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实施个体化康复运动计划的运动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8-04-01-2020-04-0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8例,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68例,根据CPET制定并实施高强度、个体化康复运动计划)。比较2组无氧阈(AT)、氧脉搏(VO2/HR)、峰值摄氧量(PVO2)、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生活质量(QOL)、病死率及再住院率。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 训练后,试验组AT为(11.93±2.37) mL/min·kg-1高于对照组(9.36±2.20) mL/min·k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2,P<0.001;VO2/HR为(11.32±1.38) mL/次高于对照组(10.15±1....  相似文献   

2.
杨梅  朱欢  肖杰文  彭永  张辉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7):1000-1004
  目的  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微循环功能和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影响,并对微循环功能与VO2max的关联性进行研究。  方法  以湖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7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运动组,70名习惯久坐的非体育专业学生为对照组。使用PF6000型双通道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对受试者右侧下肢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功能进行测试;使用PFT Ergo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及所配备的功率自行车对受试者VO2max进行测试。  结果  运动组微血管血流灌注量(MBP)基线值(6.5±1.8)低于对照组(8.1±2.5),但微血管反应性(1 666.3±588.6)高于对照组(1 165.2±407.1);运动组VO2max的绝对值(2 684.8±451.1)mL/min和相对值(42.7±4.3)mL/min均高于对照组(2 474.4±423.5, 35.1±4.8)mL/min(t值分别为-3.42,4.46,2.16,3.25,P值均 < 0.01)。微血管反应性和VO2max(相对值)呈正相关(β=0.40, P=0.03),经皮氧分压和VO2max(相对值)相关无统计学意义(β=0.23, P=0.19)。  结论  长期有氧运动能降低大学生安静时MBP,提高微血管反应性、经皮氧分压,微血管反应性的改善可能是有氧运动提高VO2max相对值的重要外周生理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海南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建立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身高(身长)、体重与头围的区域生长参考值。方法 以海南省19个市县的0~6岁儿童(男童10 698人,女童9 452人)为调查对象,统一配置标准的测量工具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直接测量身高(身长)、体重、头围4项体格发育指标并建立数据库。应用偏度系数-中位数-变异系数法(LMS)对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调查数据进行拟合,构建海南省儿童生长发育的百分位数及离差法参考值。结果 建立了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身长)、体重和头围第P3、P10、P25、P50、P75、P90和P97百分位及±3、±2、±1倍标准差的生长参考值及生长曲线。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生长水平总体上低于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2022年中国儿童生长水平。结论 海南省儿童体格发育与全球及全国水平存在差异,建议有关卫生部门提高重视,长期探索有效策略措施,提高海南省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筛选能有效评估有氧耐力的动态心肺功能指标。方法 于2019年3—11月,从北京市5所高校随机招募能够理解试验并自愿配合整个测试过程的266名志愿者。采用德国Cortex Metalyzer 3B系统和美国Cheetah NICOM系统实时监测气体代谢和心功能,通过线性递增负荷方案测得最大摄氧量。根据研究设计选取有氧耐力和动态心肺功能指标,采用相关和典型性相关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男生最大摄氧量(VO2max)绝对值、VO2max相对值、最大每搏输出量(SVmax)、最大每搏输出量指数(SVImax)均显著高于女生,动态心肺功能指标K值低于女生(t值分别为17.8,10.1,8.5,4.3,-6.3,P值均<0.05)。简单相关发现,VO2max绝对值、VO2max相对值与K值、b值呈负相关,VO2max绝对值、VO2max相对值与SVmax、SVI  相似文献   

5.
