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学龄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注意抑制功能及与其多动症行为得分的关系,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罹患多动症的风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郑州儿童医院招募3~5岁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采用GO/NOGO实验评估53例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男33名,女20名)和45名对照者(男24名,女21名)的注意抑制功能,并通过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评估被试者的多动症行为得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注意抑制功能与多动症行为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GO试次和NOGO试次中,化脓性脑膜炎组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GO:(2 260.6±654.2)ms vs.(1 105.8±499.4)ms,P<0.01;NOGO:(2 220.2±693.6)ms vs.(1 017.3±454.9)ms,P<0.001]。化脓性脑膜炎组的多动症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13.1±4.1)vs.(10.9±4.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化脓性脑膜炎组的NOGO反应时与多动症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320,P=0.03)。结论 学龄前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的注意抑制功能存在缺陷,该缺陷可能与多动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学龄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注意抑制功能及与其多动症行为得分的关系,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罹患多动症的风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郑州儿童医院招募3~5岁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采用GO/NOGO实验评估53例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男33名,女20名)和45名对照者(男24名,女21名)的注意抑制功能,并通过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评估被试者的多动症行为得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注意抑制功能与多动症行为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GO试次和NOGO试次中,化脓性脑膜炎组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GO:(2 260.6±654.2)ms vs.(1 105.8±499.4)ms,P<0.01;NOGO:(2 220.2±693.6)ms vs.(1 017.3±454.9)ms,P<0.001]。化脓性脑膜炎组的多动症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13.1±4.1)vs.(10.9±4.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化脓性脑膜炎组的NOGO反应时与多动症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320,P=0.03)。结论 学龄前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的注意抑制功能存在缺陷,该缺陷可能与多动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护生职业使命感与利他行为现状,分析护生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及其与利他行为相关性。方法使用利他行为问卷与职业使命感量表对319名护生进行调研,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生利他行为标准化得分为5.32±0.62,职业使命感标准化得分为3.86±0.62。利他行为与职业使命感呈正相关。学历、学生干部经历、利他行为是护生职业使命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生利他行为与职业使命感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应针对护生职业使命感主要影响因素,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其利他行为水平,提升护生职业使命感水平,促进护理队伍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种情境(个体和团体)对几童延迟满足的影响。方法设定个体和团体2种情境,条件1为先个体后团体,条件2为先团体后个体。对120名5岁儿童和120名6岁儿童的延迟满足进行测试。结果条件1的个人决定的延迟满足率5岁组为53.0%,6岁组为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条件2的团体决定的延迟满足率5岁组为55.6%,6岁组为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在2种条件下延迟满足率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条件1的个人决定χ^2=6.70,(P〈0.05);条件2的团体决定χ^2=15.15,P〈0.01。在团体决定对其后的个人决定的影响中,2种条件下个人决定在5岁、6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在条件2的个人决定中女生延迟满足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0,P〈0.01),女生在条件2的个人决定的延迟满足率高于条件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1);65.0%的5岁儿童和73.3%的6岁儿童在2种情境中的选择保持一致。5岁组团体意见与个人决定中多数人意见一致率为72.5%,6岁组为75.0%。结论5岁、6岁儿童2个年龄组的延迟满足无差异,但女生的延迟满足能力高于男生;团体对6岁女生的个人决定影响较大,团体决定的意见一般情况下与团体中个人决定的多数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种情境(个体和团体)对儿童延迟满足的影响。方法设定个体和团体2种情境,条件1为先个体后团体,条件2为先团体后个体。对120名5岁儿童和120名6岁儿童的延迟满足进行测试。结果条件1的个人决定的延迟满足率5岁组为53.0%,6岁组为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条件2的团体决定的延迟满足率5岁组为55.6%,6岁组为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在2种条件下延迟满足率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条件1的个人决定χ2=6.70,(P<0.05);条件2的团体决定χ2=15.15,P<0.01。在团体决定对其后的个人决定的影响中,2种条件下个人决定在5岁、6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在条件2的个人决定中女生延迟满足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0,P<0.01),女生在条件2的个人决定的延迟满足率高于条件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1);65.0%的5岁儿童和73.3%的6岁儿童在2种情境中的选择保持一致。5岁组团体意见与个人决定中多数人意见一致率为72.5%,6岁组为75.0%。结论5岁、6岁儿童2个年龄组的延迟满足无差异,但女生的延迟满足能力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反应抑制功能的差异。【方法】运用反应/不反应任务(Go/no-go task)和Stroop色字任务分别对26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20名对照组儿童进行抑制功能的行为学测试,运用多变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执行no-go任务中的误按数及平均反应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Stroop色字任务中两组错按数及平均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智商因素后,两组儿童在no-go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存在部分抑制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2)对人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AsO2处理细胞后,通过噻唑蓝还原法,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NaAsO2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NaAsO2低、中、高剂量对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荧光染色法测得凋亡率分别为10.07%、18.79%、28.35%。结论NaAsO2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可能与其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抑制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是否存在抑制功能缺陷。【方法】运用反应/不反应任务、停止信号任务、Stroop色-字任务对100名ADHD儿童和对照组儿童进行抑制功能测试,运用多变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两组儿童在反应抑制功能上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DHD组儿童在反应/不反应任务的反应时变异、停止信号任务的停止信号反应时及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变异、Stroop色-字测试的干扰分(反应时及错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控制FIQ后方差多变量分析及协方差分析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HD儿童在反应抑制功能领域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9.
