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分度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HIE病例134例,其中轻度HIE组42例,中重度HIE组36例,正常对照组56例。内容包括患儿一般资料,出生分娩情况,第1、3、7天血常规,计算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生后1周内行头颅MRI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Kappa一致性检验判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第1天和第3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是中重度HIE组的危险因素,第1天中重度HIE组NLR较同期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5.55±1.88 vs 2.63±0.91,P<0.05),轻度HIE组NLR升高不明显(2.71±0.92 vs 2.63±0.91,P>0.05),中重度HIE组NLR明显高于轻度HIE组(5.55±1.88 vs 2.71±0.92,P<0.05);ROC曲线显示第1天NLR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达0.959),灵敏度高达93.3%,特异度达81.0%,最佳截断点为3.43;Kappa检验显示NLR与1周内头颅MRI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新生儿窒息1周内NLR对HIE早期分度诊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口部运动功能训练结合语音治疗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62例FA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进行针对性的语音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口部运动功能训练。治疗6~9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言语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完全治愈23例,明显好转7例,效果不明显1例,整体构音清晰度为(90.31±1.14)%,整体口部运动功能得分为(89.05±4.21)分。对照组完全治愈19例,明显好转3例,效果不明显9例,整体构音清晰度为(66.23±2.12)%,整体口部运动功能得分为(56.81±10.11)分,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部运动功能训练结合语音治疗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的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TD)患儿系统化行为干预的方法,以期为TD患儿的行为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学院儿童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抽动障碍(CTD)和Tourette综合征(TS)患儿132人,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n=47)、药物治疗组(n=47)及联合干预组(n=38)。1)干预方法:行为干预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四阶段CHEN团体行为干预方法;药物治疗组采用可乐定缓释透皮贴剂干预;联合干预组在维持原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行为干预治疗。2)抽动严重程度评估: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定。 3)干预安全性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系统(TESS)进行评定,并评估干预依从性。结果 1)干预后4周,8周,12周,联合干预组YGTSS减分率分别为(41.48±16.39,53.39±16.59,67.6±19.31)>行为干预组(33.35±17.84,43.69±22.27,55.59±22.44)>药物治疗组(24.79±19.94,34.49±30.79,44.13±2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2)三组间安全性及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结合抽动障碍患儿临床症状及其与家长的心理行为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行为干预对抽动障碍儿童的症状和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或ABR)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预测作用,为出生6月内持续BAEP异常对2岁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出生的早产儿95例,平均孕周(34.3±1.7)周,体重(2.457±0.268)kg。足月儿100例,平均孕周(38.3±1.9)周,体重(3.457±0.328)kg。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随访至2岁,同时在1、3、6月龄监测BAEP。观察其6月龄BAEP正常、异常与2岁神经心理发育的内在关系。结果 28~32、32~34、35~36周早产儿及足月儿6月龄BAEP异常的婴幼儿2岁的智力发展指数(MDI)分别为80.63±5.216、83.43±3.563、86.36±7.658、90.12±5.658,BAEP正常的婴幼儿2岁的MDI分别为89.75±5.249、94.30±7.740、94.44±7.570、93.89±9.752,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月龄进行BAEP监测是2岁神经心理发育水平预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父母婚姻冲突、严厉管教与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ADHD患儿(ADHD组,103例)及一般情况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103名)进行依恋安全性量表(KSS)、儿童感知婚姻冲突量表(CIPC)及自制的严厉管教方式问卷调查;分析ADHD患儿父母婚姻冲突、严厉管教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结果 1)ADHD组母子及父子依恋安全性量表(KSS)分[(2.66±0.33),(2.68±0.46)]低于对照组[(2.97±0.32),(2.88±0.40)]( P均<0.01);2)ADHD组CIPC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冲突解决、自我归因、冲突内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ADHD患儿母亲责骂评分与母子依恋安全性评分间呈负相关(r=-0.240;P<0.05),ADHD患儿父亲责骂和体罚评分与父子依恋安全性评分间呈负相关(r=-0.234、-0.276;P<0.05或<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责骂是ADHD患儿母子依恋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而CPIC冲突频率、冲突解决是ADHD患儿父子依恋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 ADHD患儿不良亲子依恋关系受到父母婚姻冲突及严厉管教方式的影响;建立和谐的父母婚姻关系,减少不良的父母管教方式有利于改善ADHD患儿亲子依恋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25-羧维生素D与维生素D1-α羟化酶(CYP27B1)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15—2018年期间诊治的所有≥60岁IBD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CYP27B1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IBD老年患者93例,男性5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4.7 ± 5.1)岁,对照组50人,男性31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63.7 ± 4.8)岁,病例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48例,克罗恩病(CD )45例。UC、CD和对照组的25-羟维生素D检测值分别为(11.06 ± 4.14)、(12.51 ± 4.77)、(16.26 ± 5.23)ng/mL,CYP27B1表达IHC评分分别为(9.5 ± 1.1)、(9.3 ± 1.3)、(3.4 ± 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325、-0.382),CYP27B1表达IHC评分均与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13、0.371)。