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兔宫腔黏连(IUA)模型,探讨宫腔内放置新鲜羊膜预防IUA的效果和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作用.方法:雌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兔用刮勺搔刮宫腔机械性损伤子宫内膜并于宫腔内放置浸泡脂多糖(LPS)的棉线使宫腔感染,建立兔IUA模型,治疗组兔于模型建立同时宫腔...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容受性即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性。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仅有40%左右的临床妊娠率和25%的活产率,远远低于患者的期望值。影响IVF-ET成功率的最大问题是胚胎着床失败,着床失败占助孕失败原因的72%。而子宫内膜容受性差是导致胚胎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成为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探索了许多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如子宫内膜机械性刺激、宫腔灌注术、宫腔镜检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内膜准备等,极大地改善了子宫内膜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腔黏连分离术(TCRA)后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因轻度、中度宫腔黏连(IUA)行TCRA术后超声提示宫腔形态正常而进入FET周期的189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TCRA术后及胚胎移植前给予和不给予PRP宫腔灌注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胚胎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流类型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9.36±1.76) mm vs (8.36±1.61) mm]和GⅡ~Ⅲ型血流分型(93.68%vs 77.66%)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47.92%vs 34.93%)、生化(66.32%vs 51.06%)及临床妊娠率(61.05%vs 43.62%)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容受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胚胎着床是处于活化状态的胚胎泡与处于接受状态的子宫内膜相互作用,胚胎滋养层与子宫内膜建立紧密联系的过程。着床窗口的出现和消失依赖于子宫内膜中一套特定基因时空特异性表达,使胚泡和内膜间建立分子对话。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子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妊娠的关键因素之一.子宫内膜离子通道是调节子宫内膜接受性和胚胎植入的重要方法.子宫内膜接受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胚囊能够定位、黏附并穿透子宫内膜,从而引起子宫内膜间质的一系列变化,即胚胎植入的能力.离子通道的异常表达可导致子宫内膜接受损伤和(或)植入失败.进一步研究探讨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有效且符合临床病理特征的宫腔粘连(intrauterne adhesion,IUA)实验动物模型及四种不同造模方法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按照损伤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机械损伤组、化学损伤组、热损伤组和机械损伤合并感染组,在术后4、7、14和28 d收...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论述了子宫内膜容受性(ER)与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概述了与ER相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子宫内膜的状态、相关激素与受体和相关细胞因子,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机制,并综述了中医药改善ER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在治疗不孕症方面疗效显著,但尚缺少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性临床研究,相关的基础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了解内膜容受性的情况,对治疗不孕不育的女性具有积极作用。尽管已经发现很多具有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如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整合素αvβ3以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等,但能够被应用于临床工作的分子标志物仍没有被确认。在本文中作者综合分析子宫内膜容受性主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不孕症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15%.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发展给成千上万的不孕症妇女带来了福音.其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普遍应用的重要方法之一.30多年来,尽管IVF-ET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妊娠率却仅有28%左右[1].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胚泡着床障碍是导致IVF-ET妊娠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又是阻碍胚泡着床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估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经宫腔镜确诊宫腔粘连的116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行妇科检查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排卵日和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均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不孕症患者逐渐增多。虽然辅助生殖技术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较低的胚胎种植率仍是影响生殖技术发展的一大难题,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决定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多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许多方法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子宫内膜容受性。但有些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证实其有效性,以期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精确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迅速开展,如何提高妊娠成功率已成为该项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胚胎着床的成功,除了胚胎的质量外,关键在于胚胎发育必须与子宫内膜同步化。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已成为国内外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现主要从子宫内容的细胞形态学、超声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方面综述国内外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对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不育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雌孕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孕激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患者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对提高妊娠率及胚胎种植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对中西医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宫腔手术后宫腔黏连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对我院1998年12月~2006年收治的宫腔黏连76例病例的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76例中宫颈黏连7例(9.2%);宫颈和宫腔黏连19例(25%);宫颈内口黏连50例(65.8%);引起宫腔黏连的原因有吸刮术操作不当,慢性宫颈炎及子宫内膜炎未经治疗,术后宫腔感染。人工流产后一旦出现闭经应该考虑宫腔黏连,怀疑宫腔黏连时尽早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妊娠能否成功除受胚胎质量因素影响外,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也至关重要.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标准已成为国内外生殖医学界争相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子宫内膜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方面综述了国外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阿胶对诱导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胶对诱导排卵助孕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将56例68周期在诱导排卵周期中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或指导同房助孕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自月经周期第7天开始给予阿胶口服治疗,每天用生胶量30g,至下次月经或证实临床妊娠为止。结果月经周期第7天至排卵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增长值A组为(3.10±1.32)mm,B组为(3.88±1.54)m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每日增加数分别为(0.49±0.23)mm和(0.62±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彩色B超监测排卵日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B组较A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胶能增加诱导排卵助孕周期子宫内膜的厚度,加速子宫内膜的增长并改善子宫动脉血供。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报》2019,(5):1126-1130
目的:分析针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的临床研究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截至2017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针灸改善ER的临床研究及现状研究的文献资料,对针灸改善ER临床研究文献的分布年限、文献构成、诊断标准、选穴特点、治疗方法、治疗周期、介入时机、疗效评价标准等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①针灸改善ER的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艾灸、穴位埋线、耳穴、穴位电刺激、电针、温针、毫针等。其中毫针针刺使用频率最高,为11次,占34.38%;穴位电刺激/电针疗法的使用频率也较高,为9次,占28.13%;针刺配合温针、中药等频率为8次,占25%;耳穴2次,占6.25%;穴位埋线、单纯艾灸较少,各1次,各占3.12%;②针灸改善ER的选穴主要分布于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其外还有经外奇穴;③针灸改善ER的治疗周期以治疗1个月经周期、3个月经周期为多;④针灸调和气血的作用显著,月经期的病理变化多为气血不和,为针灸介入的良好时机分别。结论:针灸对ER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但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①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临床推广受限;②研究多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对针灸作用的效应机制研究甚少,缺乏回顾性研究与分析;③诊断标准有待统一;④因联合其他疗法较多,针灸的疗效不易突显;⑤应将子宫内膜、卵巢的分泌周期纳入考虑,在应用中坚持辨证论治;⑥治疗后评价指标的选择争议较大,需积极寻找特异性评价指标,减少检测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宫腔黏连(IUA)患者行宫腔镜宫腔黏连分离术(TCRA)后应用雌激素的疗效。方法:95例行TCRA术的重度IUA患者,术后辅以不同剂量(0.625、1.250、1.975和2.500mg/d)及疗程(用药1~3个月经周期和≥4个月经周期)雌激素治疗为观察组,20例未服用任何雌激素患者为对照组。随访2组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宫腔再黏连情况、用药不良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月经改善率和宫腔再黏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6和4.876,P<0.05)。不同剂量和疗程雌激素应用的月经改善率、宫腔再黏连率和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和疗程对重度IUA患者术后月经改善、宫腔再黏连和妊娠无影响(P>0.05)。结论:重度IUA患者TCRA术后应用雌激素是有效预防黏连的方法;不同剂量、疗程雌激素对TCRA术后预防IUA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