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素质与病情控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年轻化,糖尿病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发病和进展缓慢,但如果控制不良,则很快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控制糖尿病的主要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应用药物、合理运动、控制饮食、病情监测和糖尿病知识教育,这5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病情控制水平.要长期做到这5点,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与糖尿病控制的关系,进行了本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依据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正常参考值,探讨超重肥胖儿童的预防策略。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兰州市区以城市人口为主的4所小学和5所幼儿园3~12岁男女儿童共计3200人进行体格测量。依据BMI正常参考值,分析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规律,总结肥胖、超重的重点时段。结果按照本研究前期BMI界值判断,各年龄组儿童除9岁和10岁男童超重肥胖的BMI界值在P80和P90百分位数,其余各组儿童主要集中在P85和P95百分位数。结论依据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的发育节律,加强在5岁期间、9岁期间饮食调配等将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焦虑的发病特点,探讨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抽取的970例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情况、行为问题、近3个月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①970例学龄前儿童总焦虑阳性检出率高(15.2%),各焦虑维度的阳性检出率为5.7%~25.6%,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为分离性焦虑(25.6%)、强迫冲动障碍(24.5%、广泛性焦虑(14.4%)、躯体伤害恐惧(6.0%)和社交恐惧(5.7%),躯体伤害恐惧在不同性别中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孩多于男孩(χ2=8.482,P<0.01);其他焦虑阳性检出率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均P>0.05);②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阳性检出率高,其中排在前3位的行为问题分别为咬指甲(17.3%)、多动(16.5%)、遗尿(8.4%);③学前儿童焦虑与口吃(χ2=6.471,P<0.05)、遗尿(χ2=6.251,P<0.05)、尿频(χ2=12.320,P<0.05)、交流差(χ2=22.655,P<0.05)、抽动(χ2=5.845,P<0.05)、多动(χ2=8.040,P<0.05)和咬指甲(χ2=6.220,P<0.05)这些常见行为问题关系密切.结论 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较为普遍,通过对儿童外在行为问题的早期识别,有助于发现儿童内在的焦虑,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并了解其与父母教养行为等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I)父母问卷攻击行为分量表、父母行为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上海市10所幼儿园12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根据CBCI量表攻击分量表,12.9%(95%CI:11.0~15.0)的学龄前儿童有攻击性行为,其中男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为13.7%(93/680),女童为11.9%(66/55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敌意/强制的教养行为(OR=2.396,95%CI:1.636~3.510),以及父母与祖父母对儿童不一致的管教态度(OR=1.867,95%CI:1.287~2.710)更能引起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相对于无睡眠困难者,经常存在入睡困难(OR=3.415,95%CI:1.901~6.135)或有时存在入睡困难(OR=2.147,95%CI:1.256~ 3.671)的儿童也具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此外,儿童看电视时间少于1 h/d(OR=0.252,95%CI:0.136~0.467)、父亲年龄大(OR=0.703,95%CI:0.503~0.983),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OR=0.617,95%CI:0.399~0.955)是其攻击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家庭中应注重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以及对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减少或预防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长健康素养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5-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光明区13所幼儿园4 12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家长版和深圳市居民健康素养问卷分别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家长健康素养水平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家长健康素养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4.9%(1 436/4 120)。其中困难总分6.5%、情绪问题5.6%、品行问题8.9%、多动注意不能13.4%、同伴交往问题14.4%、亲社会行为9.2%。男童和女童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7.3%和5.5%,4.8%和6.5%,9.7%和7.8%,15.5%和10.7%,15.8%和12.7%,11.1%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26,5.506,4.212,19.846,7.650,23.8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长健康素养(OR=1.294)、健康知识(OR=1.293)、健康行为(OR=1.412)及健康技能(OR=1.193)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问题突出,家长健康素养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探讨不同性别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在长沙市5个行政辖区随机抽取854例3~5岁儿童,由家长完成受试儿童的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自行设计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 【结果】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0.4%,男童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P<0.001)。影响男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有喂养方式、是否奶瓶喂奶、儿童食欲、孕期疾病、产后情绪、父母关系、母亲情绪、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看护人变更、父亲说梦话、母亲说梦话、小儿睡觉辗转不安;影响女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有有无参加特长培训、夜睡时间长短、睡前30 min是否做游戏、睡前情绪、既往是否经常感冒、近一年生病情况、饮食是否规律、父母关系、母亲情绪、产后情绪、早产。 