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探讨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有无差异.方法 65例心绞痛患者和32例正常人,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单支病变,35例)和B组(多支病变,30例),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人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PCI术前大部分心肌节段和术后3个月部分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减低(P<0.05);A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大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B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与B组PCI术后3个月心肌缺血节段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支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左室纵向收缩功能改善更显著,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绞痛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腰椎管狭窄症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患者中,有25例(23.58%)术后临近节段退变。年龄较大、合并腰椎手术史、术前低骨密度、术前小骨盆入射角均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较大、合并腰椎手术史、术前低骨密度、术前小骨盆入射角均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制定围术期护理及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腰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换瓣前后心肌收缩功能进行测量,并评价其判断二尖瓣换瓣术预后的价值.方法 4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按术后恢复情况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恢复良好组,B组12例为恢复较差组;健康对照组26例.术前及术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和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应用SRI技术测量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参数,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的SRs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A、B两组左心室壁各节段SRs均小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B组各节段SRs均小于A组对应节段(P<0.05).术后A组左心室壁各节段明显改善(P<0.05).B组术后左心室壁各节段SRs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SRI技术可定量评价风湿性MS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对判断手术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对比,评价Bac Fuse棘突间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其中BacFuse组30例,PLIF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6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椎间盘后缘高度(PDH)。结果 BacFuse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与PLIF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acFuse组和PLIF组相比,住院时间较短(t=-10.17,P0.001),手术时间也较短(t=-28.94,P0.001),出血量较少(t=-31.0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随访两组VAS评分均小于术前(P0.001),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随访两组JOA评分均显著大于术前(P0.001),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cFuse组术前PDH 6.26±1.7 mm,6个月随访8.27±1.9 mm,较术前明显改善(t=-12.347,P0.001)。PLIF组术前PDH 6.33±1.4 mm,6个月随访8.41±1.4mm,较术前明显改善(t=-14.007,P0.001)。两组术前及术后6月随访P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cFuse棘突间植入术在与PLIF效果相似的情况下损伤更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脊柱棘突间Coflex动态稳定固定系统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及手工检索8种中文杂志,纳入符合标准的Coflex动态固定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对比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有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1 248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oflex组与PLIF组相比较,在手术花费时间、手术失血量、手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上邻节段腰椎活动度(ROM)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低于PLIF组;术后手术节段ROM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高于PLIF组;术后下肢及腰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术后下邻节段ROM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flex组与PLIF组相比较,手术后VAS评分及术后ODI评分疗效相同;手术花费时间、手术失血量、手术后住院天数比较,Coflex组均优于PLIF组,并能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同时对上近节段的活动度影响较小,其疗效确切。由于缺乏关于本课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章,纳入研究多为对照研究,存在偏倚的可能性,故本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镇痛合剂(TXAA)对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术后疼痛及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 于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行PLIF的105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54.8±14.3)岁;男性患者为69例, 女性为3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60例, 腰椎管狭窄者为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TXAA组(n=35, 术前静脉滴注TXA 1.0 g, 深筋膜关闭前切口局部注射TXAA 50 mL), TXA组(n=35, 术前静脉滴注TXA 1.0 g)和对照组(n=35, 围手术期不应用TXA), 分别记录3组患者出血相关指标:围手术期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 术后疼痛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前列腺素(PGE)2水平、缓激肽水平, 以及血栓发生风险相关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栓弹力图(TEG)-血栓最大幅度(MA)值、D-二聚体水平等。