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食物喂养现状及其风险因素,为改善贫困农村地区家庭喂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14年在陕南贫困农村地区收集的1 354例18~24月龄婴幼儿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和食物喂养行为信息,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OL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结果 1)食物喂养行为不能满足WHO要求的最小饮食多样性标准和最小进食频率标准、最小可接受饮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18.09%、37.81%和66.17%,出生后从未补充营养元素铁的比例高达73.26%;2)独生子女,监护人为母亲,母亲教育程度,非低保户与营养元素补充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结论 应加强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改善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的喂养行为,以促进儿童健康和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岭市1~35月龄婴幼儿家庭养育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2月-2020年5月,在温岭市随机抽取8个镇(街道)1~35月龄婴幼儿2066名,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家庭养育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影响因素.结果 2066名婴幼儿存在养育风险307名,阳性率14.86%,其中男性174名,阳性率8.42% (...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东城区婴幼儿养育现状,为进一步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儿童养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东城区460名6月~3岁儿童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在养育行为方面:有15.2%的家庭曾经体罚过儿童,不能满足儿童接触大自然和与他人交往需求的家庭分别占34.6%、53%,有31.3%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1 h,53%的家庭当儿童遇到问题时常常会帮忙解决,43.3%的家庭很少设定儿童玩的时间。母亲自身特征方面: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陪伴儿童时间越短(χ2=0.153,P=0.001);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者,更易鼓励子女自己做事(χ2=4.423,P=0.035),较少体罚儿童(χ2=5.432,P=0.02);母亲生育年龄越大,陪伴儿童时间越长(χ2=0.150,P=0.002);母亲生育年龄≥30岁者,经常对子女的需求立刻满足(χ2=4.948,P=0.026);家庭结构方面:核心家庭经常带子女接触大自然(χ2=7.632,P=0.007)、家庭养育态度(χ2=4.557,P=0.033)一致性方面更高。结论 目前北京市东城区婴幼儿家庭中存在一定不利于儿童早期发育的养育态度和行为,需针对性的开展家庭养育教育,以改善儿童家庭养育现状,促进儿童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嘉兴市0~3岁婴幼儿养育风险现状,为婴幼儿家庭提供针对性的养育指导。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20年6月1日—7月31日期间在嘉兴地区所有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家长现场用手机问卷星填写《养育风险问卷》以及人口学和家庭基本情况,根据风险因素给予家庭干预指导。 结果 共调查9 384例0~3岁婴幼儿家庭。养育风险筛查阳性率40.83%,男童高于女童(43.11% vs 38.32%);初中及以下学历母亲阳性率49.11%,高中及大专40.68%,本科及以上33.51%,随着学历增加养育风险阳性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62,P<0.001),城镇与农村、一胎与二胎及以上家庭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家庭养育风险数量多于女童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47,P<0.001),低学历家庭养育风险数量多于高学历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62,P<0.001),城镇与农村、一胎与二胎及以上家庭在家庭养育风险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家庭因素分组比较中发现,不同分组中第一位养育风险因素均相同:儿童每天很少食用瘦肉或鸡蛋(8.95%~14.90%),其余前4位分别为家中没有图画书(5.27%~11.88%)、儿童有营养不良(5.77%~8.02%)、没有给儿童吃富含铁的食物(5.19%~6.80%)、很少跟儿童说话、讲故事(3.60%~8.02%)。结论 现阶段0~3岁婴幼儿普遍存在养育风险,各级专业人员亟需加强健康教育与筛查,尤其是男童及母亲学历较低家庭,在开展养育照护工作时应重视辅食添加及辅食质量的宣教,同时强调早期图书接触及回应性照护的重要性,规避家庭养育中可避免的风险,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贫困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养育者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的喂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以云南会泽县、贵州盘县、陕西洛南县为研究地点,对3岁以下儿童母亲/孕妇、祖母、卫生工作者进行访谈.结果 336人参加了专题讨论,其中当地养育者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早开奶与纯母乳喂养状况不理想.有95.0%的卫生工作者选择产后1小时开奶,母亲和祖母全部选择产后3天开奶;小儿口渴时仅有4.0%的母亲、0.9%的祖母、11.5%的卫生工作者选择喂母乳;辅食添加时间和方式不正确,与当地习俗及科学喂养知识掌握不充分有关.