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1989年1月至1989年12月,共观察117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经升主动脉根部给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方法的病例。全组未发现鱼精蛋白过敏反应、非心原性肺水肿以及鱼精蛋白引起的明显血液动力学变  相似文献   

2.
鱼精蛋白引起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2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替换术后经升主动脉根部注射鱼精蛋白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根据主动脉阻断时间(ACCT)将患者分成两组:I组(n=9),ACCT≥120分;Ⅱ组(n=11),ACCT<120分。结果显示:注射鱼精蛋白后,两组的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左右心脏作功指数、左右心室每搏作功指数均显著下降;平均动脉压(MABP)均有下降趋势,而以I组下降更为明显;体循环阻力指数在两组中均有上升趋势,以Ⅱ组的上升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无显著变化;ACCT与MABP下降程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经升主动脉注射鱼精蛋白,可引起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且可能是鱼精蛋白对心肌功能的直接抑制所致。ACCT较长的患者,鱼精蛋白引发的低血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临床医师已注意到鱼精蛋白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可能的危害.使用鱼精蛋白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流动力学改变,非心源性肺水肿和变态反应(Aller-gy)。一、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鱼精蛋白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外循环结束时要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抗凝作用,然而用鱼精蛋白时常会导致严重的反应,包括心脏功能抑制,血流动力学紊乱,肺血管及支气管痉挛和过敏反应等。本文对其产生的机理及防治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鱼精蛋白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摘要)吴峻峰孙国勤郭继唐孟丽君1资料与方法30例经体外循环(CPB)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SPH)组:肺动脉收缩压12.15±2.31kPa(9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患者不同酸碱度对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期间对352例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手术,麻醉后即测正常活化凝血时间(ACT)值,在打开心包后按2.5 mg/kg从中心静脉给予肝素,在体外循环结束时,鱼精蛋白的剂量从肝素的1.5倍开始在升主动脉根部给药,测量中和后的ACT值,并依此作为追加鱼精蛋白量的参考。按体外循环结束时其酸碱度不同分为3组,观察比较各组肝素与鱼精蛋白总量之比、中和后ACT值,并观测3组术后6 h、12 h及24 h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结果:在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剂量及术后引流量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和肝素比平均值为1.63∶1;在pH<7.31或剩余碱(BE)<-6时,鱼精蛋白的用量显著增加,鱼精蛋白和肝素比平均值为2.33∶1。结论:不同酸碱度对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有较大影响,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的中和作用会减弱,鱼精蛋白用量增加,术后引流量也会增多。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测得pH<7.31或BE<-6时,建议纠正酸碱平衡的同时适量追加鱼精蛋白。  相似文献   

7.
颈内动脉(ICA)闭塞后,血栓栓塞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均可致脑局部缺血。抗血小板治疗虽然可预防血栓栓塞性卒中,但却不能有效地预防血液动力学性脑缺血。血液稀释法可使正常和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增加,因此能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性缺血。作者用PET对慢性ICA闭塞时脑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作用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时存在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和交感活性改变。本文介绍高血压进程中自主神经系统活性转变的机制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MI),是AMI诊断、治疗、预后上的重大进展;尤其对于危重患者,可根据其血液动力学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住院病死率。AMI时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虽然极为复杂,但泵功  相似文献   

10.
心肌发生缺血时,最先出现的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紧随其后的是心肌生化代谢和心电图的异常,心绞痛则是心肌缺血的迟反应。因此,血液动力学监测对判断心绞痛的发生机制是有帮助的。按发病机制的  相似文献   