【结论】 男女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且其影响因素也各有不同,在实际工作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orean mothers’ parenting stress and parental intelligence, and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parental intelligence, which tes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ing stress and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A sample of 436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s participated and were assessed by the 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 the Parental Intelligence Scale and the K‐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renting stress, parental intelligence and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were related; especially, parenting stres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Despite its substantive relationship, parental intelligence did not appear to mediate this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7.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orean mothers' parenting stress and parental intelligence, and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parental intelligence, which tes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ing stress and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A sample of 436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s participated and were assessed by the 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 the Parental Intelligence Scale and the K-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renting stress, parental intelligence and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were related; especially, parenting stres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Despite its substantive relationship, parental intelligence did not appear to mediate this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 SB)与睡眠问题的相关性,为预防、改善该群体睡眠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9—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北京市6所幼儿园406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ti 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客观测量PA,采用《儿童休闲活动调查问卷》调查SB,采用CSHQ睡眠习惯量表测评睡眠问题,运用线性分析、logistic 回归模型处理数据。结果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71.08%;PA与睡眠抗阻、睡眠时长不规律、睡眠夜醒、异态睡眠、CSHQ综合评分具有显著负向线性相关(β=-0.141、-0.452、-0.324、-0.201、-0.150 ,P<0.05);SB与睡眠抗阻、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夜醒、CSHQ综合测评具有显著正向线性相关(β=0.196、0.223、0.210、0.910,P<0.05)。对PA、SB联合分析,在PA(或SB)等级固定时,CSHQ测评合格率会因另一方等级的提高而降低(或升高),在高PA+低SB(OR=2.119,95%CI:1.464~3.368,P<0.05)和低PA+高SB(1reference)两个极端组合时,CSHQ测评合格率获得优势分别为最高和最低;高PA+高SB(OR=1.750,95%CI:1.320~2.664)比低SB+低PA (OR=1.640,95%CI:1.412~2.743)CSHQ测评合格率获得优势更高。结论 体力活动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久坐行为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具有显著正相关,二者联合则具有抵消或协同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中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吸烟行为的关联,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对这种关联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使用CHARLS2011年与2015年的调查数据,选取基线不吸烟的7 722例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0项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 - D10)评估抑郁症状,运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症状对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 随访4年后,有7.17%(554例)的中老年人出现吸烟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抑郁症状的中老年人出现吸烟行为的风险是无抑郁症状者的1.35倍(OR = 1.35,95%CI:1.09~1.68)。分层分析发现,与无抑郁症状者相比,有抑郁症状的女性(OR = 1.67,95%CI:1.11~2.52)、45~59岁(OR = 1.52,95%CI:1.11~2.09)、居住地在农村者(OR = 1.55, 95%CI:1.17~2.06)吸烟行为风险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与吸烟行为显著相关,且在女性、45~59岁和居住在农村的人中更为显著。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中老年人临床抑郁与吸烟行为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20.
Teachers in three day care programs completed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s and behavior problem checklists for 133 preschool-age children.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calculated between the temperament and behavior problem scores for boys and gir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rrelations between temperament and behavior problem variables were generally higher for boys than girls. A pattern emerged in which boys who were rated by teachers as more active and distractible and less adaptable were also perceived to be more anxious/fearf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