结论 养育者的喂养行为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增加养育者的科学喂养知识,纠正不适当的喂养行为,改善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喂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国集中连片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喂养行为及其风险因素。方法 2013年在陕南秦巴山区开展贫困农村婴幼儿喂养行为调研,采用结构化问卷,选取1 765名6~12月龄婴幼儿及其主要监护人为调查对象,收集婴幼儿喂养行为、孕产妇和儿童早期健康管理服务参与情况、婴幼儿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等信息,使用logistic模型分析婴幼儿喂养行为的风险因素。结果 孕产妇和儿童早期营养教育能促进婴幼儿微量营养素补充(OR=1.413,P<0.01),但与婴幼儿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行为是否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间没有显著关系;低出生体重、第一胎和母亲不是第一监护人是科学母乳喂养婴幼儿的风险因素(均P<0.01);年龄小、第一胎和妈妈教育年限≤9年是给婴幼儿科学添加辅食的风险因素(均P<0.01)。结论 陕南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不科学问题仍较普遍,孕产妇和儿童早期营养教育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嘉兴市0~3岁婴幼儿养育风险现状及家庭养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婴幼儿家庭养育提供针对性的家庭养育建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20年6月1日-7月31日期间在嘉兴地区所有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家长现场用手机填写0~6、6~12、12~36月龄段《养育风险问卷》以及自拟的《家庭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问卷星,根据风险因素给予家庭干预指导。 结果 共调查9 384例0~3岁婴幼儿家庭,养育风险筛查阳性率0~6月龄为30.48%,6~12月龄为39.11%,12~36月龄为45.63%。小于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是儿童不吃母乳(10.61%)、家中玩具少于3个(8.34%)、儿童至少有2周新生儿期住院史(7.93%);6~12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没有给儿童吃富含铁的食物 (23.73%)、儿童有营养性疾病(9.64%)、儿童每天吃奶少于3次(6.53%);12~3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儿童很少每天吃瘦肉或鸡蛋(22.46%)、家中没有图画书(14.85%)、每天很少跟儿童一起玩耍(9.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784,95%CI:0.697~0.881;OR=0.701,95%CI:0.599~0.820); 母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815,95%CI:0.724~0.917;OR=0.628,95%CI:0.539~0.732)是保护因素;性别男性为危险因素(OR=1.160,95%CI:1.066~1.262)。 结论 现阶段0~3岁婴幼儿普遍存在养育风险,各级专业人员亟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家庭科学养育,规避家庭养育中可避免的风险,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幼保健》2017,(8)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看护人的养育观念和行为,为今后相关干预提供资料和建议。方法 2015年3-4月对河南省某自然村3岁以下儿童看护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和参与性观察,内容包括喂养、健康、发展、管教、早期教育等。访谈进行现场录音,并记录关键节点和观察内容,后期进行文本转录、归类编码及内容分析。结果父母均外出打工,祖父母作为第一看护人的情况较普遍。看护人育儿观念落后,养育知识和技能匮乏,表现为儿童喂养和健康上有误区,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认识片面、狭隘,家中没有适宜的图书和玩具,没有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没有进行充分的亲子互动。结论农村地区的养育观念和行为不利于儿童发展,亟需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西部分贫困农村2岁以下婴幼儿营养不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广西4个贫困县作为调查点,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对每个调查县随机抽取2个乡、每个乡抽取2个村共653名2岁以下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WHO/NCHS推荐的性别年龄别身高体重参考值Z评分法,评价儿童营养健康状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进行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53名2岁以下婴幼儿低出生体重率为8.7%,生长迟缓率为39.7%,低体重率为42.1%,消瘦率为14.4%,贫血患病率为25.4%。