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湖北省某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将该县城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包括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基本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10名儿童中有396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为55.8%(轻度30.3%,重度25.5%)。男童和女童相比感觉统合失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688,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男童感觉统合失调风险较女童更大(OR=1.636,95%CI:1.177~2.273,P=0.003),膳食情况中吃零食(OR=1.672,95%CI:1.158~2.412,P=0.006)、挑食(OR=1.535,95%CI:1.097~2.147,P=0.012)是SID的危险因素;爱运动是SID的保护因素(OR=0.460,95%CI:0.253~0.836,P=0.011)。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越小(OR=0.769,95%CI:0.632~0.934,P=0.008)。结论 本研究显示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性别、年龄、儿童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相关,应对不同性别、年龄段学龄前儿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喀什市维吾尔族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状况及其导致失调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喀什市区、城郊和乡村地区共抽取6所小学的912名维吾尔族小学生,进行学生和家长的问卷的调查。结果 喀什市维吾尔族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学生的比例为23.02%(204/886)。轻度和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分别为15.91%和7.11%。男生和女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8.07%(121/431)、18.24%(83/455)。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母亲的学历层次高、怀孕期间进行胎教课程、经常进行亲子活动等对降低维吾尔族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起到积极保护作用(P<0.05)。男生、独生子女家庭、城市生活、家庭氛围不和谐、对子女未来期望高是导致维吾尔族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 喀什市维吾尔族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比例较高,应尽早发现尽早干预,以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现况及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化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海淀区7所幼儿园1 81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816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6.4%,轻、重度分别为19.3%,7.0%.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感情差(OR=1.553)、主要照顾人文化程度低(OR=1.366)、家庭人均月收入低(OR=1.119)、人工喂养(OR=1.836)、没有经过爬行阶段(OR=1.470)、有过伤害(OR=1.660)的儿童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增加.结论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一些家庭相关因素可能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池州市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 512名3~5岁池州市农村学龄前儿童,使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Conners 父母用量表对其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池州市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学龄前儿童的31.9%,其焦虑因子得分(0.36±0.34)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0.32±0.31)(P<0.05),农村学龄前男童的焦虑因子得分(0.31±0.32)低于国内常模(0.60±0.61),女童的焦虑因子得分(0.35±0.32)低于国内常模(0.51±0.59)。主要照看人为父亲或母亲、主要照看人职业为企事业单位工作/商业服务、父母仅一方外出、父母外出打工的起始年份在2011年及之前、父亲和(或)母亲在儿童出生前开始外出打工、儿童为非独生子女、消极应对方式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因子得分较高(P<0.05)。 结论 池州市学龄前农村儿童焦虑因子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龄前农村非留守儿童,其焦虑水平受主要照看人类型及其职业、父母外出类型及起始年份、父母外出时儿童月龄、儿童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三亚市1 599例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改善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供指导。 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三亚市区6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1 59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内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所有儿童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进行评估。并予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三亚市1 599例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水平边缘及低下占22.83%,正常占65.60%,高常及优秀占11.57%。其中6~7岁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水平为高常及优秀的人数占比为2.78%,相比其他年龄段儿童明显更低(χ2=28.404,P<0.05)。男性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水平为边缘及低下人数占比高于女性儿童,而高常及优秀人数占比低于女性儿童(χ2=15.118,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男性、照顾者文化程度较低、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2 h、起床穿衣时间很慢、对简单家务的态度不感兴趣、父母与幼儿园老师极少或不沟通、父亲文化程度较低、父亲个性不开朗、母亲文化程度较低、母亲职业不稳定、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教育儿童态度无所谓、对儿童的期望值较少过问、对儿童做简单劳动的态度听之任之、父母不耐心听取儿童意见、父母与儿童相处时间(睡眠除外)极少均是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三亚市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普遍不佳,且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实际工作中可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改善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昆山地区4~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4~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昆山市区、乡镇托幼机构2 515例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测定,并用自行设计编制调查表对感觉统合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1)全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5.45%,市区、乡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2)男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高于女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81,P<0.01);不同年龄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5);除前庭功能轻度失调率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各项失调两组无明显差别。