陈云萍  刘雪琴  江青松 《医疗装备》2023,(10):156-158+164
目的 探究自动排痰仪联合抗阻腹式呼吸训练对脑梗死并发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于医院就诊的脑梗死并发肺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自动排痰仪干预,观察组给予自动排痰仪联合抗阻腹式呼吸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估值百分含量(FEV1%pred)、呼气峰值流速(PEFR)]、运动心肺功能及耐量[运动中最大摄氧量(VO2max)、6 min步行试验(6 MWT)]、生命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结果 干预7 d后,两组FEV1%pred、PEFR、VO2max、6 MWT均升高,SGRQ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pred、PEFR、VO2max、6MWT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排痰仪联合抗阻腹式呼吸训练可促进脑梗死并发肺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65岁)冠心病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相关数据,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CPET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冠心病并进行CPET测试的老年(≥65岁)患者共356例,均使用Schiller CS-200心肺运动试验系统进行测试,在静息状态下测定人体的肺功能、心电图,继之连续动态监测记录进出气流、O_2浓度、CO_2浓度、全导联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实时变化。结果 ACS组与稳定型冠心病(SCHD)组比较,在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MI)及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陈旧心肌梗死发生率ACS组高于SCHD组(31.8%vs 6.4%,P0.05),ACS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低于SCHD组[(52.6±4.3)vs(56.9±5.1),P0.05]。ACS组危险分层中高危患者比例、运动终止Borg评分高于SCHD组[43.5%vs 5.9%,(16.0±1.4)vs(15.5±1.3),P0.001],而运动持续时间[(7.32±0.68)min vs(9.09±0.93)min,P0.001]低于SCHD组。不论ACS组还是SCHD组,无氧阈(AT)负荷及峰值负荷均明显降低,ACS组AT摄氧量、AT公斤摄氧量、AT负荷(Mets)、呼吸频率、呼吸储备、FVC%和FEV1%均低于SCHD组(P0.001)。结论 老年ACS患者因心功能较差、高危患者比例较高,导致在CPET中运动持续时间缩短、运动耐量明显下降,呼吸储备和呼吸功能也明显下降,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兰州市城关区3~7岁儿童全血中钙元素及维生素D3含量水平及两者在体内的相关性,为科学预防钙元素和维生素D3缺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5—7月,对兰州市城关区10个幼儿园1 393例3~7岁儿童血中钙元素和维生素D3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兰州市城关区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钙元素和维生素D3缺乏。儿童血钙平均值分别为(1.53±0.13) mmol/L、(1.53±0.15) mmol/L,不同性别间儿童血钙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4,P>0.05),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19,P>0.05)。钙离子缺乏率占62.89%,其中6~<7岁儿童组钙离子缺乏率最高。不同年龄组儿童全血钙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40,P<0.05)。儿童维生素D3平均值分别为(22.05±3.42) ng/ml、(22.32±3.48) ng/ml,不同性别间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的有氧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个体化心肺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无氧阈组和高强度组,每组40例。以不同的有氧运动训练强度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以心肺运动实验(CPET)评估两组患者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功率(PP)、无氧阈(AT)、运动持续时间(E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在干预结束后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高强度组治疗后VO_2peak、PP、AT、ED分别为(22.3±5.6) ml/(kg·min)、(115.6±12.3)W、(13.9±2.6)ml/(kg·min)、(29.6±3.6)min,均显著高于无氧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强度组治疗后LVEF显著高于无氧阈组[(64.36±5.65)%vs.(60.33±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6,P=0.013)。高强度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5%(8/40),无氧阈组为30.0%(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卒中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强度组偏瘫恢复率为40.0%,显著高于无氧阈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6,P=0.000)。结论高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可更好的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心肺功能,并且安全性高,有利于脑卒中后恢复正常机体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陕西省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分布及肿大情况,建立本省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2019年在全省10个市随机抽取39个县,在每个县(区、市)按东西南北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各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10岁非寄宿学生42人,B超法测量甲状腺容积并采集一次性随机尿样检测尿碘含量。结果 共调查7 762名陕西省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09.90 μg/L,各年龄儿童碘营养水平处于足量状态。各调查县(区)尿碘中位数均>100 μg/L,碘营养水平为足量水平。陕西省儿童甲状腺容积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呈右偏态分布,中位数为2.68 ml。甲状腺容积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不同性别儿童的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2,P>0.05)。10个市中汉中市儿童甲状腺容积水平最低(1.90 ml),安康市最高(4.30 ml)。陕西省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参考值标准按年龄分组分别为:4.4、4.8和5.7 ml。结论 本研究结果与国家标准有一定差异,可为今后陕西省碘缺乏病监测及建立本地区儿童甲状腺容积参考值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陕西省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分布及肿大情况,建立本省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2019年在全省10个市随机抽取39个县,在每个县(区、市)按东西南北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各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10岁非寄宿学生42人,B超法测量甲状腺容积并采集一次性随机尿样检测尿碘含量。