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A组)和氟西汀治疗组 (B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测试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A、B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与基线比均明显下降(P<0.01),且A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P2、N2、P3 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2、N2、P3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1).A组较B组P3潜伏期、反应时间明显缩短,且N2、P3波幅A组高于B组(P<0.01).结论:在改善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方面,艾司西酞普兰优于氟西汀,且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明显、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HAMA评分均较氟西汀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4~8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5.7%和54.1%, 氟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0.6%和61.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6%,较氟西汀组44.4%显著为低(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氟西汀相似,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3.
许志平  宋志文 《吉林医学》2009,30(11):996-998
目的:比较艾司两,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以予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从第1周就开始显著下降,而氟西汀组HAMD评分从第2周开始显著下降;治疗6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82.5%,显效率75.0%,氟西汀组分别为80.0%和72.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安全性好。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作用起效较快,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4.
李培新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99+115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组。疗程均为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HAMA评分较氟西汀组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4~8周,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发生率10.9%,较氟西汀组11.96%低(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安全性好,尤其对合并躯体症状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治疗6周。用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两药均有抗抑郁效果,二者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氟西汀相仿,且不良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1.3%,对照组为78.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与氟西汀相当,安全性高,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7.
王尚红  马迅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96-1097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3例,氟西汀组33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1、2、4、6周末采取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8.8%,氟西汀组显效率为75.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4%,氟西汀组42.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组效较氟西汀组起效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68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的对照研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在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20%和92.6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药不良反应均较轻,但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更轻微,与氟西汀比较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均是安全有效,尤以艾司西酞普兰更适合于老年期抑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3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使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西肽普兰组在总治疗减分与氟西汀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减分的时间上短于氟西汀组(差异有显著性),HAMA减分优于氟西汀组,不良反应西肽普兰优于氟西汀.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小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10.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1例,氟西汀组31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映。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7.4%,氟西汀组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48%,氟西汀组51.62%,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比氟西汀起效更快更安全,适合作为老年抑郁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与氟西汀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应用文拉法辛治疗的3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氟西汀治疗的3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WCST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显著少于治疗前,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后正确数、持续错误数均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较氟西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6例)和氟西汀组(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或氟西汀胶囊口服用药。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1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的HAMD总分低于氟西汀组(P<0.05),而在第2、4、8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  相似文献   

13.
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氟西汀与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副作用。结果 两组间HAMD和HAMA减分率于第1、2、6周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TESS各周无明显差异。结论 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且副作用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14.
秦素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3):519-521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以下称首发)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80例抑郁症首发患者分为文拉法辛组(75~225mg/d)和氟西汀组(20~40mg/d),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估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情况。结果:实际完成80例,其中文拉法辛组40例,氟西汀组40例。治疗第2周末,文拉法辛组的HAMD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6.47,P<O.01).减分率高于氟西汀组(x^2=10.05.P<0.01)。氟西汀组HAMD总分在治疗第4周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忙8.097,P<0.01)。治疗第2,4周末,文拉法辛组有效率分别为17.5%和54.8%,氟西汀组分别为2.5%和25%,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5,P<0.0l;x^2=18.5l,P<0.01)。治疗第6,8周末,文拉法辛组治愈率分别为40%和62.5%,氟西汀组分别为22.5%和47.5%,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336,P<0.05;x^2=4.45,P<0.05);而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1;x^2=0.866,P>0.05)。两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2例和13例(分别占30%和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4,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首发患者起效较快、安全、疗效肯定,治疗第6,8周末时治愈率高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08-112
目的 探讨在应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行为疗法(VR-CBT)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诊治的159 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西酞普兰(ES)组、认知行为疗法(CBT)组和VR-CBT 组,各53 例。ES 组给予ES 口服,每日1 次,CBT 组在ES 组基础上给予CBT 治疗,每次1 h,每周3 次,VR-CBT 组在ES 组基础上给予VR-CBT 治疗,每次1 h,每周3 次。各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均接受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程度,并以HAMD 评分下降幅度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接受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数字符号转换测试(DSST)评定认知功能。治疗期间,接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安全性。结果 CBT 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5%,VRCBT 组总有效率为92.31%,均高于ES 组的67.31%,且VR-CBT 组总有效率高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HAMD、SD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BT、VR-CBT 组均低于ES 组,VR-CBT 组均低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WCST 正确应答数百分比、DSST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CBT、VR-CBT组均高于ES 组,VR-CBT 组均高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各组TESS 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 联合VR-CBT 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联合传统CBT 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抑郁程度,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身心语法程序(NLP)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单药组)和艾司西酞普兰与NLP合并治疗组(合并组),每组60例,疗程6周,在基线及治疗6周后分别使用90项症状清单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评估疗效,使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成人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广度与数字符号测验评定认知功能,并同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正常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结果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瑞文分数、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N1、P3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1或<0.05),N1N2、N2P2、P2P3波幅小于对照组(均P=0.00);治疗后单药组和合并组两组的瑞文分数[(91.25±14.87)分,(95.60± 19.95)分]、数字广度得分[(11.98 ±1.89)分,(10.90土2.76)分]、数字符号得分[(11.71 ±2.89)分,(11.92±2.90)分]、N2P2波幅[(11.32±6.67) μV,(13.39±9.31) μV]、P2P3波幅[(9.04±6.14) μV,(9.51±7.17)μV]增加、N2潜伏期[(240.60±41.41) ms,(238.31±41.47) ms]延长,N1潜伏期缩短(P<0.05或0.01);单药组与合并组治疗前后比较,在数字广度、P2潜伏期、N1N2、N2P2、P2P3波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及艾司西酞普兰合并NLP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其中合并治疗的优势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入组, 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剂量10~20 mg/d,阿米替林组治疗剂量100~300 mg/d,采用HAMD、TESS量表,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2、4、6周末评定比较. 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不良反应艾司西酞普兰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为主,阿米替林以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头昏、无力及心电图异常为主.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