3)前庭功能轻度失调率小年龄儿童高于大年龄儿童,而触觉防御、本体功能则相反,各项轻度失调率不同年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触觉防御、本体功能中度失调率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儿童前庭功能失调发生与母亲孕期反应相关;触觉防御失调发生与儿童生长发育、父亲养育子女态度、儿童6月龄前喂养方式、儿童性格以及儿童平时主要照顾者等因素相关;本体功能失调发生与家庭类型、父亲养育子女态度等因素相关。儿童生长发育、家庭类型以及父亲养育子女态度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结论】 多因素综合影响昆山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嘉兴市城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两者的关系。方法抽取嘉兴市市区4所幼儿园的大班6岁龄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和Conners父母问卷评定并进行分析。结果 800名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总失调率为27.25%,男和女分别为28.84%和2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问题儿童异常率为46.50%,有行为问题儿童感觉统合异常率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感觉统合失调发生,早期发现和干预,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市幼托机构3~5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对儿童家长进行基本情况及语言发育相关因素调查,采用《中国儿童发育量表》对儿童语言能力进行评估,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儿童语言商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南京市学龄前儿童2 096名进行分析,男童占54.2%,3、4、5岁儿童分别占26.9%、34.4%、38.7%。语言商值总体为(102.23 ± 13.43)分,以中等及以上为主(占97.4%,2 041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独生子女(OR=0.586)和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或其他语言障碍家族史(OR=0.311)的学龄前儿童语言商值高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抚养人为父母亲、父亲或母亲(OR=6.385)、与儿童有交流和多交流育儿方式(OR=3.924)的学龄前儿童语言商值高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为中等及以上,家庭因素在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过程占有重要地位,建议家长及时关注儿童语言发育情况,便于及时有效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语言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珠海市5~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珠海市 5~ 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珠海市城区 92 7名 5~ 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家长问卷进行评估和调查。结果 :珠海市 5~ 6岁儿童感觉统合总失调率为 15 .10 % ,轻度失调率 10 .4 6 % ,重度失调率为 4 .6 4 % ,各项因子失调率在 4 .2 1%~ 12 .30 %之间 ;总感觉统合失调率男童 ( 17.5 6 % )显著高于女童 ( 12 .4 2 % ) (χ2 =4 .78,P<0 .0 5 ) ;早产、低体重、围产期疾病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显著高于正常组 ( P<0 .0 5 ) ;保姆或其他人照顾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显著高于其它组 ( P<0 .0 5 ) ;围产期疾病、早产、照顾类型和性别是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总分的主要危险因子。结论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受生物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 ,对其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日照市565名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日照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以日照市城区565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家长问卷进行评估和调查。结果日照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20.70%;男女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感觉统合失调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特点的相关性,为学龄前儿童的牙科畏惧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312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儿童牙科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hildren’s Fear Survey Schedule-Dental Subscale, CFSS-DS)评估学龄前儿童的牙科畏惧水平,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gna Minnen Betraffende Uppfostran for Children, EMBU-C)评估学龄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 CPTS)评估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12例学龄前儿童CFSS-DS总分(45.62±6.57)分,其中165例有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52.88%(165/312)。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城市地区的户籍与流动学龄前儿童焦虑症状的现况及相关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的焦虑问题防治以及改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6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从3所户籍儿童幼儿园和3所流动儿童幼儿园,抽取3~6岁在园儿童1 513名。使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症状,养育环境评价量表评估养育行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学龄前儿童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流动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和分离焦虑得分以及总焦虑得分均显著高于户籍儿童。总体焦虑症状的阳性检出率为2.77%(42/1 513),流动儿童高于户籍儿童(χ2=7.95,P<0.01)。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和分离性焦虑的症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6%、3.82%和3.89%。其中,分离性焦虑症状的阳性检出率,流动儿童高于户籍儿童(χ2=6.82,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日常陪伴(β=-0.14,P<0.05)、育儿支持(β=-0.08,P<0.05)可减少学龄前儿童的焦虑症状,而惩罚(β=0.49,P<0.01)可增加儿童焦虑症状。儿童类型与家长养育行为的交互作用也与儿童焦虑水平密切相关(β=0.11,-0.12,P<0.05)。