营养不良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的年龄、看护人和母亲外出务工时间是婴幼儿生长迟缓、低体重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广西部分贫困地区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国2010年控制目标(即小于5%),2岁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发生率和贫血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京市农村社区婴幼儿家长养育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为探讨促进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农村社区婴幼儿的主要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全部资料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的家长部分知道如何正确添加辅食,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掌握情况多数为"部分知道";67.8%的家长部分知道或全不知道如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家长接受知识的态度良好,获得保健知识的途径以医疗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为主。结论:我市农村婴幼儿家长的养育知识和行为有待深化,要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拓宽健康教育渠道,提高农村保健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家长的养育知识水平和建立正确行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自然流产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安徽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自然流产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安徽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1960-1993年间自然流产率为7.6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因素研究显示:初婚年龄,生育年龄过高或过低,有自然流产史,人工流产史,不接受产前检查者自然流产率高;过短或过长的产孕间隔,高胎次均会加大自然流产发生的危险;妊娠期间高频率的被动吸烟。常于夜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婴儿养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社区应用的促进依恋关系发展的保健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儿童养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2个城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70名4~11月龄婴儿家庭进行基线研究,分析养育行为与养育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婴儿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30.46±3.56)岁;父母文化程度以大学及以上者为主(父88.52%、母89.63%);婴儿主要带养人以祖辈为主(57.99%)。2)68.20%和35.34%的家庭不能满足婴儿接触大自然和与他人交往的需求;53.76%的家庭很少陪婴儿看书;51.36%很少鼓励子女做稍有难度的活动;84.82%急于帮子女解决问题。3)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陪伴子女时间越少(P=0.003),但养育敏感性和一致性(OR=3.51,95%CI:1.55~7.94)越高;生育年龄越大的母亲对婴儿哭闹更敏感(趋势χ2=7.42,P=0.010)、更为关注婴儿健康(χ2=6.94,P=0.008)和饮食(χ2=4.23,P=0.039);核心家庭经常带婴儿接触大自然(OR=1.95,95%CI:1.10~3.46)和家庭养育态度一致(OR=3.91,95%CI:1.26~12.14)的比例更高;主要带养人为祖辈的家庭经常与婴儿亲密接触(χ2=5.14,P=0.023)、定期带婴儿体检(χ2=5.17,P=0.026)的比例更高,而经常带子女接触大自然的比例低(OR=0.46,95%CI:0.26~0.83)。结论目前北京市城区婴儿家庭存在不利于亲子关系发展的养育态度及行为,表现为给婴儿提供接触大自然和同伴交往的机会较少、陪伴婴儿阅读少、过度保护与过分限制等问题。应针对不同家庭类型、母亲生育年龄、文化程度特点和主要带养人等因素进行咨询指导,摸索适宜的促进婴儿期良好亲子关系发展的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影响陕南贫困农村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可疑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陕南贫困农村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滞后的危险因素,为提高贫困农村儿童早期发展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4月至10月在陕西省11个国家贫困县开展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现况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2~24月龄幼儿共1330名,以幼儿看护人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由结构式问卷和幼儿社会情感量表组成,并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记录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现状,分析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社会情感发展迟缓的阳性检出率为48.65%。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过去的6个月母亲不在家照看幼儿(OR=1.322,95%CI:1.032~1.694)、常给幼儿拿书讲故事(OR=0.482,95%CI:0.259~0.899)及幼儿无贫血(OR=0.774,95%CI:0.618~0.969)3个因素与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过去6个月里母亲不在家照看的幼儿出现社会情感发展迟缓是无此因素者的1.330倍(95%CI:1.033~1.713,P<0.05),即该因素是幼儿社会情感发展迟缓的危险因素。常给幼儿拿书讲故事和幼儿无贫血两个因素的参数估计值为负数,OR值分别为0.491(95%CI:0.251~0.958,P<0.05)和0.771(95%CI:0.615~0.968,P<0.05),均是防止幼儿社会情感发展迟缓的保护因素。