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MP)为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之一.随着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大环内酯抗菌药物菌(MRMP)呈上升趋势,MRMP感染人群已向成年人蔓延.MRMP较敏感菌株导致感染个体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肺外并发症发病率高.笔者拟就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MRMP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靳丽娜 《现代养生》2014,(24):99-99
肺炎支原体为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体。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很多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我就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增多,抗生素治疗支原体的疗效不断下降。为指导用药,六合区中心门诊部于2004年6月31日~2006年12月31日,采用支原体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定量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816例NGU患者的311株支原体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台州医院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31株,运用K-B纸片法及VITEK细菌鉴定仪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药敏谱;通过纸片法筛选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红霉素)的耐药表型,PCR扩增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mefA,并送测序鉴定.结果 K-B法纸片药敏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主要对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四环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0%、64.5%、32.2%;未发现有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31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表型均为组成型耐药;31株红霉素耐药菌株的基因均为ermB(+)/mefA(+),测序结果正确.结论 台州医院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耐药率高,erm基因介导的靶修饰作用和mef基因介导的外排泵机制的共同作用,是主要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5.
陈国勋  王爱玲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5):394+398-394,39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 分析69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 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后67例痊愈,2例2~3个月后复发,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MP多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具有小范围流行的特点;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剧烈阵咳、少痰;肺部体征少、X线改变出现早且明显;用青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对大环内酯类药物(ML)的耐药率以及发病期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小儿科住院,经荧光定量PCR法确诊的5岁以下MP感染患儿250例,同时对其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突变位点进行定性检测,分为耐药组与非耐药组,计算ML耐药率。患儿入院时抽血检测血WBC、ESR、CRP水平,并比较两组患儿入院前应用ML情况、病程、治疗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WBC、ESR和CRP表达有无差异。结果 250例MP患儿中,140例存在MP DNA 23S rRNA2063(A∶G)和2064(A∶G)点突变,即耐药基因阳性(耐药组),耐药率为45.0%。耐药组患儿平均热程长于非耐药组;肺不张发生率高于非耐药组;入院时WBC、CRP异常发生率高于非耐药组(P0.05);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咳嗽持续时间、肺不张发生率、总住院时间、住院前是否应用ML、住院期间ML使用天数及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院5岁以下患儿MP的耐药发生率高,耐药患儿炎症指标WBC、CRP可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升高,但并非接受ML治疗后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31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年龄、季节不限,310例患儿中并有肺外症状者228例(73.55%);出入院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者124例,符合率为40.00%;310例患儿均治愈.结论 对于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及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者,应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经临床证实,吉他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统计分析5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58例血冷凝集试验均≥1∶32,其中49例≥1∶64。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加中药“热毒净”方剂治疗全部治愈。结论血冷凝集试验简易快速,是一项实用而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结合中药“热毒净”方剂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方法:回顾分析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32例不孕不育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68例同期早孕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对入选患者的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观察组患者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率、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和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观察组患者感染支原体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性低,对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性高.结论:不孕不育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毒为解脲支原体,其中检出的支原体对美满霉素、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高度敏感,可作为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人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确MP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129例CAP患者取急性期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株进行23S rRNA基因测序,并与标准菌株MPFH(ATCC 15531)基因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129例CAP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肺炎支原体20株,分离率15.50%;对四环素类及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机制均为23SrRNA基因2063位点由A突变为G。结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形式严峻,23SrRNA基因位点突变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方法 用SERODIA@-MYCOⅡ颗粒凝集方法对本院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儿童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 3年共检测肺炎儿童5 924例, 阳性数为2 321例, 阳性率为39.13%;男性患儿阳性率34.403%(1 208/3 512), 低于女性患儿阳性率46.14%(1 113/2 412), 差异有统计意义(χ2=82.82, P<0.01)。MP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第4季度(10-12月), 为42.00% (625/1 488), 其次在第1季度(1-3月), 为41.25% (528/1 280)。按年龄共分为14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岁年龄段MP阳性率最低为13.55%, 其次为1~2岁年龄段和2~3岁年龄段MP阳性率, 9~10岁年龄段MP阳性率最高为65.03%, 5~14岁年龄范围MP阳性率保持较高水平约51%~65%, 可见儿童MP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2010-2012年MP抗体阳性率无统计意义。结论 MP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 MP感染的高峰期第1季度和第4季度, MP感染的好发年龄范围为5~14岁之间, 2010-2012年期间的3年MP阳性率一致, 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疗效,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9至2012年收治的120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20例患儿中,男66例,女54例;5岁以下患儿占36.7%(44例);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占85.0%(102例)、发热占83.3%(100例),年龄较小的患儿更容易出现喘息;体征:双肺呼吸音增粗或减低占40.0%(48例),湿性啰音占22.5%(27例),喘息占8.3%(10例);肺外系统受累占64.2%(77例),心血管系统受累占36.7%(44例),消化系统受累占26.7%(32例);胸片以小斑片或扇形浸润、节段性实变浸润最常见;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占98.3%(118例).