11.
甲巯丙脯酸对常规治疗已耐受的充血性心衰患者有一定疗效。以往的研究仅局限于血液动力学或是激素的反应。难于正确地判断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引起循环动力学变化的因素。本文报告5例顽固性心衰患者使用甲巯丙脯酸时血液动力学和激素的反应。本组5例患者(年龄54—72岁)均有经冠状动脉造影所证实的冠心病或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心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技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预计体外循环时间<2h的心脏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APP组在麻醉诱导后采集自体血进行血液分离,分离后的红细胞和贫血小板血浆按需回输,富血小板血浆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鱼精蛋白给药途径和速度对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先天性及获得性心脏病患者,根据鱼精蛋白给药途径和给药速度分为4组各6例,A组经中心静脉慢速给药、B组经中心静脉快速给药、C组经左房慢速给药、D组经左房快速给药。体外循环结束后,各组均以1.5倍肝素钠剂量注射鱼精蛋白,注药前后观察平均动脉压(MAP),记录经主动脉输注量,给药后5min检测活化全血凝固时间(ACT)。结果A、B、C、D组MAP分别下降27.7%、38.5%、19.1%、21.8%,经中心静脉给药与经左房给药、慢速给药与快速给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四种给药方法中,经中心静脉给药与经左房给药、慢速给药与快速给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鱼精蛋白不同给药途径结合慢速给药对其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破裂穿孔是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突然,小穿孔易遗漏,大的凶险病情发展快,处理不好可能危及生命。作者在冠状动脉穿孔后,带膜支架不能通过的时候,应用两个药物洗脱支架重叠置入堵住大的渗漏,控制了病情发展,随后两次随访造影证实封堵成功。笔者核实过造影片,发现还有少量渗漏进冠状静脉。正如作者讨论所说以及笔者经验,对于冠状动脉穿孔、破裂,应避免使用亲水导丝,对于过大的球囊和支架、过高的压力、强力支撑和推送过的患者,最后的造影应该包括全部心影和血管末梢,避免遗漏血管远端穿孔和破裂。对于近端病变,应该避免器械直径过大、压力过高,造成撕裂。一旦出现穿孔和破裂,小的可以用各种栓塞物,包括明胶海绵、线头、自身脂肪和血栓、弹簧圈经微导管释放,也可以用凝血酶促凝。对于大的破裂穿孔,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应该先用球囊低压封堵破口,心包穿刺引流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于新流出、抽出来的血液,可以通过安全的动脉或静脉通路回输,但是血液流出时间长或用鱼精蛋白后不可用于回输。然后用带膜支架覆盖,需要提醒的是3.0 mm×19 mm的规格适合大部分血管,通过一般没有问题,平时可以备用。文章未提所用规格。鱼精蛋白应该在心脏压塞解除后使用。带膜支架起效往往在鱼精蛋白应用半小时后显现。在内科处理效果不佳时,也要请心外科开胸止血。本例用法是不得已,效果也不理想,不宜常规应用。回顾分析看,可以考虑用多导丝加强支撑或许可以帮助带膜支架通过。另外,这种破裂形态,可考虑用弹簧圈或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手术中过敏反应的诊断与防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卿恩明综述邓硕曾薛淦兴审校心血管手术中常常使用静脉麻醉药、肌肉松弛药、抗生素、鱼精蛋白、血液以及血液代用品等,常多达10余种。这些物质经静脉进入体内后往往成为新的抗原,若机体接受过同种的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鱼精蛋白中心静脉给药对照组(C组)、鱼精蛋白升主动脉给药组(A组)和远隔缺血时处理鱼精蛋白中心静脉给药组(R组)。R组于主动脉阻断后同时对患者右下肢实施3个周期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3组脱离CPB后10 min时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在10 min内输注,C组及R组经右颈内静脉给药,A组经主动脉根部给药。给予鱼精蛋白前1 min(T1)和给药后15 min(T2)时取左房血样,进行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MN),检测血清补体C3a、C5a浓度;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e)、肺动脉压(PAP)和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结果与T1比较,C组T2时WBC、PMN、血清C3a、C5a浓度、A-a DO2、RI、Ppeak、PAP显著升高,OI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和R组T2时WBC、PMN、血清C3a、C5a浓度、A-a DO2、RI、Ppeak、PAP及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显著降低,OI显著升高(P0.05);R组和A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其效果与经主动脉途径给予鱼精蛋白相似。  相似文献   

17.
生理性双腔起搏时最佳AV间期选择与心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2 0例心肌病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患者 (心衰组 )及 10例心功能正常者 (对照组 )行双腔 (DDD)起搏治疗 ,探讨不同AV间期DDD起搏对心衰患者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经锁骨下静脉置入双腔起搏电极 ,并同时置入Swan Ganz导管 ,测量不同AV间期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 ,二维超声多普勒测量超声形态学指标。结果 :急性起搏时心衰组AV间期在 10 0~ 140ms时 ,血液动力学较起搏前显著改善 ,而以AV为 111± 15ms为最佳。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左房内径显著缩小 ,收缩期二尖瓣返流减轻 ,未发现舒张期二尖瓣返流。而对照组AV间期为16 0~ 180ms时 ,上述指标与起搏前相比显著改善。结论 :短AV间期的生理性起搏能即刻改善心衰患者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和超声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窦性心律心率变化对人体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性心律心率变化对人体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北京市首都医学院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华琦,师树英,汪家瑞本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一组健康人在静息状态下窦性心律不同心率时心动周期各时相、血流速度及心功能的状况,旨在探讨心率对人体血液动力学的重要影响。1材料与方法对...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11例严重心衰患者静脉注射新止吐嗪(cyclizine)和海洛因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研究,患者平均年龄57.3(44~73)岁。采用血流导向导管和桡动脉套管作为严重心衰的监护,用海洛因缓解患者静息时呼吸困难或夜间镇静,每10min 取1次静息血液动力学读数,如果数值变化<10%则认为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并以此作为对照值。静注海洛因(2.5~5.0mg)前30min 静注50mg 新止吐嗪,于注射后10、30min 和注射海洛因后10min 记录血液动力  相似文献   

20.
各种长效硝酸制剂已用于临床,仅从临床主观估价疗效,其可靠性尚有疑问。本文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通过测定口服长效硝酸制剂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来估价它对心绞痛的作用。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主干管腔狭窄小于75%、运动时血液动力学测定正常、充血性心力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