结果 共调查7 762名陕西省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09.90 μg/L,各年龄儿童碘营养水平处于足量状态。各调查县(区)尿碘中位数均>100 μg/L,碘营养水平为足量水平。陕西省儿童甲状腺容积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呈右偏态分布,中位数为2.68 ml。甲状腺容积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不同性别儿童的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2,P>0.05)。10个市中汉中市儿童甲状腺容积水平最低(1.90 ml),安康市最高(4.30 ml)。陕西省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参考值标准按年龄分组分别为:4.4、4.8和5.7 ml。结论 本研究结果与国家标准有一定差异,可为今后陕西省碘缺乏病监测及建立本地区儿童甲状腺容积参考值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ET/CT成像条件(采集时间、床位重叠、重建矩阵、迭代次数、滤波核、衰减校正)对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方法 使用GE Discovery Elite型和GE Discovery ST-16型2种PET/CT设备分别对椭圆柱分辨率模型进行1个和2个床位扫描(List mode模式,采集时间为6 min);使用临床常用重建条件(Elite型:VPFX-S算法;ST-16型:VUE Point HD算法)分别按1~6 min/床、不同迭代次数2~10次、滤波核2.0~10.0 mm(Elite型)、不同的重建矩阵以及是否进行衰减校正对图像进行重建;用线源扩展函数的半高宽(FWHM)表示PET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结果 在临床采集条件下,当采集时间为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6 min时,中心位置图像空间分辨率FWHMElite分别为(4.06±0.08)mm、(4.05±0.20)mm、(4.01±0.01)mm、(4.05±0.07)mm、(4.05±0.03)mm、(4.08±0.06)mm;FWHMST-16分别为(5.76±0.12)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人血浆抗菌肽LL-37、25羟维生素D3与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8月选取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4例同期健康儿童。两组对象均空腹采血,检测血浆LL-37、25羟维生素D3含量,同时记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既往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18.37±5.50) ng/ml与血浆抗菌肽LL-37水平(3.45±0.98) 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9.24±9.04) ng/ml、(8.93±2.23) ng/ml(P<0.05)。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LL-37水平均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呈负相关(r=-0.645、-0.560,P<0.05);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与血浆LL-37水平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有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且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能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超声定位针刺活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实施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超声定位针刺活检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活检过程中不同的供氧方式分为A组(经鼻咽通气道接高频喷射通气,46例)、B组(经鼻咽通气道接高流量氧吸入,44例).统计并比较两组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心肺耐力状况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联,为藏族中学生心肺耐力的提高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0—11月在西藏的林芝、拉萨、那曲地区(平均海拔分别为3 000,3 600,4 100 m)对3 819名藏族中学生进行男生1 000 m、女生800 m跑测试,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后计算BMI,采用χ2检验比较消瘦、正常、超重肥胖分布情况,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BMI与心肺耐力的关系。  结果  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13~15、17~18岁年龄段男生在林芝、拉萨、那曲地区VO2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72,13.75,23.86,8.68,9.35,P值均 < 0.01);13~14、16~18岁女生在3个地区VO2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9,4.36,11.38,7.79,16.30,P值均 < 0.01)。男生那曲地区消瘦的比例(17.5%)高于林芝地区(10.2%)和拉萨地区(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P < 0.01);女生那曲地区消瘦的比例(5.1%)高于林芝地区(2.6%)和拉萨地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P <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纳入BMI和海拔高度后,模型△R2为0.075,藏族中学生超重肥胖与最大摄氧量呈正相关(B=0.44,95%CI=0.39~0.49);消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B=-0.36,95%CI=-0.42~-0.29);海拔高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超重肥胖与最大摄氧量呈正相关,消瘦和海拔高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田丽  韩钰  戴炜  苏媛媛  张欣  高磊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883-1887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对面孔加工中左侧视野优势效应的损害情况, 为加深理解孤独症社交损害的注意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重复测量资料的混合设计, 招募2016年9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各个孤独症康复机构训练的105名孤独症儿童, 组成病例组, 按照病例组的年龄和性别匹配正常发育的天津市小学或幼儿园就读的105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注意偏好范式进行眼动数据采集, 比较两组在左右侧视野对于面孔的注视点数、注视总时间和左半脸百分比等指标, 通过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探索组别、左右视野、面孔性别等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结果  对于左右视野整张面孔的注视点数(FC)和总注视时间(TFD)组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C:F(1,206)=26.27,P < 0.01;TFD:F(1,206)=51.23,P < 0.01]。