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研究头孢噻肟钠不同给药方式对于颅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术前存在脑脊液漏的脑外伤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头孢噻肟钠注射液预防感染,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方式,观察组则采用鞘内注射,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组患者室内脑脊液药物浓度并统计对比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室内脑脊液药物浓度(mg/L)在1、8、16 h分别为(48.41±19.41)、(69.44±44.89)、(52.14±21.43),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4%(1/29);对照组患者室内脑脊液药物浓度(mg/L)在1、8、16 h分别为(5.41±1.84)、(2.46±1.01)、(8.22±3.01),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0.7%(6/29),观察组各时间点脑室内脑脊液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头孢噻肟钠预防颅内感染的效果显著,相较于静脉注射给药有着显著的优势,在减少用药剂量的同时能够提高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减少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万古霉素不同给药途径预防脑外伤颅内感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术前有脑脊液漏的颅内感染高危患者,术后选用万古霉素经静脉注射或鞘内注射的方式,评价两种不同给药方式预防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术前脑脊液漏的脑外伤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万古霉素的不同给药方式随机分成鞘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每组30例,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组脑室内脑脊液万古霉素浓度,观察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1)鞘内注射组脑室内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为(mg/L):1 h:49.45±20.36,8 h:70.68±46.81,16 h:50.15±23.76;(2)静脉注射组为(mg/L):1 h:5.39±1.93,8 h:2.96±0.88,16 h:7.98±3.22;鞘内注射组各主要时间点脑室内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P均<0.01).颅内感染发生率,鞘内注射组为3.33%,静脉注射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81,P<0.01).结论:鞘内注射与静脉注射万古霉素相比,在减少给药剂量的同时,提高了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持续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51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均给予脑脊液持续引流和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25例给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组)。结果治疗组14 d治愈率为68.0%(17/25)、20 d治愈率为84.0%(21/25和总治愈率96.0%(24/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6/26)、53.8%(14/26)、84.6%(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引流、适量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早期、联合应用能提高颅内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9,(10):1384-1386
目的:探究万古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颅脑损伤患者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万古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鞘内注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进行记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和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药物浓度。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脊液常规及颅内压的变化。比较两组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感染控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和峰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葡萄糖水平明显提升(P<0.05),WBC、蛋白定量和颅内压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BC、蛋白定量和颅内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颅脑创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能够直接使药物到达蛛网膜下腔,改善脑脊液常规和颅内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引流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致外伤性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腰大池引流组(观察组)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除住院后24h内行腰大池引流术外,其余治疗措施同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2周内临床治愈率和颅内感染率。结果脑脊液漏停止时间观察组为(5.0±0.9)d,对照组为(10.0±1.8)d,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2周内观察组30例(100.0%)均临床治愈,对照组临床治愈23例(76.7%),观察组2周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颅内感染,对照组4例(13.3%)出现颅内感染,观察组颅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能明显缩短脑脊液漏时间,提高2周内脑脊液漏的临床治愈率并降低颅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鞘内给药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单一抗生素静脉用药、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6.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氯化物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包括白细胞、葡萄糖、蛋白定量及颅内压治疗后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与对照组的6.00%(3/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均缓解。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鞘内给药治疗方法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患者各项体征指标的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对老年重症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5例老年重症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2例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33例予以肠内营养支持+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脊液HMGB-1、RAGE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68.75%(2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后脑脊液HMGB-1、RAGE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8.18%(6/33),对照组为9.38%(3/3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老年重症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脑脊液HMGB-1、RAGE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探讨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并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美罗培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并地塞米松,治疗7d后比较两组血清炎性标志物变化及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记录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下降幅度[(87.3±21.8)pg/mL、(47.9±10.7) mg/L、(348.9±67:3)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18.5) pg/mL、(33.0士7.9)mg/L、(263.7±61.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6,P=0.037),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2.2%)(x2=2.589,P=0.108).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12.8±3.9)d]明显少于对照组[(16.7±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6,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在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并地塞米松能进一步抑制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未显著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106年8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8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分别行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和腰椎穿刺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脊液检查结果中,颅内压、白细胞(WBC)、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葡萄糖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4.74%和7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治疗时间为(5.28±2.4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31±3.26)d,腰部疼痛发生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与腰穿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比较,可以减少有效治疗时间,降低疼痛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江竟成  易勇  张超  屈小琴  向玉   《四川医学》2021,42(8):820-823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患者术中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后间断开放腰大池引流管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压对颅脑肿瘤手术的影响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2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全麻后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置管前20 min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打开颅骨后通过腰大池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开颅手术。