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合性脑卒中的病因,寻求混合性脑卒中较佳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混合性脑卒中的认识。方法对40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结果在同期的脑卒中病例中,混合型脑卒中占8.5%(40/470),出血-梗死型21例,梗死-出血型16例,血管畸形出血合并梗死型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梗死型2例。治疗以中性疗法为主,血管畸形出血合并梗死1例于病情稳定后采用介入治疗。结果好转35例,4例无好转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混合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复杂,具有多样性,且病情多较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诊疗时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表现,多采取中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混合性脑卒中,是指脑内两个血管区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的出血和梗死,临床易忽视需提高认识,混合性脑卒中症状和体征多样,在诊断上主要靠CT检查,现将40例混合性脑卒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混合性卒中的CT表现与临床的关系,探讨其病理机制。方法:总结34例混合型卒中的临床和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对照。结果:出血-梗死型21例、梗死-出血型10例和不典型型3例。出血-梗死型以出血为主,出血量大,占位效应明显,梗死灶小;梗死-出血型以梗死为主,梗死面积大,梗死部位重要,占位效应轻或不明显,出血灶小;不典型型,出血和梗塞灶均较小,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CT是诊断混合性卒中的重要手段,并能给临床治疗提供帮助,观察疗效,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4.
罗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1):1127-1128
混合性中风指脑内两个以上血管区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的出血和梗死.国内李杨彬[1]根据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提出混合性中风分为:脑出血与脑梗死并存、脑出血继发脑梗死、脑梗死继发脑出血3型.现将本院收治的30例患者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郭珍立  周瑞  夏文广 《中国康复》2001,16(4):213-214
目的:探讨混合性脑卒中的临床与CT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47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与脑CT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7例患者中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10年占91.0%;起病在活动状态下占71.0%;就诊时血压升高占68.0%;神经功能缺损双侧占60.0%,部分为不相关的两处神经功能缺损征。CT扫描有74.0%患者脑出血及梗死共存,以两侧基底节区最多见。结论:混合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者,突然或短期内先后发生不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应高度怀疑混合性脑卒中的可能,必须做脑CT或短期重复脑CT检查;治疗以控制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治并发症为主。  相似文献   

6.
混合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40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和MRI是患者生前诊断混合性脑卒中的唯一方法。治疗方法:①血肿较大,压迫症状明显,梗死灶较小,以脑出血为主者,积极行微创术清除血肿;②梗死灶较大,出血量不大,以脑梗死为主者,早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③监测、管理控制血压;④脱水治疗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⑤使用改善脑组织代谢药物。结论 混合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混合性中风的CT诊断(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混合性中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经头颅CT扫描,462例中风患中发现24例混合性中风,年龄34-80岁之间。结果 在一次头颅CT检查中同时并存新近形成的脑出血和梗塞病灶,或在短期复查中在不同部位相继出现2种病灶,即可作出混合性中风的诊断。结论 根据CT表现混合性中风分为三型:一型为出血与梗塞并存;二型为出血继发梗塞;三型为梗塞继发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西门子Skyra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9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采取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比较诊断效能及对梗死病灶检出率;分析缺血性脑卒中CT增强及高分辨率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果:5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SA确诊10例,CT增强扫描准确检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例,高分辨率磁共振准确检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例,CT增强扫描Kappa值=0.846,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好,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Kappa值=0.953,与金标准几乎一致。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增强扫描(P <0.05)。高分辨率磁共振对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等不同梗死病灶检出准确率与CT增强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检出准确率高于CT增强扫描(P <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采取西门子Skyra3.0T高分辨率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混合性中风的CT诊断和分型价值。方法 对21例经证实混合性中风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其CT表现进行分型。结果 混合性中风可分为:(1)梗塞——出血同时型14例;(2)出血——梗塞型5例:(3)梗塞——出血型2例。结论 CT对混合性中风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分型,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同时或相继在短时间内在脑不同部位有出血和梗死病灶存在,称为混合性脑卒中[1],近年来呈增多趋势[2],为提高认识,现将25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1996年1月-2004年6月本院收治297例脑卒中患者,其中混合性脑卒中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81岁,中位年龄61岁。既往病史:高血压病21例,糖尿病6例、脑卒中3例。1.2临床表现意识障碍11例,头痛21例,呕吐9例,头晕11例,尿失禁8例,失语5例,抽搐1例。四肢瘫痪、双侧病理征阳性9例,单侧肢体瘫痪、偏侧病理征阳性16例,双侧肢体感觉障碍8例,单侧肢体感觉障碍9例,脑膜刺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学特点。方法:对1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心脑血管症状为主;CT或MRI检查:单侧或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8例,枕叶梗死6例,颞叶梗死7例,中脑梗死8例,小脑梗死7例。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结合CT或MRI的特点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月一2007年12月,我们对1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88例,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脑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男171例,女117例,35—76岁,平均51.6&;#177;12.8岁。