组别×左右视野的交互作用只有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6)=4.62,P=0.03)]。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病例组左右侧视野(3.19±0.42,4.05±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右侧视野多于左侧,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左半脸百分比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可见组别主效应[FC:F(1,206)=13.77,P < 0.01;TFD:F(1,206)=12.89,P < 0.01)]和组别与左右视野的交互作用[FC:F(1,206)=36.99,P < 0.01;TFD:F(1,206)=38.62,P < 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简单效应分析,仅病例组存在左右视野的差异(FC:0.36±0.03,0.56±0.03,P < 0.01;TFD:0.36±0.03,0.57±0.03,P < 0.01),右侧视野注视多于左侧。  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注视行为未见左侧视野视觉优势效应, 其右侧视野的注视相对正常, 提示其病理生理损害可能与右侧面孔加工区异常有关, 也提示其中枢统合能力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儿童跑步时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为超重肥胖儿童科学制定运动处方并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2020年6—8月,选取江苏省徐州市某小学7~11岁正常体重(健康组)和超重肥胖(超重肥胖组)儿童各15名。受试者以[3.5×(1-5%)~3.5×(1+5%)]m/s的速度跑过测力平台,利用Simi Motion动作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同步采集膝关节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采用外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胫骨平台表面积和密度。对比两组膝关节角度以及基于胫骨平台维度的冲击力学与膝关节力矩的差异。  结果  超重肥胖组跑步时支撑相膝关节外展峰值角度[(6.14±4.16)°]高于健康组[(2.57±1.36)°](t=-3.16,P < 0.01);基于胫骨平台密度标准化后,超重肥胖组的冲击力学(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冲击峰值、最大负载率及平均负载率)与膝关节力矩(膝关节屈膝力、伸展力、内收力矩峰值)均高于健康组(t值分别为-4.26,-4.52,-2.97,-2.74;-2.17,-4.27,-3.70,P值均 < 0.05)。  结论  超重肥胖儿童表现出异常的跑步力学和膝关节负荷模式,跑步时支撑相膝关节承受较大负荷,可能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或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24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24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总结其特点.方法 分析总结了24例确诊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对患者T细胞亚群进行评价研究.结果 患者年龄从6岁至65岁,平均年龄26岁,年龄25岁以下15例.22例(22/24,91.7%)患者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疫区.常见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22例(22/24,91.7%);咽痛22例(22/24,91.7%);咳嗽20例(20/24,83.3%),其中干咳14例(14/24,58.3%)、咯痰6例(6/24,25.0%);流涕6例(6/24,25.0%);头痛7例(7/24,29.2%);喷嚏、鼻塞各2例(2/24,8.3%);16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6例患者发现肺部炎症(6/16,37.5%);肌肉酸痛者4例(4/24,16.7%);腹泻者1例(1/24,4.2%);结膜炎1例(1/24,4.2%).实验室检查:检测CD4时,23例患者中18例降低(18/23,78.3%),其波动范围122~691细胞/μl(正常值为706~1125细胞/μl),平均值408细胞/μl.CD4/CD8比值仍在正常范围内.在治疗5~7 d后,14例患者复查CD4、CD8,其中CD4治疗前、后均值分别为(436.29±189.06)细胞/μl、(976.71±332.96)细胞/μl,配对t检验结果示:t=-5.416,P<0.05;CD8治疗前、后均值分别为(323.64±176.47)细胞/μl、(703.14±211.77)细胞/μl,配对t检验结果示:t=-5.319,P<0.05.22例患者测定了治疗前、后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值,白细胞治疗前为(5.13±1.47)×10~9/L,治疗后(6.25±1.37)×10~9/L,配对t检验结果示:t=-2.900,P<0.05;淋巴细胞治疗前(1.16±0.43)×10~9/L,治疗后(2.30±0.37)×10~9/L,配对t检验结果示:t=-6.819,P<0.05.治疗前、后白细胞、淋巴细胞、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CD8比值治疗前后分别为1.44±0.41、1.40±0.26,配对t检验结果示:t=0.507,P>0.05.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应用达菲(奥司他韦,Oseltamivir)抗病毒治疗.患者病程在3-13 d之间,平均7.3 d,体温在起病后3~4 d均恢复正常,病毒核酸在1~10 d(平均4.5 d)阴转.结论 甲型H1N1病毒感染可引起以发热为常见的呼吸道疾患,具有自限性;病程中存在着T细胞亚群的变化,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其变化可预测患者的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深圳市新生儿早产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深圳市某妇幼保健院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的200例新生儿母亲为病例组,妊娠满37周~42周的200例新生儿母亲为对照组。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SO2、NO2、PM10、PM2.5、CO和O3逐日浓度。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影响因素。 结果 2014-2015年深圳市空气质量良好。病例组和对照组孕早期SO2暴露浓度分别为(10.00±5.10)μg/m3、(8.66±5.03)μg/m3,NO2暴露浓度分别为(38.23±15.98)μg/m3、(35.33±15.01)μg/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孕晚期PM10暴露浓度分别为(54.26±28.00)μg/m3、(51.39±27.92)μg/m3,PM2.5暴露浓度分别为(32.96±19.20)μg/m3、(30.11±18.36)μg/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产妇年龄分别为(29.2±5.4)岁、(27.6±6.0)岁,家族早产史所占比例分别为38.5%、26.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62.5%、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早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年龄(OR=1.009, 95%CI:1.002~1.018)、有家族早产史(OR=1.308,95%CI:1.019~1.714)、孕晚期PM2.5(OR=1.387,95%CI:1.112~1.579)、孕晚期PM10(OR=1.267,95%CI:1.108~1.531)、孕早期SO2(OR=1.118,95%CI:1.009~1.329)、孕早期NO2(OR=1.106,95%CI:1.009~1.273)对早产有影响。 结论 深圳市空气SO2、NO2、PM10、PM2.5污染、产妇年龄和家族早产史与早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