分析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00±105)min、术后住院天数(16.7±6.0)d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352±95)min、术后住院天数(19.4±12.1)d,观察组肺部感染(13.64%)、术后皮下积液(9.10%)、颅内感染发生率(7.57%)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2.24%)、术后皮下积液(1.5%)、颅内感染发生率(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间断引流联合静脉滴注甘露醇,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皮下积液、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减少术后住院天数,且简单安全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下呼吸道感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永煤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n=92)和未感染组(n=72)。对患者不同时间点心房颤动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随访期间有无发生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n=11)和非心房颤动组(n=151),并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随访期间心房颤动总发生率为10.87%,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1.39%(P<0.05)。临床资料对比中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吸烟史、心房颤动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房颤动组入院呼吸频率为(22.37±10.08)次/min,入院体温为(37.51±12.33)℃,入院心率为(94.32±20.43)次/min,指标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入院呼吸频率(18.46±9.17)次/min,入院体温(36.62±11.46)℃,入院心率(72.55±18.64)次/min (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能够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临床上应该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实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情况进行观察.方法 方便选取2010年3月—2017年3月到该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2例颅内感染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患者颅内感染情况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体温为(38.7±1.01)℃,CSF糖定量为(0.23±0.03)g/L,蛋白定量为(0.61±0.04)g/L,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浓度为(2.33±0.11)×1010 L,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浓度为(2.53±0.05)×107 L;治疗后患者的体温为(36.7±1.32)℃,CSF糖定量为(0.44±0.05)g/L,蛋白定量为(0.46±0.03)g/L,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浓度为(1.02±0.07)×1010 L,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浓度为(1.01±0.03)×107L.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体温及蛋白定量、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浓度及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的CSF糖定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出现颅内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在全面分析其感染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关的对症治疗方案,这样方能促进患者的更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敏感指标.方法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11例CNSL患者脑脊液中铁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11例CNSL患者(其中有8例为早期患者)脑脊液铁蛋白浓度平均为(9.73±3.16)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56±2.14)μg/L,β2微球蛋白浓度平均为(0.16±0.06)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98±0.031)μmol/L,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后,脑脊液铁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浓度也分别下降至(5.98±3.1)μg/L和(0.011±0.07)μ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铁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浓度的检测有可能作为CNSL的一项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11月于我科接受鞍区肿瘤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是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采取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与整体健康评分分别为(46.2±2.4)分、(58.1±3.1)分、(49.5±2.6)分、(50.3±2.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尿崩症6例,电解质紊乱9例,高热、消化道出血及脑脊液鼻漏各7例,在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其整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可降低鞍区肿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服米非司酮并在B超检测下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并发症预防情况。方法将终止妊娠早孕妇女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并采用B超检测,对照组80例行常规无痛人流。观察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行无痛人流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后并发症、人工流产不全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米非司酮口服并在B超检测下行人工流产的手术时间(5.1±2.1)min、手术出血量(91.8±25.3)m L、人工流产不全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3.75%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口服并在B超检测下行人工流产术中更好地观察患者宫腔内动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万古霉素鞘内或静脉注射联合美罗培南治疗继发术后颅内感染临床效果。本研究共收集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患者130例,其中以万古霉素按使用途径的不同分为鞘内注射组72例(观察组)与静脉途径组58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七天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及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葡萄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多核细胞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7天后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且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多核细胞含量均显著升高,而白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因此万古霉素鞘内联合美罗培南治疗继发术后颅内感染临床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鞘内注射加脑脊液置换加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常规抗痨药物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15.6±6.8)d,脑脊液恢复时间(20.2±8.2)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治疗,其疗效显著高于单纯常规抗痨药物治疗,可缩短脑脊液恢复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颅脑术后感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治疗组额外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颅内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的的白细胞与蛋白质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葡萄糖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白细胞与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组,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可以改善感染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脱氧核苷酸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选我院64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给予C臂X线机引导下穿针、清创、整复骨折后,装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术后给予脱氧核苷酸联合氨基酸、脂肪乳等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连续治疗7~14 d后评估创面愈合及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皮片成活面积(%),行走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7±10.4)d,0%,(98.7±1.7)%,(44.6±11.2)d。对照组分别为(30.5±10.7)d,12.5%,(91.4±2.4)%,(68.6±12.4)d。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血清总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A/G水平分别为(62.2±9.4)g/L,(32.6±7.8)g/L,2.0±0.4。对照组分别为(55.3±9.2)g/L,(29.8±8.2)g/L,1.5±0.5。治疗组发生中重度感染为6.25%,对照组发生中重度感染为3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出现发热。结论脱氧核苷酸治疗加速创面愈合,提高血清蛋白水平,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难治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收治1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2例)。行饮食指导、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空腹胰岛素(FINS)等生化指标检测,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 h PG、TG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5.2±1.7)mmol/L、2h PG(7.4±1.2)mmol/L、Hb A1c(5.8±1.2)%较对照组(9.3±1.9)mmol/L、(10.3±2.0)mmol/L、(9.3±1.5)%均明显低(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对比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oma I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老年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有协同降糖效应,降糖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