对照组为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5,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D组SSP得分与SRS全部维度、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量表的非语言交流和社会功能、孤独症继续观察量表(ADOS)交流和社会互动以及ABC和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量表总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ASD儿童多感觉存在异常,其中听觉过滤维度的异常最为显著,且感觉异常水平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关联。在未来的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应增强对ASD儿童感觉症状的识别能力,以实现对AS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音乐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干预效果,以期为ASD的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200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音乐疗法对ASD患儿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SMD值及95%CI,评估发表偏倚,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0篇文献,累计干预组614例,对照组622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音乐疗法对ASD患儿的总体效果显著(SMD=-0.74,95%CI:-1.14~-0.34,P<0.001),可提高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SMD=-0.81,95%CI:-1.08~-0.54,P<0.001),语言功能(SMD=-0.57,95%CI:-0.84~-0.29,P<0.001),语言交流能力(SMD=0.92,95%CI:0.41~1.44,P<0.001),但对ASD患儿社会行为的干预效果不显著(SMD=-0.85,95%CI:-0.61~0.03,P>0.05)。亚组分析显示,音乐疗法对ASD患儿非语言交流能力改善不显著(SMD=0.45,95%CI:-0.11~1.01,P=0.12)。结论 音乐疗法能够改善ASD患儿总体效果、社会交往、语言功能和语言交流能力。不鼓励单独使用音乐疗法来管理ASD患儿的核心特征,但音乐疗法可作为其他综合行为和教育干预计划组成的一部分。同时应针对ASD患儿的具体表现采取个性化的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主要核心症状为社交互动障碍,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后者常常也表现在饮食行为方面。ASD儿童存在严重的饮食行为问题,易引起摄入的食物种类减少,营养素水平降低,进一步加重ASD儿童的症状。因此,本文就ASD儿童的饮食行为、营养素问题及其干预进行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