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和不伴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和反应抑制功能特点,为证明ODD是否会加重ADHD认知损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1月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ODD(ADHD+ODD)、单纯ADHD(ADHD)、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各30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测试第四版(WSIC-Ⅳ)对其进行智力测试,Stroop效应测试对其反应抑制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病例组在智力测试方面,言语理解、工作记忆、加工速度、认知效率指数、总智商方面均落后于对照组(F=3.663、5.761、5.436、9.468、6.412,P均<0.05);ADHD+ODD组的一般能力指数落后于正常对照组(F=2.751,P<0.05);两病例组在反应抑制功能测试中的字义干扰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10,P<0.05);两病例组之间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703、0.578,P均>0.05)。结论 ADHD儿童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均落后于正常儿童,共病ODD会加重ADHD的儿童一般能力损害,但不会加重反应抑制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功能状态,研究不同性别、年龄段、智力水平ADHD患儿的功能损害差异。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收集疑似ADHD儿童1 718名,父母填写Weiss功能缺陷评定量表,同时专业医师按照DSM-5诊断标准对儿童进行诊断。符合诊断标准者纳入ADHD组,不满足诊断标准者纳入非ADHD组。结果 ADHD组1 011例,非ADHD组707例。在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冒险活动等维度及功能总分的功能损害方面,ADHD组均明显高于非ADHD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484、-15.629、-12.917、-9.435、-8.145、-11.026、-17.328,P<0.001)。在ADHD组中,男童在社会活动、冒险活动维度及总分的功能损害明显高于女童(Z=-3.322、-3.086、-2.350,P<0.05);年龄在9岁及以上组患儿在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等维度及总分的功能损害,均明显高于低龄儿童(9岁以下)组(H=10.226、16.725、13.466、42.177、6.523、22.548,P<0.05);智力在中等至中下水平范围的两组(85~99,70~84)和智力低下组(<70)比智力在中等至中上水平范围的两组(100~114,115~129)在学习/学校维度有更严重的功能损害(H=54.528,P<0.05)。结论 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功能缺陷,不同性别、年龄、智商水平的ADHD患儿的功能损害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认知功能改变与血清VitD表达变化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此类患儿认知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8月初次诊断的BECT共患ADHD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儿保门诊体检的同龄儿童70例为对照组。采用WISC-Ⅳ评价两组儿童的认知功能,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VitD的表达水平,并将儿童血清VitD水平与WISC-Ⅳ的各项分值进行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ECT共患ADHD组血清VitD总体水平及VitD水平正常组的VitD水平明显降低(t=4.98、8.56,P<0.05),WISC-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ECT共患ADHD组VCI、PRI、WMI、PSI和FSIQ分值明显降低(t=12.38、17.84、13.67、11.20、15.17,P<0.05),且BECT共患ADHD组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和缺乏组3个亚组的VCI、PRI、WMI、PSI及FSIQ分值较对照组相应3个亚组分值明显降低(t=9.28、6.74、5.37、14.80、7.67、8.48、11.64、5.42、6.40、7.23、8.16、4.92、11.50、8.01、6.41,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BECT共患ADHD患儿血清VitD水平与VCI、PRI及FSIQ分值成正相关(r=0.272、0.276、0.225,P<0.05),而与WMI、PSI分值无相关性(r=0.154、0.160,P>0.05)。结论 BECT共患ADHD患儿可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同时其血清VitD水平降低,且与部分认知功能改变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癫痫儿童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平顶山市某医院就诊的6~14岁癫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5版)》对癫痫儿童是否共患ADHD进行诊断,并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儿童病例基本情况及患病情况,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因素。 结果 共调查473例癫痫儿童,男266例,占56.24%,女207例,占43.76%,平均年龄(9.86±; 1.93)岁,难治性癫痫52例,占10.99%, 全面性发作270例,占57.08%,部分性发作148例,占31.29%。共患ADHD 160例,共患率为33.8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年龄<1岁(OR=2.331)、难治性癫痫(OR=3.154)、ADHD家族史(OR=4.521)、脑电图持续异常(OR=3.025)的癫痫儿童共患ADHD风险更高。结论 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父母、医师及社会的关注,癫痫起病年龄、ADHD家族史、癫痫控制不佳等多种因素可增加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风险,提前给予针对性干预可能改善癫痫患儿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为ADHD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4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800例ADHD儿童为ADHD组,同时选取800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两组儿童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病史资料,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比较ADHD组和对照组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过敏性疾病共患时儿童ADHD患病风险及抗过敏治疗对ADHD症状的影响。结果 ADHD组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20,P<0.001);单一过敏性疾病组儿童ADHD患病风险OR值为1.681(95%CI:1.163~2.375),混合过敏性疾病组儿童ADHD患病风险OR值为2.494(95%CI:1.912~3.254);当ADHD患儿出现过敏症状时,58.2%的患儿ADHD症状较前加重,其中混合过敏性疾病组ADHD症状较前加重的患儿比例高于单一过敏性疾病组(60.6% vs.53.7%,χ2=434.161,P<0.001)。