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儿童患者在ICU中的不良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ICU于收治儿童患者120例,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患儿不良心理反应主要包括恐惧、紧张与焦虑,孤独,任性,悲观与绝望,反抗与敌对。经给予有效心理护理后,患儿不良心理反应均显著缓解或消除,且顺利度过ICU停留时期。结论儿童患者在ICU中常会出现多种不良心理反应,给予患儿良好的心理护理,强化护患沟通,对监护环境予以改善,可有效缓解ICU患儿不良心理反应,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共计6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0例。两组患儿与家属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与家长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不良心理问题缓解程度显著的好于对照组,经统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室中应用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明显的缓解家长与患儿的不良心理,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心胸外科ICU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洪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78-1179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ICU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探索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病人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转入普通病房时,66例患者基本消除不良心理反应,2005年后心胸外科术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已降至13.5%。结论:护理人员术前了解病人,术后根据病人不同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自身防御机制,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不良心理种类、产生原因及护理方法,并评价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30例首先分析临床ICU重症患者易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将其分类,并通过临床与患者沟通评价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类型,再进一步实施心理护理。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反应较轻。结论针对性地分析不良心理反应再进行对症护理,对有效改善ICU重症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吕华琴 《大家健康》2013,(15):149-150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ICU老年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并总结系统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岁及以上急诊ICU患者38例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相应心理评估分析,并依据评估分析结果与病患临床反应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38例急诊ICU老年患者经过针对性心理护理均获得适宜的身心状态,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通过对急诊ICU老年患者实施针对心理护理,能够保障病患身心处于舒适满足的良好状态,防止病患的不良心理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加重恶化病情)。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护理病患不良心理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病情特殊常无家属陪护,监护室里的环境、仪器及各种设备的报警声,以及病人本身疾病的影响常给病人带来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针对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给予合适的心理护理。本文首先对ICU患者进行简单的阐述,进而指出ICU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最后针对ICU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提出ICU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后的心理反应及烧伤后三个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烧伤的30例患儿父母进行测验及心理变化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心理反应有自责埋怨心理;焦虑和懊恼心理;孤独寂寞心理;悲观和绝望心理;期待心理.分析根据患儿父母的心理反应及需求,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咨讯,并给予正确的心理治疗,满足父母的需求,可缓解患儿父母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配合患儿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SAS(焦虑)评分及SDS(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直肠癌患者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骨折病人的各期心理反应和相应的护理干预,减少患者不良心理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12年12月240例高龄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地心理反应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结果:高龄骨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地心理压力,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加强对高龄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院ICU科室当中清醒的患者所进行的心理护理内容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吉大二院ICU病房住院并接受治疗的患者148例。所有的患者都实施以科学、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对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其发生心理不良的情况加以统计与整理。结果在对患者实施全新的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所存在的一系列的不良的心理问题显著降低,将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情况的数据进行比较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科室清醒的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蕾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73-73,86
目的解除心外科ICU患者的异常心理反应,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针对2例低龄心脏外科ICU患儿异常心理反应,采取术前访视,改善ICU环境,重视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语言交流与沟通,维护患者自尊及给予情感支持5项护理对策,减轻或解除患者异常的心理反应。结果2例心脏手术患者入住ICU期间异常的心理反应得到减轻或解除,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心脏术后ICU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试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疼痛、情绪与睡眠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及不良心理情绪,进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世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87-1688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高位截瘫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33例高位截瘫患儿,分析其心理反应,并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ICU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33例患儿无1例死亡,其基本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恢复,均顺利转入后期康复治疗.结论 早期介入心理护理对高位截瘫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ICU重症监护的46例清醒患者,首次护理实施常规护理,在调查分析患者临床不良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实施第二次针对性护理,两次护理间隔时间为14 d。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后患者的不良心理发生率。结果接受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小儿肺炎护理工作进行总结,阐述儿童肺炎护理要点,通过体温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合理护理小儿肺炎患者,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介入术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45例进行回顾分析,给予心理、饮食、预防并发症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45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成功率达到95%,术后两例患者分别出现气胸与血肿症状。并且予以老年心血管患者有效的护理后,其病情均有所缓解,获取的满意度较高。结论给予老年心血管患者介入术的护理措施干预后,其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心理指标与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04月至2017年04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指标,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对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小组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后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0.4±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的(84.3±7.8)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结果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89%(P0.05)。结论护理小组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水平,对降低并发症等不良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本中心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1例,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总结有效的心理支持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其不良心理反应得以缓解。结论对艾滋病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制定出符合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案,对于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ICU患者家属的护理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0例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资料。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家属,58例心理反应均得到缓解,2例情绪失控未能缓解,缓解率97%;42例(70%)患者家属得到积极配合医疗工作;18例(30%)的患者家属对医疗工作表示理解,并给予配合。对照组60例患者家属,20例患者家属心理反应自我缓解,其余患者家属心理反应无缓解,缓解率19%;10例(6%)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医疗工作。结论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家属心理反应,促进患者家属对医疗工作的配合,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