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将21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55例,采用整脊手法及人工仰卧位牵引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传统的推拿手法及坐位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8.7%,对照组的有效率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手法配合仰卧位牵引是治疗缓解颈性眩晕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晓莉  曾军 《河北医药》2012,34(18):2795-2796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门诊常见,发病率占疼痛门诊的25%左右,可能由于劳累、受凉或者颈肩部软组织筋膜损伤,因为损伤的肌筋膜局部粘连挛缩而引起的长期疼痛,临床上治疗手法多采用热敷、手法按摩、牵引、药物治疗等,症状缓解却不能根治.石家庄离职干部休养所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神经阻滞与小针刀方法治疗颈肩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6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熊华  黄琳  徐欢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554-55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颈丛阻滞后配合牵引、手法、中药内服及功能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50例。结果基本痊愈72%,好转2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方法在137例颈性眩晕患者中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指导。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9.1%和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观测治疗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治疗前后改变明显。结论颈椎牵引配合康复指导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余倩  贺纯静 《贵州医药》2012,36(4):315-316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源性因素引起的一组以头晕或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该综合征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又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与颈性眩晕有关的主要是交感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目前临床常采用颈部牵引、理疗及药物治疗等方法,但疗效不甚满意.我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联合椎旁注射臭氧与血管扩张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项针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牵引组、电针组。治疗组28例采取电项针疗法配牵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28例患者痊愈16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有效率96.42%。结论电项针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取穴少而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群兴  朱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38-440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推拿结合牵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8例患者中,治愈35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3%。结论推拿结合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非手术疗法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加颌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择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β-七叶皂甙钠加颌枕牵引,对照组采用单纯颌枕牵引。结果治疗组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症状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β-七叶皂甙钠加颌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获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手术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参芍注射液局部注射并配合牵引、脱水疗法及神经阻滞等治疗8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 治疗后随诊3个月,该疗效的优良率可达79.7%.结论 此综合治疗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牵引甩肩法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采用皮牵引甩肩法治疗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36例,并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34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8.9%,对照组优良率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皮牵引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基本不受条件的限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患有颈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牵引疗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牵引疗法基础上加用针灸与推拿联合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颈型颈椎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椎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颈椎病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灸与推拿联合方式对患有颈型颈椎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苏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08-109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6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美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加西比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29%、97.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采用电脑颈椎牵引康复床行小重量牵引及口服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牵引配合活血止痛类方剂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推拿(颈、肩背、上肢)及牵引配合中药治疗8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结果推拿牵引配合中药疗法组患者症状较单用推拿牵引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1),推拿配合中药疗法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7.78%。结论综合应用推拿及中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有着较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手法复位牵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牵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4例病人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 (A组 ) 6 3例 (在进行牵引手法复位治疗同时 ,配合中药鹿丹汤内服 )和手法牵引组 (B组 ) 6 1例 (只进行手法复位及牵引治疗 ) ,两组均经过 2 0d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综合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手法牵引组 (P <0 0 1)。结论 手法复位牵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临床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的疗效,探讨颈椎失稳与颈性眩晕的发病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6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静滴生脉针和红花针,口服倍他司汀口服液;B组在A组基础上行床边颈椎牵引,两组疗效欠满意者采用手术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变化及对疗效进行评价,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椎动脉血流( Vs、Vd、RI)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为56.25%,B组有效率为81.25%,B组疗效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是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牵引甩臂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46例采用皮牵引甩臂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35天拆除皮牵引,骨折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40例经皮牵甩肩治疗后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1例因大结节分离未能复位,予行手法整复,再予皮牵甩肩,对位对线维持良好,肩关节功能未有障碍;另5例患者因对胶布过敏,放弃治疗,予行手法整复加超肩关节夹板固定,手握砝码行甩肩治疗,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1~2年,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均能恢复正常。结论皮牵引甩臂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方法简便、安全、实用且适应证较为广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临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肩同步牵引结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80例,按收治顺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应用颈肩同步牵引治疗,研究组(n=40)应用颈肩同步牵引结合温针灸治疗。经随访90d,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颈椎病症状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各项颈椎病症状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临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肩同步牵引结合温针灸治疗,远期疗效可观,治疗优势明显,可有效舒缓颈肩背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后尿道断裂早期治疗体会8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尿道断裂早期安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4例后尿道断裂患者的早期处理进行回顾分析,8例行单纯膀胱造瘘术,56例行尿道会师气囊导尿管牵引术,20例行膀胱颈会阴部牵引固定术。结果尿道会师牵引术,治愈率69.6%;膀胱颈会阴部牵引固定术,治愈率85%;全组尿失禁7.1%,勃起功能障碍13.1%。尿道会师牵引术组与膀胱颈会阴部牵引固定术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道会师牵引术简单、安全,能一期恢复尿道的连续性,为早期治疗后尿道断裂较合理、有效的方法;膀胱颈会阴牵引固定术易掌握、损伤小,在恢复尿道连续性的基础上使两断端紧密持久对合减少尿道狭窄产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士斌  任文华 《河北医药》2012,34(9):1361-1362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病之一,发病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自CT和磁共振成像(MRI)问世以来,临床诊断日益增多[1] .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大致分为保守治疗、手术和微创介入治疗三大类.保守治疗大多采用牵引、中药、推拿等方法,但对部分病情严重者疗效不佳[2],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标准术式,但由于ACDF是以牺牲颈部生物力学为代价:颈椎间融合减少了颈椎活动度,增加了临近节段的压力,导致临近节段退行性变加速[3],近几年胶原溶解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但有一定适应证,经皮臭氧穿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对非包容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不太理想[4],我院采用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收到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