结论 ADHD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过敏性疾病增加儿童 ADHD的患病风险,过敏性疾病共患种类越多,ADHD患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共患和不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抽动障碍(TD)患儿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病例随机选自2018年6月-2019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6~12岁符合研究标准的单纯TD患儿及TD共患ADHD(TD+ADHD)患儿共计408例(单纯TD患儿296例,TD+ADHD患儿112例),调查两组患儿抽动障碍病程、亚型分布、抽动障碍始发年龄等发病情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方面的差异;分析TD+ADHD组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情分布情况。结果 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总分及损害率方面,TD+ADHD组明显高于单纯TD患儿(t=-23.24、-19.17,P<0.001),但其分值高低却不受ADHD亚型的影响;在TD+ADHD患儿组中,注意缺陷子量表分值高于多动/冲动子量表(t=2.96,P<0.05);与TD共患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TD+ADHD-I)患儿相比,TD共患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TD+ADHD-HI)与TD共患混合型ADHD(TD+ADHD-C)的就诊年龄较偏小(F=7.93,P=0.019)。结论 TD+ADHD的患儿抽动障碍病情更为严重,但其严重程度却不受ADHD亚型的影响;TD+ADHD-HI与TD+ADHD-C患儿的早期行为问题更加突出且易被发现,因此更早地选择去医院就诊,但TD+ADHD-I患儿在就诊时其注意缺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与儿童ADHD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1月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学龄前ADHD儿童119例,以及附近普通幼儿园正常对照儿童115例,年龄范围均为4岁0月~5岁11月。研究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对两组儿童的症状进行评估,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两组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和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1)研究组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01)。 2)研究组儿童父母的 PHQ-9和GAD-7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理健康水平筛查阳性率和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学龄前ADHD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父母的GHQ-12、PHQ-9、GAD-7得分呈低至中度正相关(r=0.22~0.35,P<0.01)。 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ADHD的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重视对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家庭环境特征和行为问题与社会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为ADH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140名ADHD儿童作为观察组,同时招募1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FES-CV)、Conners父母评定量表(CPRS)、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CTRS)和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FIRS-P)、现场行为观察法对儿童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DHD风险因素。 结果 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OR=1.16,8.80,9.20)、职业地位(OR=0.89,2.24,2.35,5.90)和情绪稳定程度(OR=1.74)的降低,儿童ADHD风险呈上升趋势;父亲职业和教育水平、情绪状态与上述结果相似。ADHD儿童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FES-CV)中仅矛盾性分量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2,P<0.001)。ADHD儿童在所有6个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FIRS-P)的分量表测试中均表现出损伤[最低维度得分(0.19±0.22)分,健康儿童最高维度得分为(0.19±0.20)分,P<0.001)]。Conners父母评定量表(CPRS)和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CTRS)除心身障碍维度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ADHD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较差家庭环境、父母较低教育水平、更糟的职业状况和父母情绪不稳定可能会增加儿童的ADHD风险,且与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会功能损害相互作用。因此,早期以折中因素为重点的干预有助于改善ADHD儿童的社会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CIMT)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疗效,以了解两种疗法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痉挛型偏瘫儿童30例,并随机分为mCIMT组、HABIT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接受mCIMT、HABIT和常规OT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儿童功能独立评定(WeeFI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精细运动量表(PDMS-FM)、运动效能测试-患手使用程度(MAL-AOU)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3组儿童UEFT、WeeFIM、PDMS-FM、MAL-A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或<0.01),其中组间比较,mCIMT和HABIT组儿童4项评定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6.75,7.01,23.91,21.17,P<0.01);与mCIMT组对比,HABIT组儿童WeeFIM和MAL-AOU得分明显高于mCIMT组(P<0.01)。结论 mCIMT和HABIT可改善痉挛型偏瘫儿童的患侧上肢精细功能及使用量、双上肢协调能力,提高功能独立性,其中HABIT在患侧使用量和功能独立性方面疗效优于mCIM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NIRS)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静息态脑功能特点以及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而探索ADHD的病理机制。方法 收集2017年3-6月期间20例ADHD患儿及性别、年龄匹配的20例正常儿童,使用韦氏智力量表、ADHD症状评定问卷评定其智商和症状严重程度,近红外脑成像收集静息态脑功能数据。采用低频振幅(ALFF)及Pearson偏相关分析方法评估静息态脑区活动水平以及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ADHD组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右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额极、左侧颞上/中回及初级听觉区、左侧额下回、左侧眶额叶皮层的ALFF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2.41,-2.66、-2.12、-2.51、-0.039,P<0.05)。