脑梗死216例,脑出血60例,混合性脑卒中1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患者均进行颅脑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和梗死核心容积的关系,比较颅脑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根据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进行侧支循环状态与预后相关性评估。结果:随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增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容积减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与梗死核心容积呈负相关(r=-0.37,P=0.03)。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颅脑CT平扫,漏诊率和误诊率均低于颅脑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良好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侧支循环情况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血管成像检查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呈正相关(r=0.34,P <0.05)。结论:颅脑CT血管成像用于急性缺...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的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分别为55,30,107和64例。将各亚型患者分别分为进展组: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起病6h后虽经常规治疗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加拿大脑卒中量表评分下降1分或更多,并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非进展组:发病后神经功能稳定或好转的患者。比较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选择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15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2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患者[38.2%,13.3%,20.6%,18.8%(r=9.074,P〈0.05)]。②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血糖两因素进入方程(P〈0.05)。结论: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最高。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高血糖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胼胝体卒中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改变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联系解剖功能定位,综合分析8例胼胝体卒中患者的病史,症状及MRI,CT,经颅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资料。结果:胼胝体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多广泛而严重,胼胝体梗死多与其他部位梗死合并存在。精神智能障碍是胼胝体梗死突出的临床特征。MRI平扫及增强对胼胝体梗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病灶较大的胼胝体梗死或出血时,要特别注意合并脑血管解剖的异常、烟雾病以及脑先天畸形的可能。结论:胼胝体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胼胝体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CT和MRI,但CT容易漏诊,MRI显示了更高的敏感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CT检查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CT检查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DSA或M RA检查。结果:发现5例动脉瘤、1例AVM,分别行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3 a,均无复发。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CT检查阴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DSA或M RA检查阳性率低,预后呈一良性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青年人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病灶及其规律。方法:将85例青年人脑卒中病例分为梗死组和出血组,进行诸如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时血脂、血糖、血粘度、心电图、头CT及MR等项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青年人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31岁,病灶部位以脑叶梗死(45.8%)、基底节出血(48.6%)多见。梗死组和出血组的病因均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最多,红细胞压积增高,甘油三脂并胆固醇增高,全血粘度增高梗死组比出血组明显。梗死组其它病因尚有风心病、房颤所致的脑梗死。出血组则有肾性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所致脑出血。两组均有相当数量的原因不明性,患者。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仍然是青年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是促发青年人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年人书中的临床特点、病因、病灶及其规律。方法:将85例青年人脑卒中病例分为梗死组和出血组,进行诸如脑血管病危险四素及发病时血脂、血牺、血粘度、心电图、头CT及MR等项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青年人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31岁,病灶部位以脑叶梗死(45.8%)、基底节出血(48.6%)多见。梗死组和出血组的病因均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最多,红细胞压积增高,甘油三脂并胆固醇增高,全血粘度增高梗死组比出血组明显。梗死组其它病因尚有风心病、房颤所致的脑梗死。出血组则有肾性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所致脑出血。两组均有相当数量的原因不明性,患者。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仍然是青年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是促发青年人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1 概 况1.1 定义 是指在同一病例中既有脑出血又有梗死的两种新鲜病灶 ,或同时或短时间内先后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1.2 概念1.2 .1 发病率 混合性卒中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诊断。通过大量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证明 ,混合性卒中并非罕见。黄如训等统计的 15 5例卒中死亡尸检中 ,混合性卒中占 11.6 %。毛振帮等报道的脑出血 CT扫描中 ,混合性卒中占 10 .6 %。宋建平等 CT证实的 16 8例脑出血中 ,混合性卒中占 13.1%。1.2 .2 预后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出血灶、梗死灶的大小、部位及有无兼症等存在 ,大灶出血并…  相似文献   

20.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MCTD的临床表现。结果:35例MCTD主要表现为雷诺现象32例(91%),关节炎29例(82%),手指肿胀25例(71%),发热19例(46%)。结论:MCTD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存在亚临床肾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