并且于手术后3个月内对患者进行不良事件随访。对于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OME)评价冠心病(CAD)及扩张型心肌病(DCM)所致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短轴的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以DCM组30例、CAD组30例患者及对照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AD组分为CAD缺血节段亚组及CAD非缺血节段亚组,采集各组左心室短轴16个节段的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曲线,分别测量收缩期内膜峰值运动速度(V)、加速度(A)、收缩期运动峰值相对力(F’)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16个节段相应室壁比较,DCM组的V、A、F’均明显减低(P均<0.05);CAD缺血节段亚组分别与CAD非缺血节段亚组及对照组的16个节段相应室壁比较,V除在基底段的侧壁、下壁、后间隔,乳头肌段的下壁、后间隔,心尖段的后间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他室壁节段均降低(P均<0.05),A、F'■在16个节段室壁均减低(P均<0.05).结论 A、F'对评价局部收缩功能异常较V更加敏感,OME可作为评价DCM和CAD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局部收缩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技术分节段评估心肌梗死(MI)后左室梗死和非梗死节段心肌功能的改变,探讨RT-3DE技术在评估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MI患者与40例正常人按照随机化原则一一配对.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17节段法将40例患者心脏节段分为A组梗死节段组和B组非梗死节段组,40例正常人心脏对应MI患者A组和B组相应节段位置和数日分为a、b 2个对照组.运用RT-3DE获取A、B及其对照组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EDV)、节段收缩末期容积(rESV)、节段射血分数(rEF)、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和节段心搏量与左室心搏量的比值(rgSVRatio),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B组rESV、rEDV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EF及A组、B组rEF、rgEF均减低(P<0.01);A组rgSVRatio较正常对照组下降、B组rgSVRatio增大(P<0.01).结论 RT-3DE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分节段评估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腰椎手术方式治疗短节段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短节段椎管狭窄患者资料,其中行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PLF术)17例,后方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PLIF术)48例,平均随访时间20.55个月。对患者术前及随访时症状进行JOA评分,不同术式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程度、术后下腰痛发生率和手术节段融合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LF组和PLIF组患者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而PLF术组与PLIF术组患者在JOA评分改善量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下腰痛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LIF组随访的39例患者中,植骨达到100%融合,PLF组随访的12例患者中,确切融合达到41.67%,可能融合占58.33%。结论:PLF术、PLIF术均能有效的改善短节段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有效融合,短期随访中,PLF术在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上与PLIF术相近,融合效果较PLIF术差,PLF术的手术时间与PLIF术接近,出血量少于PLIF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技术,探讨心肌梗死(MI)后左室各节段心肌在不同血供状况下的功能改变及其对整体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脏17节段法进行分组,20 例MI患者心肌节段分为三组:心肌梗死节段组(A组);梗死邻近节段组(B组)和梗死远端节段组(C组).20例正常人心脏对应MI患者相应节段分为三个对照组.运用RT-3DE技术将MI患者三组心肌节段分别与其对照组节段舒张未期容积(rEDV)、节段收缩末期容积(rESV)、节段射血分数(rEF)、节段局部心搏量与左室心搏量的比值(rgSVRatio)进行比较.结果 MI患者A组、B组和C组rESV、rEDV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A组、B组rEF均减低(P<0.05),C组rEF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rgSVRatio较正常对照组下降、C组rgSVRatio增大(P<0.05),B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梗死节段和邻近节段容积和收缩功能下降,远端节段容积虽然增大,但在维持整体收缩功能方面起代偿增强作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室整体和节段容积及功能的改变,尤其对心尖各节段的评价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56~60岁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在56岁前后献血前的外周血象变化,为我国安全实施推广高龄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血液中心2017~2019年56~6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自其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共计6769人次的献血次数,按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外周血象水平波动情况,有统计学差异则采用图基法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男性56岁前后和女性56岁前后各组外周血象水平,P<0.05。其中,女性56岁后与56岁前的Plt分别为(274.33±49.47)×109/L及(296.61±44.89)×109/L、RBC分别为(4.48±0.35)×1012/L及(4.4±0.3)×1012/L、Hb分别为(125.87±9.08)g/L及(128.33±8.79)g/L相比较,P<0.05,而其WBC分别为(6.29±1.36)×109/L及(6.26±1.46)×109/L、Hct分别为0.39±0.05及0.39±0.02相比较,P>0.05。