结论 高质量的日常陪伴、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育儿支持,减少惩罚,可降低学龄前儿童焦虑的症状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居家隔离期间的睡眠问题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居家隔离和限制活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3月15-28日对16 094名3~6岁儿童进行在线调查。由家长填写一般资料、标准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以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收集儿童睡眠及情绪/行为相关数据。结果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76.8%(CSHQ总分>41),与年龄、家长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类型等人口社会学因素显著相关(χ2=66.98、36.51、11.01, P<0.05)。控制人口社会学因素后,情绪/行为问题越严重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风险越高。结论 疫情期间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普遍存在,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应当进行综合干预,从而将因疫情而居家隔离和限制活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徐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托幼机构中幼儿数量前5位的幼儿园作为调查现场,对抽中幼儿园的所有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4 464名徐州市3~5岁学龄前托幼儿童开展调查,男童2 236人,女童2 228人。3、4、5岁儿童分别占35.1%、32.0%、32.9%,城区托幼机构儿童占78.4%。有291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发生率为6.5%。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至少一方肥胖(OR=1.881)、出生体重≥4.0 kg(OR=2.349)、年龄越大(OR=1.523)、偏爱高热量食物(OR=2.968)、很少吃蔬菜水果(OR=2.430)、偏爱零食(OR=2.678)、不易接受新食物(OR=1.499)的徐州市3~5岁学龄前儿童发生单纯性肥胖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徐州市3~5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较高,儿童单纯性肥胖与饮食行为、年龄、出生体重、父母肥胖情况等因素相关,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行为问题,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成都市高新区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8—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成都市高新区202所学校82 024名4~18岁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及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高新区儿童青少年总近视患病率为40.42%,不同性别(男38.76%vs女42.21%,χ2=101.529,P<0.001)、不同学龄段之间近视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1%、34.44%、79.73%、83.25%,χ2=22099.288,P<0.001)。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90%、1.25%、9.04%、17.20%、31.22%、42.10%、55.79%、65.15%、73.43%、79.95%、84.44%、84.45%、83.25%、81.95%、77.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均近视、初次使用电子产品年龄≤3岁、节假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长、阅读学习用眼持续时间≥30 min、有不良用眼习惯、户外活动及睡眠时间不足等是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成都高新区儿童青少年学龄初期近视患病率增长速度快,其影响因素可能与遗传及个人习惯等多个方面有关,早期筛查及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广州市流动儿童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广州市4所民办小学585名五、六年级学生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流动儿童两周就诊率为54.8%,影响流动儿童两周就诊的因素是流动儿童的性别、父母的宗教信仰情况。2)流动儿童过去1年内住院率为4.8%,住院原因主要为创伤和感冒。3)流动儿童定期体检率为75.4%,建档率仅为17.3%,影响流动儿童建档的因素是父母在广州的情况。4)过去一年内有10.5%的流动儿童返乡就医。返乡就医的原因,主要是“父母探亲时顺便带孩子看病”(41.2%)和 “城市医疗费用太高”(23.5%)。结论 流动儿童两周就诊率较低、住院率低,预防保健利用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家庭性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家庭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7—8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芜湖市5所幼儿园共抽取481名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的家庭性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对儿童进行过家庭性教育的父母有285(59.25%)人,未进行过家庭性教育的有196(40.75%)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促进父母对儿童开展性教育主要因素有父母了解性教育内容(OR=3.06,95%CI=1.95~4.78)和父母担心孩子受到性侵(OR=1.82,95%CI=1.11~2.99)。  结论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家庭性教育工作开展不高,应加强对父母的儿童性教育培训,促进儿童家庭性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乌鲁木齐市3~6岁维、汉族儿童感统失调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级整群抽样方法,以"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自拟问卷调查乌鲁木齐市城区2 231例3~6岁智力正常的维、汉族儿童。结果:乌鲁木齐市幼儿的轻、重度感统失调率分别为22.5%和6.8%,总发生率为23.4%,维、汉族幼儿感统失调率轻度和重度分别为21.87%、6.4%和23.15%、7.2%;年龄与民族分布总体无显著性差异,但听觉识别和触觉差异显著(P<0.05);喂养方式、养育态度和母亲文化程度方面维、汉族有显著差异。结论:感统失调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乌鲁木齐市3~6岁维、汉族儿童感统失调率在国内报道中属于中等偏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学龄前儿童贫血高危因素,为儿童贫血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深圳市坪山区学龄前儿童血常规检测为贫血的儿童纳入病例组,按照班级、性别和年龄配对选择健康的儿童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贫血的高危因素。 结果 采集了301对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对26个主要研究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籍贯,母亲孕前、孕期和哺乳期贫血,母亲主动或被动吸烟,分娩孕周,G6PD缺乏或携带地贫基因与儿童贫血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母亲孕期贫血(OR=5.13,95%CI:3.08~8.53),携带地贫基因(OR=16.80, 95%CI:5.03~56.18)和近两周感冒咳嗽(OR=1.66,95%CI:1.06~2.58)的儿童贫血发生风险较高,而分娩孕周较大的儿童贫血发生风险低于孕周较小的儿童(OR=0.57,95%CI:0.39~0.85)。 结论 母亲孕期贫血,携带地贫基因,近两周感冒咳嗽和分娩孕周是儿童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儿童贫血防控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