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婴幼儿肥胖发生状况及家长喂养方式与婴幼儿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城区12个社区中1~35个月儿童4654人为研究样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身长别体重≥中位数+2个标准差计分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其中215名肥胖儿家长和215名正常体重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肥胖发生率为4.7%。肥胖儿中父母超重和受教育程度低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肥胖儿总的能量摄入高于正常体重儿,生后4个月内肥胖儿母乳喂养的比例低于正常体重儿、人工喂养和添加辅食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肥胖的早期干预应关注喂养方式,包括提倡母乳喂养和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和早期BMI增量与1岁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关联。方法选取出生日期在2012年1-6月,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出生、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同时在《儿童保健管理健康检查表》上记录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喂养情况等信息。最终,有完整资料的共1 113份,其中男孩590名,女孩523名。使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2.80%和6.20%。巨大儿、父母文化程度高、人工喂养、0-3个月和3-6个月BMI增量大的1岁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了多种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1岁时婴儿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2,95%CI:0.42-0.92),较大的0-3个月BMI增量(OR=1.52,95%CI:1.39-1.67)和3-6个月BMI增量(OR=1.43,95%CI:1.27-1.61)是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而早期快速的增长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婴幼儿期喂养行为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及时正确的给与家长指导. [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1 309名健康儿童(0~36月龄),对他们的生长速率及喂养行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喂养行为中的各个因素(食物制备,喂养人行为,婴幼儿行为、喂养环境)与0~36月龄儿童生长速率密切相关(P<0.05). [结论] 喂养行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建立合理的喂养行为,及时对家长进行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母亲的喂养行为对儿童期肥胖的影响,旨在为指导母亲正确的喂养行为、预防儿童期乃至成年期的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6~10岁小学生1 766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检,根据Z评分、BMI筛查出肥胖儿童,招募知情同意参与该次研究的儿童及其母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深圳市宝安区6~10岁小学生肥胖发生率为4.70%,婴儿期母亲的喂养行为中,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出生体重正常、父亲文化程度高、户外活动时间2~3 h对孩子的正常发育有积极作用。结论:在婴幼儿期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父母亲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进而有效控制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探讨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徐州市2所医院及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 ~ 24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母亲完成婴幼儿喂养类型和饮食行为问卷。根据儿童身长和体重,计算年龄别体质指数Z值(body mass index - for age z - score,BMIZ),BMIZ + 2为儿童超重肥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882份有效问卷,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5.6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敏感型养育(OR = 0.234,95%CI:0.159 ~ 0.344),饱腹反应(OR = 0.467,95%CI:0.336 ~ 0.649)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OR = 0.737,95%CI:0.552 ~ 0.984)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OR = 2.369,95%CI:1.797 ~ 3.122),限制(OR = 2.359,95%CI:1.530 ~ 3.640)和纵容型养育(OR = 1.743,95%CI:1.250 ~ 2.431)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敏感型养育,饱腹反应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限制和纵容型养育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婴幼儿超重肥胖的现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预防儿童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12月出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母亲孕产期和儿童0~12月龄生长发育相关信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性别月龄别体重指数(BMI)为超重肥胖的评价标准,采用x2检验、t检验、多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北省6~23月龄婴幼儿超重肥胖状况及出生因素和早期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超重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及控制儿童超重肥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PPS抽样方法,调查湖北省贫困地区6县6~23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以WHO性别月龄别BMI为超重肥胖的标准。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婴幼儿2 667人,其中男童1 438人(53.92%),女童1 229人(46.08%);超重209人(7.84%), 肥胖151人(5.66%)。出生时为巨大儿的婴幼儿超重率较高,男童肥胖率高于女童,剖腹产的婴幼儿肥胖率较高,出生后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是婴幼儿肥胖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湖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超重肥胖问题不容忽视,男童、剖腹产出生、出生后前6个月为非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发生肥胖的风险较高,需积极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要幼儿喂养行为与神经心理发育的相关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常规体检的1 309名0~36月龄健康儿童,进行神经心理发育及喂养行为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母亲文化程度与喂养行为中的喂养环境,喂养环境评分在6月龄以上与神经心理发育呈正相关.[结论]喂养行为中的喂养环境影响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加强喂养人喂养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间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试用量表对387名3~6岁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依据BMI将儿童分为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体重组间饮食行为的差异;采用阶层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BMI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进食习惯、外因性进食、挑食、情绪性进食、过饱响应和食物响应6个维度得分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物喜好和主动进食维度得分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阶层回归分析显示,当排除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影响后,量表6个维度得分与儿童BMI具有相关性(P<0.01)。