结论陕南贫困农村地区幼儿社会情感问题的发生率较高,母亲在过去6个月不在家照看的幼儿发生社会情感发展迟缓的风险较高,常给幼儿拿书讲故事、幼儿无贫血是其社会情感发展的保护因素,建议全社会要提高对以上因素的重视,积极营造适合幼儿成长的社会文化氛围,降低幼儿社会情感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藏和彝族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和2个彝族县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母亲及婴幼儿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母乳喂养知识和行为等信息。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乳喂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87名婴幼儿的早开奶率为22.45%,其中,985名6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率为35.94%、658名12月龄及以上婴幼儿的持续母乳喂养至12月龄率为34.50%。分娩方式为顺产(OR=2.80,95%CI 1.82~4.30)、母亲的早开奶知识(OR=2.48,95%CI 1.69~3.64)是早开奶的有利因素。母亲是藏族(OR=1.56,95%CI 1.02~2.39)、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好(OR=2.70,95%CI 1.47~4.98)、母亲掌握纯母乳喂养知识(OR=1.47,95%CI 1.07~2.02)是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的有利因素。二胎及以上(OR=1.67,95%CI 1.11~2.52)、母亲掌握断奶知识(OR=3.96,95%CI 2.65~5.93)是持续母乳喂养至12月龄的有利因素。结论四川省汉、藏和彝族农村地区的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母亲的民族、分娩方式、是否掌握相关知识、胎次及家庭经济状况均会影响婴幼儿母亲的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在辽宁省选择11个县,设置220个监测点,开展农村饮用水、户厕类型及粪便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居住环境病媒生物、村级环境卫生组织管理等现状调查,采集土壤检测重金属、pH 值和蛔虫卵,对监测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农村饮用水66.3%为集中式供水,集中式供水进行出厂水消毒处理的占10.1%;居民有喝开水习惯的占63.5%;农村户厕61.3%为卫生厕所,17.6%为无害化卫生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48.9%;47.3%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7.3%;生活污水53.2%随意排放,污水处理率1.4%;病媒生物厨房鼠迹7.2%,居民住宅内59.7%有苍蝇,居民住宅周围发现蚊子滋生地29.1%,居民住宅单元面积蟑螂成若虫平均值0.03个;土壤检测铅平均值18.57 mg/kg,镉平均值0.305 mg/kg,蛔虫卵检出率40.9%;监测点(村)环卫管理有资金投入的为65.0%。结论 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诸多因素中存在环境污染影响和健康危害因素,应强化干预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调查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3个县(县级市)≥25岁居民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1600名农村居民,吸烟者占26.9%,饮酒者占27.9%,参加体育锻炼者占55.1%,饮食规律者占74.3%,定期健康体检者占9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影响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年龄是影响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和健康体检的主要因素,人均月收入是影响合理饮食的主要因素。结论 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行为与性别、年龄、人均月收入有关,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陕西省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为制订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与支持。 方法 2017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全部设区市(共10个)的30个县(区、市)中的600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通过査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农村基本情况、垃圾和污水处理、饮用水、户厕与粪便处理、病媒生物工作、环境卫生管理、土壤卫生等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调查600个监测点,3 000个监测户。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比例为77.87%,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为30.31%,粪便处理以直接施肥(26.98%)为主,13.17%的监测点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49.83%的监测点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灭四害”工作全部未开展的监测点占比71.83%,87.70%的居民住宅周围有病媒生物滋生地,开展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监测点占比较大,土壤样品镉超标率达25.17%。 结论 2017年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率、处理厂的覆盖范围、卫生厕所的普及率、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土壤重金属含量等还不能满足改善农村环境的需求,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