患儿经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MPP临床表现复杂,且易累及肺外系统,但及时准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9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和痰热清联合治疗,两组各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干湿罗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85、12.92、9.88,均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占2.0%,对照组不良反应6例,占1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痰热清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临床症状和体征,毒副作用小,并可大大缩短病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混合感染情况,为MPP混合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15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病原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15例MPP患儿中混合感染350例,其中混合病毒199例,混合细菌91例,同时混合病毒细菌60例。病毒病原以鼻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2)混合病毒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更易合并胃肠症状、喘息、呼吸困难,发生重症肺炎比例高(χ2=27.126,12.093,8.466,5.031,7.267, P<0.05)。3)混合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更易出现呼吸困难,WBC>10×109/L比例高(χ2=5.392,4.944,4.155,4.742,P<0.05)。4)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和WBC>10×109/L比例高(χ2=5.245、5.647、4.161、 8.221、6.568, P<0.05)。胸片示大片状改密影,胸腔积液及肺不张比例高(χ2=4.946,5.382,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OR=2.23,95%CI:1.516~3.279)、出现胃肠症状(OR=1.583,95%CI:1.020~2.455)为MPP混合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1.841,95%CI:1.131~2.999),发热>10 d (OR=2.492,95%CI:1.191~5.212)、WBC>10×109/L(OR=1.648,95%CI:1.038~2.616)为MPP混合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2.345,95%CI:1.250~4.399)、发热>10 d(OR=3.291,95%CI:1.304~8.307)、合并呼吸困难(OR=4.427,95%CI:1.135~17.268)、WBC>10×109/L(OR=2.39,95%CI:1.357~4.212)为MPP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PP住院患儿中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主要混合的病原体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与具体混合感染的病原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余静  张慧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1):1214-1216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经气管、咽、鼻分泌物及痰液飞沫传播。该病具有季节性、区域性特征,持续时间不一。目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免疫机制紊乱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与热点,为了进一步明确这类患儿的免疫致病机制,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便于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多样性,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来院就诊的15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肺外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占同期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总数的27.94%.肺外损害占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总数的25.82%,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但以消化系统最多见41例,其次为循环系统32例、神经系统15例等.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损害发生率较高,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预后较好,肺炎支原体-IgM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可用于区分儿童支原体肺炎(MPP)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危险因素,确定预测RMPP的联合因子,为RMPP患儿定制精准治疗和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的141例MPP患儿,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按照前3天治疗效果分为MPP组和RMP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与RMPP有关的危险因素,再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经逐步回归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联合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141例,其中MPP85例,RMPP5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胸腔积液、咳嗽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淋巴细胞计数(LY)、淋巴细胞百分比(LY%)在MPP组与RM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将胸腔积液、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CRP和LY%作为联合因子建立RMPP预测模型,AUC为0.834(95%CI:0.768~0.900),Youden指数最大为0.522,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1.8%。结论 本研究为RMPP患儿构建了合并胸腔积液、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CRP和LY%指标的联合预测模型,对于RMPP的预测诊断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并发肺不张患儿1年后胸部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肺功能的随访,分析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特点,寻找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易患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5月-2007年5月1 166例住院治疗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恢复期肺不张的患儿109例,在出院后1.0~1.4年,取得家长同意,通过电话预约为患儿复查胸部HRCT及肺功能,接受随访的病人共36例。 【结果】 1)不同年龄之间MPP并发肺不张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例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检测仍存在肺部异常情况有23人,占63.9%;3)依据MPP并发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表现正常与否,分为异常HRCT组和正常HRCT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特点比较,起病年龄、发热及咳嗽持续时间、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早晚四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27例患儿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为主1例。 【结论】 MPP患儿发热、咳嗽时间长,年龄较小易发生肺部并发症,需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定期随访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致儿童急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中耳炎的患儿3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 肺炎支原体合并急性中耳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刺激性干咳、耳痛、听力下降、耳闭、扁桃体肿大、鼓膜充血,咽拭子支原体阳性,电耳镜见鼓膜充血、膨隆、内陷、活动度降低、鼓室见液平等.治疗1周后37例患儿的鼓室压有效降低,有效率为94.9%;治疗1周后34例(87.2%)患儿耳部症状消失;1月后随访均未遗留听力障碍.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中耳炎易误诊,了解其临床特征对于早期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提高疗效。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支原体试剂盒对58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588例泌尿道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35.26%(206/588),其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阳性率为27.85%(157/588),人型支原体(Mh)感染阳性率为3.35%(22/588),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为4.06%(27/588),解脲支原体感染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及混合感染(P<0.01)。男女Uu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3.83%(30/286)和42.06%(127/302),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对8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为交沙霉素抑菌能力最强,以下依次为原始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司帕霉素。结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由支原体感染引起者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以女性患者居多,临床治疗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以减少盲目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