反映食物趋向的各维度得分与BMI呈正相关(β:0.09~0.21),反映食物逃避各维度得分与BMI呈负相关(β:-0.47~-0.36)。 结论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通过干预儿童饮食行为可降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2岁以下婴幼儿喂养状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中国2岁以内婴幼儿喂养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3个调查点中选取7204名2岁以下婴幼儿,利用婴幼儿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儿童喂养状况。结果2006年中国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9.2%,城市为51.9%,农村为48.5%。6~24个月婴幼儿配方奶、普通奶类、谷类、畜肉类、水产品、蛋类、豆类及蔬菜水果的平均添加率分别为41.8%、47.6%、94.4%、78.0%、59.9%、87.4%、64.9%和90.2%。结论中国2岁以内婴幼儿喂养状况需要关注,纯母乳喂养率偏低,过早添加辅食与辅食添加不及时同时存在。尤其农村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呈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邹逢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9):1038-1040
目的:对556例喂养困难的婴幼儿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标准化的婴幼儿喂养困难评分表( MCH-FS)对来福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院行常规体检的婴幼儿进行喂养情况调查,根据Logit变化法计算喂养困难评分及等级判定,同时自行设计喂养困难影响因素调查表,进一步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发生率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χ2=0.02,P>0.05);城镇和农村的婴幼儿喂养困难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32,P>0.05);但在年龄上具有较大差异,随年龄增大,喂养困难的发生率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8,P<0.05)。早产儿和有出生窒息的婴幼儿其喂养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婴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5.12、275.26,均P<0.01)。患有消化道疾病的婴幼儿其喂养困难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婴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7,P<0.01)。喂养技巧高及有眼神交流者其喂养困难的发生率显著降低(χ2值分别为24.86、35.89,P<0.01),延长喂养可增加喂养困难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8,P<0.01)。结论婴幼儿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及喂养技巧是喂养困难发生的影响因素,看护人应加强互动交流来促进婴幼儿进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中国婴幼儿辅食喂养的改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利用中国食物与营养监测数据,描述1992~2005年中国婴幼儿喂养的改善情况。方法以各种辅助食品开始添加的时间和添加频率描述了我国婴幼儿辅助喂养的改善。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中国儿童各种辅食添加时间和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1992年~2005中国婴幼儿,特别是农村婴幼儿辅食喂养的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善。婴儿6个月龄按时添加奶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动物性食品与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呈负相关。没有按时添加奶及其制品对婴幼儿生长迟缓的相对危险度为1.378,对低体重的相对危险度1.189。每天添加牛奶,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对婴幼儿身高增长和体重增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15年来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的改善,与农民收入增加后婴幼儿辅助喂养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婴幼儿食欲特征(食物接触、食物回避)在照护者积极喂养行为(鼓励健康膳食、监督、自主支持)与婴幼儿体重指数(BMI)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婴幼儿气质在前半路径中的调节作用,为制定改善婴幼儿食欲特征和BMI状况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5月采用综合性喂养实践问卷、婴幼儿喂养行为问卷、喂养策略问卷、婴儿和儿童饮食行为问卷、婴儿和幼儿行为问卷对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儿童保健科322名婴幼儿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 仅有食物接触、自主支持、婴幼儿BMI两两变量相关,即食物接触与自主支持呈负相关(r=-0.769,P<0.01),与婴幼儿BMI呈正相关(r=0.680,P<0.01),自主支持与婴幼儿BMI呈负相关(r=-0.548,P<0.01)。自主支持直接预测婴幼儿BMI的效应不显著(β=-0.082,P>0.05),主要经食物接触间接预测婴幼儿BMI,中介效应值为-0.412。在婴幼儿不同气质类型中,仅有努力控制在自主支持与食物接触间发挥调节作用(△R2=0.031,P<0.01),即自主支持对食物接触的影响在努力控制水平高的个体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研究地区流动儿童婴幼儿喂养现状,以发现存在的主要喂养问题。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两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标准问卷,分别对广东和浙江两省各一个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市的2 055名2岁以下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对8个婴幼儿喂养指标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结果 调查地区流动儿童婴幼儿早开奶率为18.0%、纯母乳喂养率为13.6%、1岁时持续母乳喂养率为17.0%、2岁时持续母乳喂养率为5.2%、辅食及时添加率为81.1%、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率53.9%、辅食添加频率合格率为26.9%、辅食合理添加率为16.9%。 结论研究地区流动儿童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情况水平差,提示流入地应加强对流动人口中婴幼儿喂养的健康促进,改善保健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以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间添加辅食、添加不同种类辅食对婴幼儿贫血发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顺义区3~18月龄婴幼儿143名,向其母亲询问婴儿基本状况、添加辅食时间和辅食种类等;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方法测量其血红蛋白浓度。 【结果】 本研究发现该组儿童贫血发生率12个月前为30%左右,明显高于12个月后的10%左右 (P< 0.01)。不论男童还是女童, 6个月龄前或6个月龄后儿童,4个月前添加辅食均可以使贫血发生率下降(P< 0.05)。添加铁强化食物(如配方奶和营养素补充剂)可以使血红蛋白浓度升高(P< 0.05)。采用不同贫血诊断标准(97、105、110 g/L),贫血发生率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12个月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12个月龄后儿童。虽然4个月前添加铁强化辅食使得铁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适宜的辅食添加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