男性56岁后与56岁前的Plt分别为283.94±59.63)×109/L及(283.5±62.7)×109/L比较,P>0.05,而其RBC分别为(4.94±0.39)×1012/L及(4.91±0.35)×1012/L、Hb分别为(137.15±12.83)g/L及(141.29±10.67)g/L、WBC分别为(5.77±1.23)×109 /L及(6.03±1.26)×109/L、Hct分别为0.42±0.03及0.42±0.03相比较,P<0.05。56岁后男性Plt与女性相比,P>0.05。56岁前后男性的RBC、Hb、Hct均高于女性(P<0.05)。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在56岁后献血前外周血象指标不合格率升高,P<0.05。结论 56~6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血前外周血象水平在56岁前后有所波动,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因此现行政策下献血总体是安全的。但该人群生理调节功能有所下降,因此其献血前外周血常规需加强监测,以保障血液质量及高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腰椎术后自体血回输引流和单纯引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骨科2018年8月~2020年9月住院行腰椎后路开放内固定+融合术的患者为对象,按术后采用的不同引流方式分为自体血回收引流组:从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引流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名;单纯引流(对照)组:从术后采用引流袋引流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名.回顾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使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对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5月入住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12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预后及治疗前后的尿量、心率(HR)、血乳酸(Lac)、血红蛋白(HGB)、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静脉血氧饱和度(SpO2)、凝血功能、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紊乱及血WBC、PCT、CRP升高;治疗3 d试验组尿量、血Lac较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试验组D-二聚体(D-D)较入院时明显下降(mg/L:23.51±7.66vs.29.09±7.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两组患者CRP均较前升高(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mg/L:126.27±50.24 vs.133.35±67.01),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治疗5 d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D、CRP均较前下降,血小板计数(PLT)均较前升高[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T(s):11.75±1.22 vs.13.34±1.79;TT(s):15.25±2.74 vs.17.11±3.17;D-D(g/L):12.42±3.83 vs.22.02±5.73;CRP(mg/L):88.84±40.98 vs.108.41±59.97;PLT(×109/L):186.35±31.4 vs.151.12±33.6],试验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给予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参附注射液治疗可能改善其凝血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加快机体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rhEPO在自体贮血中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rhEPO(商品名益比奥 )对健康献血者自身贮血过程中红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 采用rhE PO 15 0U/kg皮下注射 2次 /周 ,观察自体贮血 6 0 0ml后Hb、Ret、Hct指标的变化。结果 rhEPO用药组较对照组Hb、Hct、Ret都有明显升高。结论 rhEPO在自身贮血过程中可以促进体内红细胞动员 ,增加自身贮血量 ,减轻贮血后贫血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与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患者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在治疗慢性病贫血(ACD) 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伴有血栓形成或血浆D-二聚体很 高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ACD患者应用LMWH(4 000 U/天,7~15天)治疗,并测定治疗前后Hb和 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①贫血组治疗前Hb水平为93.51±15.55 g/L,明显低于治疗后的100.95±12. 9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27 8,P <0.05)。②无贫血组治疗前Hb水平为133. 09±10.69 g/L,与治疗后的135.57±13.09 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417,P >0.05)。③治疗前贫血组CRP为49.31±39.07 mg/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29.73±39.0 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83 4,P <0.05)。④无贫血组治疗前CRP水平为18 .08±16.77 mg/L,与治疗后的18.24±12.31 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23  7,P >0.05)。⑤治疗前后CRP水平与Hb水平均呈负相关(分别为 r=-0.425 9,P <0 .01和 r=-0.234 7,P <0.05)。