2)ADHD组左侧额下回、眶额叶皮层、额极(r=0.562, P=0.036)以及左侧颞上/中回、初级听觉区(r=0.541, P=0.046)的ALFF值与多动冲动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DHD患儿存在脑功能的异常,即在大脑静息态下脑区自发活动可能增强;ADHD患儿的脑功能异常与多动冲动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学龄期阿斯伯格综合征(AS)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结构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选取157例学龄AS儿童为病例组,其中男146例,女11例,年龄6.0~14.0岁,平均(8.47±2.07)岁;对照组157例ADHD儿童,其中男145例,女12例,年龄6.1~14.0岁,平均(8.81±1.66)岁,应用韦氏智力测试量表(C-WISC)对两组儿童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AS组中言语智商(VIQ)高于操作智商(PIQ)者的比例(40.76%)显著高于ADHD组(9.55%)。而ADHD组PIQ高于VIQ者的比例(19.11%)显著高于AS组(5.73%)。两组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情况(“VIQ-PIQ>14分”及“PIQ-VIQ>14分”)的比例不同(P<0.01)。AS组儿童VIQ、PIQ不均衡者比例(46.50%)显著高于ADHD组(28.66%)(P<0.01)。2)Kaufman 因子分析示AS组儿童在注意/不分心因子(C因子)得分与ADHD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言语理解因子(A因子)得分显著高于ADHD组,而知觉组织因子(B因子)显著低于AD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期AS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现象较ADHD儿童常见,AS儿童主要表现为言语智商高于操作智商,而ADHD儿童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社会功能状况,为科学的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eiss功能缺陷量表(Weiss Functional Impairment Rating Scale-Parent Report,WFIRS-P)评价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比较ADHD组与正常儿童组的社会功能状况,分析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的差异。结果 ADHD组在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冒险活动6个维度社会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混合组(ADHD-C组)在各维度社会功能损害较注意缺陷组(ADHD-I组)、多动冲动组(ADHD-HI组)明显(P<0.05);ADHD-HI组在家庭功能损害比ADHD-I组明显(P=0.001),但在其他5个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儿童存在社会功能缺陷,不同亚型ADHD在社会功能损害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营养素水平及体脂代谢情况,分析营养代谢水平与大脑皮质功能的相关性,为ADH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初诊确诊为ADHD的患儿,招募同期体检的正常儿童,由家长提供人口学资料,临床医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访谈评估。借助人体成份分析仪及脑功能定量成像装置分别检测体脂及脑功能,对所有研究对象行静脉血检测以获取维生素、微量元素、25(OH)D等营养素水平。结果 选取筛选后的有效样本共60名,其中ADHD组和对照组各30名,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375.45±69.25)pm/ml、(421.68±103.72)pm/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1,P<0.05)。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体重指数(BMI)及体脂率明显增加(t=2.026、2.106,P<0.05)。ADHD的脑皮质功能受损以右前额叶背外侧区域最为显著,25(OH)D、维生素E水平与大脑皮质激活程度相关(r=0.695、-0.571,P<0.05)。结论 ADHD儿童存在更高的肥胖风险,25(OH)D与大脑皮质激活程度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辅助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父母婚姻冲突、严厉管教与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ADHD患儿(ADHD组,103例)及一般情况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103名)进行依恋安全性量表(KSS)、儿童感知婚姻冲突量表(CIPC)及自制的严厉管教方式问卷调查;分析ADHD患儿父母婚姻冲突、严厉管教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结果 1)ADHD组母子及父子依恋安全性量表(KSS)分[(2.66±0.33),(2.68±0.46)]低于对照组[(2.97±0.32),(2.88±0.40)]( P均<0.01);2)ADHD组CIPC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冲突解决、自我归因、冲突内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ADHD患儿母亲责骂评分与母子依恋安全性评分间呈负相关(r=-0.240;P<0.05),ADHD患儿父亲责骂和体罚评分与父子依恋安全性评分间呈负相关(r=-0.234、-0.276;P<0.05或<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责骂是ADHD患儿母子依恋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而CPIC冲突频率、冲突解决是ADHD患儿父子依恋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 ADHD患儿不良亲子依恋关系受到父母婚姻冲突及严厉管教方式的影响;建立和谐的父母婚姻关系,减少不良的父母管教方式有利于改善ADHD患儿亲子依恋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5~6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发育性协调障碍(DCD)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旨在为学龄前ADHD共患DCD儿童的针对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7月—2022年4月对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DHD的儿童进行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DCDQ)筛查,结果为可疑和异常的儿童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为诊断标准,确诊DCD者共70例,另单纯ADHD患儿5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测试,对比两组儿童智力结构特征。结果 ADHD共患DCD组儿童的总智商(t=2.884)、言语理解(t=3.059)、视觉空间(t=2.198)、工作记忆(t=2.345)、加工速度指数(t=3.314)均显著低于单纯ADHD组(P<0.05);两组流体推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7,P>0.05)。比较10个核心分测验的得分,共患DCD组均较单纯ADHD组低,其中常识(Z=2.285)、类同(t=2.645)、拼图(t=2.225)、动物家园(Z=3.307)、找虫(t=3.033)和划消分测验(t=2.299)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