结论 老年IBD患者中血清25-羧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而CYP27B1表达高于正常人群,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家庭干预对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对上海市杨浦区2所公立幼儿园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识别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17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及其家庭作为干预组,进行5个月的家庭干预,18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及其家庭作为对照组,未进行家庭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儿童的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攻击行为-教师核查表(TCL)分数的改变。结果 干预组儿童实施家庭干预后 CBCL量表攻击分数(18.06±5.54)、TCL量表反应性攻击分数(2.00±0.60)和主动性攻击分数(1.61±0.82)均明显低于干预前(22.47±4.42;2.86±0.73;1.82±1.15,P<0.05)。对照组儿童在5个月后的CBCL量表攻击分数(21.17±4.12)、TCL反应性攻击(3.04±0.69)和主动性攻击行为分数(1.78±0.65)与干预前(21.72±4.34;3.13±0.74;1.85±0.87)均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前两组儿童攻击分数均无差异(P均>0.05),而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的CBCL攻击分数和TCL反应性攻击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1)。结论 家庭干预是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种有效可行的重要干预方式。家庭干预对于儿童早期的攻击性行为具有防治作用,可继续完善针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家庭干预方案和探索干预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人血浆抗菌肽LL-37、25羟维生素D3与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8月选取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4例同期健康儿童。两组对象均空腹采血,检测血浆LL-37、25羟维生素D3含量,同时记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既往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18.37±5.50) ng/ml与血浆抗菌肽LL-37水平(3.45±0.98) 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9.24±9.04) ng/ml、(8.93±2.23) ng/ml(P<0.05)。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LL-37水平均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呈负相关(r=-0.645、-0.560,P<0.05);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与血浆LL-37水平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有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且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能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反复性喘息婴幼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哮喘预测指数(API)的关系,为喘息婴幼儿的预后进行准确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09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反复性(≥3次发作)喘息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I将其分为API阳性组和API阴性组,以常规体检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婴幼儿25(OH)D和总IgE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25(OH)D水平与总Ig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PI阳性组25(OH)D的平均水平为(18.97±4.98)ng /ml最低,其次为API阴性组为(23.05±6.32)ng/ml,均低于对照组( 27.67±6.8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I阳性组总IgE的平均水平[(192.83±32.36)IU/ml]最高,其次为API阴性组为(109.45±12.51)IU/ml,均高于对照组(99.42±18.64)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I阳性组25(OH)D缺乏的发生率(45.71%),高于API阴性组(23.94%)和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PI阳性组喘息婴幼儿的维生素D水平与IgE水平呈负相关性(r=-0.727,P<0.05)。结论 在反复性喘息婴幼儿中存在25(OH)D水平降低,且其与API阳性喘息婴幼儿的总IgE水平呈负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在反复性喘息婴儿的发病机理中起作用,并可能为一个评估其转为哮喘的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卒中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康复知识和康复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1月对过去6个月在郑州市某医院治疗的卒中后出院患者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康复知识及康复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卒中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康复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322名卒中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主要家庭照顾者年龄24~65岁,平均(46.21±5.07)岁。女性占59.6%,与患者关系为配偶占64.60%,受教育程度初中者占40.68%, 36.96%的主要照顾者每天照顾时间8~11 h。卒中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康复知识得分为(73.89±11.25)分。康复需求得分为(84.41±15.54)分,其中康复训练满分30分,平均得分为(18.89±5.07)分;康复护理满分40分,平均得分为(32.11±8.22)分;并发症护理满分35分,平均得分为(18.22±5.13)分;康复模式满分20分,平均得分为(15.51±2.31)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414)、受教育程度(β’=0.354)、每天照顾时间(β’=0.349)、患者自理能力(β’=0.568)、康复知识得分(β’=0.421)是卒中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康复需求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卒中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具有较高的康复需求,应当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提高卒中患者和家属的康复知识知晓率,并推广社区康复建设满足其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内维生素A、E水平及临床意义,为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130例,健康儿童124例(对照组),按年龄分为0~1、1~3、3~6岁及>6岁四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血清维生素A、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感染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无论感染组还是对照组,0~1岁组儿童体内维生素A水平最低,其次为>6岁组儿童(P<0.05),但各年龄组间维生素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A、E水平低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无论是反复呼吸道感染还是健康查体,0~1岁儿童体内维生素A水平最低,其次为>6岁组;而维生素E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在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8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免疫功能进行总结分析,研究RRI患儿的免疫功能。方法以81例RRI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CD3+、CD4+、CD8+,计算CD4+/CD8+比值;测定IgA、IgG、IgM;并与72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RRI患儿的CD3+、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IgG显著高于健康儿童,补体C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无显性变化。结论患儿RRI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3.