结论LMWH上调ACD患者的Hb 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贫血,可能机制是下调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ECC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3例,其中研究组30例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库存血输血;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D-二聚体(D-D)、前列腺素E2(PGE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140)及TEG参数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Hb,Hct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Hb,Hct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PLT,PT,APTT,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PT,APTT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FDP,D-D,PGE2,GM-140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FDP,D-D,PGE2,GM-140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R值、K值、MA值、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R值、K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MA值、α角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CC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TEG参数及纤溶系统稳定性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维生素E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内皮细胞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83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左卡尼汀治疗组(B组),维生素E治疗组(C组),两药联用治疗组(D组).在每次透析结束时B组给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C组每日给予口服维生素E 400 mg,D组联合使用左卡尼汀和维生素E.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结果 A组3个月末时MDA较透析前增加[(4.81±0.08)nmol/L与(4.62±0.06)nmol/L(P<0.05)],第3个月末时GSHPx降低[(72.02±2.05)μmol/L与(74.62±1.46)μmol/L(P<0.01)],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在3个月时MDA明显低于A组[(3.86±0.06)、(3.81±0.19)nmol/L对(4.81±0.08)nmol/L(P均<0.01)],而GSHPx、NO则显著增高[(92.11±1.62)、(92.14±1.37)μmol/L对(72.02±2.05)μmol/L;(64.24±1.72)、(64.35±1.67)μmol/L对(49.91±1.19)μmol/L(P均<0.05)].在第3个月时,患者的Hb、Al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D组效果优于B、C组(P均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未动员的采集因素。 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56例实体瘤组患者及53名健康组供者未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简称未动员)就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比较分析2组采集前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及采集效果差异,并分别与部分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所有未动员采集者均成功采集到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1)健康组采集前Hct、PLT、Hb指标均高于疾病组[(44.81±3.99)% vs (38.38±4.49)%;(230.91±44.63)×109/kg vs(202.88±60.39)×109/kg;(146.09±16.62)g/L vs (129.07±15.54)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4、2.74、5.51,P<0.05)。(2)健康组采集物中MNC总数、WBC计数均高于疾病组[(2.81±1.35)×108/kg vs(1.99±1.05)×108/kg;(92.23±29.46)×109/L vs(54.60±23.61)×109/L],CD34、MNC却低于疾病组[(1.17±0.66)% vs(1.65±1.01)%;(53.68±20.19)% vs(65.11±1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7.35、2.91、3.24,P<0.05)。(3)健康组采集物CD34细胞及MNC总数均与采集前Hct指标成负相关(r=-0.30915、-0.19624,P=0.00004、0.01119),CD34细胞数与采集血总容量、采集者体质量成负相关(r=-0.04114、-0.15436,P=0.02612、0.03071);(4)疾病组采集物CD34细胞及MNC总数与采集前PLT计数、采集者体质量指数成正相关(r=0.14135、0.19609;r=0.04678、0.14765,P<0.05),CD34细胞数与采集前WBC计数、体质量成正相关(r=0.02028、0.18605,P<0.05)。 结论所有未动员采集者其PBSC采集效果与采集前WBC和PLT计数、Hct、体质量指数、采集循环血量和成品量均有关联,其中健康组采集物中MNC总数、WBC计数高于疾病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贫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LFHD组和HFHD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和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的血红蛋白、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LFHD组与HFHD组首次透析前血红蛋白、尿素氮、IL-6、CRP及β2-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FHD组首次透析前与透析3个月后尿素氮及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β2-MG[(5.390 ±0.550)、(4.570±0.435)mg/L,t=5.848,P<0.01]及CRP[(1.160±0.205)、(2.516±0.211) mg/L,=22.147,P<0.01]、血红蛋白[(95.680±13.272)、(106.920±5.845) g/L,t=3.186,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FHD组首次透析前与透析3个月后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24.470±18.043)、(12.170±7.863) ng/L,扛2.891,P <0.01]、β2-MG[(5.740±0.893)、(3.850 ±0.541) mg/L,=5.530,P<0.01]、CRP[(1.092±0.220)、(1.479±0.211) mg/L,=5.329,P<0.01]、血红蛋白[(95.680±14.185)、(114.160±7.386) g/L,t =4.506,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FHD组与HFHD组治疗3个月后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27.750±15.935)、(12.170±7.863) ng/L,t =4.382,P <0.01]、β2MG[(4.570±0.435)、(3.850±0.541) mg/L,t =5.209,P<0.01]、CRP[(2.516±0.211)、(1.479±0.211) mg/L,t=15.580,P<0.01]、血红蛋白[(106.920±5.845)、(114.160±7.386)g/L,=3.843,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HD较LFHD更能够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和微炎症细胞因子,纠正MHD患者肾性贫血,从而显著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