吴英杰  辛秀梅  高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62-536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明确诊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146例,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64例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菌感染组)、82例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组)的血清CRP水平,并与35例正常小儿进行对比。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CRP明显增高,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前后细菌感染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毒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患儿血清CRP水平可作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中鉴别细菌、病毒感染的可靠指标,对抗生素的使用和临床疗效的判定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上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关系。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65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作为对照,采用快速MP咽拭子培养法测定MP,比较MP感染率。结果 RRI组患儿MP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患儿MP感染率为17.1%,RRI组患儿MP感染率远高于对照组(χ2=8.71,P<0.01)。结论 MP感染是儿童RRI的重要原因之一,对RRI患儿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确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患儿血清维生素A、D、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在长春市儿童医院参加儿童保健,近3个月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患儿66例为病例组;选取前来参加儿童保健的健康儿童66例为对照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维生素A、D、E的水平。结果 不同年龄组儿童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6,P=0.001),病例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和缺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3.536,P=0.001;χ2=16.901,P=0.000),病例组儿童血清25(OH)D、维生素E水平和缺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建议加强营养教育和宣传,指导儿童家长进行科学喂养,定期监测维生素A、D、E水平并适量补充维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可托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本院诊治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5例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用药方案分为干预组(常规治疗+复可托+玉屏风颗粒治疗,43例)和常规组(常规治疗+玉屏风颗粒治疗,32例),比较2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咳嗽时间、发热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CD3+、CD4+、CD8+、IgA、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干预组患儿CD3+、CD4+、CD8+、IgA、IgG均高于常规组,且高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7.44% vs 75.86%,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2% vs 24.14%,P>0.05)。结论 复可托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显著疗效和较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赖氨葡锌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微量元素锌含量的影响,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关系。方法将5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观察组,取56例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取静脉血测定微量元素锌含量;对患儿组进行口服赖氨葡锌冲剂治疗6个月后再进行血微量元素锌测定,观察治疗前后血微量元素锌的变化。结果患儿组血锌为(43.62±3.22)μmol/L,而对照组血锌为(77.78±6.56)μmol/L,患儿组血锌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儿组经口服赖氨葡锌颗粒治疗6个月后血锌上升到(72.30±6.08)μmol/L,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赖氨葡锌颗粒可明显升高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含量,说明微量元素锌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微量元素相关性。方法:对485例临床诊断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用北京博辉公司的BH5100型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及配套试剂检测人体铅(Pb)、镉(Cd)、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7种元素含量,并与同时期60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血微量元素进行对照。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0~2岁组血Pb高,血Cu、Zn、Ca、Fe低;3~5岁组血Cu、Zn、Ca、Mg、Fe均低;6~12岁组血Zn、Ca、Mg、Fe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0~2岁频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Fe和Zn明显低;3~5岁频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以Zn缺乏为主;6~12岁频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以Ca、Fe缺乏为主。结论:微量元素异常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云南德宏州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0~6岁儿童营养不良现状,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调查对云南德宏州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0~6岁儿童进行体格发育测量;调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反复呼吸道感染(RRI)、腹泻(CDD)、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血红蛋白Hb测定运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BC-2008),6月~6岁Hb<110 g/L为贫血;体格发育形态指标按全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方案;统计处理和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结果:消瘦率、ARI、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及贫血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低体重率和发育迟缓率与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I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呼吸道感染(ARI、RRI)、慢性腹泻、贫血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景颇族贫血发病居4个民族之首,阿昌族以RRI、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居4个民族之首;结论:营养不良有明显下降趋势;贫血发生率还很高,主要原因是地中海贫血占的比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